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裁 翘首(qiáo) 眼花缭乱 殚精竭虑(jiē)

B.诘责 绯红(fěi)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wù)

C.溃退 要塞(sài) 油光可鉴 诚惶诚恐(huáng)

D.崎岖 蒙昧(mèi) 和言悦色 藏污纳垢(gòu)

2.(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②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③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

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

⑤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阅历有限。

A.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②①③ C.①⑤②③④ D.④①⑤②③

3.(2分)利用对联常识给下面这则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但同时不文明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

在“古代文明”展区,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大部分展品都被围在了玻璃罩里。为数不多的几件没有玻璃罩的展品,都难逃参观者的“毒手”。在一块“双凤麒麟纹石雕”前,两位参观者围着石雕看了许久,在将下方摆着的说明牌与文物本身进行了仔细对照后,其中一位突然伸手向石雕摸去。旁边的文明引导员眼疾手快,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不远处摆放的“安济桥石栏板”也同样险遭“毒手”。石栏板上,两条互相缠绕的龙雕栩栩如生,引得不少参观者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文明引导员只好对它进行特殊照顾,近距离“盯梢”。

据了解,以前很多文物都没有用玻璃罩罩起来,可以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但由于被摸的次数太多,一些青铜器的边角甚至已经发亮。近两年来,国博不得已将这些文物陆续用玻璃罩罩了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A.参观国博踊跃,文物展出为难

B.国博开放文明引导,参观展览民众热情

C.触摸难以禁止,文物被迫罩起

D.文物展示历史渊源,国博宣传民众受益

4.(2分)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5.(8分)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  ”是塞外大漠的壮丽之美;“  ,  ”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情深意重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  ,  ”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6.(4分)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月夜忆舍弟》写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禁宵的鼓声。况乃:何况是。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的内容。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B.颈联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弟弟深切的忧思。

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D.全诗前后照应,承转圆熟。“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

7.(12分)阅读甲、乙梁文娜,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谢病:因病辞官。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 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②能与其奇者:   

③孤峰限日:   

④遂葺宇其上: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甲乙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三、名著阅读(共6分)

8.(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耗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把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打入了一个楔子。

(1)文中的“他”是谁?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他”还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举一例说明。

9.(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热茶喝,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都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文段中,红军给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是否满意?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0.(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材料二】

网友A:饭菜上桌掐,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网友B: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网友C:我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网友D:最近手机玩得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

专家A: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专家B:“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端,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专家C: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专家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1)从材料一的统计表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3)结合材料二,说说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11.(12分)阅读《城中河上的“清道夫”》,完成下列各题。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①一条河,穿城而过。

②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甲)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③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④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⑤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⑥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永远有新的漂浮物﹣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

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⑦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门。

⑧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⑨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⑩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他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乙)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1)文中“清道夫”身上,有哪些特点或品格打动了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乙)每天从早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3)文章中第⑦段描写了一对小情侣来到河边拍照的情节,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第?段写道“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影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他”看到“这景象”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他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50字)

五、作文(共40分)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12.(40分)题目: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礼物”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可以是用心用情的选择,也可以是不期而遇的惊喜。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送出过许多礼物,也收到很多礼物,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令你印象深刻的?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3.题目:假如   是我的同桌

开学以来,我们在语文课本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和许多老朋友重逢,他们是毛泽东、朱德、鲁迅,他们是曹操、李白、苏轼……假如他们中的一位和你成了同桌,那将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请你补全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A.错误,“殚精竭虑”的“殚”应读“dān”;

B.错误,“绯红”的“绯”应读“fēi”;

C.正确;

D.错误,“和言悦色”应为“和颜悦色”。

故选:C。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教育家的观点引领了话题,因此④为第一句;

①⑤由过去到现在描述符合指出了当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是二三句;

结合“再加上”一词来辨析,②与上一句衔接紧密,是第四句;

结合以上句意,结合“因此”来辨析③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D。

【点评】此题作答,可首先读全句段,获得整体感知,再把握主题后理出思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提炼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解答】分析: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第一自然段,提炼本段内容。事物是:娄底;事件是: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所以可以提炼标题为:娄底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标题的制作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准确、规范为原则,因稿而异、因版而异,尤其注意不能随意简缩。

4.【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掌握,要注意严格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来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

故选:D。

【点评】要注意掌握常见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征,不能似是而非。



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山山唯落晖(注意“晖”的书写);

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萋、鹦、鹉”的书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的书写);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注意“鸢、戾、窥、反”的书写);

岂不罹凝寒?(注意“罹、凝”的书写);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意“怜”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6.【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错误,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表现了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故选:C

答案:

(1)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2)C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7.【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将:将要。

②句意为: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欣赏。

③句意为: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限:遮住。

④句意为: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宇:房屋。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颓,坠落;竞,争着;跃,跳出水面。句意: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重点字词:乐,喜爱;岂,怎么;徒语,白白地说,随便说。句意: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怎么能随便说(非虚妄之语)。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体会写景的妙处。甲文:动静结合,以不同视角描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以仰视角度写峰,以俯视角度写水。乙文: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

答案:

(1)①将要;②参与,欣赏;③遮住;④房屋

(2)①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怎么能随便说(非虚妄之语)。

(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点评】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三、名著阅读(共6分)

8.【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全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的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的把握。联系原著可知朱德是一个十分爱护部下的人,根据朱德的这个特点以及结合“除了耗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可以判断文段中的他是朱德。从”“除了耗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和“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可以看出朱德极具个人魅力,爱护部下,具有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精神。

(2)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联系原指可知,朱德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都跟普通士兵英勇,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一起打球。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的同志骑,由此可以看出朱德是一个生活简朴、爱护部,下能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人。

答案:

(1)朱德; 具个人魅力,爱护部下,具有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精神。

(2)生活简朴、爱护部下,能与战士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如他走到哪里,没有人敢摆宴招待,因为他不但不吃反而会骂。在西北战场上,他身为野战军司令员,却和战士一样吃大灶。

【点评】主要考查对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能力。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段中筛选重要信息作答。

【解答】《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答案:

红军为农民演了戏,分了土地。可从文段中的“红军剧团演了戏”、“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了地”可以看出。

农民很满意。可从“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和“大家很快活”可以看出来。

【点评】筛选信息的方法步骤:

1.认真阅读题干,找出筛选信息的范围、内容、表述方式、字数要求等;

2.认真阅读文段,确定范围,仔细筛选;

3.根据内容要求提取有用信息;

4.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0.【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统计表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第二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第四题考查针对材料现象给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解答】(1)解答此题要注意表格名称,然后抓住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数据,可见每天使用手机达3到5小时的最多;认为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是放松的需要,用来查资料的非常少。由此可见,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需要放松。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可知“手机依赖症”的最突出表现为:无法离开手机或过度使用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

(3)根据“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的内容可见,手机依赖会影响到学习,还影响身心健康。“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网友的表述,表现到手机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

(4)根据“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①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

②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过大。

(2)无法离开手机或过度使用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这种症状就叫“手机依赖症”。

(3)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人际关系等。

(4)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广泛宣传;

②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手机说明书上要指出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③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

④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等。

【点评】从图表中筛选信息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11.【分析】一位普通的人,在城市里帮着清理河道的工作,他是平凡的,他也是卑微的,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有一个懂事的孩子,他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然而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尽职尽责,因为他心地善良,因为他关爱家人。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这位清道夫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他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并且很细心可知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人。根据没人关注他的生活与行为可知他是一个平凡卑微的人,根据他给女儿买书包可知他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根据他对一条鱼生发出感慨,可知他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第一句话中的“挣脱”把这条河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从城市当中流出,已经从一条清澈的河变成了混沌、污浊的河,这是对比的手法,突出的表现了人们对于水源污染的严重。第二句话中的“天经地义”的本义是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他把劳作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知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3)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这一对年轻的情侣只关注到了浪漫的场景,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河流的污染与在河上辛苦工作的清道夫,从这一细节当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河流污染和普通劳动者的无视。所以这一情节不能删去。

(4)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他经过一天的劳作,让河流重新变得清澈,此时他心里是满足的,再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想到自己的家和孩子,心里又是幸福的。据此拟写心理活动即可。

答案:

(1)①任劳任怨;②尽职尽责;③平凡卑微;④心地善良;⑤关爱家人;⑥情感细腻等。

(2)甲: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站在河的角度,表现了河流污染的严重。

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勤劳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3)不可删去,这一情节表现了人们对于水源污染的轻视,对于普通劳动的漠视。

(4)我一天辛苦工作,终于让这条河流重新变得清澈,可能别人认为我的工作很卑微,但我很满足。人们都下班了,聚在一起吃饭,想想在家里的妻子和孩子,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呀!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五、作文(共40分)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12.【分析】“礼物”,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但在写作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化实为虚,赋予“礼物”以各种寓意,如:可将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礼物”献给关爱自己的父母;同样,师长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亲友对自己的默默关怀,又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到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张轻盈的贺卡,大到生机勃勃的自然、辽阔无边的宇宙,无不可以看做是一种“礼物”。这样一来,就能够挖掘出话题的深层含义,激活思维,拓展思路,从而将文章写深刻写新颖。

文体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皆可。写记叙文,要细致地叙写出令你心动的、难忘的礼尚往来的过程,如果能在文中或文末加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达自己对礼物的感受和认识,效果会更好。如写议论文,应把重点放在这份“礼物”所带来的意义和作用上,可以从正反面进行议论,深入挖掘“礼物”的深层内涵,这样就能把“礼物”的实质凸显出来。还要注意紧扣题目行文,避免离题偏题。比如,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开学之初,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父母。这样立意当然准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通篇叙述自己一学期以来是如何刻苦攻读、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而把“礼物”一脚踢开了,这就犯了作文的大忌。因此,写作本题,一定要在文中恰当安排几句画龙点睛式的“点题”语句,使得文章与话题紧密相联,妙合无间。

【解答】

礼物

一上午紧张的复习,将整个大脑都塞得发涨。正要走出教室时,迎面碰上了语文老师,他面带微笑,眼神中含着一丝神秘,我的心一沉。

  糊里糊涂地跟着他往办公室走去,他回过头,微笑着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的心一紧,随即又茫然地摇了摇头。其实,我知道,今天是我15岁的生日,可我不愿说出来,谁知道他指什么呢?

  在办公室里,站在老师面前,我把头埋得很低。屋子里很静,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张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日记本轻轻地放在我手上。我更疑惑了,不解地望着他。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我打开。

  翻开日记本,扉页上“祝你生日快乐”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下面是他的署名。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接受生日礼物,而且竟然是老师送的。

“您怎么知道我的生日……”我诧异地问道。

“在报名册上我无意中看到了,就记了下来,只想给你一个惊喜。”张老师坦诚地说。

  我的心颤抖了,疑惑顿时变成了深深的感激,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张老师一声轻轻的问候,在我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感动得流泪。

  此时,我的内心难以平静。不仅因为收到了老师的礼物,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愧对老师。

  一年来,我对他总存有偏见:认为他不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觉得他的课讲得不太精彩,语言也不那么生动。所以我对他显得不够尊敬,甚至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多次惹他生气。

  可是,我又怎能忘记,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他给我以热情的鼓励;每当我灰心丧气时,他给我以心灵的慰藉。

  面对这份特殊而珍贵的礼物,我无比感动。带着深深的悔意,很想说一句对不起,可我终究没能说出来,只觉得手上的日记本格外沉重。

  面对他充满希冀的目光,我还能说什么呢?

  日子过得真快,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那出乎意料的礼物,让我无法忘怀,它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永不褪色的回忆,并将给我力量,催我上进!

【点评】本文把平常的事情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写,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主题。文章通过记叙语文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件意想不到的“特殊的礼物”﹣﹣一个精致的日记本的事,表现了“我”对老师由“不太尊重”到“感激”,由“感激”到“懊悔”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当代师生之间美好而纯真的感情。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尤其是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13.【分析】这个题目很有趣味,“假如 是我的同桌”,要选择的人物是毛泽东、朱德、曹操、李白、苏轼等政治或文化领域的伟人。你可以从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位做为你的同桌。如果材料中提到五位你认为都不合适,还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人物,如周恩来、彭德怀、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等等。这些伟大的人物,让我们高山仰止。和他们做了同桌,肯定会提升我们自己。可以写记叙文,想像你与这位“同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可以写议论文,议论“同桌”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你要怎样向他学习等。人无完人。这些伟大的人物,在某些领域令人敬仰,但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其他毛病或过失,写作时尽量从正面来写。如曹操,可以写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文化影响,但对他的奸诈、多疑、残暴等方面最好不要涉及。否则笔墨容易分散,也影响了文章主题的明确。

【解答】

假如李白是我的同桌

唉!辛辛苦苦写的作文又被扣了10分,我该怎么办呢?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他的后面跟着一位新同学。这位新同学好眼熟啊:他穿着一件干净的长衫,一双有神的大眼睛深深的,像装着两潭秋水,整个人看上去温文尔雅,十分有气质。啊,我想起他是谁了,他是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啊!让我高兴的是,老师让李白坐在了我旁边,以后向李白讨教作文就方便啦!

  这一节是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一件自己开心的事。唉,讨厌的作文,我好像有很多开心的事,但正要动笔,开心的事全飞走了,脑袋里空空的。我盯着题目,看了老半天,没写出一个字。只听旁边“沙沙沙”的写字声,天,李白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页了!我厚着脸皮跟李白说:“李白,把你的作文借我抄一下吧。”李白朝我翻了翻白眼,说:“不行,作文是要通过思考自己写的。再说如果你抄别人的作文,那就不是写作文,而是变成抄作文了;如果抄作文,我们的作文全都一样的,这样的话,作文就不精彩了……”李白说话像他写作文一樣,一套一套的,我赶紧打断他:“那你可有写作文的妙招传授?”“有啊!”这时刚巧下课铃声响了,李白一把拉住我的手,让我出去跟他一起玩雪去。我不明白玩雪跟写作文有什么关系,赖在座位上不动。李白说:“作文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是要我们好好体验生活的,你不玩一玩当然就写不出了。”哦,原来如此,我高兴地随着李白在雪地上打起了雪仗。

  我们玩得好嗨啊,我兴奋地对李白说:“我找到灵感啦!”回来后,花了不长时间,我也快速地写完了作文,还破天荒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夸我写得有真情实感。

  啊,有李白做我的同桌真好,我再也不怕写作文啦!

【点评】本文让李白来做自己的同桌。李白形象是多面的,喜好饮酒、游玩、侠义等,但最大的特点还是文采非凡。小作者主要抓住了这一点来写,让李白指导自己写作文。可谓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作者主要通过外貌和语言来写出李白的才气和对自己的影响,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1 / 9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