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第五讲压力与情绪管理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第五讲 压力与情绪管理 一、压力与心理健康(一)认知压力1.什么是压力现代压力概念源于1925年著名生理学家沃特·坎农(Walter Ca
nnon)的一系列关于痛苦、饥饿和情绪变化的研究。压力(stress)是描述系统负载的一个一般概念,原运用于物理学,由加拿大生理学
家汉斯·塞尔耶(Hans Selye)于1956年引入医学和心理学,他将压力定义为“一种刺激事件”。压力是对人们精神和身体承受力的
一种要求。如果承受力能满足这种要求并欣赏其中的刺激,那么压力就是受欢迎的、有益无害的。反之,如果承受力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压力就是不
受欢迎的、有害的。这个概念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压力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内外刺激;第二,压力是指个体感知到、体验到的主观的情绪反
应;第三,压力是指个体主观应对能力与客观应对情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概念清楚地表明压力具有两面性,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压力
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压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需求超过了个体能承受的最大量,从而引起个体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
能导致疾患。这个定义包含了有关压力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每一方面关注于该定义的一部分。主要为:(1)压力作为烦恼的、不愉快的环境的刺
激特性;(2)压力作为一种个体对烦恼的环境的反应,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和防御性的应对过程;(3)压力作为一种环境需
求与个体资源之间的和谐的缺失。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压力,多数指第三方面的解释。即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时,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
离困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2.压力源与压力感在心理学中,压力源(stressor)是指压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压力源可分为外部
压力源和内部压力源两大部分。外部压力源主要包括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累积的烦心琐事。内部压力源主要是指使主体感到困惑或难处理的内在刺激
情境,一般发生在动机冲突和受挫折时。美国Phillip L.Rice认为,压力源与社会制度有关,总结出压力源主要有家庭压力因素,工
作压力因素,社会压力因素,环境压力因素等。如下表所示:压力感是个体对压力的一种主观的评价和感受,它与当事人的个性、态度及人生观有关
。面对同样一个压力事件,不同的人对于它的感受就不一样。有的人面对压力时总是张惶失措,有的人则常常能镇定自若。因为,压力的大小不仅取
决于导致压力的事件本身,还取决于当事人是如何感受、评价这些压力,取决于当事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社会支持度、个体健康状况等
一些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二)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过度压力损害心理健康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心理压抑
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短期的生活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会伴随压力的消失而消失,不一定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长期的
生活压力下所引起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反应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压力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容易形成思维紊乱。(2)压力引起
一系列情绪反应,甚至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3)压力引发一系列的行为反应,损害身心健康。2.适度压力有利于人的成长虽然压力会带来许多
消极的影响,让我们感到紧张,有压迫感,身体不适等,但是,承受压力并非都是坏事。适度的压力是维持人们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
件,同时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提高能力。(1)压力是生活的需要。(2)压力是进步和创造的原动力。(3)压力是能力与心智的“磨刀石”。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分析(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恋爱问题、经
济压力等方面。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因而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在高职高专生面临的种种
压力中学习压力较为突出,表现为不适应学习环境,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等。从中学升入高职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特别是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创造素质的较高要求,一些同学产生了适应性不良的反应。这在一年级新生中表现得尤
为突出。另外,大学学习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大学生自信、好强、富于挑战的心理特征,使许多同学对强手如林的大学环境,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和恐
惧感,精神压力很大。我国著名心理卫生学家陈学诗教授曾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据对北京海淀区16所大学
的调查,每天学习时间在9~11小时的大学生占20 5%,11~13小时的大学生占34 1%,13小时以上占30%。长期的学习疲劳导
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各种紧张症状随之产生。2.交往压力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对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具有积极的作用。人际交往具有双重性,当人际交往和谐、有效时,它给人以
愉快、满足、成功、光明,而当人际交往失调、挫折时,它给人以烦恼、失望、痛苦、阴影。人际关系不适的问题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增大,不同的社会习惯,不同的个人爱好,不同的性格等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容易在心理上因不善沟通
产生压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日趋社会化、复杂化,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又越来越个性化,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常常因不能克制自己,不
懂尊重别人,而产生摩擦,而且因为过于理想化,在发生人际矛盾时,他们容易产生怀疑他人、怀疑自己的心理。同时,由于缺乏处理人际交往摩擦
的经验,使得很多同学在出现与他人的矛盾后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人际关系紧张,形成强烈的心理压力。有些同学,个性内向,缺乏交往
技巧,显得比较孤僻,容易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有些同学,个性太强,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也会给自己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3.经济困
难压力生活压力伴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收费并轨制实施的步伐,大学校园里已涌现出越来越多因高昂的教育费而使整个家庭背上沉重负担的贫
困生,学费成了一笔不小的家庭负担,那些家庭经济收入低微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因为经济原因而存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同学
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因而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同处一个寝室的同学,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因为生活长
期拮据,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确实有些困难,这使得来自这些家庭的同学在校学习期间背
负很重的思想包袱,认为自己对父母索取过多。同时,由于没有自立,因而很多花销他们都不能承担,对物质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困难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20%,虽然学校采取了“奖、贷、勤、免、补”等各种措施以解决
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但大学生们又为还贷能力和自卑心理所困扰,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由此,许多同学用更刻苦的学习来抗衡这种生活的压力,
而这同时又加重了学习压力。4.爱情挫折压力爱情是最能震撼大学生心灵的高尚感情。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学生比较多,失恋的学生也自然比
较多。爱情挫折主要指失恋、单恋等。失恋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失恋的同学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冷漠,对
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们无心学习,痛苦不堪。有的因此而得了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有的甚至因失恋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后果非常严重。大学校园里的很多极端事件往往与大学生失恋密切相关。5.就业压力截至2003年9月初,全国毕业生就业率基本达70%,高
职高专毕业生70多万人,就业率是55%,也就是约有31.5万人没有就业。据教育部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
就业率。从2003年的情况看,全国的总体就业率是70%,本科生的就业率是83%,所以教育部提出毕业生就业难点在高职,重点也是在高职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2004年,全国289万高校毕业生中,有150万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这种情
况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不充分,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问题是每一位高职高专大学生从入校就开始必
须考虑的问题。当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一方面给大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以极大
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在能否就业,能否在更好的职业岗位上就业。尤其是在近几年中,用人单位普遍开始了人才的“高消费”,这也使得专科类毕
业生望门自叹,产生沉重的压抑感与自卑感。择业的压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块心病。临近毕业,同学们因为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明显,
很多同学道听途说,认为社会险恶,害怕应付复杂多变的社会,因而没有勇气踏入社会。同时因为就业形势的不乐观,有些同学对找工作失去信心,
害怕失败,与有关系、有能力的同学相比,产生自卑情绪,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同学们对社会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职业
理想没有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之上,所以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业目标。不少同学由于心理素质不太稳定,择业时往往心理负荷沉重。(二
)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1.内因是主要原因 (1)不良的个性品质(2)片面的认知方式(3)应对策略与能力欠缺2.外部环境是重
要原因(1)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专业定向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所学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大学生的录取
专业基本上是他们的“既定”专业。当他们发现所选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或所学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时往往为时已晚,这注定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 (2)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主要来自家庭教育不当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
子女,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要么是过分溺爱娇惯,要么是斥责、苛求、打骂。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和爱中成长起来的依赖性
较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家庭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地方,有的学生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其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这也是产生消
极应激反应的根源之一。家长的期望过高有时也使大学生因感到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处于紧张、焦虑、不安之中。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强烈期
望,这些期望已经扎根在大学生的头脑里许多年了。上了大学以后,大学生发现家长的期望值太高,根本不大可能实现,所以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庭,思想包袱很沉重。(3)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建立。社会、经济正在经历着急剧变革,强烈的新旧反
差必将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同样要经受这种压力考验。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正是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
我调适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期。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当社会出现急剧变革,各种矛盾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心理压力陡然增加,往往会导致心
理困惑、价值观念混乱以及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思潮纷乱杂陈。大学校园与社会联系紧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受着新鲜
事物,但因为缺乏明辨是非,决定取舍的能力,往往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同时,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方式的不系统也引起对社会的片面认识,对各种
社会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常常处在对社会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之中。三、压力纾解策略(一)直面压力1.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几乎处处存在
着压力,尤其在现代这个竞争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正如前面所述,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成绩和进步是同义词,一切进步都须依赖压力的刺激。萧伯纳说:“当我死时,我希望自己彻底耗竭。因为我愈努力工作,
就愈有生命力。生命本身就会令我喜悦。我不认为生命是迅速燃尽的蜡烛。相反地,它是灿烂的火把,我活着的时候必须高举它,在送给下一代之前
,它要愈亮愈好。”的确,既然活着,就该努力扩展自己的载压量;要想出类拔萃,就一定得有足够深的压力容量。2.能动地接受压力既然压力是
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就不必想摆脱压力,只能思考如何正面迎接压力、处理压力和挑战压力。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尔有一种说法:“压力如同一
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柄还是刀刃”。压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应付的难题,一个懂得如何缓解压力的人
,不会让自己被压力所压垮,不会让自己深陷一种痛苦与不幸中,而是将压力巧妙地转化利用,以利益最大化地汲取人生幸福。 (二)改变思维方
式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能否影响心身健康问题,除了取决于刺激事件的性质、强度和频度外,还受制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所拥有的社会支
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又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阅历、人格特征、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们遇到问题
时,要善于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性思考问题。所谓压力处理,可分成两部份: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
的反应,即进行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1.警惕非理性的行为方式通常一般人面对自己无法顺利处理的压力源时,常采取非理性的
处理方式,如逆来顺受、逃避、穷紧张或鲁莽行事,然而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往往无法有效处理问题,有时还会惹来更大的麻烦。由于问题处理过程
是压力调节最重要的把关者,一旦处理过程出了问题,压力严重程度可能大增或持续时间更久,即可能造成严重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的伤害,导致各
种心身疾病的发生,甚至引发精神病体质,形成各类的精神病。面对压力源应该警惕自己是否在用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处理。2.培养理性的处事态度
较理想的处理问题态度为冷静面对并解决问题,步骤如下:①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②理性思考并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③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
理能力;④积极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资讯,包括如何动用家庭及社会环境支持系统;⑤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定解决计划;⑥积极处理问题;⑦若
已完全尽力,问题仍无法在短时间内克服,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不懈,那就做好长期处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
(三)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1.正确认识性格与压力的关系现代医学将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两种,即A型行为类型(A型性格)与B型行为类型(B
型性格)。A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格急躁,争强好胜,过分的自负,固执,好争辩,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B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情随和,
与世无争,淡泊人生,不争名利,易满足,生活悠闲自在,工作从容不迫,为人平易近人。美国学者对3524名男子进行了长达8年半的跟踪观察
,发现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行为者的2倍,复发率是5倍,死亡率为7倍,由此可见不急不恼,性情随和,情绪乐观的精神养生者益长
寿。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懊恼、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压力的催化剂。因此,要经常保持愉
快的心情,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保持正向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压力
难以很快解决时,原因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那么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促进自己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
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
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百分之二十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紊乱的情绪,
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要善于制造欢乐的气氛,体验主观幸福感。所谓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感、快乐感,它是个体心
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当你感到烦闷时,不妨吹一首轻快飞扬的口哨或听听旋律优美的音乐;此外可穿着轻便的服装逛街购物,或观赏阅读幽默逗
趣的电影、小说、漫画;也可以自创舒适的环境。由此来体验主观幸福感。3.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当人们在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后会产生焦虑
和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焦虑和痛苦,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式,而心理防御机制便是这些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一些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至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的一种
方式。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如下几种:否认,对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压抑,将意识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合
理化,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理由为其难以接受的行为、情感辩护;升华,将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的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能接受
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当然,还有诸如投射、移植、抵消、幽默、认同、反向形成等多种防御机制都在起作用。(四)放松训练放松训
练,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有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肌体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许多临
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学会放松身体肌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促使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减少压力。以达到降低肌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达到预
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1.健身活动健身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有利于降低心理压力,健身活动后,焦虚、抑郁程度都有
显著下降。所以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爬山、游泳、舞蹈及各种球类活动,经常参加这些健身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心身压力,
而且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心血管机能和耐受能力,强化免疫系统功能。可以说,健身活动是益处多多。这是一种最为积极的减压方式,也是脑力劳动
者最有效的休息和娱乐,运动时体会到的乐趣可以使人们从各类烦恼中解脱出来,并以较好的态度面对挑战。2.深呼吸面对纷杂环境,深呼吸最有
帮助,既能镇静,又能恢复精神。面临压力时,最好让你自己暂时脱离焦虑的情境。所以,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舒服地坐在桌子前,闭上眼睛,数到
四。每一个数字花一秒钟:一、二、三、四。数到四时,用鼻子吸气,让肺部充满空气,直到有点不舒服为止。暂时屏气凝神,再从一数到四。数到
四时,从嘴巴吐气。只要重复几次这个动作,就能消除压力。如果你没有时间深呼吸和想象成功远景,就把全身的肌肉绷紧20秒,然后放松。这个
方法虽无法实际解决任何问题,不过会让你达到放松的效果。3.放松调节 当人们感到身心疲惫、情绪紧张、焦虑烦躁、心理压力过重时,
采用放松技术进行自我调适,可排除杂念干扰,平静心绪,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不良情绪,实现身心放松。放松调节既可以采取动态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静态的方式,前者主要是当人在烦恼忧愁或愤怒激动时,进行较剧烈的活动,从而释放紧张的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静态放松的主
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想象法。可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然后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开始进行想象,一般是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幸福的经历
,如想象自己在海边散步,头上是繁星满天,脚下是柔软的沙滩,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体会海浪的哗哗声,海风拂面带来的凉爽、潮湿和
咸味,脚底踏着沙砾和贝壳的感觉,是柔软还是扎人,接着想象自己在海边休息一下,然后离开海滩回来,深呼吸数次从1到5,再慢慢睁开眼,此
法刚开始进行时,心理不易宁静,但坚持下去就会感到大有裨益。二是音乐调节法。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明显的影响,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血
压正常、肌肉松弛、脉搏放慢,使人感到心情宁静、轻松愉快。不同的音乐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而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有选择的欣赏音乐。当
心情烦躁、焦虑紧张时,旋律优美、柔和、悦耳的音乐,能够使人情绪安定,感到轻松愉快;当感到抑郁、消沉时,听听节奏明快、健壮有力的音乐
能够使人情绪振奋、激昂向上。三是快速宁静系列法。健康与安适方案的发明者柯伯有一套快速宁静放松技术。步骤包括:毫不受干扰地呼吸,脸上
闪过一丝微笑,平衡姿势,感觉一阵阵放松波轮送到身体感到紧张的部位。 四是享受阳光——光疗法。“眼睛是心灵之窗”,而光是开启这扇窗的
最佳媒体,明亮的光线可以造成快乐的感觉。早上起来或休息日到户外享受30分钟阳光的沐浴;当身心疲惫时、学习劳累后,到室外,瞭望阳光灿
烂的天空,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接受阳光的普照,你的心情一定不一样。五是肌肉放松法。可采用站、坐、卧的姿式,但以卧为主,在放松之前,
先充分体验全身紧张的感觉,然后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同时可伴有想象,如想象一股热流从头顶流向全身,肌肉放松可以使人全身松弛、轻松舒适、
内心宁静。还有其他舒缓方法,如从事休闲活动,注意适当的饮食,温水浴等。(五)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有一项调查表明:面对压力,八成大学生
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 11.4%的大学生
选择退缩逃避,17.3%的大学生束手无策。实践证明,足够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通过部分缓解压力而减少个体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患者的可能性。
大学生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
系。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在社会生活中更成功,个人幸福感也更
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亲密感、信任感、安全感和依附感;知心朋友之间内心的相互交流沟通和自我
揭露类似心理压力的过程,可以增加自我了解和接纳的程度,缓解压力;可以使个体获得肯定,增强信心,提高自尊;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可以提
供各种信息;参加团体活动,受到别人的接纳,可以使个人感到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受到接受与肯定,提高个人的价值感。2.营造良好的心理安全氛围缓解压力应提高自我的认同,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当压力来临时,可以向朋友、家人、同学等倾诉,获得反馈,建立一个安全的氛围。还应更多地去关心我们周围的每个人,哪怕点一个头、送一个微笑、问一声好、多一点热情和信任,我们的生活都会更加灿烂。彼此间宽容、友好,形成互信互任、互相支持的心理安全氛围。3.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持心态健康,减轻压力,一个人应该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增进交往,启发想象,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使大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减轻压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更广泛的社会联系。要劳逸结合,积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4.扩展可利用的资源包括认清并学会使用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习时间安排的技能、培养自我控制感等。一旦压力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就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策略学习、放松治疗、认知和映象技能等等科学方法有效缓解压力真正做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也有利于应对压力,即提供信息支持、评估支持、情绪支持和实际帮助。特别是情绪支持是社会支持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本 章 完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