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形式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形式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程序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形式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程序一、大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
工作程序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前应该了解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程序,就业计划的形成及相关的就业政策,以便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
己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什么时间去做,做到事事心中有数,每个行动都符合政策规定。(一)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构成与分工目前,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主要有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院校。这些管理与服务机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
育部主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第二层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委的有关部门管本地区、本部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层
次是各高等学校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二)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程序1、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概括而言,大学毕
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工作程序可以大致分为五步:(1)教育部对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而确定年度就业工作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委按照文件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这项
工作一般在毕业生毕业前半年内基本进行完毕。(2)教育部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向各地区各部门提供下一年度的毕业生资源情况,包括毕业生所在
的学校、所学专业以及毕业生来源地区等。各用人单位向教育部提供需求信息,教育部还负责向社会及时通报毕业生资源情况和需求情况,并适时组
织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工作。(3)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召开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参加的“供需见面、双
向选择”大会和开办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毕业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可直接参加这类活动。(4)各高等学校在完
成全部教学计划后,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一般从6月1日(春季毕业研究生一般在3月底4月初)开始根据就业方案派遣毕业生。(5)派遣工作结
束后,各级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对当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教育部汇总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并连同毕业生就业情况上报。2、省(市
、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及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
都先后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负责高校学生就业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能是:(1)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意见;(2)指导高校和用人单位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为其服务;(3)组织管理当地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的登记、
发布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4)组织实施当地政府委托的高校毕业生资格审查,负责高校毕业生的报到证签发、调整和接收工作;(5)受
委托协调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有关争议。同时,省(市、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还面向高校毕业生实施如下的就业服
务工作:(1)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咨询、推荐和招聘等相关服务工作;(2)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登记和发布;(3)组织高校毕
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网;(4)开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各类指导与培训;(5)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目前仅有部分地区实施)等。总
之,大学生可以从省(市、区)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与帮助:一是准确的政策信息,二是宽广的需求信息
,三是得力的就业培训。3、高校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流程 目前,各高校均设有负责大学毕业生就业日常工作的部门——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或就业指导中心。其面向毕业生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及时向教育部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以及就业
方案;(2)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3)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组织校园招聘活动;(4)负责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证或签证
登记;(5)负责办理毕业生的派遣离校手续;(6)开展其他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程序大致包括:就业指导
、市场调查与收集信息、发布用人单位信息与毕业生资源信息、毕业生资格审查、毕业生测评与鉴定、学校推荐、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及其他形式的
择业活动,《就业协议书》签订、办理《报到证》、派遣调整、办理档案关系、未就业毕业生管理与服务、毕业生追踪调查。高校就业管理与服务部
门的工作流程具体大致如下:1. 生源统计。每新学年开学初,由各学院、系按专业、生源地、毕业生人数统计毕业生生源情况,再由学生就业管
理与服务部门汇总。主要是给需求单位提供生源信息。2.制定专业介绍。每新学年开学初,由各学院对本学院所设专业做全面介绍。包括所设专业
、培养目标、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前景等。再由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汇总并统一印
制。主要是向用人单位做介绍。3.毕业生资格审查。毕业生资格审查的目的是确认和核实每一位毕业生的入学资格,通过审查后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毕业生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生源,姓名,专业,学制,培养方式等,所审查的内容以高校新生录取名单上的内容为准。如有不一致之处,
须出具相关手续。如改名手续,需出具市区级公安部门的改名手续;生源地变迁,需出具户籍变动手续(由现住址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户口迁移证明
信),降级、休学、转系、转专业等,须出具学籍变动手续(由学生处、教务处共同签字盖章的手续)。4.发放就业协议书。 协议书由学校统一
印制,对已取得毕业生资格的毕业生由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审查后,按学院发给毕业生。因为协议书是最后派遣的惟一依据,所以发下来时要仔
细阅读上面的条款及说明,并核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有误。因每位毕业生只有一套协议书,因此要妥善保管。5.走访。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
况,了解各地区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6.向用人单位发邀请函,收集需求信息,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学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7.组织校园
招聘会、举办毕业生就业大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8.针对下一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
指导。 9.收集已签好的就业协议书。10.形成就业方案并上报教育部。11.派遣、离校(1)发放报到证。报到证是就业管理部门派遣毕业
生的惟一依据。根据用人单位返回的协议书,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统一打印报到证。经省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盖章后由学生就业管理
与服务部门发放到各学院,再发给毕业生本人。(2)户籍关系、档案的转寄。户籍关系由学校户籍管理部门(保卫处、派出所)根据就业方案统一
办理转迁证明,并发放给毕业生本人。学生离校后持报到证、户籍关系到单位报到。档案在毕业生离校后由学校学生就业处统一以机要的方式寄送到
用人单位。(3)办理改派手续。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期间,打交道最多的要属学校的就业工作机构。这里是信息的集散地,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联
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位大学生在择业阶段,要多留心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设立的公告栏和网站,在那里你可以及时得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就
业招聘活动以及新的就业政策规定等;要多到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部门走走,看看最近有哪些就业活动和信息。同时,你在求职择业中所遇到的问题
,也可以在那里得到解决,并能得到相关的就业咨询和服务。二、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
改革,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依赖“统包统分”的情形,而是可以根据用人单位自身事业的发展需要,直接与普通高等学校或毕业
生联系,招聘、录用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一般都包括发布通知和广告、宣讲会、接收简历、笔试、面试、签约等环节。为了招募
到合适的员工,用人单位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在众多求职者中层层筛选,最后敲定人选,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一般而言,用人单位的招聘
活动要经历如下程序:(一)确定需求和招聘计划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确定当年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人数和条件等,同时将根
据要求制定详尽的招聘计划。(二)发布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在确定了需求后会及时向外发布,传递给大学生。其主要渠道有:1.向政府教育主管部
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2.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3.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供学生上网浏览;4.通过电视、报纸
、广播等媒体发布需求信息。(三)举行单位宣讲会为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一些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单位)还会到学校举办单位宣讲会,介
绍单位的发展建设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及发展机遇、用人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并回答大学生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单位宣讲会是大学生全面了解招聘单
位的好机会。(四)收集生源信息用人单位要招聘到最合适的大学生,需要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收集学生信息的主要渠道有:1.从政府教育主管部
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获取学生信息;2.参加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收集学生信息;3.在网站上收集学
生信息;4.通过学生的自荐获取学生信息;5.有的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所登的“求职广告”,也是用人单位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之一。(五
)分析生源资料对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初选出符合本单位条件的学生,以便进行下一轮筛选。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对学生分析的内容包括
:性别、专业、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及素质。(六)组织笔试为了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在本单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些用人单位以笔
试的形式选拔学生。笔试的时间、地点、出题范围用人单位会提前通知。(七)组织面试面试是许多用人单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后一关。有的用
人单位还要组织几次面试,每次面试参加人员及考核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不会故意提一些很难、很偏的问题
,而是会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与你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从中发现你的兴趣、特长,以及你所愿意从事的工作等。(八)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打
算录用的毕业生确定后,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用人单位还要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就业协议书是学校制定派
遣方案、办理派遣手续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应按照要求及时将协议书送交学校备案。(九)上岗培训每一个用人单位对新员工都有一套培训计划。培
训的内容因用人单位而异,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培训。让你明确单位的创业精神、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让毕业生掌握成为一名称职工作人
员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大学生择业的一般程序一个完整的择业过程,至少要包括了解就业政策、收集信息、
自我分析、确定目标、准备材料、参加招聘会(投递材料)、参加笔试、参加面试、签订协议、走上岗位等环节。走好择业的每一步,对成功实现自
己的择业理想十分重要。(一)了解有关就业政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关键一步
。有人曾经形象地称求职择业中不熟悉就业政策的大学生“如同不懂得比赛规则而上场比赛的运动员”。的确,面临求职择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如果
不去首先了解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政策而盲目的去选择职业,那么很可能事与愿违,甚至碰壁。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
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区、各部门也根
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一些毕业生就业政策。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这些政策
来指导和规范毕业生求职择业活动。因此毕业生在面向社会求职择业时,首先需要主动向学校及有关部门了解当年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
体政策规定,学校及有关部门也会在适当时机向学生公布国家及有关地区、部门的就业政策。(二)收集信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信息的收集都是必
不可少的。对大学生就业活动而言,信息的收集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政策和法规
信息,比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二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
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信息。国家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形势。而在总体经济形势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单
位各自的经营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从而造成对不同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另外,对某一具体的用人单位,它的经营状况、文化背景,它的发展前景
,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它的工作条件、福利情况等,也是大学生应该收集的信息。三是就业活动安排信息,比如什么时候召开企业说明会,什么时候
举办招聘会等,这些信息也十分重要。四是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信息。“择业过来人”的择业经验,教训,就业指导老师的切身体会等,都会为大
学生的成功择业助上一臂之力。五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该岗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技能要求以及专业要求的信息
对于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一般有:1.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学校学生就业办公室或
就业指导中心;3.专业性报纸如《人才市场报》,《就业指导报》等;4.广播,电视,报纸的“求职”,“就业”专栏或专版以及有关企事业单
位的招聘广告;5.社会考察及毕业实习;6.亲朋好友及学校校友;7.有关老师及其关系网络;8.用人单位举行的说明会等。在择业过程中收
集信息,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收集的信息要对自己的就业活动有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收集信息时,注意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而
且,信息收集活动不应该中断,而要连续进行,同学们在择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收集信息。(三)自我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大学生要联
系自身实际,理智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测评,如学习成绩在全专业中的名次,自己的兴趣
、特长、爱好,自己有何出众的能力(包括潜能)等。2.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能从事
与自己的性格、气质相符的工作,也许更容易出成绩。我们可以用一些测试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进行一定的分析。3.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具有哪
些优势,哪些劣势;该如何扬长避短。4.问一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即自己想在哪一方面的所发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换句话说,即自己的“
满足感”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理智地对自我进行剖析,在择业中至关重要。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有何优势,有何劣势;不分析自己真正想要
什么,会导致择业过程中的盲目从众或患得患失,同时也会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对于处于择业过程的大学生,同样
有效。有时我们确实很难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时,我们不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谈谈心,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对自己的中肯评价和
有益的指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双向选择的择业大背景中,认识自己有时比了解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更为重要。我们要在就业活
动中最终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四)确定目标自我分析的结果,是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从大范围上说,大学生首先需要确定择
业目标是:1.择业的地域。即是在沿海城市就业,还是在内地就业;是留在外地就业,还是回本省、市就业。在确定择业地域时,要问自己这种决
定是否符合政策条件,是否会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以及学校的批准,同时还要考虑生活习惯,今后的发展等因素。2.择业的行业范围。即是在本专
业范围就业,还是跳出本专业去其他行业就业;是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等。在确定行业范围时,要多问自
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何,有什么兴趣和特长。在确定了择业地域以及择业的范围与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后,可以向择业的目标进一步靠拢:对于愿
意到企业工作的大学生,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选择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中,有哪些单位前来招聘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自己最希望到哪一家
企业工作;对于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是选择高等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其他学校等等。择业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不少不可预测的变化,
但是,事先给自己的择业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可以使整个就业活动显得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不然,就会出现乱打乱撞的盲目、被动局面。(
五)准备材料在确定了择业的目标之后,大学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准备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个人简历,自荐信,以及有关的重要补充材料。有
关自荐材料的准备,将在本书的第五章详细讲述。(六)参加招聘会(投寄材料)在大学生就业活动中,招聘会或就业市场在用人单位与学生间架起
了见面,沟通的桥梁。招聘会或就业市场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社会上的人才市场;二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供需洽谈会就业
市场;三是学校组织的供需洽谈会,招聘会;四是各院系自身联系组织的小型招聘会。在招聘会或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只是初步“结识
”:用人单位向学生宣传单位的发展建设状况,同时收集众多学生的材料(有的用人单位可能向应聘学生发放登记表);学生则在了解用人单位的大
致情况后,将材料或登记表交给单位。另外,用人单位往往会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而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用人单位。(七)
参加考试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采用笔试的方法,考核应聘者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大学生如果获得笔试的机会,应该珍惜并认真对待。在笔
试前,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复习,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应试心理和应试状态,准备好各种考试中可能用到的工具。笔试检验的是大学生
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培养技能去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因此,用不着过分紧张和担忧。(八)参加面试面试是一些用人单位考核学生综合
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处世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不能通过笔试反映出来的个人素
质。对于面试,一些大学生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以至于急于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出现一些夸大其辞的语言;同时因为担忧
自己不能引起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注意或者出现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局面,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紧张、患得患失。二是进取心不足,自信心不强。
看着同来面试的其他学生,面对主考官,有的学生甚至临阵怯场,萌生退意。(九)签订协议用人单位通过供需见面、笔试、面试等招聘活动,选拔
自己合意的大学生后,便向被其录用的学生发出录用通知书。学生在接到录用通知书后,如果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则双方进入签订就业协议阶段。就
业协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服务期、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劳动保障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违反就业协议的
责任等。另外,学生和用人单位可在就业协议书上附加双方认为需要增加的条款。(十)走上岗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教育主
管部门的审核通过后,接下来大学生要做的便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毕业设计,等待毕业派遣,做好毕业离校的各项准备工作。跨出校门,大学生将步
入另一个天地。走上工作岗位,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你。服从安排,踏实肯干,遵守制度,刻苦钻研,尊重长辈,团结同事等等,应该成为你的具体
行动。机会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会垂青于那些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人,对于择业如此,对于今后的工作,更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天空展开腾飞的翅膀。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形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
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
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
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应该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
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
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主要有几种方式,下面我们一一介绍分析:一、签约就业签约就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最普遍的一
种方式。这里包括: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2.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的
毕业生。3.合同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的毕业生。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是直接签订劳动合
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4.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按规定该类毕业生不能再自主
择业,但若经原定向、委培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同意,解除原协议后,可以自主择业。5.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国家项目就业是指:
参加国家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地方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 签约就业包括签订合同、接收档案、转迁户口以及毕业后学生携带
学校发的报到证去单位报到、用人单位负责解决学生的工作并按劳动合同履行各自义务。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签约就业,比如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与
新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并不接收员工的档案,也没有户籍要求。应该说,对档案要求越少、对户籍要求越松,越符合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理念。二
、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相对于传统就业模式而言的,它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与用人单位建有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获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就业
。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灵活就业方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强、自由度大、适应范围广、劳动关系比较松散。形式上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在劳动标
准方面(包括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达不到一般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
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者,以及虽为大中型企业雇用,但在劳动条件、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就业稳定性方面有别
于正式职工的各类灵活多样就业形式,比如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由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组织管理
和经营方式的实施而产生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如目前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
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有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
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目前国内所提的大学生的灵活就业是指没有列入正常派遣手续的非正规就业,现在要从政策上纳入正
式就业的统计范围。这是一种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选择。就业灵活,首先要求用人单位改变传统,让用人方式灵活起来。灵活就业的方式正在呈现上
升趋势。近几年发达国家失业率有所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推行了灵活就业的方式。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人们逐渐不满足于传统全
日制就业的模式和劳动者终生供职一个单位,而是开展很多灵活的就业方式。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已被我国一些毕业生所接受,并有上升的趋势。?
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意向就业等。(一)自主创业在新的形势下,自主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另一条
就业之路,自主创业不仅为自己开辟了就业之路,还增加了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应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更应是创业者。近年来,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
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我国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央和地方均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当然,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环境和外部条件,而且需要创业者
自身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是仅凭满腔热情就能够实现的。所以,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应该在深入分析主
客观条件,制定周密的创业计划,充分论证创业的可行性,确定切实可行后再实施创业,不可草率。(二)自由职业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
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一些在写作、设计、绘画等方面有专长的毕业生则倾向于做一个自
由职业者。(三)意向就业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落实了工作岗位,但暂时还没有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或没有出具接收函,
包括:到单位进行就业见习、试用期、进入家族企业等。这类情况往往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于还需要进一步相互了解的目的而选择的一种就业形式
,也是双方进一步考察、选择的过程。三、出国留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公民有了更多机会自费出国留学。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担负起出国留学的费用。所以,大学生毕业后直接申请出国、出境留学或工作的也在逐年增多。当然,出国留学或工作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仅是经济条件,自身的知识准备也必不可少,应届毕业生应充分权衡自身条件。四、考研深造考研深造是指毕业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如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等。许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高的学历,在校学习期间就为自己确立了进一步深造的目标,并积极进行准备,毕业后直接通过考试升学深造。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研究生、继续教育序列招生规模的增大,选择升学深造的高校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延缓了就业压力,但需要看到高学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职位。择优录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真本领,即便有高学历而获得就业岗位,也有随时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取得高学历不应该是追求升学的目的,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在决定是否选择直接升学深造时应该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后再做决定。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学成了高级人才的生产基地,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从前不为毕业生们所注意的市场“缝隙”还有很多,要靠多种就业的方式去填充它们。市场好比是一块海绵,要被它吸收,就必须稀释自己,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社会各界现在都在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力,相信毕业生们只要调整好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一定能在职场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本 章 完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