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4题 -临考突破 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2023-05-20 | 阅:  转:  |  分享 
  
全国卷第24题 考前必杀技巧【时空坐标】第24题——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初始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第24题——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考查时期】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禹死后启继位,夏朝建立)(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3)西周:前1046-前771(4)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第24题——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知识清单】1.先秦政治(必修一:第1课)【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世卿世禄制、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先秦经济(必修二:第1单元)【井田制、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工商食官】3.先秦思想文化(必3:第1课)【百家争鸣的时间、背景、含义、代表人物及主张及阶级属性、意义】4.民族关系(新教材:纲要上第2课)【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第24题——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2018-2022年全国课标卷24题统计分析【考情分析】【易错易混】易错1:认识史料的作用与特点易错2:辨析先秦时期的制度易错3:理解井田制的概念易错4:全面认识分封制易错5:对先秦田制的理解易错6: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集权趋势【新教材】第24题——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真题典题(2021福建, 4.1,3分)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 分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易错1:认识史料的作用与特点【点拨】解答史料方面的题时应注意辨析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等各种史料的作用与特点,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作答。D真题典题(2020课标I ,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易错2:辨析先秦时期的制度【点拨】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诸侯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了分封制的传统秩序,分封制受到挑战。特点,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作答。D真题典题(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易错3:理解井田制的概念【点拨】井田制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私人田地交易的出现,说明井田制出现松动。A真题典题(2017课标Ⅰ,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易错4:全面认识分封制【点拨】分封制使统一的制度在统治疆域内得以普遍实行,政治格局变为天子封立诸侯,同一家族对天下的进行统治。分封制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分封制下,受封者及其部属与封地的土著族群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西周的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也被传播到各地,这有利于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A真题典题(2020 天津,1,3分)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易错5:对先秦田制的理解【点拨】“私田”是井田制的组成部分,村社成员拥有获得“私田”份地收入的权利,但没有“私田”的土地所有权。D真题典题(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易错5:理解井田制的概念【点拨】井田制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私人田地交易的出现,说明井田制出现松动。A真题典题春秋时期,楚国对一些地区置县管理,由国君任命的县尹、县公既负责地方行政,又有领兵权,县公、县尹以粮食为俸禄。这表明A.集权制度萌芽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D.军功地主势力壮大易错6: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集权趋势(新教材)【点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君主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逐渐集中权力。他们纷纷控制官吏的任免权,打破世卿世禄制;建立郡、县。这些措施都加强了君主与中央权威。与此同时,出现了以法家为代表的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流派;这些现象的出现客观上说明春秋战国已蕴含统一的趋势或中央集权的理念。A历史理解根据下图请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土地国有(井田制)— 土地私有政治格局:宗法分封— 争霸兼并— 县制、中央集权选官制度:世卿世禄— 专职官僚(官僚制度)社会关系:世袭— 阶层流动(士阶层兴起)文化学术:学在官府(贵族)— 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各国的变法运动各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历史理解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真题典题(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核心素养】宗法制与宗法观——家国情怀的源头B典题(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家国同构”A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2.评价: (1)由于古代中国经济中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 (2)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的这种同质联系。史料解读【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①,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这是以姬姓周室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族后形成的,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④,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心的族群结合体⑤,实际上已成为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中西文明对比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井 田 制宗法分封制学在官府土地私有制形成百家争鸣(学在民间)决 定反作用中央集权萌芽春秋战国总结西周2022年全国乙卷2022年全国甲卷B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C真题演练2021年全国乙卷2021年全国甲卷A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真题演练2020年全国III卷2020年全国II卷B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B真题演练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2018年全国I卷2019年全国II卷D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C真题演练《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018年全国III卷2018年全国II卷A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D真题演练《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