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02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本章结构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第二节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五节 保护贸易理论第六节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历史实践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掌握绝对成本论和比较成本论的
主要论点; 熟悉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 熟悉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观点; 了解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时 间
特 点15---18世纪初 重商主义18初---
19世纪90年代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19世纪90年代---二战前 超保护贸易主义二战后—20世纪80年代初
贸易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新贸易保护主义第 一 节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
1、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了金银货币(中世纪末)。 2、社会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与金银可能的供应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重商主
义的产生背景(14世纪末到18世纪)二、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1、国家的财富,以国家对金银的持有为基础,黄金是唯一的财
富; 2、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一)主
要论点(二)发展阶段1、货币平衡(差额)论——重金主义(早期:15世纪-16世纪中期) *只出口不进口或尽量少
进口是一国增加贵金属货币财富的手段; *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出。2、贸易平衡(差额)论——重工主义
(晚期:16世纪中-18世纪)*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仍然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
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支持工业发展 货币差额论 / 贸易差额论 绝对的贸易顺差 总体和长期的贸易
顺差 政府限制金银货币的输出 允许适量的货币输出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 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3、奖出限入政
策 4、保护关税政策 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 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四、重商主义学说的简评
根据重商主义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这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鼓吹经济民族主义;
◆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 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第 二 节传统自由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一)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的极端保护主义从根本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使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并为其
产品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的愿望难以实现。 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1776
)亚当·斯密认为,衡量一国财富和强盛的是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以及可以用来生产这些物品的各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贵重金属不是财富,只是
货币媒介 亚当·斯密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或者说“双赢”。 (二)财富观(三)理论假设假设1:仅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
国,并且只有两种产品:布料和小麦 假设2:生产要素在两国间无法自由移动 假设3:贸易没有壁垒,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假设4:贸易是平衡
的 假设5:两国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假设6:劳动力为唯一的生产要素,而且劳动力可以在同一国家的不同行业间自由移动,所有劳动力都完全
雇佣 劳动生产率为花费1小时劳动力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如果中国工人在生产布料时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美国工人的高, 我们称中国在布料行业
有绝对优势。(四)什么是绝对优势 (五)结论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
进口没有绝对优势(绝对劣势)的产品。二、比较优势理论(一)背景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原理》(1819)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国 ◆ 《谷物法》
*提高工资,减少工业利润 *增加食品支出,减少工业品支出 *别国报复(二
)比较优势的确定假设葡英两国生产1单位产品的投入如下表:(美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葡萄牙生产酒的机会成本(80/9
0)小于英国(120/100),有生产酒的比较优势;*英国生产呢绒的机会成本(100/120)小于葡萄牙(90/80),有生产小麦
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确定: “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三、结论*一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进口具有比
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可使双方获益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一: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带来贸易收益,因为劳工为唯一生产要素,因此
自由贸易给劳工带来好处,没有人会反对自由贸易。李嘉图贸易理论里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因而我们无法讨论由于贸易导致的利益再分配问题。 李
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二: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差别越大,它们间贸易的收益就越大。在李嘉图贸易理论中,国家间差别是通过劳动力成
本的差别反映出来的,因此,李嘉图贸易理论预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收益应该最大,因而贸易应该多集中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一)相互需求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最早提出了相互需求论。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贸易条件,即取决于
国际物物交换比率,而国际贸易条件又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即取决于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穆
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或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方法说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国际交换比率。 穆勒和马歇尔的
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论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的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三、其它自由贸易理论(二)要素禀赋理论1、
基本概念⑴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生产各种产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例如: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
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 则:
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要素禀赋 (Factor Endowment)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禀赋一个相对概念,与其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2、观 点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
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
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H–O定理: 任何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密集使
用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要决定一个国家哪些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而出口的, 只需要知道两个条件:*这个国家哪些要素是丰富的; *哪些产
品需要密集使用这些要素。推 论: 产品价格的差异产品成本的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国际贸易第 三 节产品生
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任何一种产品都与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和衰老的过程。根据产品生命
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1)创新阶段。(2)成长和成熟阶段。(3)标准化阶段。(4)衰退阶段。 二、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 以美国为例,美国依靠技术优势,研制出了新产品,并开始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垄断
着这一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 第一个时期该新产品开始进入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消费偏好也相近的其他发达国家,产品逐步成熟,规模扩大,成本下降,这些国家开始仿制该种新产品,美国出口市场逐步缩小。 第
二个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参与出口竞争,并逐步取代美国。这一阶段产品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 其他国家仿制,成
本大幅度下降。美国进口该种产品。该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产品则是劳动密集型 (或称资源密集型)。 最后,该种产品的进
口逐渐占据了美国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在美国完结。0时间净出口净进口领先者(美国)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第三阶段:技术停滞欠发达
国家出口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其他工业国(日本、欧盟等)欠发达国家 在一种新商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中贸易平衡的演进方式t1t2t3
t4t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不能准确预测比较优势转移的时间和对象◆对下列现象缺乏解释力 *高科技产品发达国家垄断生产
(是否有周期?多长?) *有些产品研制后直接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某些药物等) *有些产品直接在发展中国家研制(软件等)第
四 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概念 即同一产业内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现象二、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衡量
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1-∣X-M ∣/ (X+M) (0≦IIT≦1) IIT=
0: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IIT﹥0:存在产业内贸易。 IIT 值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IIT=1: X=
M,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影响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因素:*行业或产品定义越宽泛,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产品越复杂,差异性越大,产业内贸易程
度越高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二)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三)需求偏好相似是
产业内贸易的动因第 五 节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一、汉密尔顿的保护制造业论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作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
,在1791年向国会递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他
指出,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制造业的理由是因为制造业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生产更多的机
器设备供各行业使用,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 (2)可以吸纳大批工人就业,吸引外来移民,加速美国国土开发。
(3)可以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可以自我消化大批农业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稳定农产品的
价格和销路,刺激农业发展。政府应采取如下干预措施:一是为私营工业部门提供信用贷款和发展奖金;二是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三是限制重要原材料出口,免税进口急需的原材料;四是为必需品工业提供补贴,给各类工业提供奖励资金;五是限制改良后的机器设备输出;六
是建立联邦检验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二、保护幼稚工业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
46):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学者简介: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841年(一)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 作为德国工商业协会顾问和保护贸易
学派旗手的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套 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国际贸易学说——保护幼稚工业论。(二)理论基
础——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 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提高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三)主要内
容观点一:进入农工业发展时期的国家,才有理由保护观点二:保护制度,并非保护一切产品,而只应保护幼稚工业观点三:保护应有期限观点四:
保护的手段应主要是关税观点五:保护关税会损失价值,但会提高生产力观点六:保护贸易政策应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施行三、 超保护贸易理论与
政策 (一)产生背景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各国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对国外市场争夺日益激烈。 各国相继放弃
了自由贸易政策,改变为奉行保护政策,强化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改变立场,赞同超贸易保护政策,并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主要内容1、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2、顺差有益、逆差有害3、可以救治危机和失业4、对外贸易乘数论第 六 节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历史实践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自由化(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二、保护贸易政策演变(一)传统贸易保护阶段1.16—18世纪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