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衰竭40例(重要)
2023-05-12 | 阅:  转:  |  分享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衰竭 40 例叶 钊(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肾内科, 黄石 435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外敷双肾俞穴、 神
阙穴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和对照组40例。 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 P >0.
05 )。 两组均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 低盐、 低脂、 低磷饮食, 一般对症治疗降压、 降脂、 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 在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 给予中药穴位敷贴。 将中药用清水调和成丸, 取双侧肾俞穴、 神阙穴敷贴, 外用胶布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
、 尿毒氮、 尿酸及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 两组均有好转;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 ( P <0.01 )。 结论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中药穴位敷贴法配合一般常规对症治疗, 在
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一般对症治疗而未使用穴位敷贴方法者。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穴位敷贴; 中医外治doi : 10.3969
/ j.issn.1672 - 2779.2013.16.051  文章编号: 1672 - 2779 ( 2013 ) - 1
6 - 0065 - 02  慢性肾衰竭 ( chronic renal failure , CRF ) 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导致缓
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进入 21 世纪, 慢性肾衰竭已
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疾病, 其发病率逐年增长。 慢性肾衰竭早、 中期单一的西
医治疗方法疗效一直不甚满意, 终末期慢性肾衰也就是尿毒症期只能依赖维持性透析或肾移植生存。 大量文献证实,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疗
效肯定, 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中药味苦, 往往不能耐受而中途放弃。 因此, 探讨
中医药新的给药途径, 更好地发挥中药治疗作用, 成为我们新的努力方向。 自 2009 年 3月 - 2013 年3 月, 我科采用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80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 例患者均来
自本院肾病科 2009年 3月 - 2013 年3 月住院及门诊确诊的慢性肾衰竭病人, 男性52 例, 女性 28 例; 年龄 (
51.46±12.5 ) 岁。 其中慢性肾炎 20 例, 糖尿病肾病 26 例, 高血压肾病 27 例, 多囊肾 3 例, 基础
疾病不明 4 例。 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 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 符合慢性肾衰竭 Ⅰ - Ⅲ 期诊断标准 [ 1 ] , 并排除有急性诱发加重因素的患者。② 无严重
并发症者。 排除标准:① 急性肾衰竭患者。 ② 严重并发症如心衰、 高钾血症、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者。③ 严重皮肤疾病者。1.3 
方法1.3.1  对照组   采用优质低蛋白、 低盐、 低脂、 低磷饮食。 降压予 ACEI 或 ARB 类和 CCB 类联合使用
; 贫血者给予纠正贫血治疗: EPO6000u ih 一周两次, 补充铁剂和叶酸; 同时给予护胃、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中药穴位敷贴。 方药组成: 黄芪、 杜仲、 续断、 生大黄、 当归、 益母草
、 车前子、 生牡蛎、 淡附子各30g , 炒枳壳 10g 。 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药末 5~10g , 用清水调和
成丸, 取双侧肾俞穴、 神阙穴, 外用胶布固定。 待10 到 16 小时后取下 (根据患者皮肤反应; 夏天适当减少敷贴时间), 用
水清洁脐中, 保持干燥洁净。 每日一次,一周休息一天, 4 周一个疗程, 共 3 个疗程。1.4  观察指标  ① 观察治疗前后患
者血肌酐、 尿素氮、血尿酸及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②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 体征及中药敷贴处有无皮肤过敏。 主要症状有面色萎
黄、 腰膝酸软、 食欲不振、 口苦纳呆、 倦怠乏力、 易感疲劳及夜尿增多。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分析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以 ( χ ± S )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2  结果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 “慢性肾衰竭疗效
评定标准” 制定标准如下: 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血肌酐降低 ≥20% ; 有效: 临床症状部分缓解, 血肌酐降低≥10%
; 稳定: 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血肌酐无增加,或增加 <10% ; 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增加, 血肌酐进行性上升。2.2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 3月后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7.5% , 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
照组 ( P <0.05 )。 见表 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n ,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稳定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
组4012205392.5 *对照组407159977.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66 第11 卷第16 期· 总第
168 期2 0 1 3 年8 月 · 下 半 月 刊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 ( Scr )、 尿素氮 ( Bun )、 尿
酸( UA ) 及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 24huTp ) 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明显改善, 尤其以血肌酐水平下降
显著 ( P <0.05P <0.01 )。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Cr 、 Bun 、 UA 、 24huTp 比
较 ( χ ± S )组别 n Scr ( μ moL / L ) Bun ( mmol / L ) UA ( μ moL / L
) 24huTp ( g )治疗组 40 治疗前 322.75±122.50 17.56±6.41 496.33±97.15 
1.82±1.22治疗后 198.46±105.74 ** 10.45±4.62 * 332.08±100.55 * 0.86±0
.35 **对照组 4 治疗前 317.44±134.25 16.33±6.57 482.67±106.20 1.69±1.31治
疗后 285.56±108.4  13.63±6.08 435.34±114.68 1.34±0.8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 P <0. 01 , * P <0.053  讨论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 “水肿”、 “癃闭”、 “虚劳” 等范畴, 是一种
脾肾衰败、 气化无权、 湿浊毒邪上泛的危重疾病 [2 ] , 为本虚标实之证。 脾肾阴阳衰惫是本, 邪浊内聚成毒是标。 又因慢性肾
衰竭往往病程较长, 久病入络导致血瘀。 是故, 血瘀气滞, 络脉痹阻是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 贯穿于慢性肾衰竭整个病程之中。 根据
其病因病机、发病特点, 在慢性肾衰竭的早中期, 治疗宜标本兼顾, 既要补肾健脾, 又要除湿泄浊、 活血祛瘀。肾俞穴作为背腧穴之一,
是补肾和强肾的要穴。 神阙穴与十二经脉相通, 和五脏六腑相连, 具有补肾益精、纳气利水排浊之功效。 穴位敷贴疗法为一种中医外治方
法, 是指将药物研制成丸剂, 敷贴于特定的穴位, 使药物透入皮肤到达穴位深部, 循经络而直达病所, 发挥药效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达
到扶正祛邪目的, 是目前国际上重点研究的一种给药途径。 相比其他给药途径, 穴位敷贴药物能够提高生物利用度, 减少肠胃的首过效应
[ 3 ] , 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 药物通过体表逐渐渗透入体内, 有利于维持较长的的血药浓度时间。 中药外敷法因局部水分难
以蒸发, 可使得敷贴部位皮温明显升高, 从而加速了血液循环, 增强了药物的吸收。 表面活性剂可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透过率。本组穴位
敷贴方由黄芪、 杜仲、 续断、 当归、 益母草、 生大黄、 车前子、 枳壳、 生牡蛎、 淡附子组成, 具有健脾补肾、 温阳泄浊、
活血祛瘀之功效。 黄芪可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杜仲、 续断温补肝肾, 强筋健骨, 《本草求真》: “杜仲, 入肝而补
肾, 子能令母实也……功与牛膝、 地黄、 续断相佐而成,” 两药同用, 相须配对, 补而不滞, 其功益彰, 使药力增加; 当归、
益母草养血活血, 化瘀行通; 当归和黄芪配伍, 又名黄芪当归散, 首见 《圣济总录》, 后李杲 《内外伤辨惑论》 中调量为后世名方
, 共奏益气补血, 行血活血之功; 生大黄泄热通便, 攻下积滞, 车前子利水泄浊, 枳壳行气降浊; 生牡蛎滋阴潜阳, 益肝补肾;
淡附子补益肾阳, 附子与大黄相伍, 一热一寒, 温遏并行、 辛苦通降、 相反相成, 大黄可减附子毒性, 共起扶阳降浊之功。中药穴位
敷贴治疗法是穴药结合, 既能发挥药物的作用, 又能通过药物在对穴位的刺激及通过穴位对药效的吸收而发挥双重作用。 很好地发挥经络穴位
和药物的综合作用, 以达到疏通经络精气、 调节脏腑阴阳、 培补正气、 邪去正安的目的 [4 ] 。 通过本临床观察, 此法治疗早中
期慢性肾衰竭疗效满意, 而且成本低廉, 安全方便。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 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S ]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 40 ( 8 ): 8 -
9.[ 2 ]何立群 . 中医药对在慢性肾衰竭辨证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 12 ( 8 ): 659 - 662.[ 3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穴位敷贴法的临床应用[ J ]. 中国针灸,2006 , 26 ( 12 ): 899 -900.[ 4 ]李菊莲,费新明. 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J ] . 针灸临床杂志,2009 , 25 ( 4 ): 35 - 36.(本文校对:苏 玲   收稿日期: 2013 - 06 - 14 )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