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宋古文评点选本《二十先生回澜文鉴》考论
2023-05-07 | 阅:  转:  |  分享 
  














頁 4

ury ? 103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頁 103-140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岑天翔







摘要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是現存 爲 數不多的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本文

針對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與寧波天一閣藏明鈔本進行版本調查,針對該

書夾注、旁批、總評的體例, 以及 科舉參考書的性質作出了系統的考察。

其次抉探選文與評點的特色,指出該書 傾向於選錄 理學家作品,反映出

晚宋時期 理學文化 向 古文選本及古文之學滲透的情勢 ;該書的評點特色

表現 爲 :標 揭立意議論 ;注重 揭示篇章結構與行文方法 ; 重視造語設辭

與譬喻修辭 ,體現出評點深入文本肌理的批評特質。最後論述文獻價 值

與 文章 學意義,指出該書保存了稀見宋人傳記信息與《全宋文》失收佚



國立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生 。

◎ 本文收稿日期: 110.01.21, 110.03.05 修改後刊登。

















104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文;該書對於評點術語的流行與意義的凝定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古

文評點與文章學的發展脈絡中有著重要意義 。



關鍵詞 :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南宋古文評點選本、選文、評點、文章學















頁 45-68

ury ? 105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A Study on the Southern-Song Annotated

Anthology Ershi Xiansheng Huilan Wenjian





Tian-Xiang, Cen





Abstract





Ershi Xiansheng Huilan Wenjian is one of the few extant Southern-Song

annotated anthologies. First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wo editions in Nanjing

Library and Tianyi Pavilion, and examines the annotations, commentaries

(ping-dian), punctuation marks in the book,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nature of the book as a reference book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researches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ected works and

commentaries of the book,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book tends to select works

of the Southern-Song, especially the works written by Neo-

Confucianism scholars, which reflects the situation that Neo-Confucianism

culture had infiltrated into the selection of ancient works. The commentaries

of the book are quite distinctive, mainly showing emphasis on the

discussion of idea, emphasis on the text, structure and the method of writing,

and emphasis on the use of words and the figure of speech. Thir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significance of the book. The book preserves precious biographical

data and lost works of Song Dynasty prose writers. The commentaries of the

book not only inherit the predecessors,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unique

features,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ntary

on ancient prose and the prose theory.



















106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Keywords: Ershi Xiansheng Huilan Wenjian, Southern-Song annotated

anthology, selected works, commentaries( ping-dian) , prose theory



















頁 45-68

ury ? 107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岑天翔





一 、 前言





南宋中後期 ,隨著「科舉社會」的成熟與科舉文化的日益流佈,社會間

開始流行一種後人稱之爲「古文評點選本」的書籍。這種古文評點選本將諸

位作家的古文作品彙集成一編,同時附加 有 出 自編者之手的評語及點抹符

號。南宋是中國古代文章學成立的時期,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文章學

著述體裁的完備」, 1古文評點選本作爲南宋「選集評點類」著述,對於南宋

文章學的研究有著極爲重要的學術意義。

但由於文獻散佚嚴 重,目前留存南宋 古文選本的數量並不多,其中最具

代表性當屬《古文關鍵》、《崇古文訣》、《文章正宗》、《文章軌範》等四書。



1 參見王水照、慈波:〈宋代:中國文章學的成立〉,《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年

第 2 期,頁 21-31。

















108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2關於這四部選本,學界一般認爲《古文關鍵》與《崇古文訣》強調文章立意

與作文法度,《文章正宗》貫徹「關切世用」的文章教化觀,《文章軌範》則

更關注細部的寫作技巧的討論。 3

近年來,學 界 試 圖拓展研究範圍,致力於發掘除上述四部之外的稀見南

宋古文選本,故而對於《古文標準》、《文章正印》、《古文集成》等書 予以 一

定的關注。 4但另有一部《二十先生回瀾文鑑》(以下簡稱「回瀾文鑑」),作

爲頗具特色的古文評點選本 ,在南宋文章學著述發展序列中具有重要的意

義,卻至今未獲得學界的關注。 5

《回瀾文鑑》一書文中有夾註,行間有旁批,文末又有總評,書中保存

了稀見的宋人傳記信息與《全宋文》失收佚文,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該書

的選文頗具特色,能夠反映南宋文學風尚與思想文化變遷的情勢;該書的評

點既有對前人的承傳,又有獨到 發揮 之 處 ,在古文評點與文章學發展脈絡中

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嘗試針對《回瀾文鑑》的版本、體例、性質及選評旨

趣加以考述,同時抉探其文獻價值與文章學意義,以期豐富學界關於南宋古



2 四庫館臣在爲《崇古文訣》撰寫的提要中,即以上述四部書作爲南宋古文選本的代表。

參見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1965 年),卷 187,頁 1699。

3 關於這四部選本的研究,可參考呂湘瑜:《通代 古文評點選本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

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8 年),頁 123-138。

4 署名敩齋編選的《古文標準》已經佚失,但在《古文集成》與《文章正印》中仍保存了

此書的部分批點與評語 ,侯體健曾據此予以輯考。王霆震編選的《古文集成》今存中

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及 《四庫全書》本,宋刻本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出版,

該書的版本及著錄情況,可以參看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劉震孫編選的《文章正印》

僅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庋藏宋刻孤本,此書的版本、體例、價值及與《古文集成》的 關

係,尚未有學者專門研究。參見侯體健:〈南宋 評點選本《古文標準》考論〉,收入氏

著:《士人身份與南宋詩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8 年),頁 250-268。祝

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 2019 年),頁 276-280。

5 據目前所見學界尚未有針對《回瀾文鑑》一書的研究論著,祝 尚書《宋人總集敘錄》著

錄該書,但僅是轉引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鈎沈》,

敷衍成文,未寓目原書。其他討論南宋古文選本的專著,如張秀惠《南宋古文評點研

究》、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 》、張秋娥《宋代文章評點研究》等都未將《回瀾

文鑑》納入討論範圍之中。















頁 45-68

ury ? 109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文選本文獻與文化的認識。





二、 《回瀾文鑑》的 版本、體例及性 質





(一) 《回瀾文鑑》的兩種版本敘錄



《回瀾文鑑》目前所知海內外尚存三個本。一者爲日本靜嘉堂文庫庋藏

鈔本。 日 人 河田羆 《靜嘉堂秘籍志》著錄:



《回瀾文鑑》。宋虞祖南評,虞夔注。影宋抄殘本一本。

《藏書志》及《提要》等不載。

案:是書題曰:《二十先生回瀾文鑑》,目錄全存,共廿 卷。 次 行 承奉

連州簽書判官廳公事虞祖南承之評次,三行幔亭虞夔君舉箋註。目後

有二十先生行實。……目後有「建安江仲達刊於羣玉堂」二行木記,

但存卷十五、十六、十八、十九、廿,凡五卷,中猶有闕佚。 6



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 集善本鈎沈》亦著錄此 書,但敘錄內容不出以上範圍。

7由於靜嘉堂文庫遠在海外,且不輕易對外開放,故尚未對該本進行版本調

查。不過,據書目著錄信息可知,靜嘉堂藏本僅存五卷,其內容盡皆包括在



6 [日 ]河田羆 著、杜澤遜等點校:《靜嘉堂秘籍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

卷 47,頁 1941。

7 嚴紹璗 : 《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鈎沈》 (杭州:杭州大 學出版社, 1996 年),頁 196。

















110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南京圖書館藏本與天一閣藏本的範圍之內,故不影響本文的論述,可稍彌平

遺憾。

中國大陸庋藏兩個版本的《回瀾文鑑》,分別 是南 京 圖 書館藏刻本《二

十先生回瀾文鑑》,存二十三卷;寧波天一閣博物館鈔本《二十先生回瀾文

鑑》,存二十二卷。筆者曾對這兩個版本進行版本調查,寓目原書或 微縮膠

片 。以下針對這兩部書的版式特徵、序跋鈐印、遞藏源流等情況予以敘錄 ,

以期爲本文後續論述奠定堅實的文獻基礎。



1. 中國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回瀾文鑑》存《後集》卷一至卷八,卷十四至卷二

十,凡十五卷。《前集》存卷十三至卷二十,凡八卷。 8

《後集》卷首爲「二十先生回瀾文鑑目錄」。目錄後有「建安江仲達刊

於羣玉堂」牌記,以及「 二十 先 生 行實」,敘司馬光、范仲淹、孫復等二十

位作者的字號、科第、仕宦等。行實後又有一牌記,內容與前同。

正文卷首題「二十先生回瀾文鑑卷之一」。第二、三行題「承奉郎連州

簽判虞祖南承之評次,幔亭虞夔君舉箋註」。是書半葉十二 行,行十九字,

注小字雙行,字數同。版心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黑魚尾。每篇文章前陰圍

墨刻序號,行間有小字旁批若干,文末 皆有總評。《前集》正文的版式皆與

《後集》同。《後集》卷八係丁丙補鈔自天一閣藏明鈔本。是書鈐有「季振

宜讀書」、「溫陵張氏藏書」、「崑山張氏收藏」、「存齋」、「嘉惠堂丁氏藏」等

藏書印。

《 回 瀾 文鑑》不見宋元明書目著錄。據鈐印可知,南京圖書館藏本曾爲



8 該八卷首尾殘闕,又無序跋等信息,故無 法斷定該八卷屬於本書的哪一集,南京圖書館

著錄爲「 前集 」 , 但 未詳所據。 本文姑且依循舊例,稱作「前集」,但對此持保留態度。















頁 45-68

ury ? 111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清初著名藏家季振宜的藏書。但翻檢《 季 滄 葦 藏書目》,未見著錄該書。 9今

南圖藏本《回瀾文鑑》係丁丙舊藏。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十八著錄

該書。 101907 年, 丁丙後人將丁 氏藏書盡數售予南京圖書館的前身 ── 江南

圖書館,《回瀾文鑑》當亦在其中。傅增湘曾寓目該書,《藏園羣書經眼錄》

卷十七著錄云:



二十先生迴瀾文鑑十五卷 後集 八卷宋建安江仲達刊本,半葉十二

行,行十九字,細黑口,左右雙闌,左闌外記篇名。宋諱不盡避,蓋

宋末坊本。 11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 書》 著 錄 略同。 12傅增湘謂:「二十先生回瀾文鑑十

五卷 後集 八卷。」今檢南京圖書館藏本當作《後集》存十五卷,《前集》存

八卷,傅氏所謂「 後集 八卷」明顯有誤,當是傅增湘誤讀丁丙《善本書室藏

書志》,輾轉抄錄,導致存佚卷次著錄舛誤。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因之,

亦誤。 13



2. 中國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明鈔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



寧波天一閣藏鈔本《回瀾文鑑》,見《天一閣遺存書目》著錄。 14該本爲



9 《 季 滄 葦 藏書目》著錄有「宋本古文觀瀾八卷」, 題目與《二十先生回瀾文鑑》接近,

但 卷 數等不符, 似乎 並非此書。 參見 清 ? 季振宜:《 季 滄 葦 藏書目 》(上海:商務印書

館, 1935 年,叢書集成初編本),頁 28。

10 清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北京:中華書局, 1990 年),卷 38,頁 886。

11 傅增湘 : 《藏園羣書經眼錄》 ( 北京:中華書局, 2009 年),頁 1253。

12 清 ? 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傅 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北京: 中

華書局, 2009 年 ) , 卷 16,頁 1532。

13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增訂本)》,頁 456。

14 駱兆平編著:《天一閣遺存書目》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年 ),頁 138-139。 天一閣博

















112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明藍絲欄抄本,分三册,存《後集》卷一至八,卷十五至二十,《前集》存

卷十三至二十。卷首題之體式、目錄及牌記等皆與南圖藏刻本同。惟正 文卷

首題 「 二 十先生回瀾文鑑之一 後集 」,多一「 後集 」二字,明確該集爲《後

集》。是本半葉八行,行字數不一,多爲行十九字 ,四周 雙邊 。鈐「范氏天

一閣藏書」印。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謂:「倪燦《補宋藝文志》有《類編回瀾文選》

十卷 、 後集 二十卷、别集十卷」,而且認爲天一閣藏鈔本「疑與倪《補志》

所載同即一書,合計之則四十卷,分言之則有前、後、别之異。書名微有不

同者,坊賈之爲也。」 15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也認同此說,謂「蓋二本

分屬兩個不同的版本」。 16但此說有誤,今檢覈倪燦《宋史藝文志補》,其書

著錄的並非 是「類編回瀾文選 」,當作「 《 類編 層瀾文選》十卷, 後集 二十卷,

別集十卷」。 17《類編層瀾文選》今存上海圖書館藏元刻雲坡家塾本,《中華

再造善本》影印出版。 18該書與《二十先生回瀾文鑑》顯然不是同一書,前

者依文體類編,後者依作者編次,選文體例皆不同。 丁氏、祝氏失察致誤。



物館編:《天一閣博物館藏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6 年),頁

448。另, 《中國古籍總目》著錄 爲「明刻本」,誤 。參見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

《中國古籍總目:集部》(北京:中華書局, 2012 年),第 6 冊,頁 3017。

15 清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 38,頁 886。

16 祝尚書 :《宋人總集敘錄(增訂本)》,頁 458。

17 清 ? 倪燦:《宋史藝文志補》(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 年,叢書集成初編本),頁 52。

18 元? 佚名編:《類編層瀾文選》(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 2005 年,影印上海圖書館

藏 元 雲坡家塾 刻 本)。 關於 該書 的 版式、 著錄 等 情況, 可 參見 岑天翔: 〈 郭祥正研究新

論:以佚文〈醉吟先生傳〉的利用爲中心 〉, 《中國文學研究》第 51 期( 2021 年 2 月),

頁 117-154。















頁 45-68

ury ? 113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明鈔本,經館藏方授權刊佈)



(二) 《回瀾文鑑》的編者及成書時間



《回瀾文鑑》卷端題:「承奉郎連州簽判虞祖南承之評次,幔亭虞夔君

舉箋註」,則可知該書的編者爲虞祖南與虞夔,二人分別承擔了「評次」與

「箋註」的工作。虞祖 南、虞夔二人完全不見 任何史傳、 筆 記、方志 等文獻

著錄,檢視《宋代登科總錄》,亦未見二人之名。 19根據題銜可知,虞祖南曾

連州簽判,這是一個級別較低的地方基層官職,而虞夔則似乎沒有擔任過官

職。

晚宋僧人釋紹嵩曾於理宗紹定二年( 1229)間作《江浙紀行集 句詩》,

書中嘗 徵 引 三句署名「虞祖南」的詩句,祝尚書認爲此人當即《回瀾文鑑》

的編者。 20因暫未覓得其他材料,姑且從其說。故大致可以推斷虞祖南、虞

夔二人活躍於晚宋理宗朝時,《回瀾文鑑》的成書時間亦大概在此時。



19 龔延明、祖慧編著:《宋代登科總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年) 。

20 祝尚書 : 《宋人總集敘錄 (增訂本 ) 》,頁 456。

















114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可以作爲旁證的是,《回瀾文鑑》收錄的作者中,卒年最晚的是戴溪。

戴 溪於寧宗嘉定八年( 1215)去 世 。在作者 去世後蒐集著作文章,是南宋選

本編輯的一般通例,故亦可大致推論《回瀾文鑑》的成書時間在晚宋的理宗

朝時期。



(三) 《回瀾文鑑》的體例



《回瀾文鑑》全書以作者爲目進行編次。據《後集》保存的完整目錄可

知,是集 選錄 二十位作者的文章,書名「二十先生」即由此而出。推測《前

集》也是 選錄 二十位作者的文章,只是目錄及部分卷帙殘闕,目前僅能得 見

馬存等七位作者。

文章總集的編次體例中蘊含著特定的文學觀念與文體意識。 21如《古文

集成》、《文章正印》等以文體類分的編次體例,反映了宋人重視文 體的觀念

以及區分不同 文體的「辨體意 識 」。 謝枋得《文章軌範》則依文章寫作技法

分爲「放膽文」、「小心文」兩大類,反映了古文選本旨在具體指導科舉寫作

的功利取向,同時也體現了宋人重視寫作技巧的文章學理念。

南宋另存部分依作者編次的古文選本,如呂祖謙《古文關 鍵》、樓昉《崇

古文訣》等。《回瀾文鑑》在以作家編次 的譜系中更進一步,在書名中標舉

「二十先生」,在正文前附上「二十先生行實」,強調這些作者的科舉成績與

文學聲名,可見此書對於「作家」的重視。《回瀾文鑑》將「作家」作爲優

先關注對象的編次體例,反映出對於個別名家的揄揚推舉 ,同時著重強調不

同作 家的創作個性及 文 章風 格。



21 參見吳承學:〈宋代文章總集的文體學意義〉,《中國社會科學》, 2009 年第 2 期,頁

190-203。















頁 45-68

ury ? 115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回瀾文鑑》文中有夾註,行間有旁批,文末又有總評,屬於目前留存

爲數不多的南宋古文評點選本。

《回瀾文鑑》的注釋體例爲每篇文章中有雙行小字注解,或訓釋聲韻,

或注明典故、引文的出處。前者如《前集》卷十三馬存 〈送陳自然西上序〉

「潦」字下注「魯皓反」,「襦」字下注「汝來反」。 22後者如《後集》卷六朱

熹〈克齋記〉「曰『克己復禮』而已」下注「《語》顏淵篇,顏淵問仁」云云。

但這些注釋大多並非虞氏原創,而是鈔蕞自前人編選的書籍,如卷十三收錄

馬存的〈送陳自然西上序〉、〈子長遊贈蓋邦 式〉等文的夾注,與《 東萊集注

觀瀾文 集 》中 的注解完全一致, 23可見這些注解並非編者原創,乃是轉相鈔

錄而來。

《回瀾文鑑》的評點體例爲每篇文章行間有小字旁批,文末附有總評。

旁批往往針對具體的字詞、語句以及章法結構等揭示用法、評價優劣;總評

則往往先概述文章 主意,其次歷敘文章結構,最後總體評價文章寫作的技

巧、風格以及提示學者需特別注意之處。旁批如《前集》卷十三馬存〈送陳

自然西上序〉文中「朔風驚沙,枯 梢號寒」旁批曰「文老」。總評如〈送陳

自然西上序〉文末評曰:「評曰:馬子才之文皆造語脫灑,而此篇尤甚。蓋

自首句作文便有骨力 ,直至結尾,一起一伏 ,如常山蛇勢, 非 筆挽 萬鈞者不

及此。」以「造語脫灑」對馬存文章的語言風格予以總體評價,同時又對自

首句至結尾的文脈結構、行文妙處加以評騭。

南宋的評點選本除旁批、總評等評語外,往往還在文中附加一些頗具文

學批評性質的點抹符號。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古文關鍵》謂「取



22 宋? 虞祖南評次, 宋? 虞夔箋註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中國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

卷十三,頁 3a。 以下論述引用該書,皆出自南圖藏宋刻本;爲避免繁贅,故僅隨文注

出集數及卷數,尚祈見諒。

23 宋? 林之奇編, 宋? 呂祖謙集注:《東萊集注觀瀾文集》,收入黃靈庚主編:《呂祖謙全

集》第十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 年),頁 685-688。

















116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韓、柳、歐、蘇、曾諸家文,標抹注釋,以教後學」, 24即是指這些點抹符號。

但綜觀《回瀾文鑑》全書,只有標示句末語意完結的圓點符號,未發現帶有

文學評點性質的點抹符號。



(四)《回瀾文鑑》的性質



《回瀾文鑑》作爲古文選本自然毫無疑義 ,但有必要針對該書與 南宋科

舉考試之 間 的關 係予以發覆。南宋的古文評點選本與科舉考試之間存在著頗

深的淵源關係。日本學者高津孝曾通過針對宋元時期評點選本的歷史考察,

著重強調了科舉考試對於評點產生的作用,提出「評點是伴隨南宋時代的古

文選本 ── 科舉考試參考書 ── 發展起來的 」 。 25

《回瀾文鑑》一書即帶有明顯的科舉色彩,具有科舉考試參考書的性

質。在該書的評語中在在可見科舉考試的身影,如《前集》卷十六陳傅良〈吏〉

總評曰:「業舉子者宜熟之,以膏筆端也。」《前集》卷十九葉適〈君德一〉

總評曰:「文勢清健,最利舉業。」同卷葉適〈民 事上〉總評曰:「業舉 子者

讀之,最有 益 於筆 端也。」這裡的「舉業」即指科舉考試,「業舉子者」即

指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可見虞祖南等人在編選《回瀾文鑑》時,心目

中的預期讀者即是準備科舉考試的舉子,其編選評點的目的是爲舉子提供一

部科舉考試參考書。

祝尚書 討論古 文評點與時文寫作之間的關係時,指出:



雖曰「古文評點」,實際上是用時文的程式和方法去反觀古文大師的



24 宋?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 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卷 15,頁 451。

25 [日 ]高津孝: 〈宋元評點考〉, 收入氏著,潘世聖譯: 《科舉與詩藝:宋代文學與士人社

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年) ,頁 92。















頁 45-68

ury ? 117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代表作,試圖讓時文向古文看齊,並從古文名作中找出時文的寫作規

律,以提高時文的寫作水平,並使時文寫法由但憑朦朧的「感覺」或

手授心傳,進入到有「章」可循、有 「法」可依的新階段。 26



虞祖南等 人 編選的《回 瀾文鑑》正是秉持這種「以古文爲時文」的原則,在

書中揭示古文寫作的字句用法、篇章結構、主意立說等,指導舉子揣摩學習

前人優秀的古文作品,提高舉子的時文寫作技巧,以期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

異的成績。

要言之,我們 在強調《回瀾 文鑑》作爲一部古文評點選本的同時,也應

認識到此書是科舉考試語境下的產物,具有科舉考試參考書的性質。



三、 《回瀾文鑑》的選文與評點特色





(一) 選文特色



文章選本在篇目選擇去取之間,涉及針對作家作品高下的價值判斷,往

往反映了文章選本及所處時代的文學 風尚與思想文化的動向 。因此有必要對

《 回瀾 文鑑》的選文進行數量統計,以分析其呈現出的特色。茲將《回瀾文



26 祝尚書: 《南宋古文評點緣起發覆 ── 兼論古文評點的文章學意義》,收入氏著:《宋代

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 年),頁 299-300。另可參看祝尚書:〈論

宋代時文的「以古文爲法」〉,收入氏著:《宋代文學探討集續集》(上海:復旦大學出

版社, 2020 年),頁 90-104。

















118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鑑》入選作家及文章數量彙整成表格,如下所示:



作者 篇數 作者 篇數

《後集》

(二十卷)

呂祖謙 十五篇 汪藻 四篇

楊萬里 十篇 王安 石 三篇

劉子翬 十篇 劉穆元 兩篇

鄭湜 十篇 陳公顯 兩篇

司馬光 八篇 方恬 兩篇

戴溪 八篇 石介 兩篇

朱熹 五篇 范仲淹 一篇

張栻 五篇 孫復 一篇

林之奇 五篇 洪邁 一篇

周必大 五篇 張震 一篇

《前集》

(八 卷)

胡寅 十五篇 張耒 四篇

葉適 九篇 馬存 兩篇

陳亮 九篇 李覯 一篇

陳傅良 七篇



有必要予以說明的是,由於《回瀾文鑑》部分卷次散佚,故表格僅能呈

現此書選文的部分風貌。但所幸《後集》的目錄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呈

現出的 《後集 》選文風貌(二十家一百篇)是相對完整的,也具有較大的討

論價值。

從統計表格可知,傳統意義上被視作古文典範的「韓柳歐蘇」的文章竟















頁 45-68

ury ? 119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無一篇入選,而所謂「唐宋八大家」中也僅王安石一人入選三篇。這種情況

當然可能是由於文獻卷次的散佚而導致的統計偏差。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

《回瀾文鑑》更傾向於 選錄的是南宋同 時 代的 作家與作品,而北宋的作家作

品相對入選較少,未獲得應有之重視,唐代及唐以前的作品更是完全沒有入

選。這是南宋晚期古文選 本 選 文風尚的一種體現,在同時期的《文章正印》、

《古文集成》等書中,南宋作家作品的入選數量都遠遠 超 過 了唐代與北 宋。

正如魏希德所言「強調晚近的文學模式,而不是古典模式」是南宋中後期古

文選本的主要特點。 27

《回瀾文鑑》選錄葉適文章九篇,陳傅良文章七篇。葉適與陳傅良皆是

南宋永嘉學者的代表人物。南宋永嘉地區的士人擅長策、論等考試文體的寫

作與教學,以此聞名於當時,由 他們編輯、評點的科舉 考試參考書曾風行 於

南 宋中前期的士人社會。魏希德認爲在 十二 世紀後半葉,永嘉學者佔據了考

試場域的中心地位,他們推崇的寫作風格與思想主導了科舉考試的標準。 28在

《回瀾文鑑》中史論類的文章尤其受到重視,葉適、陳傅良、陳亮入選的文

章均是論體文 。其中陳亮的〈陳涉〉、〈高帝〉等數篇均屬史論。胡寅入選的

十五篇文章均來自於他的史 論著作《讀史管見》。 29司馬光入選的八篇文章則

節選自《資治通鑒》中「臣光曰」的史論部分。以朱熹爲代表的南宋理學家

並不十分贊成閱讀與寫作史論, 30相比之下,歷史評論與論體文寫作正是南



27 [比利時 ]魏希德著 , 胡永 光譯 : 《義旨之爭:南宋科舉規範 之折衝》 (杭州: 浙江大學出

版社, 2015 年 ) , 頁 121。

28 參見 [比利時 ]魏希德著 , 胡永光譯 : 《義旨之爭:南宋科舉規範之折衝》,第 三章〈「永

嘉」教師的考試成功標準(約 1150-約 1200)〉, 頁 67-126。

29 略舉數例,如《前集》卷十四〈諸侯論〉、〈義士論〉均選自《讀史管見》卷一〈周紀 威

烈王二十三年 〉;〈報仇論〉選自《讀史管見》卷一〈秦紀 始皇帝〉;〈諸將論〉選自《讀

史管見》卷一〈漢紀 高祖元年〉;〈稱王論〉選自《讀史管見》卷一〈漢紀 高祖三年〉;

〈韓信論〉選自《讀史管 見》卷 一〈漢紀 高祖十一年〉。 參見 宋 ? 胡寅著,劉依平點

校 :《讀史管見》 (長沙:嶽麓 書社, 2011 年 ),頁 6-32。

30 如朱熹不輕易教人讀史,《朱子語錄》曰:「 讀書須是以經爲本,而後讀史。 」又曰:「 某

















120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宋永嘉 學者的特長,從這裡可 見《回瀾文鑑》的 編 選 受到永嘉學者及其學術

旨趣的影響。

《回瀾文鑑》選錄爲數 較多 的 史論以及永嘉學者的文章,顯示出在《回

瀾文鑑》的成書時代,永嘉學者在科舉考試與古文之學的場域仍 有著 一定的

影響力。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這種影響力是呈滑落趨勢 的, 與 在 十二 世紀後

半葉主導考試標準的盛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據魏希德的研究,自 十三 世

紀起,理學家開始建立另一種時文寫作的標準,以期與永嘉學者競爭,並逐

漸在考試場域中取得優勢地位;至 十三 世紀中葉,理學被奉爲官方正統學

說,理學思想與文本也成爲科舉考試的權威標準。 31

作爲以科舉教育爲目的 古文選本,《回瀾 文 鑑 》勢必需要因應這種考試

標準的變化,嘗試採納理學的選文標準,因而從《回瀾文鑑》的選文可以看

到明顯的理學色彩。南宋中期的古文選本並未大量入選理學家的作品, 32《回

瀾文鑑》中則選入了不少朱熹、張栻、呂祖謙等人的文章。朱 熹是南宋理學

的集大成者,自不待言,張栻、呂祖謙也是孝宗朝理 學的代表學者,時人稱

朱、張、呂三人爲「東南三賢」。林之奇、劉子翬、胡寅也是理學名家,呂

祖謙受學於林氏,朱熹嘗從學於劉氏, 33胡寅則是胡安國之子,胡宏之兄,



尋常非特不 敢勸學者看史,亦不敢勸學者看經。只語孟亦不敢便教他看,且令看大學。 」

又曾多次對呂祖謙等人推重史學的態度表示不滿,曰:「 婺州士友只流從祖宗故事與史

傳一邊去。 其馳外之失,不知病在不曾於論語上加工 。」分別參見 宋 ? 黎靖德編,王星

賢點校:《朱子語類》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 年 ),卷 122,頁 2950、 2951、 2956。

31 [比利時 ]魏 希德著,胡永光譯:《義旨之爭:南宋科舉規範之折衝》 , 第 七 章〈 考試標準

的道學轉型(約 1200-1274) 〉,頁 237-274。

32 呂祖謙《古文關鍵》並未選錄理學家作品。 樓昉《崇古文 訣》 雖 號稱是「尊先秦而不

陋漢唐,尚歐曾而並取伊洛」,具有會通理學與古文之學的傾向。但就實際選文數量來

看,《崇古文訣》選錄理學家文章八篇,其中程頤文章三篇,胡寅文章四篇,胡宏文章

一篇,數量並不算多;就篇目而言,其中程頤 〈 論經筵第一劄子 〉 、 〈 論 經筵第二劄子 〉 、

胡寅 〈 上皇帝萬言書 〉 等,都是關切現實政教,彰顯 忠義之 氣的文章,與性理之學的

內 容關涉不大。

33 林之奇、劉子翬的行實與著述等內容,可參見 清 ? 黄宗羲原撰,清 ? 全祖望補修,陳















頁 45-68

ury ? 121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是南宋「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除以上數人外,尚有司馬 光、楊萬里、鄭

湜等人 與理學關係密切。 司 馬 光雖以史學與政治著稱,但與北宋理學的淵源

頗深,甚至有學者將他視作北宋中期理學士大夫集團的領袖。 34楊萬里以詩

名世,但理學造詣亦頗深,著有《誠齋易傳》等。鄭湜也曾因支持理學而被

列入「慶元黨籍」。 35

據統計,《回瀾文 鑑》的選文中,理 學家或與理學相關士人的作品入選

數量足有八十三篇之多,達到了目前所知選文總數的二分之一強,同時也遠

遠超過了葉適等爲代表的永嘉學者 的 入選 作品 數量 。要言之,《回瀾文鑑》

作爲一個關鍵個案,反映了理學文化在 晚宋 思想文化與科舉考試的場域中逐

漸取得統治地位 ,以及 逐漸 向 晚宋古文選本 及古文之學滲 透的 情 勢。



(二) 評點特色



明人袁無涯言:「書尚評點,以能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也」, 36強調

了評點之於溝通讀者與作者方面的重要價值。《回瀾文鑑》的評點亦是如此,

該書旁批與總評呈現出鮮明的特點,可歸納爲三點:重視立說 議論;重視篇

章結構與行文方法;重視語言設辭與譬喻修辭,以下逐次論述。





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 (北京:中 華書局, 1986 年 ),卷 36,頁 1244;卷 43,

頁 1399。

34 參見葛兆光:〈洛陽與汴梁:文化重心與政治重心的分離〉,收入氏著:《中國思想史第

二卷: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頁 164-193。

35 參見 清 ? 黄宗羲原撰,清 ? 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 》,卷 97,

頁 3215。

36 明 ?袁 無涯:〈《忠義水滸全書》 發凡〉,收入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 (北京: 中華

書局, 1980 年 ),卷 1,頁 12。

















122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1. 標揭立意議論,尤重識見與新奇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基於指導舉子準備科舉考試的目的,選文及評點中特

別重視議論文, 37《回瀾文鑑》的評點同樣呈現出重視文章立意與議論的傾

向。如評《前集》卷二十 葉適〈財計上〉稱「立意 極有過人處」,評 《 後集 》

卷二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總評稱「議論真可以光前絕後矣」,皆極力稱

許葉、范文章的立意議論。

但是究竟怎樣的文章立意才算是高明過人?《回瀾文鑑》認爲,文章首

先須有見識。在旁批與總評中,「見識」、「識見」等語出 現的頻率極高,可

見編者有意識地揭示選文的見識高明之處,引導讀者揣摩學習。所謂見識,

即 對 於人物、世事的認識見解。見識與學問相關,若非博學多聞,見識則不

能超越常人,故《前集》卷十五〈自立爲西楚霸王〉中的評點稱許文章議論

的同時,指出「非胸中有萬卷書,決未能至此」。 《前集》卷十六陳傅良〈謀 〉

也稱:「 非胸蟠 萬 卷者未易 及此 。」此外,所謂有見識,還指立意高遠,即

在認識歷史人物與事件時,應把握大處,而不能拘泥於細枝末節。

其次,《回瀾文鑑》堅守儒家本位的立場,尤其推崇符合理學價值觀念

的議論,將之稱作「立說純正」、「立說正大 」、「議論正大」。如評《後集》

卷五〈衡州石鼓山諸葛忠武侯祠記〉曰:「此記議論正大。」綜觀張栻此文,

論「 曹氏篡漢」,而奉蜀漢爲正統,顯係依據理學家正統觀而作出的議論。 38



37 參見吳承學:〈現存評點第一書 ── 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文學遺

產》, 2003 年第 4 期,頁 75-76。

38 如《朱子語類》載:「問:「何以主在正統?」曰:「三國當以蜀漢爲正,而溫公乃云,

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訓?緣此遂欲起意成書。」可見朱熹以

蜀漢爲正統,而以曹魏爲篡逆。凡此類觀念,在張栻《經世紀年》,朱熹《通鑒綱目》

等書中反映頗多,饒宗頤對此有具體論述。 參 見 宋 ? 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 朱子語

類》 ,卷 105,頁 2637。 饒宗頤:《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北京:中華書局, 2015 年),

頁 41-55。















頁 45-68

ury ? 123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同時,張栻在此文中極力稱許諸葛亮個人道德,以及重建仁義秩序的功業,

稱他「凜凜乎三代之佐」,「 扶皇極,正人心,挽回先王 仁義之風」,也同 樣

是理學 價值觀主導下的議論。可見所謂「正大」,即符合理學價值觀念。類

似的觀點,在朱熹、張栻、劉子翬等人文章的評點中比比皆是。《回瀾文鑑》

中重視理學價值觀念的評點,也反映出在晚宋思想界理學文化佔據統治地位

的情況下,作 爲古文選本的 《回瀾文鑑》受 到 理學 文化 的強大壓力與滲透的

情勢。

復次,《回瀾文鑑》書中評點特別強調議論的原創性與新意。如針對《前

集》卷十六陳傅良〈形勢〉評曰:「議論盡有高處,又且造語精神,皆自出

一家機軸。」即稱許陳傅良此文的立意議論,乃是經博觀泛覽、融會貫 通後,

提出「自出一家機軸」的 獨到見解。此外, 《 前集》卷十 五胡寅〈呂后本紀〉

文末總評曰:「末論范祖禹作《唐鑑》與司馬溫公作《通鑑》之則有得有失。

議論皆是胸中流出,決非剽竊之見也。」同樣強調了作文議論不應剽竊、複

述前人舊說,唯有熟讀羣書、思慮周全後,方能提出獨到 且自然的議論見解。

若能避免剽竊前人舊說,提出獨到見解,則能形成一種「新奇」的議論

風格。《回瀾文鑑》十分重視這種新奇的風格,在旁批及總評經常予以提點。

如《前集》卷十五胡寅〈挾書禁律令〉一反前人之說,提出漢高祖不早除挾

書之禁,故使伏生老,孔壁壞,其對思想文 化之戕害勝過秦之焚棄詩書,立

論頗爲新奇大膽, 故 文末總評特 別評論此文「議論新奇,前輩所不及,學者

切宜玩味焉」,亦切中肯綮。 39

《回瀾文鑑》的評點傾向於新奇的議論風格,當時場屋時文的寫作風尚

密切相關。宋代科舉考試針對寫作時間與篇幅有著嚴格的限制,舉子若想獲



39 追求行文新奇,並不意味著與立意純正相悖,「文奇」與「理正」,是相 輔相成的共存

關係 。 理想的情況如唐代古文家皇甫湜 所 言應是「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 唐? 皇

甫湜 :〈 答李生第二書 〉, 清 ? 董誥等編:《全唐文》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 年 ),卷

685,頁 7021。

















124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得考官 青睞而得中高第,勢必需要在文章中提出獨到的觀點,展開新奇的議

論。該書選評目的在於指導舉子寫作時文取得科名,故在評點時格外注重提

示新奇的 議論風格,便不足爲奇了。《前集》卷十七陳亮〈項羽〉總評曰:「文

氣雄豪,愈讀愈奇,學者若能識觀於此,必無場屋軟腐之患。」《 後集》卷

四汪藻〈信州鄭固道寓 屋記〉亦曰:「其 敘 事自有味, 自首及尾,無一語塵

腐。」可見《回瀾文鑑》標舉「新奇」文風是與凡俗場屋中「軟腐」、「塵腐」

的文風相對的。南宋舉子場屋作文往往剽竊因襲前人文字,導致文章立意庸

俗,語言陳腐,《回瀾文鑑》的評點正是針對當時此種 庸俗陳腐的場屋文風

而發,希望通過提倡自出機杼、新奇的議論文風,矯正場屋文風。



2. 注重揭示篇章結構與行文方法



劉勰《文心雕龍?鎔裁篇》言「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 40強調了謀

篇佈局之於文章寫作的重要性。至宋代,論文者對於文章段落與層次的安排

亦十分重 視,將之視作文章學中的重要組 成部分。 41

《回 瀾 文鑑》 的評點亦有相當多涉及討論文章的篇章結構與行文方法的

內容。該書常將文章拆解爲首、中、尾的三段式結構,依次予以述評。整體

來看,此書的評點傾向於文首簡要立論,切中事情;文中則鋪敘議論,豐贍

而委曲變化;結尾則須簡單 有力、有精神。

這種篇章結構論與南宋時文的程式密切相關。隨著科舉制度的成熟以及

士子對於考試文體的揣摩熟習,科舉時文的寫作格式逐漸程式化,南宋時期



40 梁 ? 劉勰著,黄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文心雕龍校注》 (北京: 中華

書局, 2012 年),卷 7, 頁 421。

41 參見祝尚書:〈宋元 文章學家論行文〉,收入氏著:《宋元文章學》(北京:中華書局,

2013 年),頁 115-136。















頁 45-68

ury ? 125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的論、經義等考試文體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寫作程式。 42陳傅良《論訣》、魏天

應編《論學繩尺》等書皆可視作爲對論體文寫作 程式的闡說。陳傅良《論訣》

立 「破題」、「原題 」 、「講題」 、「使證」、「結尾」六項程式,其中「原題」、「講

題」、「使證」爲文章主幹部分,實與《回瀾文鑑》所論首、中、尾的三段式

結構接近。 43要言之,《回瀾文鑑》實則是以時文的程式與方法反觀古文作品,

試圖從古文作品中 汲取時文寫作的學 習資源。

《回瀾文鑑》的評點多是針對文章的行文方法而發,這與篇章結構亦存

在一定的聯繫。《回瀾文鑑》常在文首揭示文章的「綱目」。如《前集》卷十

三張耒〈秘丞章蒙明發集序〉「士固有其才,可以有爲,不幸不及施與,既

施而中奪者,何可勝數」句旁批曰「立 一篇綱目」。張耒此文是應友人 章邦

老的請求, 爲 其父親的文集 寫作序文。章氏終生不得志,淹留於低級官職,

張耒全文即圍繞「不遇」爲中心展開立說。《回瀾文鑑》標揭文章的「綱目」,

使得讀者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意,同時也是在指導讀者學習在文章

首部立下「綱目」,全篇 以此爲中心反復申說議論的行文方法。

在文章中部,編者則提倡一種「鋪敘」的寫作手法。所謂「鋪敘」,即

鋪排敘述,指在文首立下「綱目」之後,通過議論、引證、使事、譬喻等方

式,圍繞文章主意漸次展開論述。該書編者認爲,文章中部的「鋪敘」極爲

重要,必須有條理、層層遞進 ,不可紊亂無序。故評陳亮〈三 王〉曰「中間

鋪 敘 有條」,評胡 寅〈有客皆天下俊傑〉時則曰「中間引秦一段,鋪敘尤有

條理」。此外,評陳傅良〈吏〉曰「中間鋪敘事證皆切當之」,可知在文章中

間引用事證,必須切當、貼近主意,不可牽強附會,不能離題。

得當地使用行文方法, 能使 文章產生一股流暢疏宕的氣勢,稱之爲「文



42 參見祝尚書:〈論宋代科舉時文的程式化〉,收入氏著:《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

大 象出版社, 2006 年),頁 210-232。

43 宋 ? 陳傅良撰, 宋 ? 方逢辰批點:《論訣》,《蛟峰批點止齋論祖》(濟南:齊魯書社,

1997 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六年 [1470]刻本),頁 2a-4a。

















126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勢」,該書的評點對此極爲看重。《前集》卷十九收錄葉適的〈君德一〉、〈治

勢上〉、〈國本上〉三篇文章,編者在文末總評處分別評曰「文勢清健」、「文

勢雍容」、「文勢委曲」。這三篇文章雖皆是葉適所作,但因不同的行文方法,

使得 呈現出不同的文勢。《回瀾文鑑》敏 銳地捕捉了這種 差 異,並在評點中

予 以揭示,引導讀者學習揣摩。



3. 重視造語設辭與譬喻修辭



劉勰《文心雕龍》言「綴字屬篇,必須練擇」, 44強調了文章寫作中鍛煉

字詞的必要性。《回瀾文鑑》的評點十分注重揭示文章造語設辭的妙處。該

書標 舉的造語設辭的風格是多元的,主要有「老健」、「警策」、「清新」等數

種,如評李覯〈袁州學記〉 曰:「造語極老健」;評胡寅〈四皓論〉曰:「造

語多警策處」;評葉適〈序發〉曰:「造語清新,無舉子猥俗之氣」。這些評

價無疑都恰當準確地揭示了文章的語言風格,超越了一般 概括語意式的評

點,而具備了文學審 美的意涵。

除 了 在總 評中概述整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回瀾文鑑》還深入文章內部,

藉助旁批的形式,針對具體的語言用例,總結風格,揭示高妙之處。《前集》

卷十四胡寅〈諸侯論〉中有言曰:「修德者矜細行,圖治者憂未然。」此二

句造語工整,辭意熨 帖,故編者在此句旁批曰「造語工」,點出了這兩句語

言的妙處。通觀整篇文章,語言凝練峻潔,多以對句出之,工整而不板滯,

評點稱「意高而文老,真作者也」,可謂的當。再如《後集》卷五張栻〈道

州重建濂溪周先生祠堂記〉文中 言「明聖相繼,承平日久,元氣胥會」,旁

批曰: 「善造語」。「元氣胥會」一語不見 前人用過,當是 作 者自鑄新詞,編

者 敏銳地發現了此語,並在旁批予以揭示,提醒讀者學習模仿。這些針對造



44 梁 ? 劉勰著,黄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文心雕龍校注》 ,卷 8, 頁 481。















頁 45-68

ury ? 127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語設辭而發的隨文旁批,體現出文學評點作爲一種隨著閱讀活動展開的文學

批評活動,獨具的細緻入微、深入文章肌理的特點。 45

宋元時期的文章評 點頗重修辭。 46《回瀾文鑑》的評點亦是如此,尤其

注重的是譬喻的修辭手法。在該書的旁批與總評中,在在可見對於譬喻手法

的標揭,以及文中譬喻修辭用法優劣的評騭。《後集》卷十四劉彥沖〈子思〉

中言:「近而弗察,遠慕高奇,或探妙於形聲之外,或談微於意類之表,是

猶駕艅 艎而索舟,策飛黄而問駿,豈不惑哉 ?」「艅艎」是 有 名的戰船,「飛

黄 」是傳說中的神馬。劉氏以駕著艅艎索求舟船,騎著飛黃尋求駿馬,來比

喻「最有價值的事物明明就在自己身上卻不自知,反而向外在世界孜孜求索」

的情形,十分形象生動,從而有助於論述子思「反求諸己」的中和思想。 編

者在此句旁批曰「譬佳」,即肯定了劉氏的譬喻修辭,也提醒讀者注意並學

習這種修辭用法。

譬喻是修辭的重要手法,重視譬喻修辭是宋元文章學的特點之一,祝尚

書 即 以 譬喻爲代表的修辭論,作爲宋元時期文章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47《回

瀾文鑑》分析譬喻修辭的妙處時,深入文 章肌理,細緻入微地闡發文學的特

質與 美感,這已經超 越 了一般的科舉評點 , 頗具文學批評的色彩,足可見該

書評點的價值意義。





45 龔鵬程提煉出「細部批評」的概念,用以涵括「評點」的批評形式,強調其不空談理

論,常藉實例引出寫作與閱讀原則,以及從結構、字詞等 文章細部入手,發掘文章的

美學要素等特點。參 見 龔鵬程:〈細部批評導論〉,收 入氏 著:《文學批評的視野》(武

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 年),頁 226-229。

46 如呂祖謙《古文關鍵》,仇小屏認爲該書「 注意到許多修辭現象 」,並對此作出了分析

研究。 張秋娥 認爲 :「綜觀宋元評點,他們拈出的修辭格有:引用、比喻、警策、對偶、

錯綜、頂真、雙關、仿擬、反覆、反語、襯托、借代、通感、互文、擬人等 辭格。」

參見仇小屏:《呂祖謙《古文關鍵》文章論研究》(臺北:萬卷樓, 2010 年),頁 511。

張秋娥: 《宋元 評點 修 辭研究》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年),頁 44。

47 祝尚書:〈論宋元時期的文章學 〉, 收入氏著:《宋代文學探討集》(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 年),頁 239。

















128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四、 《回瀾文鑑》的文獻價值與文章學意義





(一)文獻價值



《回瀾文鑑》一書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這主要體現在:一者,此書所

附〈二十先生行實〉 提供了頗多中小作家的字號、仕宦、行實等信息,具有

史料價值;二者,此書編選的部分文 章,屬於《全宋文》失收的佚文,具有

文獻輯佚價值。

《後集》卷首所附〈二十先生行實〉歷敘司馬光、范仲淹、孫復、等二

十位作者的字號、科第、仕宦等內容。這二十先生之中如劉穆元、 張震、方

恬、陳公顯等人,在南宋當時 頗享有文名,故 他 們的文章多見於《 十 先生奧

論》等南宋文章選本,但因年代久遠,材料闕佚,他們的字號、仕宦等信息

竟不爲近人所知。〈二十先生行實〉正爲我們提供了這些作家的相關信息,

有助於我們重新抉探這些一度曾享有文名的南宋作家。

如方恬 、劉穆 元,《四庫全書總目》言:「方恬、劉穆元二人,則史傳俱

無可考見矣。」 48方恬的相關情況尚可參見方回〈贈方太初〉詩自注,知其

是方回之族曾祖,字元養,一字仲退,歙縣人,曾試禮部第一。 49但劉穆元

則不見載於史籍,亦不見《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著錄。據〈二十先生行 實〉

可知他字和卿,登進士第,有文 集行於當時,號 謙 齋。此外,如張震 、陳公



48 清 ?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 ,卷 187,頁 1704。

49 元 ? 方回: 《桐江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 20,頁 18。















頁 45-68

ury ? 129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顯等人亦不見《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著錄,據〈二十先生行實〉可知張震字

雷叟,登進士第,有文集行於當時,號晉庵;陳公顯,字晦甫,登進士第,

有文集行於當時,號順齋。以上諸如此類,皆可補充史料失載之闕 。

《回瀾文鑑》還具有重要的文獻輯佚價值,書中收錄的部分文章不爲宋

人別集、《全宋文》等總集收錄,屬於失收佚文。 如 該書 所 收 南宋 大儒 呂祖

謙 〈 高 祖 論 〉 、 〈 景帝 論 〉 、 〈 武帝 論 〉 、 〈 詩 論 〉 、 〈 書 論 〉 等 五篇 佚文 , 可 補 《 呂

東萊 先生 文集 》 及《 全宋文 》 失 收 之 闕 。

如 馬存是北宋中後期頗具文名的作家,詩文 兼擅, 50曾獲蘇 軾 賞識,元

祐三年,蘇軾知貢舉時置之高等。 51但由於文集散佚,馬存的文章竟一篇都

未獲《全宋文》收錄。《前集》卷十三中收錄馬存〈子長遊贈蓋邦式〉、〈送

陳自然西上序〉等文,正可補《全宋文》失收之闕。

再如鄭湜是南宋中期文人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著錄鄭湜《治術》

十卷, 52但已散佚。《回瀾文鑑》及《十先生奧論》中收錄有鄭湜多篇文章,

蒙文通謂「所取鄭湜文,如〈君體〉、〈相體〉、〈國體〉等,大要即本之鄭氏

所進《治術》十卷者也」, 53所言甚是。今《全宋文》已據《十先生奧論》輯

佚得鄭湜部分文章,但《回瀾文鑑》中仍有鄭湜部分文章,如〈君體三〉、〈相

體三〉、〈相體四〉、〈國 體四〉、〈國體五〉等,尚未被《全宋文》收錄,屬於

失收佚文。今據《回瀾文鑑》可輯佚這部分文章,有助於進一步恢復《治術》

之原貌以及豐富對鄭湜文章的認識。



50 馬存的文 章在當時文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王洋羅列時人藝文操行時言: 「 某不敢遠引

古人,姑以近人比方。 …… 文章則唐庚、馬存,詩什則陳無己。 」參見 宋? 王洋 :〈 與

丞相論鄭武子狀 〉,曾 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合肥: 安

徽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第 177 冊, 卷 3871,頁 96。

51 孔凡禮撰:《蘇軾年譜》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年 ),卷 27,「元祐三年」條,頁 820。

52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 18,頁 554。

53 蒙文通著 : 〈四庫珍本《十先生奧論》讀後記〉 , 《 史 學甄微 》 ,收入 蒙默編 : 《蒙文通全

集》 (成都: 巴蜀書社 , 2015 年 ),頁 493。

















130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二)文章學意義



南宋是中國古代文章學成立的時期,《回瀾文鑑》作爲南宋「選集評點

類」著述發展序列中的一個關鍵個案,其編輯體例與選評好尚,對於豐富南

宋文章學的認識,以及拓展文章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回瀾文鑑》中體現的文 章學觀念與評點術語的使用頗具特色,一方面

可見其對前人評點的承傳,另一方面又可見其獨到發揮之處,在古文評點發

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 在《回瀾文鑑》的評點中,可以看到其對先前古文選本的承傳。

呂祖謙在《古文關鍵》卷首〈總論看文字法〉中提出「第一看大概主張」,「第

二看文勢規模」,「第三看綱目關鍵」,「第四看警 策句法」,以及在隨文評點

中流露出重視文章立意、結構與字句的傾向, 54如本文第三節所論,這些文

章學觀念都可以在《回瀾文鑑》的評點中找到承傳流衍的痕跡。

有學者將《古文關鍵》等南宋選本中文章學思想的核心觀念概括 爲:標

舉文法的曲折變態與活法圓轉。 55這種文章學觀念,在《回瀾文鑑》中得到

承傳與進一步強化,在該書的評點中存在許多關於文勢圓轉的評語。如《 前

集》卷五張栻〈衡州石鼓山諸葛忠武侯祠記〉「自五伯功利之説興,謀國者



54 吳 承學: 〈現存評點第一書 ── 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 ,頁 76-79。

55 參見張海鷗:〈南宋古文選本中的文章學思想〉,收入氏著:《宋代文章學與文體形態研

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 頁 67-88。另, 侯體健據《古文標準》進一步

論證了這一南宋古文評點中的 共同取向 , 祝尚書認爲這種提倡活法圓轉的評點,與「江

西派」的詩文論有著頗深的淵源。 參見侯體健:〈南宋評點選本《古文標準》考論〉,

收入氏著:《士人身份與南宋詩文研究》,頁 250-268。 祝尚書 :《南宋古文評點緣起發

覆 ── 兼論古文評點的文章學意 義》,收入氏著:《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

出版社, 2006 年),頁 294-297。















頁 45-68

ury ? 131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不知先王仁義之爲貴,而競於末塗,秦遂以勢力得天下,然亦遂以亡」句旁

批「文勢圓轉」。同卷張栻〈三先生祠堂記 〉評曰:「是記發明師道,最有意

味,造意亦多圓轉處,非得正即者不足以及此。」另外,評《後集》卷三王

安石〈送孫正之序〉亦曰:「此篇以時以道雙關辯起,文勢圓轉。」

整體來說,《回瀾文鑑》欣賞寫作時使用前後起伏、 首尾呼應、抑揚斡

旋、曲折迴護等行文手法,使得文章在結構上呈現出貫通圓融的美學風貌。

可見《回瀾文鑑》繼承了先前古文評點選本提倡活法圓轉的評 文觀念,並在

文章評點中予以具體的批評實踐。

以上所論的文章學觀念雖非《回瀾文鑑》所獨創,但該書所具有的文章

學意義不能因此而遭到否定。對此我認同侯體健提出的觀點:



南宋的古 文評點選本之間互相因襲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看似蹈襲稗販

的背後,恰可看出他們當時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他們認爲好的文

章應該有哪些關鍵要素,什麼樣的文章審美是最重要的等等。 56



《回瀾文鑑》作爲南宋古文評點 選本發展序列中的一個關鍵個案,反映了當

時普遍關心的話題與流行的文章學觀念,仍有重要的文章學意義,不容忽視。

《回瀾文鑑》在承傳前人評點術 語的同時,也有進一步的發揮,特別是

對於一些評點術語使用的流行與意義的凝定,《回瀾文鑑》發揮了重要的作

用。

《回瀾文鑑》繼承了呂祖謙《古文關鍵》中的一些評點術語,並將之進

一步 發揮。如《古文關鍵》崇尚「健而有力」的文章風格, 57常以「有力」



56 侯體健:〈南宋評點選本《古文標準》考論〉, 收入氏著:《士人身份與南宋詩文研究》,

頁 265。

57 參見張海 鷗: 〈南宋古文選本中的文章學思想〉,收入氏著:《宋代文章學與文體形態研

究》 ,頁 71。

















132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一語評點文章,評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曰:「大抵文字使事須下有力

言語。」 58「有力」的批評話語,在《回瀾文鑑》中得到了更爲廣泛、頻繁

的使用。如 評張耒〈進齋記〉言「鋪敘有力」;評張耒〈送秦少章赴臨安簿

序〉言「結有力」;評葉適〈民事下〉言「中間說利害處反覆辯難,節節有

力」。在《回瀾 文鑑》的評點中,「有力」已經成爲文章寫作的一種審美典範,

推崇「雄健」文風的評點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

從「綱目」這一評點術語的使用,更加可以看出《回瀾文鑑》對於《古

文關鍵 》的 承傳與發展 。「綱目」是呂祖謙《古文關鍵》中 一個 十分重要的

評點術語,不僅在〈總論看文字法〉中將之標舉,在隨文評點中亦經常使用。

59

《回瀾文鑑》在評點文章時,接受了呂祖謙關於「綱目」術語的定義與

用法,並將 之作爲該書行文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集》卷十九葉適〈民

事上〉「古者民與君爲一」旁批曰:「對立綱目」。「民」與「君」爲該文立說

的中 心,全篇文章圍繞此展開議論,層層遞進,曲折迴護。編者敏銳地發現

了這一點,使用「綱目」術語描述了「民」與「君」作爲立說中心的作用,

從而揭示了該文的脈絡結構與行文手法。《前集》卷十 四胡寅〈諸侯論〉「以

幾爲戒」旁批「幾字乃一篇綱目」,揭示作者在文首立下「綱目」,作爲一篇

文章立說的中心,之後在「君子所以貴於見幾而作也」句旁批「應前說」,

揭示此處呼應了文首立下的「綱目」,引導讀者揣摩學習 前後呼應的行文方

法。此篇文末總評曰「 此篇以善治天下者當謹於幾微爲說 」,則再次明確了

此文的「綱目」和主意之所在。可見,「綱目」術語在《 回瀾文鑑》中得到



58 宋 ?呂祖謙編:《古文關鍵》(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上,頁 25。

59 關於呂祖謙所用「綱目」術語的定義與效用,以及其在《古文關鍵》中的重要地位,

參見王基倫:〈綱目與血脈 ── 呂祖謙《古文關 鍵》的評文觀點初探〉,收入氏著:《宋

代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2016 年),頁 361-399。















頁 45-68

ury ? 133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了廣泛的使用,文章學意涵得以明確、凝定,已經成爲該書評點的重要組成

部分。

《回瀾文鑑》的評點中常用到「常山之蛇」、「常山蛇勢」的術語概念。

如《後集》卷四汪藻〈永 州玩鷗亭記〉總評曰:「 此記之作本自敘也,最難

下筆,今其鋪敘自首及末,如常山之蛇,一字不可增減。 」《前集》卷十三

馬存〈送陳自然西上序〉總評曰:「 蓋自首句作文便有骨力,直至結尾,一

起一伏,如常山蛇勢,非筆挽萬 鈞者不及此。 」

「常山之蛇」典出《孫子》,「常山蛇勢」則出自《 晉書 ?桓溫傳》, 60二

者表述的涵義類似,皆是指在兵法中用以形容某種首尾相 顧、互相救應的陣

勢,但《回瀾文鑑》書中卻將之用以形容文章作法,特指一種首尾起伏、互

相呼應的行文手法。

據目前所見,最早將「常山之蛇」的術語應用於古文評點之中,應當是

樓昉《崇古文 訣》。 61樓昉評柳宗元〈東池戴氏堂記〉時曰:「如常山之蛇,

救首救尾。」 62但《崇古文訣》中使用「常山之蛇」術語的頻率並不高,僅



60 春秋?孫武著, 李零譯注:《孫子譯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年 ),頁 147。唐 ? 房

玄齡等撰 :《 晉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74 年),卷 98,頁 2569。 此外,六朝隋唐時

人亦有不少類似「常山蛇陣」的表述,如庾信〈哀江南賦〉:「 昆陽之戰象走林,常山

之陣蛇奔穴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 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 。 」參見

北周 ? 庾信撰,清 ? 倪璠注,許逸民點校:《庾子山集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年 ),

卷 2,頁 125。唐 ? 杜牧撰,吴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

年 ),頁 200。

61 在 《 崇古文訣 》 之前,也曾有以「常山之蛇」評論詩歌、文章的,如 《容齋隨筆》 言 :

「老杜近體律詩,精深 妥帖 ,雖多至百韻,亦首尾相應。如常山之蛇,無間斷齟齬處。」

《 苕溪漁隱叢話 》 言:「 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 也 。 」 黃庭堅

曾言: 「至於作文,深知古人之關鍵。其論事救首救尾,如常山之蛇,時輩未見其比。 」

參見 宋 ? 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年 ),卷 10,頁

944。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後集,卷 39,

頁 321。 宋 ? 黃庭堅:〈 答王子飛書 〉,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 ,第 104 冊,卷

2281,頁 293。

62 宋?樓昉編 :《崇古文訣》 (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4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有以上一處;至於南宋其餘古文選本,都未見這一評點術語的使用。真正將

「常山之蛇」作爲 一個評點術語,廣泛而頻繁地用以形容文章中首尾起伏、

前後呼應的行文手法,當屬《回瀾文鑑》一書。

「常山之蛇」的評點術語頻繁地 應用 於 明清時期的文論與小說評點之

中。如明末文人朱舜水論文即經常用到「常山之蛇」的術語,如嘗言「 若其

中見理明,主意大,前後首尾如常山之蛇,擊首尾應,擊尾首應,節節相生,

字字靈動,則文之極致 也 」,又言「 文章之貴,立格立意,練氣練神。常山

之蛇,處處皆應,節節俱靈,真文之神品也 」。 63

明清時期的小說評點與宋元文章學淵源頗深,由「常山之蛇」評點術語

的承傳亦可見一斑。毛宗崗評《三國演義》九十回首評曰 :「文如常山率然,

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皆應,豈非結構之至妙者哉!」同書

第一百一五回文中評曰:「 直照應到第一 卷 ,可謂 常山率然,首尾相應。 」 64

毛宗崗評點特別重視 小說 的 敘事結構與行文手法 , 65「常山 之 蛇」評點術語

的使用 正 是這一 評點立場 的體現。

從「綱目」、「常山之蛇」等評點術語的使用,我們可以看到《回 瀾文鑑》

對於之前古文評點的承傳與進一步發揮,以及對於後世文學評點的深遠影

響,足以彰顯《回瀾文鑑》在古文評點與文章學發展脈絡中的重要意義。





五、結語



卷 12,頁 1。

63 明 ? 朱舜水著,朱謙之整理: 《朱舜水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 年 ),卷 11,頁 402;

卷 9,頁 298。

64 明 ? 羅貫中著, 清? 毛宗崗批評:《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濟南:齊魯書社, 2014 年),

頁 903;頁 1103。

65 參見林崗:《明清小說評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頁 101-104。















頁 45-68

ury ? 135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本文 考察 學界此前未曾關注的一部南宋古文評點選本《 回瀾文鑑》 ,就

該書的版本、作者、體例、性質、選評特色、文獻價值以及文章學意義等方

面作出了系統的論述。

首先,本文針對《 回瀾文鑑》現存的兩個代表性版本 ── 南京圖書館藏

本與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本,進行版本調查,敘錄版式特徵、序跋鈐印、遞

藏源流等內容,同時加以考辨,訂正前輩學者著錄之失。此外,本文考察編

輯體例,指出 該書 以作者爲目進行編次 ,書內附 雙行小字注解,行間 附 小字

旁批,文末附總評 。旁批多是針對具體的字句以及結構等揭示手法、評價優

劣;總評則先概述文章主意,次歷敘文章結構,最後整體評價文章技巧、風

格等。《回瀾文鑑》 是南宋晚期科舉語境下的產物,具有 科舉考試參考用書

的性質 。 該書編者 秉持「以古文爲時文」的原則,在書中揭示古文寫作 的技

法 , 指導 舉子 提高時文寫作的水平 , 從而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

其次,本文抉探《回瀾文鑑》選文與評點的特色,指出該書 更傾向於選

錄南宋同時代 的 作家與作品,而 對 北宋 、 唐代及唐以前的作品 則相對缺乏編

選的興趣, 同時 選錄 大量理學家的作品,數量達到 目前所知選文總數的二分

之一強。 該書的選文 反映 出 理學文化在晚宋的思想文化與科舉考試的場域中

逐漸取得統治地位,以及 向 晚宋古文選本及古文之學滲透的情勢。 《回瀾文

鑑》評 點的特色則可總結爲三個方面:標 揭立意議論,尤重識見與新奇 ;注

重 揭示篇章結構與行文方法 ; 重視造語設辭與譬喻修辭 。這體現出評點作爲

一種聚焦文本細部的文學批評活動,所具有的深入文章肌理、揭示文章美感

要素的特質。

復次,本文論述《回瀾文鑑》所具的重要文獻價值:該書保存了 劉穆元 、

張震 、 陳公顯 等稀見的宋人傳記信息,同時 保存了 呂祖謙、 馬存 、 鄭湜 等宋

















136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人的佚文,可補《全宋文》失收之闕。《回瀾文鑑》作爲南宋古文評點選本

發展序列中的一個關鍵個案,其編輯體例與選評好尚,對於深化與拓展南宋

文章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書重視 重視文章 立意 與章法 結構 , 標舉文

法的曲折變態與活法圓轉 ,反映了當時文壇普遍關心的話題與流行的文章學

觀念。該書在承傳前人評點術語 的同時,又有進一步的發揮,使得評點術語

的文章學意涵得以明確、凝定,在古文評點與文章學的發展脈絡中有著重要

意義。





















頁 45-68

ury ? 137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引用書目



傳統 文獻



春秋?孫武著,李零譯注:《孫子譯注》,北京:中 華書局, 2009 年。

梁?劉勰著,黄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文心雕龍校注》,北

京:中華書局, 2012 年。

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許逸民點校:《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1980 年。

唐 ?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974 年。

唐?杜牧撰,吴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8 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

宋?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 2005 年。

宋?胡寅著,劉依平點校:《讀史管見》,長沙:嶽麓 書社, 2011 年。

宋?林之奇編,宋?呂祖謙集注:《東萊集注觀瀾文集》,收入黃靈庚主編:

《呂祖謙全集》第十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宋?呂祖謙編:《古文關鍵》,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宋?樓昉編:《崇古文訣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138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

宋?虞祖南評次,宋?虞夔箋註:《二十先生回瀾文鑑》,中國南京 圖書館藏

宋刻本。

宋?陳傅良撰,宋?方逢辰批點: 《蛟峰批點止齋論祖》 , 濟南:齊魯書社,

1997 年,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六年 [1470]

刻本 。

元?佚名編:《類編層瀾文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 年,影印上

海圖書館藏元雲坡家塾刻本。

元?方回:《桐江續集》 ,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 年,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

明? 朱舜水著,朱謙之整理:《朱舜水集》,北京:中華書局, 1981 年。

明?羅貫中著,清?毛宗崗批評:《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濟南:齊魯書社,

2014 年。

明?虞祖南評 次,宋?虞夔箋註:《二十先生回瀾文鑑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

藏明鈔本。

清?黄宗羲原撰,清?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

京:中華書局, 1986 年。

清?季振宜:《 季 滄 葦 藏書目》,上海:商務 印書館, 1935 年,叢書集成初編

本。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1965 年。

清?倪燦:《宋史藝文志補》,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 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北京:中華書局, 1990 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年。

清?莫友芝撰,傅增 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 見傳本書目》,

北京:中華書局, 2009 年。















頁 45-68

ury ? 139









南宋古文評點選本《二十先生回瀾文鑑》考論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

版社, 2006 年。

[日 ]河田羆著、杜澤遜等點校:《靜嘉 堂秘籍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



近 人論著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古籍總目:集部》,北京:中華書局, 2012

年。

天一閣博物館編:《天一閣博物館藏古籍善本書目》 ,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

社, 2016 年 。

王水 照、慈波:《宋代:中國文章學的成立》,《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 》 ,

2009 年 第 2 期,頁 21-31。

王基倫:〈綱目與血脈 ── 呂祖謙《古文關鍵》的評文觀點初探〉,收入氏著:

《宋代文學論集》,臺北:學生 書局, 2016 年。

仇小屏:《呂祖謙《古文關鍵》文章論研究》,臺北:萬卷樓, 2010 年。

孔凡禮撰:《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1998 年。

呂湘瑜:《通代古文評點選本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8 年。

岑天翔:〈郭祥正研究新論:以佚文〈醉吟先生傳〉的利用爲中心〉,《中國

文學研究》第 51 期( 2021 年 2 月),頁 117-154。

吳承學:〈宋代文章總集的文體學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 2009 年第 2 期,

頁 190-203。

吳承學:〈現存評點第一書 ── 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文

















140 ? 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語文 集刊 . 第 40期. 2021年 12月









學遺產》, 2003 年第 4 期,頁 75-76。

林崗:《明清小說評點》,北京:北京 大學出版社, 2012 年。

侯體健:《士人身份 與南宋詩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 年。

祝尚書:《宋代文學探討集》,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 年。

祝尚書:《 宋元文章學》,北京:中華書局, 2013 年。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增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 2019 年。

祝尚書:《宋代文學探討集續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20 年。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0 年。

張海鷗:《宋代文章學與文體形態研究》,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張秋娥:《宋元 評點 修 辭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年。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傅增湘:《藏園羣書經眼錄》,北 京:中華書局, 2009 年。

蒙文通著,蒙默編:《史學甄微》,收入《蒙文通全集 》,成都:巴蜀書社,

2015 年。

駱兆平編著:《天一閣遺存書目》,北京:中華書局, 1996 年。

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鈎沈》,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饒宗頤:《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北京 :中華書局, 2015 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 的視野》,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 年。

龔延明、祖慧編著:《宋代登科總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年。

[日 ]高津孝著,潘世聖譯:《科舉與詩藝:宋代文學與士人社會》, 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13 年。

[比利時 ]魏希德著,胡永光譯:《義旨之爭 :南宋科舉規範之折衝》,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年 。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303149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