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易》中的成语智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QUNWEN TIAN DI 传统文化《周易》中的成语智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李桂祥《周易》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民族智慧的著作,包含
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它是古代中国哲人对自身生存与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国最古代的哲学经典,被奉为群经之首,万法
之宗,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哲理,数千年来,“易学”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发展与创新。进入新世纪,
《周易》的思想依然光彩夺目,随着文化的转播,《周易》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很多国家的学者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易》的起源与发展《汉
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句的意思是《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
人完成的。传统易学认为,《周易》的 “经”与“传”出自圣人之手,它们是数位圣人忧世悯人的力作,也可谓是精妙智慧的结晶或浓缩式集中展
露。其中远古之圣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继之重八为六十四卦,并在六十四卦之下各系属了相应的卦辞。周公则尊照父亲文王之意,析诸卦之爻而各
系附以相应的爻辞。而生逢周道衰微之春秋乱世之孔子,又五十学《易》,苦力究心,最后述三圣之奥蕴,而作十翼。经以上数圣之作,众述所成就
的《周易》一书,涵盖了一切天人宇宙之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当然,坊间对《周易》的成书并不是这唯一的观点,但无论哪种观点都承认它
起源很早,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的先驱孔子,五十岁时向老子问“礼”,始“知天命”。这个“礼”当指《周易》。因为孔子初教不言“
性命与天道”,而醉心于人伦大爱的道德说,后来历经人生坎坷,感慨其道不行,才有了要“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愿望,于是问“礼”于老子,他
对《周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惜其晚矣而有“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后来孔子对《周易》做了注解,就是后来著名
的《易传》也叫《十翼》,意思是说孔子给《周易》做了一双翅膀,让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飞的更高更远。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儒家思想成为中国
的统治思想后,儒家六部经典(《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而《周易》成了六
经之首,并伴随这中国科举制度发展了几千年,足见其对儒家思想影响深厚。当然它不仅仅是影响了儒家思想,从老子的《道德经》里也能看出很多
地方和《周易》中提倡的观点是相同的,例如:他论述宇宙的生成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周易》认为“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两种描述其实都是说世界是从一个从无到有,从一到无限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周易》对道家思想也有巨大的影
响。班固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九流十家“皆六经之友与流裔”。可见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是人尽皆知的,《周易
》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渊源。《周易》成语中的精神文化意蕴《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从古到今这种观点是毋
庸置疑的,即使现代汉语也能找出许多诗词、格言、成语和俗谚都来自于《周易》。了解这些格言警句、成语,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周易》的认识,
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周易》成语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坚强不息精神《周易》中表示中华民族坚强不息精神的有“自强不息”这一成语,这是我们大家
所熟悉的清华大学的校训,它出自于易经。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指天体运动,指四季循环,昼夜循环,指太阳永恒地用它
的光和热照耀着宇宙和人间。这句整体的含义是,君子应该象天一样,日复一日,永不停止,应该象太阳一样,永放光芒,应该随着时间的节奏,不
断增强自己的品德和智慧,不断追求真善美,即十分重视和强调天地万物生命的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生不息、坚不可摧、刚正健劲的伟大力
量。这正是中华民族坚强不息伟大品德的真实写照,成了中国龙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这也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
。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周易》成语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包容精神《周易》中表示中华民
族包容精神的成语有:“厚德载物”、 “殊途同归”。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她以自己宽厚的品
德负载着万物生长。如果你是君子,就应该学习和效法大地的这种品德,包容和吸收一切生命和智慧。形成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共同繁荣昌盛的局
面,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的包容精神。《周易·系辞下》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记载,后形成了“殊途同归”这个成语。现在我们
使用这条成语,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语源却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类
型的思想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从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有机的融合,实际表现的是宽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强烈的兼容意识。《周易》成语中
展现的中华民族谦虚美德精神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 184《周易》中表示中华民族谦虚美德的成语有“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谦尊而光”、等。谦谦君子,即谦虚而严于律己的人。源出于《周易》第十五卦———谦。谦卦初六爻辞为:“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意为
:一个谦虚而严于律己的人,即使是过大江河(象征艰难险阻),也是吉祥平安的。“卑以自牧”也出自《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
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意思是要求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谦尊而光,卑而不可
,君子之终也。意思是谦卑者处在尊贵的位置就会展现光明,处于低卑的位置就不可被超越,君子有好的结果。《周易》成语中展现的中华民族朴素
哲学精神《周易》中还有些成语包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例如“否极泰来”,这个成语来自《泰》卦和《否》卦(“否”,音Pǐ),泰卦是《周易
·上经》中的第十一卦,而否卦紧随其后。否卦的符号组成由上卦“乾”,下卦“坤”组成,即帝王高高在上,而人民大众在下,看似内外卦都归位
,实则为“否”,不顺,大凶的意思,运程受到阻滞,难以伸张;而泰卦刚好相反,上“坤”,下“乾”,把人民大众放在上面,把帝王作为基,则
构成了“泰”和谐,顺利,元亨。按照演卦方式,这俩个卦是可以互变的,也就是泰卦变否卦,否卦变泰卦。即通常我们理解的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
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则表示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封之象说明
之。剥封上昆下,五阴又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定向它的反面,
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
太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三、《周易》卦象与成语文化错综复杂这个成语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关系。其实是指四种卦象的关
系:“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在八卦的层次上,错卦关系是基本关系,除了错卦关系以外,还有一种关系叫“综卦”关系。综卦
关系就是把一个卦完全颠倒过来所形成的新卦,新旧两卦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事物之间或对立,或矛盾的
关系,也要看到这种对立或者矛盾正是说明了事物内部之间是有精密联系的。“防微杜渐”,出自《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 “履霜
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
”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 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
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
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这个成
语和马克思的量变质变关系不谋而合,也算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 QUNWEN TIAN DI《周易》中还有一些关于做人的
成语:“进德修业”、“乐天知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进德修业”出自《易经: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所谓 “进德修业”,一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使道德达到至美
至善之境;二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易学家们通过这句话说明,先进德,后修业的更为重要,这
和我们一直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是同一观点。“乐天知命”该成语出自于《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乐天”就是乐观、开朗。“
知命”,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豁达的心胸面对每个人每件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来自《易·乾》:“同
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意思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价值观比较一致的人,还是比较容易能够得到彼此的认同,
进而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从而互相响应,自然地聚集在一起。以上成语讲的是个人的做人和交友的一些基本原则。此外,在现代成语中还有很多是来
自易经的例子的,比如,无妄之灾就出自于无妄卦,虎视眈眈出自于颐卦,形而上学出自于周易的系辞,匪夷所思出自于涣卦,说的是大水泛滥,冲
上了丘陵,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得意忘形这个成语原本讲的是周易的卦象和义理之间的关系,顶天立地是讲得上中下三爻,也就是天地人三才
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我们常常说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都来自于《周易》。这些的成语从很多方面对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诠释,它们自身都包含的哲学思想与智慧直到现在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总之,这些
来自于易经中的成语经过了历史的洗练并且保留下来,表明它们所蕴涵的思想与智慧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作为这些成语来源的《周易》,依旧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参考文献:[1]刘大钧.周易概论.2008.[2]李志敏.四书五经(卷二),2006.[3]黄树生《. 周易》与现代汉语渊源关系例说[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02).(作者简介:李桂祥(1977.1-),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易学哲学。)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
献花(0)
+1
(本文系汀澜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