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27技 霜叶红于二月花——铺垫渲染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精讲课堂
2023-05-25 | 阅:  转:  |  分享 
  
中考写作36技系列课件中考写作36技27霜叶红于二月花铺垫渲染技巧目录 何谓“铺”?“铺”就是把东西展开、摊平。何谓“垫”?“垫”就是
用东西衬高衬厚。“铺”与“垫”连用,在写作上比喻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对所画物品
的主体浓墨重彩加以点染,使主体突出出来。“渲”,就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就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
画面形象。这种技法引用到写作上,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细腻地描写,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经典解读 ◎朱自清《背影》在开篇点题之后,并没有立即去写背影,而是宕开
笔墨,反复渲染父子之情:先写父亲在祖母去世和丢了差事的逆境中还安慰儿子,这是一述爱子之情;继而,写父亲事忙,已叫人陪“我”,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坚持亲自送“我”,这是二述爱子之情;再写上车时,不必嘱咐的话,父亲都嘱咐了,托人照应是白托但他还要托,这是三述爱子之情。
这三次叙述父子之情,就是由远而近的三层铺垫。三层铺垫把感情积累得浓郁饱满,然后全力刻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水到渠成,感人泣下
。经典解读 ◎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
、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
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
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经典解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重点写了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
场面,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用了比喻的手法,对这三拳进行了充分的渲染: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
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
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视觉、听觉作了一大串形容,充分渲染了
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二、关于渲染一、关于铺垫 一、关于铺垫 1.铺垫的作用: ①铺垫能构成
前后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②通过铺垫,可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
的急迫心情,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③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通过动作和情态细节来展现故事,为高潮到来做铺垫,可以透视人物隐微心理
变化,能层层深入地递进情节内涵。 ④铺垫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对人物命运有暗示作用。 2.常见的铺垫形式: ①背景式
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
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②衬托式铺垫
。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并不直接从王小玉入手,而是先写戏园子里
听众爆满,人们都慕名来听王小玉说书;接着写一个面貌丑陋的琴师演奏技艺的超群;又写了黑妞的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的演唱,最后才是主角
王小玉出场,她的演唱又压倒了前边的黑妞,折服了所有的观众。这样写来,如同拾级而上,步步登高,愈高愈奇,愈奇愈妙,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的
目的。 ③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
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
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④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
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3.运用铺垫手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做铺垫的多为一些场景或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写和情节交代。
铺垫既然是为主要情节服务的,为主要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突变提供条件和因素,因而必须在主要情节中得到照应。正如契诃夫所说:“如果
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 ②要与中心事件、主要人物、主旨表达保持
高度的相关和扣合。任何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外的文字都是多余的。所以铺垫的内容要真正为中心事件、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服务。 ③要自然
合理,争取做到“无缝对接”。铺垫的内容与中心事件和写作重点之间要衔接自如,合乎逻辑,不能生搬硬套。 ④要避免喧宾夺主、主次颠
倒。文章很忌讳的是跑题偏题,铺垫在考场作文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开始洋洋洒洒,后面时间不够,或者空间不足(指卷面被写满),还没有切入
正题,还没有真正写到关键环节或者关键语段,文章的篇幅已经被挤占得差不多了,时间也唤不回了,结果阅卷老师看到的是一篇重点游移甚至结构
不完整的文章。这样的铺垫不要也罢。 4.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主
要人物或事件蓄势;伏笔是为了对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节不引起读者疑惑。  ②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对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浓墨
重彩的描述;而伏笔是“隐性”的,往往一笔带过。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二、关于渲染
1.渲染的适用范围: ①描写人物时,如果这个人物的外貌、某种行为、某个细节对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就要加以渲染。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一段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运用工笔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这也是在《红楼梦》
这部小说中对这个主要人物的首次外貌描写,重在通过外貌来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玉的美丽、弱质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这种性格也是人物在
全文中发展的主体,所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极力铺陈给人以鲜明印象。 ②需要利用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某种心情或想起到引人入胜的作
用时,也可以采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如鲁迅《故乡》的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鸣的
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素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是一幅故乡冬景画,用墨节俭而鲜
明,感情浓郁而深重,它展示了故事的特定环境,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作品的主题,都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使人深受感染并产生鲜明的印象。
③对所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景物和场面,需要用渲染的表现手法时,要学会从多角度入手,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和修辞方法。要学会运用生动、
准确、鲜活的词语给人以深刻印像,达到突出表现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说书的动听的声音的描写,来体会一
下各种写作方法的综合运用: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
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
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
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这是一段赞美王小玉说书声音的刻意描写。基本上是用了工笔
细描的写法。有直接对声音的描绘,也有对听众反应的描写的衬托,有比喻,有夸张,有比拟,有通感,有对单音的描写,也有对多音齐发的描绘,
充分表现出王小玉高超的说唱艺术。 2.渲染的方法: ①环境渲染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渲染方法。就是通过特定事物的选择,色
彩、声音、物态及感受的刻画,营造独特的氛围,表现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感受。 ②人物场面渲染法。这种方法刻画
的对象主要是人,一般针对的是群像,通过刻画场面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和整个人群的共同表现来渲染气氛。 ③情节渲染法。就是通过细节描
写,以情节的紧凑、动作的迅捷、时间的短暂来表现气氛的紧张;以情节的舒缓、动作的轻柔、时间的缓慢来营造轻松闲适的氛围;以情节的缓慢、
动作的缓慢沉重、时间的停滞来营造压抑、沉重悲伤的氛围等等。 ④时间渲染法。以时间为文章的明线,选择若干个时间点,每时间点精确
到几时几分,甚至精确到秒,每个时间点之间相差无几,通过时间的分秒变化,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紧张、焦急的氛围。一般重大事件报道
、重大事故及救援等等,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⑤心语渲染法。用内心的独白、责问、自问的方式,渲染某种气氛、某种情绪、某种心理。
⑥数量渲染法。选取有独特意义的数字,来渲染气氛。在数字中,“0”代表空无,引申为绝望,“1”代表最少,也代表至高无上,还代表
起步、起点,引申为孤单寂寞、超然物外、高处不胜寒等情绪、感受。“千”和“万”代表数量众多,“十”代表圆满等。 运用这些数字,
可以营造某种独特氛围。如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作者借助“
一”这个独特的数字,反复运用,就渲染了远离红尘、超然物外的独特氛围。 渲染气氛,还有一些方法,只是我们不常见,也不常用,这里
便不再一一罗列讲述,初中学生,甚至高中学生掌握以上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运用渲染手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使用渲染手法要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为主题服务,为正文服务,为人物或情节的发展服务,为说明的事物或对象服务,为激发兴趣感染读者服务
。 ②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过度,以至臃肿堆砌,影响主题的集中表达。 4.使用渲染气氛带来的艺术效果: ①能够营造
某种气氛,让人身临其境,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②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呈现情文并茂的特点。 ③能够细腻地刻面人物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感受、情感。 ④便于作者抒发自已的情感。 ⑤能够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和思想感
情。真题解析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完全命题的作文考题,这个题目对初中毕业生来说并不难。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题
中的“太阳”一词,代表“温暖”“光明”“希望”“力量”“安慰”等等正能量的词,而“你”既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写“人”,就能让考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从懂事的童年到初中毕业的这十几年的生活中所遇到的最最重要的人,选材范围可以很广泛。内容
上既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这次作文实际上就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难忘的人”等等之类命题作文的一种变体。 写“物”可
与以前所写的“与书为友”等等之类的题转换圆通,运用拟人手法,和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珍贵事物作倾心的交流,也是可圈可点的。 这道题
目能让考生说真话、抒真情,因为每个考生总会有那么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有一段令人怀念的美好时光。这就可以避免考生在考场作文中无病呻吟或
胡编乱造。所以,这道题目非常平易而有亲和力,容易入手又容易出彩。 考试时除了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外,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当然,所写
文章要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提倡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应该是鲜明的永恒的主题!你是我的太阳河南一考生  寒风凛冽……  这是寒流来临
后的第三个晚上,谁都未料到这次寒流的降临。当班上同学坐在教室里打哆嗦、跺脚跟的时候,窗口便接连地出现一个个家长的面孔,一个,两个,
三个……  看着同班的寄宿生都穿上了各种颜色的棉袄,脸上飘出了一朵朵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里还在默念着:也许,映在窗口的下一位就是奶
奶慈祥的脸,或是妈妈漂亮的脸,至于爸爸……我心里一阵酸楚…… 想起爸爸,我又打了一个寒战,他不是出差去了吗?出差前,他到学校
来过一回。那天,爸爸兴冲冲地来学校找我,透过窗口,我一下子发现了他的身影,可我也看见,班主任“拦截”了他。“糟糕!刚进行过考试,我
的成绩落下了一个马拉松的距离!”我一下子如掉进了冰窖。  过了半个钟头,爸爸才找到我,一脸阴沉,半晌,才抛出一句话:“你太令我失望
了,我要去出差,你得反省反省!”说完,他便转身如风般走远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只觉得全身降到了冰点,手脚不自觉地发抖——慈爱的爸爸从
来没有用过那样冰冷的话语同我告别……一瞬间,泪水夹杂着内心的委屈从眼角飞涌而下。 明天就是周末,我的希望已暗淡了,同桌小明把
他心爱的毛衣送到我手上,真诚地劝我穿上,同室的小刚把被子搬到我床上,晚上和我挤着睡,说这样都暖和。我冷寂的心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第二天,寒风开始夹着雪花飘进教室。上课时,老师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衣,我的眼睛一亮——是爸爸的毛衣,那深蓝的大海上一叶白帆是我再熟悉不
过的图案。我赶紧扭头看窗外——风雪中,爸爸瘦了许多,如风一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校门。课后,老师告诉我:“你爸爸刚出差回来,路过学校
,叫你这周别回去了,天冷,生活费和衣服他明天送来。” 这才是我的爸爸,无数次这样的叮咛一下子从心底涌到了我的耳际:“饭要吃饱
,人是铁饭是钢嘛!”“多活动活动,别闷成个软蛋!”……  风异样的凛冽,可是我感觉不到冰冷的气息,我的内心刹那间充满温暖的阳光,安
静而美好。 这篇文章情节曲折,围绕父亲送毛衣这一事件,作者从一开始就层层铺垫:先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天气寒冷,同学的家长都
送来了御寒的衣物,“我”在焦急地等待;再运用插叙手法,回忆爸爸对“我”的严厉;又写同学对“我”的关心,衬托对爸爸的失望之情;最后写
出差回来的爸爸托老师捎来的毛衣,这一幕,刻画了父亲的慈爱形象。 整个故事一波三折,无论是悬念的精巧设计,还是铺垫的烘托渲染;
无论是人物形象的精心描写,还是回忆的巧妙插入,均有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效果。真题解析◆201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请以“真的不容易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真的不容易”这个
文题尽管是全命题,但具有半命题的性质与特点,即考生在审题的时候,要给文题添加上写作对象或范围的词,如“我们真的不容易”“他真的不容
易”“这样做真的不容易”等。否则,因“真的不容易”的范围太广、内容太多而难以“定向”“定位”,写起来就很难有目标与方向。这样添加“
专属”的词语后,便于考生选材、立意、构思与行文。当然,这并不是要改变文题,而是为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带来方便。 至于文体,本题适
合写成记叙文,辅以必要的抒情、议论以及说明、描写。通过上面对题型特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文题的核心词进行仔细审读、品析,就不难
写出符合要求、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来。 首先,不放过“真的”。顾名思义,所谓“真的”,与“假的”构成反义词,是指分量十足、实实
在在、名副其实的。因而,要很好地表现出“真的”,就得让阅卷老师看就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能够引发思想的共鸣、感情的共振。同时,“真
的”,在语气、语调上,还有感慨、抒情的意味,有种经历过后的“顿悟”“明白”“庆幸”之义。 其次,是紧扣“不容易”。它隐含着艰
难、艰辛的意思,说明事情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而是要全力以赴,费九牛二虎之力的。同时,考生还应把这种艰辛的历程写出来,包括把过程中
的所思、所想、所悟表现出来。 最后,将整个题目综合起来分析,“真的不容易”包含了某件事做成之后的总结、梳理与回望,有艰难困苦
,更有成功之后的喜悦、激动、骄傲与自豪。真的不容易 演“课本剧”可是我们班的长项,而作为一个积极分子,我经常自告奋勇地“找麻
烦”。就说上次,我们班准备在公开课上演《愚公移山》中“山神告状”这个片段,我就毛遂自荐当课本剧的组长。然而,当上组长后,我才发现这
项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为了“课本剧”能顺利上演,我可是“又当爹,又当妈”——既要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还要负责服装、道具,
这让我感到真的不容易!   首先,光是剧本,我就改了七八遍,好不容易改好了,演员又出了问题。饰演太上老君的曹同学表示台词太多,想演
天兵,结果遭到饰演天兵的夏同学的拒绝,他们因此吵了起来。作为组长,我苦口婆心地劝了他们好久,可是并没有用,只能请老师来调解。之后,
曹同学只好不情不愿地演太上老君了。 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来排练过程中“太上老君”对台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排练更不认真了。一会儿装
睡觉,一会儿抢台词,一会儿捣乱,总而言之就是不好好排练。作为组长,我当然要管。一开始,我好言相劝,叫他认真排,他就一脸“关你什么事
”地说:“我又不想演,是你们非得找我演的。”我只好先排别人的戏,然后再和他进行沟通,最终说服了他。我这个小小的组长真的不容易啊。
排练中还有各种问题,其他同学的“串场”,我们组员的忘词、缺席、打闹……所有的事都需要我这个组长来解决。我都快练就一种绝技——
“河东狮吼”了。只要我一吼,所有人都乖乖地听指挥了。不过,这代价就是嗓子都快吼哑了。这个“神功”,练得真的不容易。 表演前,
刚好是中午,我借的服装和道具还没拿到,老师又去吃饭了,还没回来,我只好满学校地找老师,这才拿到了道具和服装。我这个“跑腿”,容易吗
? 表演的时候,我神经紧绷,生怕出错,后面可是坐着几十个老师的!谢天谢地,“课本剧”顺利完成了,我们的表演还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长长地吐了口气,还好还好,努力没白费。 经过这次当“课本剧”的组长,我得到了很多锻炼。虽然在过程中麻烦重重,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就是这样一次次的不容易,才让我真正地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去体谅老师,关心同学,了解他人。所以, 即使这次当组长是真的不容易,但是我仍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够更多,这样的经历能够更丰富。 简述不易,开篇扣题。在首段,考生用“又当爹,又当妈”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为后文详尽地叙写“真的不容易”做了必要的铺垫,也迅速引起了阅读老师的兴趣。 事例典型,详略得当。为了体现出排演“课本剧”的不容易,考生列举了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题,具体真实。在对素材的选取与写法上,做到了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显示了考生较强的写作能力。 语言风趣,明理悟道。文章运用了一些幽默、诙谐的词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真的不容易”中体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谢谢观看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