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阆中,自然融汇的关键中心地带05
2023-05-14 | 阅:  转:  |  分享 
  
阆中,自然融汇的关键中心地带?两千多年前,出生和隐居在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了春节,使阆中得以成为中国春节发源地。人才
辈出的阆中,也是三国蜀汉名将马忠、黄权的故乡。张飞任巴西总督时,在阆中待了七年,直到在阆中遇刺身亡。至今阆中人仍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对
这位将军的尊敬和思念。阆中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其中张飞塑像的左右两侧袖子不同,代表他一方面是勇猛的武将,一方面是爱民如子的地方官
,也就是人们所赞誉的“虎臣良牧"。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风俗之美人文PRAT3古代巴人能歌善舞,古代巴国重地阆中,至今流传着古
老的“巴象鼓舞”。这种舞蹈的前身,是世居巴地的广义巴人——賨(cóng)人所创的巫舞。巴地巫风盛行,为古代巴蜀染上了浓厚的巫文化色
彩。在阆中张飞庙内拍摄巴象鼓舞。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山海经》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记载,巴人最早的图腾就是蛇,巴又
被称为蛇巴。巴象鼓舞的鼓面其中一面就是巴蛇。而鼓面另一面的阴阳八卦符号,来自历史上的道学影响,酷似三星堆面具的头饰,则显示了巴蜀文
化的一体化发展。巴象鼓舞是巴文化的历史缩影。十余位舞者头戴面具,手持兽皮鼓,随着铿锵的音乐翩然飞舞。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巴
”字本是地名。大巴山脉是分隔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也是嘉陵江流域与汉水流域的分水岭,一般来说,居住在这片地域中,所谓巴山之
中、巴水之畔的便是巴人。史载,巴人曾统治过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bó)道(今四川宜宾),南至黔涪(今重庆东南、贵州北部一
带),北至汉中的广大地域。建于明代末期的阆中白塔和形如翠带的嘉陵江。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巴”也成为了国
名、族名,乃至不同族群所共用的名字。曲韵之美人文PRAT3中国各地都有皮影。在陕西我们拍摄到皮影表演,来到四川,我们又专门寻访了阆
中皮影。 # 01阆中皮影 # 02陕西皮影古老的阆中皮影戏发展到现在,也糅合进了一些新潮的元素。左滑查看陕西皮影表演。摄影/中国
国家地理采编团队以阆中为代表的川北地区与陕西毗邻,是连接川、陕地区的重要交通要冲。据推测,至迟在清代中期,起源于汉代的陕西“渭南影
子”就已经传入川北地区,与川北地区原有的“土灯影”并行发展。“土灯影”的主要特征是鼻子圆,嘴较尖,脸呈鼠面形,头、帽一般不相连。“
皇帝出巡”皮影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四川皮影戏就主要包括土皮影、广皮影(又称“渭南皮影”)和阆中皮影戏这三类。其中以阆中皮影戏
最具特色。而当下的阆中皮影戏,系阆中民间皮影大师王文坤家族结合土皮影、广皮影的优点所创。王氏阆中皮影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观看
和体验阆中皮影时,我们再次感叹融汇的力量,不仅是皮影这种曲艺,更是历史与人文的多样融汇。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成了这片土地上的
融汇之道。?向美出发这一路上,我们探寻着属于阆中的大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印记,它们建构酿造着我们的美好的生活;共赴山河这一路上
,我们与凝结着品质文化、人文气息、自然风情和美好生活的香醇美酒,探索着秦岭、森林、动物、植物、蜀道、古城、风俗、曲韵、文化,共同感
悟祖国大地的地理之美、人文之美和神奇之美。?寻道中国以“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寻找串联大美中国的历史逻辑,中华文明
体系中的文化象征,也寻找在融合之美,共生之美中走出的茅台之道。?下一站,敬请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