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武传》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023-05-14 | 阅:  转:  |  分享 
  
苏 武 传《汉书》班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
括文中观点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
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画的苏武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文学常识:一、《汉书》(《前汉书》)? 作
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
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
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匈奴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
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
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你从一段中读出了什么?1.当时汉与匈奴关系复杂。1)汉先一直打匈奴。“时汉连伐胡,数通使以相窥观。2)匈奴先扣留汉使,也先释放汉
使;3)汉武帝的答谢团出使目的不纯。关键词:当: 答: 斥候:抵押。回报。侦察兵。关键句:武与副中郎将
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
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你从一段中读出了什么?1以:1稍:7以:因渐渐凭……身份中郎将 统
领保卫皇帝的侍卫,汉朝武官平时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郎官 皇帝身边的近身侍卫,官阶低。受皇帝信任,知遇机会多。2.汉武帝对苏家
、苏武有恩,其实是让其卖命。二段的两个“会”字表现出什么?苏武被匈奴扣留有很大的偶然性。(恰逢、遇到)你从二段中读出了什么?1.当
时两国臣子立场不稳,投降是常事,归附反复无常。3素:3知:3候:4弩:4幸:一向,向来。与“雅”同义。熟识。拜访。与“过”“诣”“
存”词义相同。名词作状语,用弓箭。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2.张胜为私利不顾大局,虞常阴险。第三段重点词句:1、恐前语发
,以状语武 话 告诉2、事如此,此必及我。 连累3、见犯乃死,重负国。 才
更加 对不起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假使 宜皆降之。 使
动用法,使 投降第四段重点词句:1、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受审讯2、屈节辱命 使......受屈 使
......受辱 3、舆归营 用车子送,名作动4、单
于壮其节 以......为壮,意动用法问题讨论一、苏武出使匈奴遭遇变故,曾两次自杀,
他为什么要自杀?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第一次自杀:“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惠、胜共止之。自己代表国家出使,
国家尊严不容侵犯。第二次自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节操受辱,使命未必,决不
偷生。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二、单于为什么不杀苏武?1、左伊秩訾依法规劝2、“单于壮其节”。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第
五段重点词句复习: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逐渐痊愈 使动,告知 2、会论虞常,欲
因此时降武 定罪 趁 3、本无谋 没有参加谋
划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满5、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做动词,滋
润6、君因我降 通过7、女为人臣子 通“汝
”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通“叛9、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 争斗10、
若知我不降明 你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作者主要运用
对比手法。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气,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
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写反面人物
来烘托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使苏武形象更真实丰满,生动高大。新课学习:第六段重点词句1、白单于 告诉2
、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3、匈奴以为神 把......当作4、使牧羝
公羊5、羝dī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隔离 别的7、
掘野鼠去草实 通“弆 jǔ ” 收藏8、杖汉节牧羊 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9、檠qíng弓弩
名词作动词,校正10、武复穷厄 失意; 困苦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
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
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
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
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
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
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细读《苏武传》第六段,你认为那幅画最能表现苏武的形象?为什么?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三三、苏武之前曾
两度欲自杀,后来被困地窖、流放北海时为什么又要千方百计活下来?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两度自杀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
护国家和自己的尊严。而被困地窖、流放北海却选择坚强的活下来,是为了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维护尊严。 前
后不一的做法并不矛盾。活的前提与支柱都是他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都不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七段P63
1求3亡3见台阶。捕获。您母亲。妹妹。访求。通“无”,没有。通“现”,表现。P641除3得3太夫人4女弟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通“无”
提拔献出 受 刑戮侍奉
遗憾李陵劝说苏武的语言有何巧妙处?1.富于暗示。委婉表达汉武帝对苏家刻薄寡恩,使得苏武兄弟自杀。自己与苏武交好,劝他是为
他着想。2.以情动人。表示心疼苏武白白守节,理解苏武不愿投降的痛苦。3.针对性强。明白苏武之心,不说物质之利,重在说情感、精神。家
人无甚牵挂,君主不值得效忠。讨论:同是劝降,李陵和卫律的方式一样吗?苏武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一样? 1.卫律的语言粗俗
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他层层进逼,从声名存没、家庭安危、人生苦乐到皇帝恩宠,一一加以否定,极具说服力
,恰与卫律形成鲜明对比。 2.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的无耻劝降,苏武的回答义正词严,语气极为激昂,骂得可谓是酣畅淋漓!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
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正是这段铿锵有力的警告,使得匈奴不敢轻举妄动。苏武面对老友李陵的劝降,其回答却变得诚恳委婉,柔中有刚,
简短的言辞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致使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这两段截然不同的回答,完全符合苏武和卫、李二人的关系。这些对话,都毕肖其人。新课学习:最后三段重点词句1、子卿壹听陵言 一定2、与武决去 告别而去,决同“诀”3、匈奴诡言武死 欺骗说 4、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5、武等实在 确实活着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2、背诵第六段。
献花(0)
+1
(本文系中书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