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5-22 | 阅:  转:  |  分享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四合院(下图)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
多为子孙们的住房,以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 ( )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民居形式B.是古代小农经济
下的普遍建筑样式C.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D.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2.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
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趋
于规范3.钱引,宋纸币名,意为兑钱凭证。下图反映的是南宋主要年份“钱引”的发行情况。据此可推知,南宋时期( )A.长途贸易发
展繁荣B.铸币技术显著提高C.物价整体不断上涨D.造纸业的发展迅速4.清前期先后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迎土尔扈特部归国。17
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这些措施( )A.消除了新疆地区的反叛
势力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使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D.实现了西北边疆永久和平5.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
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
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
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6.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
,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
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该
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B.坚持人民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自己C.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
去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
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营经济的发展受限B.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C.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9.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
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A.农业发展
受多种因素影响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10.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
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经济上( )A.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B.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C.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
积D.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封建庄园11.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社会政治学说方面,最引人注
目的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也存在着保守主义思潮。这些学说的出现(?)A.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达到高潮B.是当时社
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动的反映C.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科学概括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2.两极格局瓦解后,北约不断东扩
,美国急切地期望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俄罗斯主导"欧亚联盟",推进独联体国家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整合。这说明( )A.俄罗斯的实力
持续壮大B.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外交C.俄美国家利益无法协调D.俄美争夺欧洲中间地带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人口调查始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统计数字。由于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所以登记和统
计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那一部分,其结果是户口统计数,通常不包括全部人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虽然户口登记
与赋税征收已不再有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赋税制度的长期影响和户籍管理体系的不完备,户口数字与实际人口存在差距的状况仍未改变。——摘编自
米红、蒋正华《民国人口统计调查和资料的研究评价》材料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和人口调查,以此作为施政依据,并掀起
了人口调查的热潮。提出调查目的是“对内是为了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而且将调查的质量与官员的官位挂钩,这在以往是
从来没有过的。全国性调查一般由内政部统一安排部署,然后通令各级办理,逐级上报。地方性调查除地方政府举办外,还有政府和民间学术团体及
学者合作举办的。他们一般采取人口抽样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方法,调查样本虽然比较小,但所得结果颇有价值。但此次调查截至1930年底,调
查完竣的有十三省,仅调查一部分的有三省,其余省份则依据过去资料估计。——摘编自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1927—1937
)》材料三?下图是根据新中国多次人口普查所做的城镇人口和GDP增长率示意图——摘编自尹德挺《新中国七十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1)根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调查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
纪6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两个阶段说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签订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的长期纷争局面,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以国际法为国家间关系规范的政治格局。它规定了各国
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主权,彼此间平等,且不接受任何更高的外部权威。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始,到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
会议,直至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可谓是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为样板。20世纪以来,公共事务的领域从解决争端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人权几乎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维持和平与促进发展不仅靠国家,也靠各国共同创立的国际组织,后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争取加入进来,逐步形成
了整套的国际治理机制。——摘编自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材料二?有清一代,世界东西两端同时并立着两种秩序体系:一个
是东方宗藩体系,另一个是西方公法体系,它们建筑在完全不同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体系与制约机制也截然不同。18世纪末1
9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两种体系的碰撞导致了一系列的断裂与变革。有学者概括其为“英国的主权平等,外交观与清朝的差序包
容,天下观的碰撞。也有学者提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摘编自张卫明《晚清中国
对国际法的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际治理的两个阶段,并分析这两个阶段治理机制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三、论述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宋代学子出身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书生考试形式“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遍送政府中能
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糊名”,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
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选拔依据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
试成绩一日之短长——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
开间进深较小,多为子孙们的住房,以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可得四合院的设计与布局体现了古代的等级秩序,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
D项正确;四合院主要是在北方一些地区,排除A项;四合院并不普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家国同构,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诸多领域都广泛使用契约文书,这反映出当时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故选D项;这些契约
文书未说明贸易的主体,无法得出“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的结论,故排除A项;隋唐五代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从
契约这一方面研究隋唐五代的经济活动,不能就此说明史料全面,故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活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
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钱引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根据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可
以推断物价的上涨,故选C项;材料与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知钱引数量增加,无法得知铸币技术状况,排除B项;材料与造纸术无
关,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依据“清前期先后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迎土尔扈特部归国”“设伊犁将军”,可知清朝前期不
仅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还注意维护民族团结,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消除了反叛势力”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题干也不仅仅涉及清王朝平定少数民族反叛势力,还涉及设立行政
机构等等措施,排除A项;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始于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管辖新疆等地区,排除C项;“实现了西北边疆永久和平”不
符合史实,如近代中国历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由材料可知,蜀地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铁钱,铁钱币值轻
而质量重,携带非常不便,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铁钱币值轻而质量重,交易不便,对商品经济发展不利,没有体现宋代是
否放弃盐铁专卖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的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已经打破市与坊的界限,
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
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
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抗日战争7.C【详解】根据图例中“晋冀鲁豫解放
军进攻方向”并结合其在地图中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解放战争时期,而A项为
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人民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自己。这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B项;D项内容出现的时间为国共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据题意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去掉
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说明对私营经济的限制放松,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说明经济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故选C;这一变化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
排除A;国家是鼓励发展私营经济,还没有提倡发展市场经济,排除B;材料内容和国企改革无关,排除D。9.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生产工
具进步之前,中欧和西欧茂密的森林不适合农耕,非洲由于雨林范围较大,使得农业局限在大草原,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除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
素影响外,还收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中欧、西欧、非洲等文明之间的交流问题,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地区的自
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并非农业发展类型的不同,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自然环境并未阻断农业传播,且题干并非强调农业传播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A项。1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城邦一般都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A项正确;在西非,8-1
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排除B项;阿兹
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排除C项;在西欧中世纪,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封建庄园,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
据题干可知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引人注目,同时还存在保守主义思潮,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经济上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蓬勃进行,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可知此时思想上的
变动是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动,B项正确;此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没有达到高潮,排除A项;学说的出现不能直接沉重打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科学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并没有概括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D项。故选B
项。12.D【详解】根据题干所述,北约不断东扩,美国急切地期望乌克兰纳入欧盟;而俄罗斯推进独联体国家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整合,本质上
是俄美在争夺乌克兰这一“中间地带”,D项正确;俄罗斯实力持续壮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俄美国家利益无法协调过于绝对,排除B项;美
国干涉别国内政外交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13.(1)异:古代调查体系不完备,近代调查逐步系统化;古代调查局限于征
税人口,近代调查为全国性调查;古代调查目的是为了征收赋税,近代调查目的是为了振兴国家抵御列强;古代以政府调查为主,近代政府与民间调
查相结合;近代调查引入一定的科学方法。同:都是为政府统治提供依据;调查数据都不准确;调查贯彻落实均不到位。原因:受近代西方的影响;
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近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热情。(2)阶段一趋势: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城镇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导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调整中缩减城市人口;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阶段二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城镇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平稳增长,略有下降。原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户籍制度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详解】(1)异:根据材料一“由
于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所以登记和统计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那一部分”及材料二“提出调查目的是‘对内是为了
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而且将调查的质量与官员的官位挂钩,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全国性调查一般由内政部统一安排
部署,然后通令各级办理,逐级上报”,并结合所学,从调查体系的完备情况、调查范围、调查目的、调查主体、调查方法等方面分析古代与近代人
口调查的差异。同:根据材料一“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户口数字与实际人口存在差距的状况仍未改变”及材料二“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和人口调查,以此作为施政依据”“但此次调查截至1930年底,调查完竣的有十三省,仅调查一部分的有三省,
其余省份则依据过去资料估计”等信息,从都为政府统治提供依据、调查数据都不准确、调查贯彻落实均不到位等方面分析古代与近代人口调查的相
同点。原因:根据材料“对内是为了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并结合所学,从西方的影响、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近代知识分子
救国的热情等方面进行分析。(2)结合图中城镇人口增产率曲线的走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其分为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
末以后两个阶段,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情况描述城镇人口增长率的走势,第一阶段下降趋势,第二阶段呈上升、平稳增长、略有下降的走势;结合所
学知识,从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一阶段走势的原因;从改革开放、户籍改革、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分析第二阶段走势的
原因。14.(1)阶段:国际会议阶段和国际组织阶段。(国际会议阶段也可以表述为主权国家阶段,明确国家、会议等概念即可给分)。相同点
:以国际法为基础;遵循平等原则。不同点:国际组织阶段所治理的领域更加全面;参与主体包括了非政府组织。(2)示例:论近代中国宗藩外交
向国际法外交的转变宗藩观念对清朝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以来,列强殖民侵略中国周边国家,作为宗藩体系下的宗主国,中国卷入了同列
强的外交纠纷中,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与宗藩外交密切相关。在同列强的交锋中,中国逐步接受了国际法规则,设立了驻外公使,学习国际
法,参与如巴黎和会、开罗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发出有利国家的诉求,争取应得的外交权益。【详解】(1)阶段:根据材料“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开始”和列举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得到第一阶段强调的是国际会议;根据材料“靠各国共同创立的国际组织”,得到第二阶段强调的是国际组织。异
同:根据材料“以国际法为国家间关系规范的政治格局,并结合所学&0世纪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也遵循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得到相同点是以
国际法为基础;根据材料“彼此间平等”并结合所学,国家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遵循平等原则,这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原则之一,因此属于共同点。
根据材料“扩展至……几乎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可知,在国际组织阶段,治理领域更加全面;根据“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争取加入进来”可知,非主
权国家成为国际治理的参与者,这与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阶段不同。(2)论述:要求围绕“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材料提及
的两个概念是宗藩体系和公法体系,结合所学,晚清时期是中国外交从宗藩体系向国际法体系转型的时期,因此可以从宗藩体系的传统表现和国际法
体系下的新作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5.论题: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科举制度。阐述:从学子出身看,宋代应考的门第子弟较少,打破了唐代
门第势力正盛的局面,为底层读书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从考试形式看,宋代“糊名”取士,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考试作弊的情况;从选拔依据看,宋
代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比唐朝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科举制度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增添了政治活力,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淡化了门第观念,使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巩固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北宋的文化发展。【详解】材料从“学子出身”“考试形式”“选拔依据”等三方面说明唐代和宋代的科举考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是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科举制度。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子出身、考试形式、选拔依据,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阐述,即从学子出身看,宋代应考的门第子弟较少,打破了唐代门第势力正盛的局面,为底层读书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从考试形式看,宋代“糊名”取士,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考试作弊的情况;从选拔依据看,宋代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比唐朝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科举制度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增添了政治活力,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淡化了门第观念,使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巩固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北宋的文化发展。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