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北京通州初二(上)期末物理含答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20北京通州初二(上)期末 物 理 2020年1月学校班级姓名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70分。考
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和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
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1.在图1所示的物体中,质量有可能达到的是2.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
小压强的是3.变声期特指青少年在13岁至16岁之间声音发生变化的时期。变声期时,女孩的喉部变得狭小,声带较短、较薄、振动频率高,声
音变的比较尖细;男孩子的喉腔变大,声带较宽、较厚、振动频率低,声音变的比较低沉而粗。根据以上描述,变声期发生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声音
的 A.大小B.音调C.音色D.响度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B.力只能让物体发生形变C.运动不
需要力来维持D.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5.在图3中,关于车辆行驶警示,不是针对惯性现象采取的措施是6.关于实验中的
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错误无法消除 C.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无法减小误差D.误差虽然不能避免
,但是可以减小7.如图4甲所示,一个苹果挂在枝头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假定某一时刻所有外力都消失了,用频闪照相(每隔拍摄一次)的方
法记录下苹果的运动轨迹。在图4乙中(黑色圆点代表苹果),能正确描述所有力都消失后苹果运动轨迹的是8.在一次职业培训学校组织的学员砌
墙比赛中,老师们利用重锤线分别对学生作品“1号墙”和“2号墙”做了检验,如图5所示。关于这次比赛和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号墙与地面一定是垂直关系 B. 2号墙与水平地面一定是垂直关系 C. 1号墙砌的比2号墙更接近竖直 D. 1号墙、2号墙均是竖直的
9.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大气也受到重力作用 B.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C.越
往山顶爬,大气压强越大 D.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不竖直会影响水银柱的竖直高度10.下面是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参照密度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水干松木汽油铜密度A.常温常压下,表中四种物质,干松木最轻B.常温常压下,液体的密度都比固体小C.常温常压下
,能装水的塑料桶一定也能装下的汽油D.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情况下,实心干松木一定比实心铜块的体积大11.小明洗水果时,发现不同的水
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是不一样的。葡萄在水中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苹果漂着,大约有体积露出水面;青枣也漂着,约有体积在水中,如图6
所示。他的四个小伙伴看到后,一人说了一句话,其中正确的是A.小刚说“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苹果受到的浮力比苹果受到的重力大”B.小
华说“葡萄沉在容器的底部.葡萄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葡萄受到的重力小”C.小强说“青枣和苹果相比,青枣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D.小峰说
“苹果的密度比葡萄密度大”12.如图7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液体,液体对
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人甲、乙液体中,液体未溢出,静止时,甲液体中的小球漂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液体质量比乙液体质量大 B.小球在乙液体中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 C.投人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D.投人小球
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相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每
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3.图8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14.如图9所示装置
,蓄水槽与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管道相连,在管道的不同部位分别装有底部连通的竖直管A,B,管道的另一端是一个阀门。若在蓄水槽中装人一定量
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阀门关闭,水处于静止状态时,A、B管中的水柱高度相同B.当阀门关闭,水处于静止状态时,A、B管中的水
柱高度不相同C.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A管中水柱比B管中水柱要高一些D.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A、B管底部水流的速度相同15.关于图1
0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图像,则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运动,且甲物体运动速度比乙慢 B.若是图像,则可以看出甲物质的
密度是乙物质的2倍 C.若是图像,则某一组实验数据肯定是错误的 D.若是图像,则甲液体密度要比乙液体密度大16.如图11所示,甲、
乙是两只高度不同、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薄壁玻璃杯,两只杯里装有不同质量的水,分别静止在上、下两级水平台阶上,此时水面恰好相平。甲容器
水中A点和乙容器水中B点到水面的距离h相同,甲容器水中C点和乙容器水中B点到甲、乙容器底部的距离h''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所受水的压强比C点小B.所受水的压强B点与C点相同C.所受水的压强A点与B点相同D.所受水的压强B点比C点大三、实验解答题(共
28分,17、18每小题各1分,19、21、23每小题3分,20、22每小题2分,24小题4分,25 ''1、题4分,26小题5分)
17.如图12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1分)18.如图1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1分)19.在图14中,利用A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B组器材,(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研究连通器的特点;利用C组器材,(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3分)20.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芳做了如图15所示的三个实验。(
2分)(1)对比实验甲和实验乙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对比实验乙和实验丙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1.在测量某金属块
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
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6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取下用细线系好,放人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
,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16乙所示的位置。请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面问题:(3分)请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面问题:(3分)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横梁水平位置平衡时,指针静止后若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该向(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金属块的质量为。(3)金属块的密度为。2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
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式:。(2分)246810121234562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
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这两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的关系”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木板水平固定,在木板中央开一
小孔,将一根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木板上,如图17甲所示;②在弹簧的上端系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穿过木板小孔后挂1个重力为2N的钩码,在
弹簧的上端挂弹簧测力计,并竖直向上提,当弹簧被拉长一定长度后。保持静止。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2
N,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如图17乙所示;③取下钩码和细线,只用弹簧测力计挂在弹簧上端,并竖直向上提,使弹簧被拉伸后的长度
仍为L,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记为,如图17丙所示;④取下弹簧测力计后,弹簧恢复原状。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3分)(1)此实验中.之所以可以用力代表,两个力的合力,是因为在实验中保证了同一根弹簧,使得与,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是等效的。(2)根
据实验数据,可以猜想、、三个力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是:。(用上述测得量的字母表示)(3)若想证明这个数学关系是普遍适用的,应保持钩码
重力不变,改变的大小至少再做(选填“2”“3”或“5”)次实验。24.如图18所示,某小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4
分)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如图18甲所示); 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住从溢水杯里
被物体排开的水,水不再流出时,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8乙所示); 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如图18丙所示); ④将
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如图18丁所示);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请
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用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用得出。(用上述测得量的字母表示)(2)小组成
员发现算出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相差较大,请你指出本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不能添加实验器材): 误差较大的
原因:;改进方法:。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25.某实验小组研究“一个物体
只受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时,设计并组装了如图1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在图19乙中的虚线方框内,
画出A物体所受外力的示意图。(2分)(2)请你针对探究的题目,分析一下此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1分)(3)请你根据该小组实验装置
存在的问题.选用图19丙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对图19甲所示实验装置提出改进建议:。(1分)26.请你利用六个质量不同的小物块、天平(
带砝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和细线,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1)
实验步骤;(3分)(2)实验数据记录表。(2分)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27.阅读《漏刻》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
之前.漏刻是中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隋书天文志》中 记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竿壶
氏则其职也。”挈壶氏,即为掌漏刻的官员。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其中“
漏”就是指漏刻,可见唐宋时期人们使用漏刻计时已经很普遍了。漏,指漏壶。刻,指箭刻。箭上有刻度,是放置在漏壶内以标记时刻。漏刻通常使
用铜壶盛水.又称为漏壶,滴漏以计时刻。故又称为“铜壶滴漏”。铜壶滴漏使用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
匀程度。漏壶有泄水型的沉箭漏和受水型的浮箭漏两种。 沉箭漏古老而简单,只有单壶,壶的底部有小孔,壶中有箭刻,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
于水面。使用时,壶中的水由小孔流至壶外,箭刻随之逐渐下降,以显示时间。图20甲所示。就是一个出土于河北省满城的西汉铜漏(满城铜漏)
,制造于公元前113年之前,图20乙是它的原理图。这种漏刻,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
较慢.先后流量不一。故其计时精度不会高,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粗略的时段计时工具。浮箭漏的发明晚于沉箭漏,但功能优于前者。它分供水的
播水壶、及置放箭刻的受水壶两部分。使用时,播水壶的水经小孔不断注入受水壶,箭刻便逐渐随之上浮,以显示时间。后来发现计时准确度并未得
到大幅提高,于是在前面的播水壶上方再加一只播水壶,用来保证第一只播水壶的水位稳定,使水流速度均匀。后来也有加多个播水壶,形成多级漏
壶。图21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元代多级浮箭漏,图中的4号壶即为受水壶。浮箭漏是史上记载使用最多、流传最广的计时器。 不管是用哪种
铜壶滴漏计时,主要是通过观察水位上升或下降时,箭刻上所显示的刻度来推算时间。如果泄水型漏壶,壶内装满水,水从底部小孔滴出。一天一夜
刚好滴完。《说文解字》中就有:“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之说。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均分在箭刻的一百个刻度上,一个刻度就等于十
四分二十四秒。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曾改革漏刻制,改百刻为十二倍数,如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正式将一昼夜
百刻改为九十六刻,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一小时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钟,一直沿用至今。古人利用“圭表”辨别南北方位、确定节
气和时刻;使用“日晷”观察日影方位变化来推算一天的时间;改良圭表、日晷的缺点,运用漏壶中水位高低变动来计量时间。古代这些简单而有效
的计时仪器,充分展现了先人的智慧。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漏刻是利用来计量时间的。(2)漏刻中的箭舟随着水位高低而升降
,它所受浮力大小是(选填“变化”或“不变”)的。(3)如在图21所示,多级漏刻的四个铜壶中,保持(选填“1”“2”“3”或“4”)
铜壶中水位的稳定,是提高计时准确度的关键。(4)用沉箭漏计量时间,主要问题是随着水位降低水滴流速变慢。从物理角度来看,造成该问题的
主要原因是。五、计算题(共6分,27题3分、28题3分)28.物块A是一个质量,边长为的正方体。物块是一个质量,边长为的正方体。把
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在的正中央上方,如图22所示。求物块对物块的压强。(取)29.如图23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将用
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实心铝球A缓慢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23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求: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
力。取2020北京通州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BCBDACADCD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
个。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题号13141516答案ADACBCDAC三
、实验解答题(共28分,17、18每小题各1分,19、21、23每小题3分,20、22每小题2分,24题4分,25小题4分,26小
题5分)17. 2.75±0.01 18. 3.6 19.不能可以可以(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有关21.(1)右(2)74(3)22.23. (1)两次拉伸(形变)的长度(程度)相同(2)(3)524.(1)(2)小桶里有残留的水,测排开水的重力不准确将步骤④,调整到步骤①或②前(3)能25.(1)(2)研究只受两个力的情况,实际却受三个力,不符合实验要求。(3)用半张纸片替代物体A。26. (1) ①天平游码归零,横梁调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挂在铁架台上;②用细线系住最轻的物块放在天平托盘上,测出其质量,记为。再将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其重力记为;③仿照步骤2,依次测出其它5个物块的质量和重力,记入表格。(2)实验数据记录表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27. (1)滴水多寡(2)不变(3)3 (4)水位越低,出水口水的压强越小,水流越小五、计算题(共6分,每题各3分)28.(1分)(1分)(1分)29.(1分)(1分)(1分)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