配色: 字号:
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5-04 | 阅:  转:  |  分享 
  
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历经四代人87年的考古发掘。其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的良渚地
下宝藏,虽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
落铲的地点。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让我们比以前更了解古环境和当时的植物种类、矿物来源等。卫星、无人机等工具改变了测绘方式,可以更
大范围、更精准地理解大地貌。这些变化说明(?)A.鉴定手段、测绘方式以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B.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
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C.考古测绘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D.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方式的变革,必将
使历史事实更加精准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了一枚战国晚期木觚(gù),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
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重大。觚文是一篇全新策问类文献,未见于传世文献,属于佚篇,
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为研究战国后期政治史、社会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上述材料表明(?)A.历史研究
必须以考古发据为基础B.文献研究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发掘可以不断丰富文献研究D.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保持一致3.“汉兴之初
,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采取郡县与分封
并行制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
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5.古史辨派是中圆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
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顾领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
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但在“九二一”事变后,顺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
便开始“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这说明(?)A.“与世无关的学
问”对现实社会不无裨益B.历史研究者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以论代史C.史学研究不可能在求真和致用上实现两全D.家国情怀往往会影响历史学
者的研究方向6.在梁启超主持下,先后出版了六十九期,发表了《变法通议》、《论中国之将强》等一大批鼓吹变法的政论文章,最多时日销达一
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该报纸是(?)A.B.C.D.7.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下列对中国古代医药典籍说法
正确的是(?)A.成书于东汉的《黄帝内经》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B.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记载针灸铜人教学模型使用C.《本草纲目》
正名为纲,释名为目,集中药学之大成D.《温疫论》记载时人以牛痘接种法防治天花效果较好8.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
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
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
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9.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
第一次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到会的有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参加会议的劳动模范代表共有464人,其中来自工业战线的有208人,来
自农业战线的有198人,来自部队的有58人。这体现(?)①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完成了中华民族
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革命④劳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图片资料是直观的历史,如图是为某历史
事件发行的纪念像章。该事件的发生(?)①消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②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④说明美国放
弃了对台湾的支持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1.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
作用。虽然不同城邦的政体和政治制度千差万别,但是作为城邦基础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大体是相同的。一般而言,城邦都是由三个阶级地位截然
不同的人构成的,这就是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上述材料意在强调希腊城邦(?)A.社会结构决定了的政治结构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
量C.城邦的政体和制度大体相同D.平民政治是主要的政治制度12.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
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
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才能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生活在2世纪
的希腊学者包撒尼雅斯所撰的《希腊志》提出另一种说法: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赛里斯人制造了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
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欧洲人对蚕丝生产的描述有想象成分②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③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传播在逐渐进步④丝绸已成为古罗马社会服饰的主要材料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食物物种的培植和交
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人类重要食物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②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
植了甘蔗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④咖啡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A.1处B.2处C.3处D.4处14.图是1738年伏尔
泰的《牛顿哲学原理》封面图。据此可知该书(?)(“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放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A.
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B.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C.有利于思想变革的深化D.仍然以神权思想为主导15.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
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描述了1820—1920年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棉布出口情况,对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向亚洲扩张棉纺织市场
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B.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成为棉花的主产地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D.19世纪中后期印度完
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棉布大量出口印度16.下表为苏联人口统计数字(单位:百万人),表格数据的变动从本质上反映出苏联总人口其中对总人口
的百分比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1913年139.324.7114.617.782.31926年147.026.3120.
717.982.11939年170.656.1114.532.967.1A.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B.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C.加速发
展战略成效显著D.斯大林模式已难以维持17.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
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
?)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
相结合的新文化18.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反映了五代以来(?)A.学术传统正逐步丢失B.婚姻受宗法观念影
响深远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19.中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大批新式学堂。如图所示为两
江师范学堂,关于此学堂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张之洞创建,前身为三江师范学堂②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③毕业学生可直接奖励出
身并授予官职④是清末将育人、取才合于一途的表现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
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
该论点依据的是( )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21.1918年12月,美国海军计划在
5年内建造10艘主力舰、6艘轻巡洋舰和150艘辅助舰。1920年,日本实施“八·八”舰队计划,计划到1927年建成战列舰8艘、巡洋
舰8艘以及辅助舰等。英国则表示将耗费最后一文钱,使它的海军优越于美国或任何一国的海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 )①孕育着列强间的新冲
突?②违背了“十四点原则”的基本精神③推动了巴黎和会的召开?④说明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迫在眉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关于远古时期舜如何继承尧首领地位的说法,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不同文献的记载,选项中合理的是(?)文献时间内容古本《竹书纪年》
公元281年因盗掘被发现于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复偃塞(禁闭)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郭店楚简》
战国时期成书,出土于1993年唐(尧)虞(舜)之道,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己)也,仁之至也。《史记·五帝本
纪》汉武帝统治时期司马迁开始创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A.《竹书纪年》作为考古文献,其记载的舜暴力篡位的说法较为可信B.《郭店楚简》和《史记》记载相互
印证,尧舜禅让的说法毋庸置疑C.《史记》禅让说可能与当时儒家圣贤之道和民本价值取向有一定关系D.无论哪种观点都必须要有资料确证,如
无实证就搁置争议自圆其说二、材料分析题23.“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狩二年,武帝令骠骑
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并率四万人来降,武帝以河西地置武威、酒泉两郡。从那时开始了河西长城的建筑。﹣﹣罗
哲文《长城》(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西域地区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对西域地区来说有何意义?材料二:《新唐书?地
理志》说:“举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所谓“西过之”
就是指唐朝营西域的范围超出了汉代。不仅如此,唐朝还在西域设置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巩固和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为后代管
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所以说唐代对西域的经营,应该是7、8世纪西域史的最重要的内容。﹣﹣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2)材料二中
的“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西域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材料三:清朝历康
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
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而在广
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鸦片战争后,随着新疆内外形势的变化,伯克制度的废除成为必然趋势。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
府正式宣布废除新疆的伯克制度。﹣﹣整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对新疆地区实
行行政管理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废除新疆伯克制度的时代背景。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
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
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
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指出:“理论
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三、论述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以世界银行(
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作为协调和管控成员国货币政策、发展资金和贸易分歧的重要平台。冷战终结后,东西方两个相
对独立的经济板块逐渐融合统一,以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度互嵌、深度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
济体群体性崛起也为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增长动力。当然,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基础制度架构仍旧以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主导缔造的基本盘为依
托,以WTO为核心的全球经贸治理体制正处于改革争论之中。——摘编自苏冠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调整与应对》材料三——数据来源:联合国经
济与社会事务部,世界银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给此地图命名,并概述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2)参考材料一二三,结合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全球化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参考答案1.A【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落铲的地点。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测绘的方式、鉴定手段
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A项正确;“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表述绝对,排除B项;促使人们对
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是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的进步,排除C项;“必将”、“更加精确”,过于绝对化,不符合逻辑和史学研究基
本方法,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根据材料“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为研究战国后期政治史、
社会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等可知,觚文的发掘为文献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表明考古发据可以不断丰富文献研究,C项正确;历史研究与考古发据
可以相互佐证,“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对文献研究的补充,而不是文献研究弥补了考
古发据的缺陷,排除B项;觚文的出土为文献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而非“须与文献记载保持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根据材
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矫秦县之失策”可知,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子弟的缘故,为此刘
邦建立汉朝之后,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
代路的设立,将地方权力分割为不同板块,各自负责,分别隶属中央,意在消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
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权力导致机构冗滥,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
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顾颉刚研究史学的方向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转向“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
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这说明家国情怀会影响历史学者的研究方向,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以论代史的研究方式是不可取的,排
除B项;顾颉刚的研究证明求真和致用可以两全,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时务报》是 1896 年梁启超等人在
上海创刊的,梁启超任主笔,发表了《变法通议》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章,A项正确;《苏报》是 1896 年创刊于上海的公共租界,19
03 年章士钊任主笔,宣传革命思想,排除B项;《申报》是 1872 年由英美商人创刊于上海的商业报纸,与梁启超无关,排除C项;《民
报》是 1906 年创刊于东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与梁启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本草纲目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本草纲目》正名为纲,释名为目,集中药学之
大成,说法正确,C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至汉,排除A项;《千金方》中没有记载针灸铜人教学模型使用,排除B项;《温疫论》中没
有记载牛痘接种法防治天花,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
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
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
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
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
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9.B【详解】依据材料“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成
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到会的有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彰显了劳
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①④B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革命的状况,排除ACD项。故选B项。10.B【详解】从图片中的
1972,以及毛泽东与尼克松的画像可得出这是尼克松访华事件。结合所学,其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
③B项正确;矛盾不可能消除,美国也没有放弃支持台湾,①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希腊城
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公民可以直接
参与城邦的国家管理,B项正确;社会结构对政治结构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指出城邦的政治制度千差万别,排除C项
;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具有多样性,平民政治主要是以雅典为代表,但不是主要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
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
“赛里斯人制造了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等信息可知,欧洲人对蚕丝生产的描述有想象成分
,①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生活在2世纪的希腊学者包撒尼雅斯所撰的《希腊志》
提出另一种说法”等信息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传播在逐渐进步,③正确,综合①③组合,A项正确;综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打破了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而不可能发生在公元1-2世纪,②错误,仅从材料中不能判断丝绸已成为古
罗马社会服饰的“主要”材料,④错误,综合可知②④组合不正确,排除B项;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③组合因不全对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综合
上述分析,②③④组合因不全对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①正确,印
度最早种植了甘蔗 ,② 错误,甘薯、玉米原产地是中美洲,③ 正确,咖啡原产于非洲,④ 错误,有两处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
项。故选B项。14.C【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在其著作中高度评价牛顿的科学研究成
果,强调牛顿将理性之光传到了自己身上,该书将自然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鼓吹理性和科学,有利于思想变革的深化,C项正确;标志着
经典力学诞生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非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排除A项;18世纪启蒙运动已发展到了高潮阶段,排除B项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反对神权和教权,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为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工
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领域,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手摇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而不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成
为棉花的主产地 ”,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廉价的棉纺织品打开了中国市场 ,因此“英国向亚洲扩张棉纺
织市场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的说法正确,但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西方的经济侵略,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棉布大量出口印度,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
。故选B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13年到1939年苏联总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
下降,说明苏联工业化成就突出,B项正确;材料不存在城乡经济之间的比较,不能得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格时期实
行加速发展战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成就显著,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D【详解】根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
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分析可知,宽容和谐、勤俭等是儒家文化的精华,而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是西方
工业文明的精华,因此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率先”用词不符合史实,
排除A项;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否定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没有涉及到殖民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8.D【详解】根据“取
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可知此时期阶层加速流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材料中是家谱内容,并非学术传统,D
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对比了隋唐和五代十国以来社会的变化,之前比较重视家族、家谱、等级,五代以来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
先名望,排除B项;材料也未说明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9.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江师范学堂诞生于1906年(清
光绪三十二年),是清朝两江总督在南京地区办学的一所师范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学堂由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初名三
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是清末将育人、取才合于一途的表现。①②④A项正确;这一学堂属于新式的学样,毕业学生可
并不能直接奖励出身并授予官职,③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主要和传统商路的
改变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印欧人的迁徙、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及蒙元的南征均与环境因素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1
.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这反映的是各国在积极加强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孕育着列强间的新冲突,①符合题意;十四点原则是1918年美
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但是各国整军备战违背了此原则,②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各国都在整军备战,说明应该限制各国军
备竞赛非常必要,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④符合题意;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与材料中
整军备战的史实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编著《史记》时处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时,其中的记载可能受到当时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竹书纪年》、《郭店楚简》和《史记》都属于文献史料,其中《竹书纪年
》的记载同《郭店楚简》、《史记》的记载不同,那种说法更为可信,需要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辨析,排除AB项;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要结合更多
的史料进行辨析研究,而非搁置争议自圆其说,排除D项。故选C项。23.(1)措施: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设置郡县等行政机构加强管理;
修筑河西长城。意义: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有利于促进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2)安西都护府,羁縻州
府等。唐朝高僧玄奘经过西域到天竺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特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时代背景:西方列强企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阿古柏率领军队侵占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
地区的控制。【详解】(1)措施:根据“武帝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得出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根据“武帝以河西地置武威、酒
泉两郡”得出设置郡县等行政机构加强管理;根据“开始了河西长城的建筑”得出修筑河西长城。意义:可从抵御匈奴的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
畅通、促进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分析回答。(2)根据所学得出安西都护府,羁縻州府等。地位:西域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结合玄奘西游取经,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来说明。(3)特征:根据“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
克制度”“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新疆的伯克制度”得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从西方列强企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阿古柏
率领军队侵占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等分析总结。24.择阐述①: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
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选
择阐述②: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详解】本题属于观点选择阐述题。如果选择阐述①,可
从毛泽东对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出发。在这一思考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如果选择阐述②,可从邓小平理论的发
展历程这一角度思考。注意审查时间信息“1978年”,与此相关的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大事件。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25.(1)图名:“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图)原因:二战消灭法西斯, 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冲突;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任意两点即可)(2)历史短文(一)实证史料史料举例: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如国际组织、现代科技、劳动力和跨国公司等。②不同类型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如苏联及东欧国家、美国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中国等。③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如新殖民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贫富分化等。(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①结合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类史料阐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②结合不同类型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类史料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发展的影响;③结合全球化面临的挑战类史料阐述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三)历史表述略【详解】(1)图名:据材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图),或者说两极格局对峙示意图。原因:据所学可从二战消灭法西斯, 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冲突;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等角度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论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阐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类史料阐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不同类型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类史料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发展的影响;全球化面临的挑战等角度阐述。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