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北京房山初二(下)期末物理 含答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房山初二(下)期末物 理考生须知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3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
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
字迹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
.(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牛顿(N)B.焦耳(J)C.瓦特(W)D.帕斯卡(Pa)2.(2分)下列能源中,属
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煤炭C.天然气D.太阳能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香水的瓶口盖严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4.(2分)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B.刹车时用力捏闸,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D.给车轴加润滑油5.(2分)如图所示
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B.图钉帽做得较大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6.(2分)如
图所示的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天平B. 瓶盖起子C. 食品夹子D. 钳子7.(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
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化成水B. 露的形成C. 霜的形成D. 冻雪变干8.(2分)健康的小明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了一些
测量,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质量约60kgB.身高约1.6dmC.体温约43℃D.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10s9.(2
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墙壁上呈现人的影子C.放大镜把邮票“放大”D.铅笔
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0.(2分)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冷饮倒入茶杯,
茶杯的温度降低C.热菜放在盘子里,菜慢慢变凉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只对平
行光有发散作用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大D.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
光12.(2分)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B.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C.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D.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13.(2分)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
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
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A.石
蜡是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11min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14.(2分)对甲、乙两种物质
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是80℃B.乙物质的熔点是60℃C.在0-
6min内,甲物质吸收了热量D.在6-10min内,乙物质的内能不变15.(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烧杯
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沉底,两液面相平。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甲杯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杯中的液体密度B.甲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C.甲杯中的液体
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杯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D.甲乙两个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
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2分)如图展示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戥子利用了杠杆原理B.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不同的液体
利用了连通器原理C.日晷能够测量时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D.水转连磨利用了水的机械能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
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热值会减小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18.(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与铁钉对锤子的作用力大
小相等B.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苹果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C.装有水的烧杯静止在桌面上,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与水所受的重力
大小相等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19.(2分)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液体蒸发的快慢
与哪些因素有关?B.动滑轮的质量越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吗?C.物体质量的大小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吗?D.入射角改变,反射角就改
变吗?20.(2分)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密度不变的是(  )A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B.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比热容的关系C.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D.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1.(2分)如图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轻质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
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钩码质量均相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
左端高于右端,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B.将挂在A、B两处的钩码各去掉一个,则杠杆左端将下沉C.将挂在A、B两
处的钩码向支点O移近1格,则杠杆右端下沉D.将B处的钩码去掉,在C处改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只有竖直向上拉才能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22.(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
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
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C.
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
焰清晰放大的像三、实验解答题(共46分,23~26、29题各2分,27题5分,28题7分,30、31题各3分,32~34题各4分,
35题6分)23.(2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24.(2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5.(2分)如
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线段   表示力F
的力臂。(选填“OA”、“AB”或“OB”)26.(2分)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
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选填“OB
”、“OC”或“OD”)27.(5分)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2)将盛
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30g;将量筒放在   台面上,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
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
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g。(4)根据上述实
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kg/m3。28.(7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芳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
如表一所示。表一时间/min012345678水温/℃8991939799999999(1)加热到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所
示,此时的水温为   ℃。(2)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根
据表二提供的信息,实验选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装的是   。(选填“酒精”或“水银”)表二酒精水银凝固点/℃-117-38.8沸点/
℃78.5357(5)图2是小红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四种情况,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6)常见的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
围非常有限,为了适应不同的测量需要,除了液体温度计,人们还设计制作了其他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比如:   。(举一例即可)29.(2分
)小鹏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F=   。G/N23
4567F/N1.21.41.61.82.02.230.(3分)小华将一支新的2B铅笔放在某眼镜的后面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情形如
图所示,则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它对光线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该眼镜所矫正的是   眼。
(选填“近视”或“远视”)31.(3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第一次他将钢球从高h处的斜糟上由静
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1.第二次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
,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2.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实验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2)
两次木块B被撞出的距离s1和s2的关系是:s1   s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
摩擦力第一次为f1,第二次为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2.(4分)为了比较活性炭和石英砂对泥水
的过滤效果,小东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相同的下端带有漏水小孔的透明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活性炭、锰砂、石英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在甲
容器里依次装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甲所示。在乙容器里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
石三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乙所示。把摇晃均匀的一瓶泥水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别缓慢全部倒入甲、乙两容器中,发现经甲
容器过滤后的泥水比经乙容器过滤后的泥水透明程度高。于是小东得出了结论:活性炭对泥水的过滤效果比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好。(1)请写
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   。33.(4分)在验证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小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物体A的
像。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也在同一高度。(1)请你猜想光屏上得不到物体A的像的原因是   。(2)写出检验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   。34.(4分)液体内部压强为P,液体的深度为h,小红认为:任何情况下,P都与h成正比。请利用微小压
强计、刻度尺、足量的盐水和酒精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35.(6分)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量程为0-5N的
弹簧测力计1个,所受重力为1N的钩码6个,带支架的杠杆1个。杠杆上相邻刻度间的距离相等,刻线上下靠近杠杆边缘处均有圆形小孔,可用来
挂钩码或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F1=k
F2”。式中F1表示动力,k是常量,F2表示阻力。(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A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B表示弹簧测
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图中的杠杆上标出A点和B点。(2)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36.
(4分)阅读《超速、超载的危害》回答第36题。超速、超载的危害交通法严禁汽车超速、载行驶!超速、超载行驶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超速、超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严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由于超速、超载,车辆控制能力会降低,增加刮车的距离,而且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会导
致车辆重心不稳而侧翻。同时超载使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影响通行速度,造成堵车事件等,大大影响了公路的运输能力。2.超载严重破坏公路设施
,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据专家介绍,一条设计使用15年的公路,如果行驶车辆超载一倍,其使用年限将缩短90%,即只能使用一年半。许多投
入巨额资金建成的公路,由于超载车辆的碾压,路面早早就出现龟裂、坑槽、沉陷翻浆、桥梁板体断裂等情况,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维修。3
.超速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变大,能耗增加。查阅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的大小跟相对
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
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4.超速行驶还会造成心里紧张,措施失当。如果突然遇到意外情况,心里会极度紧张,慌乱之中造成操作、判断
失误等遵守交通法規,人人有責!远离超速、超载,确保公共安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超速、超载,如果用物理知识解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超载,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会增大B.汽车超速,汽车的惯性会增大C.汽车超速,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会增加
D.汽车超速、超载,汽车的动能会增加(2)请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船舶设计师,举例说明减小船舶阻力的方法。   五、计算题(共6分,每
题3分)37.(3分)求30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g取10N/kg。38.(3分)如图是用滑轮组
提升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使重800N的建筑材料A在1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m,绳自由端匀速竖直向
下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为500N,建筑材料A上升的速度为v,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P。求:(1)建筑
材料A上升的速度v;(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3)拉力F的功率P。2018北京房山初二(下)期末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
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单位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对应的物理量,
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A、牛顿是力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B、焦耳是功和能量的主单位。符合题意;C、瓦特是
功率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D、帕斯卡是压强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
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2.【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
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
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石油、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即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
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3.【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
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水
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B、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了水份的蒸发
,不合题意;C、把盛有香水的瓶口盖严,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了香水的蒸发,不合题意;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
缓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了水份的蒸发,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
。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4.【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答】解: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B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D、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知道摩
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5.【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
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不
合题意;B、图钉帽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不合题意;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
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不合题意;D、安全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
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6.【分析】判断杠杆的种类,可结合生活经验,根据杠杆的动力
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是等臂杠杆。【解答】
解:A、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C、食品夹
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D、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选:C。【点评】准确分析题
目中工具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是判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关键。7.【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物质
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
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冻雪变干,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
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8.【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
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平均质量在50kg
左右,个别同学质量大一些,可以达到60kg。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
=16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
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
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
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9.【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
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
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平静水面上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B、影子
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看
邮票时,邮票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
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
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0.【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
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解答】解: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冷饮倒入茶杯,茶杯的
温度降低,饮料的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热菜放在盘子里,菜慢慢变凉,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C不符合题意;D、将两手反复搓,手的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对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11.【分析】(1)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2)漫反射和漫反射都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4)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A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A错误。B、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像与
物体是等大的,不管人离平面镜远还是近,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是等大的,因此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会越大,故
C错误。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
涉及到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色散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光学综合题。12.【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支持力、推力是否做功。【解答】解:A、由题知,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
重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购物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A错;B、由题知,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支持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上
)购物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B错;CD、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故C正确、D错。
故选:C。【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3.【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2)要判断晶体的熔点,首先要
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了解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温度低于熔点则晶体处于
固态;若温度高于熔点则晶体处于液态;若温度等于熔点,则晶体可能处于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
第4到9分钟,经历了5分钟,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
A错误。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故B正确。C、海波是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11min时,海波的温度是53℃,海波的熔点是48℃时,53℃高于海波的熔点,是液
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同时考查了晶体熔点的概念和物质状态的判断。14.【分析】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解答】解: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
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C、甲物质在0-6min内,温度升高,甲物质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故C正确;D、6min至10min的乙物质的温度不变,但是继续吸热,故其内能不断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
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15.【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p=ρgh判断对杯
底的压强关系。【解答】解:(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下沉状态,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物体下沉时,浮力要小于重力,故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鸡蛋排开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杯中的鸡蛋排
开液体的重力,故B正确;(2)ρ甲>ρ物时物体漂浮,ρ乙<ρ物时物体下沉,故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两杯中液面相平,
由p=ρgh可知,甲杯底压强大于乙杯底压强,故AC错误。(3)因为鸡蛋在甲中漂浮,乙中下沉,V排甲<V排乙,又因为两液面相平,液体
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同;所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由(2)知ρ甲>ρ乙根据m=ρV知,m甲>m乙,G甲>G乙甲乙两
个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液体+G鸡蛋+G容器所以F甲>F乙,根据p=知,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强,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
、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4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分析】结合对图中所列装置的认识,运用杠杆、大气压、光的直线传
播、能的转化等相关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即可。【解答】解:A、戥子满足杠杆的定义,利用了杠杆原理,故A正确;B、两心壶上两个腔上部都有小
孔,使内外气压平衡,当小口打开时,液体可以流出,因此,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故B错误
。C、光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所指的时辰就是时间,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故C正确;D、水转连磨是利用水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以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几种装置为内容,考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7.【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体积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热值是燃料
的特性,其大小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程度无关;(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4)在四冲程内燃机中
,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多少无关,因此一桶水的
比热容与一杯水的比热容相等,故A错误;B、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剩下的酒
精的热值不变,故B错误;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热值的物理意义、分子间的作用力及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
单,属于基础题。18.【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静止在水平桌面,对桌面的压力等
于重力(4)机械能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解答】解:A、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与铁钉对锤子的作用力大小是一对相互作
用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B、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增加,苹果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B正确;C、装有水的烧杯静止
在水平桌面上,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与水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由于不知道桌面是否水平,故压力与重力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物体的动能不变,但无法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能量的转化,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是一
道综合题。19.【分析】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
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解答】解: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
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三是液体的温度,控制其中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第三个来看是否影响蒸发的快慢,属于
科学问题,适合探究,故A正确;B、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一是物体的重力、二是动滑轮的重力、三是绳子的重力、四是摩擦力,控
制其它三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动滑轮的重力来来看动滑轮的质量越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属于科学问题,适合探究,故B正确;C、影响摩擦力的
因素有多个,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只改变物体质量,看摩擦力是否变化,属于科学问题,适合探究,故C正确;D、入射角改变,反射角就改变
吗?变量只有一个,不适合探究,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从实际的角度能选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0.【分析】对
每个选项中的实验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对象与密度是否有关,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有关系。
所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密度没有关系,所以探究物
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比热容的关系,不需要保持物体密度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密度没有关系,所以探究物体重力势
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不需要保持物体密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都有关系,所以探究物体所
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探究最常用的
研究方法,注意控制变量法是针对物理学中多因素变化的问题。21.【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也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
大的一端下沉;(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解答】解:A、挂钩码前,调节杠杆水
平平衡时,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高于右端。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故A错误;B、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
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时,杠杆的左端:3G×3L=9GL,杠杆的右端:2G×4L=8GL,所以
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乘积,所以杠杆左端下沉。故B正确;C、将图甲中挂在A、B两处的钩码向靠近支点O移近1格,杠杆的左
端:4G×2L=8GL,杠杆的右端:3G×3L=9GL,所以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端的乘积,所以杠杆右端下沉。故C正确;D
、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弹簧测力计不在竖直向上方向拉也能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
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22.【分析】(1)在探究凸
透镜成像规律时,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cm-10cm=40cm,u>2f,移动光屏
,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25cm=25cm,2f>u>f,移动光
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2f>u>f,移动
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把握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三、
实验解答题(共46分,23~26、29题各2分,27题5分,28题7分,30、31题各3分,32~34题各4分,35题6分)23.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
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0cm对齐,估读为3.0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3.00cm。
故答案为:3.0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
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24.【分析】要弄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上面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数值
。【解答】解: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是5N,则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故答案为:4。【点评】本
题主要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25.【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
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解答】解:由图可知,AB是力F的作用线,OA⊥AB,OA为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
,所以线段OA表示力F的力臂。故答案为:OA。【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根据力臂的定义在图中识别出已知力F的力臂。
引导教学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落实。26.【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60°,
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已知,∠NOD等于60°,则反射角是∠NOD,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D射出。故答案为:OD。【点评】本题的设计
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尤其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个知识点,题目考查方法灵活,引导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基本概念、基
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和落实。27.【分析】(1)调节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2)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读出
液面对应的刻度值,即液体的体积。(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求出倒入量筒液
体的质量。(4)知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如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
,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2)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V=60ml=60cm3。(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m''=50g+10g+4g=64g,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130g-64g=66g,(4)液体的密度:ρ===1.
1g/cm3=1.1×103kg/m3。故答案为:(1)右;(2)水平;60;(3)64;(4)1.1×103。【点评】本题是测量
液体密度最基本、最典型的方法,注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8.【分析】(1)根据图1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2)根据水
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结合表格中数据得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得出当时气压与标准气压的关系;(3)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使用温度计使,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所以要根据水的沸点结合水银和酒精的沸点进行选择;(5)从温度
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
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测量温度,除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外,
还有气体温度计、辐射高温计、光学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解答】解:(1)由图1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2)由表格中
数据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9℃,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时,继续对水
加热,水的温度将不变;(4)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超过了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沸点高于99℃
,所以应采用水银温度计;(5)如图2,温度计A的玻璃泡没有浸在被测液体中;温度计B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D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只有温度计C的使用是正确的;(6)测量温度,除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外,还有气体温度计、辐射高温计、光学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故答案为:
(1)96;(2)99;低于;(3)不变;(4)水银;(5)C;(6)气体温度计(合理即可)。【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注意分度值;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考查了水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最大而升高
。29.【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加,拉力均匀增大,即物重每增加1N,拉力增大0.2N,可见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为一次函
数关系,设F=kG+b,任选表格两列数据列方程求出k、b的大小,得出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物重的
增加,拉力均匀增大,即物重每增加1N,拉力增大0.2N,所以,拉力F与物重G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F=kG+b,将表格中第二、
第三列的数据代入F=kG+b可得:1.2N=k×2N+b------①1.4N=k×3N+b------②②-①得:k=0.2,将
k=0.2代入①得:b=0.8N;所以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为:F=0.2G+0.8N。故答案为:0.2G+0.8N。【点评】本题考
查了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是实验类考查的热点,只要细心,一般能得出正确结论。30.【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质叫凸透镜;凸透镜对
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
力变弱,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了将光线会聚,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
到铅笔的形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
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答案为
:凸;会聚;远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31.【分析】(1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2)物体的速度越大,对外做功就越大;(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判断。【解答】
解:(1)由图可知,同一个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不同的,故自变量是速度;(2)小球下滑时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速度
就越大,做的功就越大,推动木块的距离就越远,由于第二次的高度高,故s1 小于s2;(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则f1=f2。故答案为:(1)速度;(2)小于;(3)等于。【点评】通过本题的实
验考查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结合实验现象做出判断,是正确解答的关键。32.【分析】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
解答。【解答】解:(1)小东实验过程控制的材料不同,即甲容器中活性炭上面的过滤材料与乙容器中石英砂上面的过滤材料不同;(2)改正的
步骤:将甲乙两容器清空后,在甲容器中依次放入活性炭、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在乙容器中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材料
厚度均为3cm。故答案为:(1)甲容器中活性炭上面的过滤材料与乙容器中石英砂上面的过滤材料不同;(2)将甲乙两容器清空后,在甲容器
中依次放入活性炭、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在乙容器中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点评】本题考查了
用控制变量法解答问题,难度不大。33.【分析】(1)若光屏上没有像,有三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可以透过凸透镜看
到,但是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2)凸透镜
的焦距指的是焦点到透镜的距离,我们可以先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点,然后测出焦点与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再将
焦距和物距比较即可。【解答】解:(1)光屏上得不到物体A的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但是不能成
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移动凸透镜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直到地上形成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测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将物距和焦距相比较,即可知猜想是否正
确。故答案为:(1)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但是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
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直到地上形成一个又
小又亮的光斑,测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再将焦距和物距比较即可。【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找不到像的原因以及实
验验证,有一定的难度。34.【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和p=ρgh设计实验。【解答】答: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浸在A容器的酒精中,探头所在
的深度为h1,观察并记录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为h。将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再缓慢浸入B容器的盐水中,当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等于h时,发
现探头所在的深度h2小于h1.因为两次实验深度不同,但是液柱的高度差相同,也就是液体压强p相同,这个实验说明液体压强p不与液体深度
h 成正比,所以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点评】无论是观察实验现象,还是分析实验数据,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这里是最关键的,只有搞清变量与
不变量,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35.【分析】探究“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阻力成正比”的实验中,控制的
物理量是保持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则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应保持不变,只改变阻力的大小,去观察动力的变化。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
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1)为了便于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作
用在杠杆上的位置,都设计在杠杆的右端,把钩码看成阻力,把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看成动力,钩码的总重约为6N,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力臂应大于钩码的力臂;(2)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要进行多次实验,所以实验表格中要包括实验次数、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解答】解:(1)为了便于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都设计
在杠杆的右端,把钩码看成阻力,把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看成动力,钩码的总重约为6N,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力臂应
大于钩码的力臂,动力作用点A和阻力作用点B如图所示:(2)以钩码的重力为阻力,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在不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情
况下,依次改变阻力,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杠杆使其
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位置。②在A点处依次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在B点处依次竖直向上
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每次实验操作中挂在杠杆上的钩码的总质量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表格中,表格如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次数123456阻力F阻/N 阻力臂L阻/cm 动力臂L动/cm 动力F动/N 【点评】本题实验设计时注意两点:一是分析实验的条件(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二是为了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应设计进行多次测量。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36.【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①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②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流体阻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④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2)根据题目内容找出影响流体阻力大小的因素。【解答】解:(1)A、汽车超载,对地面的压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强也会随之增大,对地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故A正确;B、汽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遇到紧急情况越难停下来,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汽车超速,汽车的惯性不会增大,故B错误;C、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故汽车超速,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会增加,故C正确;D、汽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越大,故汽车超速、超载,汽车的动能会增加,故D正确。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ACD。(2)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故减小船舶阻力的方法是:减小船的速度;减小船与水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1)ACD;(2)减小船的速度;减小船与水的接触面积。【点评】本题考查超速超载的危险性,以及减小危险性的轮船设计法,是一道应用题。五、计算题(共6分,每题3分)37.【分析】已知水的深度,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产生的压强。【解答】解:30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30m=3×105Pa。答:30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为3×105P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38.【分析】(1)已知建筑材料上升的高度和时间,根据公式v=计算建筑材料A上升的速度;(2)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根据W总=Fs求出总功;利用η=即可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利用P=即可求出拉力F的功率P。【解答】解:(1)建筑材料A上升的速度为:v===0.1m/s;(2)W有=Gh=800N×1m=800J;W总=Fs=500N×2m=1000J;机械效率为:η==×100%=80%;(3)拉力F的功率:P===100W。答:(1)建筑材料A上升的速度为0.1m/s;(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3)拉力F的功率为100W。【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 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根据W总=Fs求出总功。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