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2023-05-14 | 阅:  转:  |  分享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一、教材分析:《那一年面包飘香》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
学用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期与母亲一起做面包的往事,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和家庭的温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思维活跃,对
叙事性强的文章有一定兴趣。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叙事散文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义;(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4)熟悉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品味,把握文章情感;(2)通过情境再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讨论辨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母亲对作者无私的爱和家庭的温馨;(2)感受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情感,领悟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家庭的温馨。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会感恩和珍惜亲情。五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情感,感受语言魅力。情境再现法:通过再现课文中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讨
论辨析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辨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六、教具准备:多媒体、面包图片、课件、录音机。七、课时安排:一课
时。八、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面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一起做面包的往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
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和语言节奏,感受语言魅力。研读课文,把握情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
句,如“那一年,面包飘香”、“母亲的手却是粗糙的”、“却都有着妈妈味道”等,通过朗读和品味,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童年时期的面包有着特殊的情感?文章中的哪些情节或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情节和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什么样的风貌?4.合作探究,领悟内涵。(1)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情节或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体会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家庭的温馨,以及作者对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的认识。(2)课堂展示: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展
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体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珍贵。5.拓展延伸,强化感悟。(1)阅读推荐:推荐一些与亲情、家国情怀相关的文章
或书籍,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会感恩和珍惜亲情。(2)课外实践:布置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顿饭或洗一次脚,体验亲
情的温暖和家庭责任感。6.总结反思,布置作业。(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和感人之处。(2)布置课外
作业: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抒发自己对亲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献花(0)
+1
(本文系程锦芝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