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202305)
2023-05-19 | 阅:  转:  |  分享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吕维名目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管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糖尿病合并高
甘油三酯血症的管理目 录我国T2DM和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形势严峻12.8%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最新流调显示已达12.8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纳入2015年-2017年间的75880名成年参与者,涵盖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
结果显示,依据ADA2018年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3。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10(1):4-67. 2.李立明,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7):478-484.3.Teng WP, et al. BMJ. 2020 Apr
28;369:m997.
4.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
报告2020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562-586.我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现患人数达3.3亿中国心血管疾
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3.3 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4显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
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率极高1.H
u DY, et al. Eur Heart J. 2006 (27); 2573-2579. 2. Hong Tianpei.,
et al. CAPTURE. GW-ICC 2020 Poster: GW31–e1199.China Heart Surve
y研究纳入中国3513名冠心病患者,调查了其中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纳入时包含1153例已确诊和97例新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其余患者经过
OGTT筛查后,新筛查出609名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中,52.9%的患者合并T2DM。患者比例(%)急性期住院 非
急性期住院 总体 急性期住院 非急性期住院 总体 OGTT(OGTT 0分钟
和2小时的数值)FPG测试(OGTT 0分钟的数值)正常血糖调节I-IGTIFG新诊断糖尿病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
空腹血糖受损;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 2型糖尿病;CVD 心血管疾病;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08
06040200CAPTURE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全球13个国家/地区共9823名成人T2DM患者,估算确诊
CVD的患病率。结果显示:在中国亚组中,合并CVD的T2DM患者占33.9%,其中ASCVD占94.9%。CVD:n=273 AS
CVD:n=259CVD33.9%ASCVD94.9%中国亚组年份存活率(%)既往无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既往无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
者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尿病患者P<0.001DM:糖尿病;CHD:冠心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共存可进一步增加
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Haffner SM, et al. N Engl J Med. 1998 Jul 23;339(4):229
-34. Whiteley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 Jul;28(7):1588-93.一项横
断面研究,比较了1373名非糖尿病患者的7年心肌梗死(致命和非致命)发病率与1059名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以研究心血管的风险因素糖
尿病合并陈旧心肌梗死的患者,远期再发心肌梗死率更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更高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7052例男性和
8354例女性受试者,年龄45~64岁,随访25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导
致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Bragg F, et al. JAMA. 2017 Jan 17;317(3):280-289. 死
亡原因死亡率/10万人一项为期7年的前瞻性研究纳入512869例成人30-79岁中国10个地区(5城市,5农村)的受试者,评估糖尿
病相关死亡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糖尿病死亡的比例及原因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率DCCT/EDIC: 强化降糖带来的
大血管获益并非仅仅与血糖降低相关DCCT事后分析2:探究强化降糖治疗与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体重增加的最小三分位人群中
,强化降糖治疗使高敏CRP较基线下降20% 1. Arch Intern Med. 2008 Sep 22;168(17):186
7-73.; 2. Circulation. 2005 May 17;111(19):2446-53.即使血糖达标,T1D发生心梗
/冠心病死亡风险仍高于正常人瑞典糖尿病登记研究,纳入33170名既往无心梗病史的T1D和164698名对照,探究两组间非致死性心梗
或冠心病死亡的差异。Heart. 2017 Nov;103(21):1687-1695.结果发现:即使T1D血糖控制良好(HbA1
C≤6.9%),其非致死性心梗或冠心病死亡发生风险仍高于对照1.53倍(HR=2.53;95% CI, 2.13-3.00);而在
女性人群中,血糖控制良好的T1D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更是增加3.37倍(HR=4.37;95% CI, 3.36-5.68)UKDP
S,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ACCORD ,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AD
VANCE , The 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rolled Evaluation trial; VADT, Ve
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 , decrease rate; ↑ , increased ra
te; ? , no effect.1.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998;352(9131):837-53. 2. N Engl J Med. 2008;359(15):1577
-89. 3.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4):2545-59. 4.
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363(3):233-244. 5.ACCORD s
tudy group. Diabetes Care. 2016;39(5):701-8.6.ADVANCE collaborati
on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4):2560-72. 7. N Engl J Med. 20
14. 371(15):1392-406. 8. N Engl J Med. 2009;360(2):129-39. 9. N E
ngl J Med. 2015;372(23):2197-206. T2D人群强化降糖方案未能显示出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除高水平Hb
A1C外,血糖波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增加斑块病变的复杂性Circ Res. 2020 Sep 11;127(7):877-
892.CMP:造血祖细胞;GMP:髓系祖细胞;R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BR-215757:RAGE抑制剂;2007年
一篇meta分析显示,罗格列酮治疗与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关性达到统计学临界值,
人们开始重视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最主要致死合并症)的影响从已发表结果的CVOT研究中可以发现,有4类降糖药物并没有心血管获
益,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单纯降糖不足以给T2D带来心血管获益DPP-4i,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1. N Engl J Med. 20
07;156:2457–71.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2
021 Jan;?44?(Supplement 1):?S1-S232.?,单纯降糖与心血管获益:多种降糖药物CVOT未显示心血管
获益获益/安全中性不利风险糖尿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但是糖尿病患者的
病变进展更快,病呈现以下特点: 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T细胞为主)组分明显增加 坏死核心更加常见 动脉中膜钙化增加(
T2D)主要涉及的机制: 动脉壁捕获脂蛋白残余物增加 单核细胞增生所致的炎症Cell Metab. 2021 Aug 3;33
(8):1519-1545.许多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相关Can J Cardiol. 2018 May;34(5):5
75-584.?高血糖传统高危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炎症其他因素:人口学和遗传糖尿病CVD高风险罪魁祸首共同危险因素胰岛素
抵抗血脂异常肥胖遗传 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血管纤维化动脉重塑大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CVD 心血管
疾病;T2D 2型糖尿病单纯高血糖无法驱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必须通过高血糖与高血脂共同作用Diabetes 2001 Jul;
50(7): 1654-1665.一项在模型猪体内的基础研究显示,根据模型猪是否进行链脲菌素和高脂饮食处理分为4组,继续喂养20
周后,利用苏丹 IV染色,观察动物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图左:高血糖合并高血脂组模型猪胸主动脉(a)和腹主动脉(b)大体观
仅有高血脂组模型猪胸主动脉(c)和腹主动脉(d)大体观结果显示:在血脂正常的情况下,无论血糖情况如何,都不会产生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图右);而在高血脂的状态下,高血糖进一步促进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图左和图右)图右:动脉表面斑块面积占比无高血糖和高血脂
仅有高血糖仅有高血脂高血糖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对于血脂代谢的影响——增加脂质合成,抑制脂质和残粒清除LPL, 脂蛋白酯酶;RLP, 脂
蛋白残粒;FA,游离脂肪酸1.Eckel RH, et al. Cell Metab. 2021.脂肪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增
加,循环当中FA水平升高肝脏脂质从头合成增加肝脏脂质分解下降:胰岛素作用不足APOC3水平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乳糜颗粒分泌增加
HOPE研究:血压轻度下降即观察到了明显心血管获益p=0.0001, ?p=0.0002, ?p=0.008; p val
ues for difference in change from baseline (ramipril vs 安慰剂)CV, c
ardiovascular; RRR,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HOPE Study Investiga
tors. Lancet 2000;355:253–2595000.0卒中0.020.040.060.08020001000150
05000.0心血管死亡0.030.060.090.120200010001500随访时长 (天)RRR=33% (95% CI
10 ; 50)p=0.0074RRR=37% (95% CI 21 ; 51)p=0.0001随访时长 (天)Look AHEA
D研究:强化生活方式减重不能降低T2D心血管事件——观察生活方式干预所致体重减轻对远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N Engl J Me
d. 2013 Jul 11;369(2):145-54.尽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体重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6% vs. 3.5%,
P<0.01),且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的改善,但是两组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非
致死性卒中以及心绞痛住院)的发生风险却无差异(P=0.51)Aminian A, et al. JAMA. 2019;322:12
71-82回顾性研究提示代谢手术降低肥胖T2DM患者的MACE风险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998年至2017,纳入美国Clevela
nd诊疗卫生系统接受代谢手术的肥胖T2DM患者2287例,将这些患者与未进行代谢手术的肥胖T2DM患者按1:5匹配,得到对照组患者
11435例,随访至2018年12月主要终点为严重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首次发生冠状动脉事件、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房颤、肾
病和全因死亡;次要综合终点包括MACE的3个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30.8%47.7%17.0%27.6%主要终
点:MACE次要综合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对照组手术组手术组对照组年年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HR:风险比D
iabetes Care. 2006 Feb;29(2):329-33.T2D合并高炎症水平提示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一项芬兰队列研究
,纳入1982年至1984,纳入两家芬兰医院的全国药物支付卫生系统的T2D患者1059例,随访至1989年12月,观察其发生冠心病
死亡的发生风险。将这些患者按基线hs-CRP水平进行分组进心分析,即使既往未发生过心梗的T2D患者,其预后与总人群一致:即基线hs
-CRP>3mg的受试者,其冠心病死亡风险明显较基线hs-CRP≤3mg的受试者高总研究人群既往无心梗病史的受试者CANTOS研究
显示抗炎治疗的临床获益与糖代谢状态无关根据糖代谢不同亚组进行的分析Hazard ratio (95% CI)J Am Coll C
ardiol. 2018 May 29;71(21):2392-2401.安慰剂更佳卡那单抗更佳CANTOS研究事后分析:纳入既往
发生过心肌梗死且hsCRP ≥2 mg/L的10061患者。现以基线糖代谢状态分组,结果发现: IL-1β 抑制剂卡那单抗给受试者
给不同糖代谢人群带来的心血管获益是相似的。(P for heterogeneity = 0.56)抑制NLRP3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动
脉粥样硬化进展Diabetes. 2021 Mar;70(3):772-787.一项动物研究,探索抗炎治疗对糖尿病小鼠斑块的影响:
8周龄ApoE–/–小鼠,予以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继续普食喂养9周后,予以MCC950(NLRP3特异性抑制剂)或对照处理9周,
观察动脉斑块的改变研究发现:糖尿病小鼠的总斑块是非糖尿病小鼠的4倍(图D,E):其中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斑块面积都明显增
加(图F-H) ;但是MCC950能有效降低了糖尿病小鼠的斑块面积约37%(图D-H))NLRP3:炎症小体3—是一种蛋白质复合体
,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其主要作用是介导产生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抑制炎症小体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Diabe
tes. 2021 Mar;70(3):772-787.一项动物研究,探索抗炎治疗对糖尿病小鼠斑块的影响: 8周龄ApoE–/–小
鼠,予以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继续普食喂养9周后,予以MCC950(NLRP3特异性抑制剂)或对照处理9周,观察动脉斑块的改变研究发
现:糖尿病小鼠的斑块坏死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小鼠,但是MCC950能有效逆转糖尿病小鼠的斑块坏死病变(图A-B);但各组小鼠间的平
滑肌细胞组分无明显差异(图C-D)NC:坏死核心目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管理T2DM合并CVD患者的血压管理糖尿病合并CVD患者
的血脂管理目 录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已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
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风险我国门诊糖尿病患者30%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临床获益与血压目
标值设定存在明显关系一项纳入72个降压RCT研究,样本量为260210的meta分析显示:当收缩压目标为大于或等于140 mmHg
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获益多数明显优于(粉红)或数值上优于(浅粉红)非糖尿病患者;仅在当收缩压目标为130-14
0 mmHg时,卒中和心衰的临床获益,在非糖尿病患者人群忠存在数值上的优势(浅黄)而当收缩压目标为小于130 mmHg时,出现了明
显的趋势逆转:非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获益同样多数明显优于(黄)或数值上优于(浅黄)糖尿病患者J Hypertens
. 2017 May;35(5):922-944.糖尿病合并CVD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T2DM合并CVD患者降压目标与血压监测降压目
标血压控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降压目标<130/80mmHg若不能耐受可放宽到<140/90mmHg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
续教育中心, 等.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5):421-437. T2DM:2型糖尿病 CVD:心血管疾病ACE
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Chin J Cardiol,Decem
ber 2020, Vol. 48, No. 12控制体重,使BMI<24kg/m2;腰围<90/85cm(男性/女性)(Ⅰ,B)
降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启动时机-2 √ 心血管病低、中危患者:BP>140/90mmHg应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Ⅱa,A)给药依
据:√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患者 的总体风险决定给予降压药物(Ⅰ,A)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 最佳血压目标为<1
30/80mmHg,基本血压目标值为<140/90mmHg (Ⅰ,A)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m
mHg (Ⅰ,A)启动时机-3√ 正常高值血压合并DM和/或CKD3/4期的高危患者,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Ⅱb,C)药物选择√ 利
尿剂、BB、CCB、ACEI、ARB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选择(Ⅰ,A)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
√ 高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可考虑为<140/90mmHg (Ⅱb,B)启动时机-1√ 心血管病高危患者:BP>140/90mmHg应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Chin J Cardiol,December 2020, Vol. 48, No. 12BP,血压;D
M,糖尿病;CKD,慢性肾脏病; 正常高值血压: BP 130-139/85-89mmHg; BB:β受体阻滞剂; CCB:钙通道
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目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管理T2DM合并CVD患
者的血压管理糖尿病合并CVD患者的血脂管理目 录6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4807例40-75岁2
型糖尿病患者,测量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为67.1%25.7%为TG升高,12
.2%为TC升高,8.5%为LDL-C升高,27.6%为HDL-C降低Yan L, et al. J Clin Lipidol.
2016;10(1):150-60.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的2型糖尿病患者四项血脂指标达标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104家医院、25817例平均年龄为62.6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
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4项血脂指标均达标为12.0%TG达标率为46.6%,TC达标率为36.1%,
LDL-C达标率为42.9%,HDL-C达标率为71.9%Ji L, et al. Am J Med. 2013;126(10):
925.e11-22. 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达标标准
:TC<4.5 mmol/L,TG <1.5 mmol/L,LDL <2.6 mmol/L,HDL >1.04 mmol/L研究证
实糖尿病患者降低LDL-C的获益更大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Aug;7(8):618-6
28.对于ODYSSEY OUTCOMES研究的一项事后分析证实,尽管强化降脂所带来的在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
性卒中和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终点的相对风险下降,在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中相似(图左,交互P值=0.98);但是在绝对风险的降
低上,糖尿病人群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非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图右,交互P值=0.0019)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C水平可
降低37%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他汀组较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7%他汀组较对照组LDL-C水平更低一项为期4年的随机、对照、多
中心研究,入组28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他汀组和对照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olhoun HM, et al. Lance
t. 2004;364(9435):685-96REDUCE-IT:降低甘油三脂,改善心血管结局BID, twice daily;
CI, confidence interval; CV, cardiovascular; HR, hazard ratio; M
I, myocardial infarctionN Engl J Med 2019;380:11?22发生事件的患者比例(%)HR
: 0.75(95% CI: 0.68; 0.83)p<0.001自随机起时间 (年)发生事件的患者比例(%)自随机起时间 (年)
HR: 0.74(95% CI: 0.65; 0.83)p<0.001二十碳五烯酸乙酯(Omega-3 脂肪酸)较安慰剂,明显降低
受试者主要研究重点事件25%,降低MACE 26%,且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相似(交互P值=0.29)主要研究
终点: 心血管死亡, 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冠脉血管重建和不稳定心绞痛次要研究终点:MACEH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尚不明确低水平HDL-C已经被众多研究证实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众多遗传学相关研究却未能证实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
果关系尝试提高HDL-C水平的临床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心血管获益的结果尽管因果联系尚不明确,但HDL-C仍然可作为评估心血管风
险的标志物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22 Jan;1867(1):1
59063.HDL-C——高密度胆固醇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DL-C逆向转运功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全因死亡相关A
théroscléroses. 2020 Jun;302:36-42.一项Meta分析显示:更高的HDL-C逆向转运能力与心血管事
件发生风险下降(RR for 1SD 增加 0.86; 95% CI: 0.76–0.98;图A)和全因死亡风险下降(RR for
1SD 增加: 0,77; 0.60–1.00;图B)相关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需首先进行ASCVD危险分层注:危险
分层主要依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指南及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指南;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
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靶器官损害包括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或视网膜病变对T2DM合并CVD患者,进行ASCV
D危险分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等.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5):421-437. T2DM:2型糖
尿病 CVD:心血管疾病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检测指标建议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总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
DL-C)、载脂蛋白B(ApoB)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检测和目标建议控制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等.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5):421-437. ASCVD高危人群或合并高TC血症者:胆固醇摄入<200mg/d(Ⅱa
,B)避免摄入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等)(Ⅲ,A)ASCVD中低危人群:胆固醇摄入<300mg/d(Ⅱa,B)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
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Ⅱa,A)调脂治疗中的饮食管理健康饮食是降低胆固醇的关键Chin J Cardiol,Dece
mber 2020, Vol. 48, No. 12降胆固醇药物治疗Chin J Cardiol,December 2020, V
ol. 48, No. 12按药物用于ASCVD一级预防证据充分程度(强→弱):他汀类:抑制胆固醇合成依折麦布及胆酸螯合剂:抑制胆
固醇吸收 PCSK9单克隆抗体:抑制LDL受体降解 本指南推荐降胆固醇药物顺序:首先是中等强度他汀如不达标,联合依折麦布
对LDL-C>4.9mmol/L且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如仍不达标,应考虑应用他汀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对他汀类
药物不耐受的ASCVD中高危患者:应考虑依折麦布;其中高危患者可考虑PCSK9单克隆抗体非透析CKD患者:应考虑中等强度他汀或他汀
联合依折麦布持续透析的CKD患者:不建议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ASCVD3种药物3个步骤3类特殊人群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
白酶/Kexin 9 中等强度他汀:LDL-C降低幅度30%~49%;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甘油三酯管理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Chin J Cardiol,December 2020, Vol. 48,
No. 12TG,甘油三酯; IPE,二十碳五烯酸乙酯部分降糖药物可改善血脂异常胰岛素GLP-1RA,TZDSU,DPP-4i,G
LN,AGI降糖药物降低甘油三脂对血脂改善获益对血脂改善无影响关键信息TZD,噻唑烷二酮类; SGLT2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抑制剂;SU,磺脲类;DPP-4i,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GLN,格列奈类;AGI,α 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降低甘油三脂,轻微改善
HDL-CSGLT-2i提高LDL-CNewman CB, et al. Lipid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Disorders: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12):dgaa674.起始胰岛素治
疗时会导致甘油三酯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容量超负荷心肌纤维化GLP-1R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等从而抑制
动脉硬化进程,进一步减少ASCVD所致终末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心血管死亡SGLT2i可能通过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转换心肌代谢底
物,从而改善心脏舒张、收缩功能,进一步减少心衰入院,减少心血管死亡GLP-1RA与SGLT2i存在各自独特且独立于降糖的心血管保护机制J Am Coll Cardiol. 2017;69(21):2646-2656. ?血液动力学/代谢机制可通过GLP-1RA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避免低血糖 可通过SGLT2i降低降低卒中和心梗风险减少CV死亡心衰风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期慢性肾病肥胖症或高甘油三酯或低HLD-C年龄≥40岁,或糖尿病病程大于20年,或已有微血管并发症1型糖尿病血脂管理1型糖尿病,伴有以下情况无论心血管风险如何,建议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01020304Newman CB, et al. Lipid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Disorders: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12):dgaa674.总结 1.我国T2DM和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率极高。单纯的血糖控制,对于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S)高风险不能仅仅归因于血糖的升高,许多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相关,如高血压,血脂紊乱,炎症状态以及超重/肥胖等。 2.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 ,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风险。糖尿病患者降压临床获益与血压目标值设定存在明显关系。 3.6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4项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均达标为12.0%。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降低LDL-C的获益更大。降低甘油三脂,改善心血管结局。http://dgznfm.360doc.com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