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11 教育篇-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主题训练
2023-05-25 | 阅:  转:  |  分享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之教育篇

一、一室不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 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辄起绕室以旋 旋:转 B.每履之 履:鞋子

C.俯视地坦然 坦:平 D.则反窒焉而不宁 窒:受阻碍

2. 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断两处,在停顿处用“/”划开。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3.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

⑵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

4. 用“/”将全文分成两部分,并说明每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5. 概括本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原句)





二、乐羊子妻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羊子尝行路(曾经) B. 乃捐金于野(捐赠)

C. 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 何异断斯织乎(这)

2.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

(2)何异断斯织乎?

译:

4.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通过劝夫捐金、劝夫复学两件事,赞扬了乐羊子之妻的高洁正直和过人才识,讽刺了乐羊子的贪财和不学无术。

B.乐羊子之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劝诫丈夫,说明了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让乐羊子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C.文章成功地运用了鲜明的对比。一是乐羊子拾金而昧与廉洁正直、心地纯洁的妻子形成对比。二是乐羊子外出学习才一年,便弃学回来探妻,贪恋家室的丈夫与坚毅果断的妻子又形成对比。

D.在本文中,乐羊子之妻对丈夫的行为进行了辱骂如“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让丈夫自己下结论,激励他去更正自己的错误。

5.乐羊子妻所说的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官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列女传》)

1.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舍近墓 舍:家

B.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游戏,玩耍

C.遂迁居市旁 遂:于是,就

D.复徙居学官之旁 徙:迁移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一处。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译:

②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译:

4.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5. 你认为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腹稿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怡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然⑥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怡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惊惶貌。 ⑦属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督大宴滕王阁 宴:宴请

B.遣吏伺其文辄报 遣:派遣

C.语益奇 益:利益

D.不易一字 易:改变

2. 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中该停顿的地方,限两处。

引被覆面卧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译:

②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译:

4. 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5. 王勃的创作过去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拉过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五、慎独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曰慎独①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②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节选自《曾国藩诫子书》)

【注释]①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②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驰: 奔跑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自修之道 道:方法

D.守身之先务也 先务:基础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

(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译:

4. 【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 ”和“ ”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用原文的字词填空)

5. 结合【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六、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公诫之曰 诫: 告诫

B.又相天子 相:宰相

C.守以畏者 畏: 威严

D.子无以鲁国骄士 骄:怠慢,轻视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

4. 本文与诸葛亮《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诸葛亮《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5. 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七、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生才锐者 者: ……的人

B.训以宽厚恭谨 训:教导,教诲

C.其可虑之事 虑: 考虑

D.毋贻后悔 贻:留下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译:

(2)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

4. 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5. 作者认为可以从 、品性、 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八、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驭 驭:驾驭,控制

B.蹄啮伤人多矣 蹄:马蹄

C.谏议遽召子 遽: 急忙,马上

D.贾人安能蓄之 安:怎么,哪里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译:

4. 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5. 马已经卖出去了,陈谏议为什么要把它追回来?用原文句子回答。





九、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至三更(说话) B. 欲杖之(棍子)

C. 咸叩头谢曰(道歉) D. 具晓所言(完全)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译:

(2)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译:

4. 万年为什么不“复言”?



5. 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十、诫外甥书(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②,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④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②细碎:琐碎的杂念。③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④窜伏:埋没之意。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志当存高远(存在) B. 使庶几之志(志向)

C. 广咨问,除嫌吝(吝啬) D. 若志不强毅(坚强果断)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二章)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译: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B.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C.“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说明的是如何立志。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谈的是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

5. 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十一、范缜治学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⑤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释】①缜: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王献: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矰: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缜少孤贫 (年少) B. 事母孝谨(侍奉)

C. 始往从之(跟从) D. 唯与外弟萧琛相善(擅长)

2.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限两处。

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3. 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 性格。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5. 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十二、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作《师说》以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既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和博学,也批评了他不受时俗限制的个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

5. 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之教育篇(参考答案)

一、一室不治

1.B(点拨:履:踩)

2.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3.⑴连一间屋子都管理不好,凭什么管理国家呢?

⑵所以说君子做学问,贵在重视有个良好的开端。

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部分:叙述;第二部分:议论。

5.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参考译文】

  刘蓉年轻的时候,在养晦堂偏西面的一间屋子中读书,低头读书,抬头思考,有想不出来的就起身绕着屋子转。屋子中有一处凹陷的地方,直径一尺,逐渐地越来越大。每次踩到这块地方的时候,脚就好像被绊倒的一样。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一天,父亲到屋中来,看到了笑着说:“一间屋子都管不好,凭什么去管天下之事、国家之事呢?”就命令童仆拿来土填平了它。以后刘蓉再次踩到这块地方的时候,又差一点跌倒受了惊,好像地上的土忽然高起来一样,低头看看地面,平平的,(原先的凹陷之处)已被填平。一会儿又是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就又习惯了。

唉!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是很厉害的!(一开始)脚走在平地不能适应凹地;等到时间长了以后,走凹地却像走平地一样,以至于时间长了即使将凹地填得像原来一样平,(走路)也反而会受到阻碍不适应了。所以,君子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慎重。



二、乐羊子妻

1.B(点拨:丢弃、舍弃)

2.D

3.(1)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有侮辱性的施舍。

(2)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4.C(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例:做事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

【参考译文】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三、孟母三迁

1.B(点拨:丢弃、舍弃)

2.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3.①这里不是用来安置我儿子的地方。

②孟子玩耍时做起了商人叫卖生意一类的事。

4.孟母三迁

5.是一个用心良苦,重视孩子教育的人。

【参考译文】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四、腹稿

1.C(点拨:益:更加)

2.引被/覆面/卧

3.①于是都督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客人没有一个敢承担的。

②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

4.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5.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拉过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参考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大宴宾客。(为了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华)事先嘱咐自己的女婿作了一篇序文,于是都督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客人没有一个敢承担的。轮到王勃,王勃轻松地接过了纸笔。不推辞。都督很生气。借口换衣服(离开了宴会厅)派属下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王勃的文章语句越来越让人称奇,都督吃惊地说,“天才!”请他写成文章。宾客尽欢而去。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仔细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预先打好腹稿。



五、慎独

1.A(点拨: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3.(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件内心有愧的事,那么他的心情也常常会很安定。

4.静 俭 慎独

5.示例: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必然所学庞杂,不能专一。(意思对即可)

【乙参考译文】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方法,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件内心有愧的事,那么他的心情也常常会很安定。自己的心情常常是快乐满足宽慰安定的,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六、周公诫子

1.B(点拨: 相:辅佐)

2.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3.(1)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4.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5.示例一:当自己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示例二:短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参考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七、放翁家训

1.C(点拨: 虑: 担忧 )

2.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3.(1)年轻人中才华锋锐外现的,最容易变坏。

(2)我这些话,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要谨慎记住,不要留下后悔。

4.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5.学习、交友

【参考译文】

年轻人中才华锋锐外现的,最容易变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兄应该为此而忧虑,不能认为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一定要常加检查和约束,使他熟读“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文章。要用为人要宽厚、恭谨的道理教导他,不要让他们与轻薄浮躁之徒交游相处。这样坚持十几年,他的志向和兴趣就会自然形成。否则,值得忧虑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我这些话,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要谨慎记住,不要留下后悔。



八、陈谏议教子

1.B(点拨: 蹄:踢 )

2.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3.(1)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2)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的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4.B(点拨:陈谏议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5.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的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九、陈万年教子

1.B(点拨:杖:用棍子打)

2.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3.(1)你的父亲在教育你,你却在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

(2)您说的话都知道,主要是教我奉承拍马屁。

4.因为儿子揭穿了他卑鄙的心理。

5.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参考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做人的道理,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于是不再说话。



十、诫外甥书(诸葛亮)

1.A(点拨:存:怀有)

2.C(点拨:“使庶几之志”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A项,代词,指元方;B项,代词,指好的方面;C项,结构助词,译为“的”;D项,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3.(1)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

(2)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

4.B(点拨:B项有误,《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5.作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根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十一、范缜治学

1.D(点拨:善:好)

2.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3.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

4.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王献感到很惊奇。

5.范缜是一个孝顺的人,如他侍奉母亲孝顺恭敬;范缜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的人,如他跟随刘学习;范缜是一个安于贫困之人,如他总是穿着草鞋布衣。

【参考译文】

范缜字子真,少年时父亲去世,很是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王献学习,刘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古代成年礼仪)。在刘门下数年,总是穿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刘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长大以后,范缜博通儒家经典,尤其精于《三礼》。性格诚信直爽,喜欢直言不讳大发宏论,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只和表弟萧琛友善,萧琛也是有名的能言善辩者,但总是佩服范缜的言简意深。



十二、师说 (韩愈)

1.A(点拨:B.师:以……为师/军队;C:受:传授/接受;D:以:来/因为)

2.B

3..D(点拨:“批评”与原文不符,从“余嘉其能行古道”可看出作者对李蟠的态度是赞扬。)

4.①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②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5.示例:如果教师还是固守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千年不变标准答案的话,这个职业也会被淘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转变认知,转变思维才是正道。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