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道德与法治汇编:预防犯罪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道德与法治汇编预防犯罪一、单选题1.(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对刑罚的正确理解是(  )①
刑罚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强制性制裁方法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③刑罚又称刑事处罚或刑事处分④对违法犯罪分子都适用刑罚A.①
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021·北京市清河中学八年级期中)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C.D
.3.(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刑法说法正确的是(?)①刑法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违法,以及
对违法应该处什么样的处罚的法律②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权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是人民法院对犯罪行为实行处罚的一种强制方式④判断
一个人是否违法首先要判断它是否触犯了刑法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②4.(2019·北京·北理工附中八年级期中)下面漫画《
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是(?)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②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③只吸毒,不抢劫,就不会走上不归路④一般违
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八年级学生李某经常旷课
,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同学们对该事件在QQ 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小兔子:我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增强守法观念②笨笨鸟:李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到网吧玩游戏,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
③小花猫:从小错到大错,从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要防微杜渐④一剪梅: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的法律是惩治
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6.(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法律知识
的说法与理解,其中有知识点的错误,请你指出共有几处(?)①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的期限为2个月以上6个
月以下。②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是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违法行为。③贩毒、国家考试作弊都是犯罪;犯罪比一般违法
的社会危害性大。④当邻居家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影响正常休息时,可以向当地环保局投诉。⑤“判处拘役5个月”与“罚款900元”中,拘役
属刑罚的主刑,罚款属行政处分。⑥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⑦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
执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A.6处B.3处C.4处D.5处7.(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之间的关
系,正确的一项是(?)A.B.C.D.8.(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名言警句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时偷针,大时
偷金”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以责人之心责自,以恕己之心恕
人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9.(2021·北京市清河中学八年级期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
给我们的启示有(?)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②犯些小错不必紧张,但不能犯大错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④杜绝不良行
为,明辨是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18·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名言启示我们(???????)A.小错一定会转变为犯罪,小恶一定会转变为大恶B.做善事
有助于成名C.违纪、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11.(2021·北京·北师
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无为县一男子何某某凌晨尾随他人,抢劫一部手机后逃离现场。日前,芜湖市镜湖区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何某某犯抢
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何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有期徒刑三年和罚金二
千元是主刑③镜湖区法院作出宣判的依据是刑法?④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是刑事处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202
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李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①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李某缴纳的5000元是承担的民事责任③这是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作出判决④有期徒刑的三年属
于主刑,是行政处罚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3.(2020·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犯罪是一种触犯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②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③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④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A.①
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以下违法行为中,对社会危害最大的是A.一般违法行
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15.(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学习了《远离犯罪》这一单元,泸
州市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①同学甲:不
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
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19
·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八年级期中)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有的同学却觉得“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无所谓的。下列古语
中,最适合警示这个同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怒己
之心怒人17.(2019·北京·北理工附中八年级期中)小明的爸爸参加同学聚会喝了很多酒,之后依然坚持开车回家,在路上被交警拦下,经
测试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竟高达92mg/100ml。小明爸爸的行为属于(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
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属于醉酒驾车。)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
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18.(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八年级期中)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
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这启示我们①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
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
惑④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青少年比较容易被不良行为所诱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简答题19.(2021·北京
·101中学八年级期中)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指出,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
10种行为,其中包括:无故旷课、吸烟、打架、偷拿家中钱财、贪小便宜、交友不慎、赌博等,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犯罪是青少
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预防犯罪。(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2)和一般违法行为相比,犯罪具有哪三
个基本特征?20.(2020·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刑责年龄调整问题引发
社会公众广泛讨论。有公众呼吁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有人表示应“恶意补足年龄”。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改完善
涉未成年人犯罪相关规定。刑法修正案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另一方面,统
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在完善专门矫治教育方面做好衔接。小明参加了班级组织的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相关
法律知识。【案例陈述】王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在省城到处游荡。他无论走路还是骑车都闯红灯,有一次被一辆小车撞倒在地。他经常
以投资项目为名向同学借钱,但是从来不还。谁不给他借钱,他就败坏他人声誉。后来,王某结交了大哥A后,经常一起到火车站持刀抢劫,后被判
处有期徒刑三年。(1)判断分析王某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案例违法行为类型闯红灯借钱不还败坏他人声誉持刀抢劫(2)为青少年远离
违法犯罪提三点合理化建议。三、分析说明题21.(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防控疫情,法治同行。2021年4月20日,某市医
院工作人员的孙某某随家人驾车返回老家。回家后,孙某某出现病情,其子开车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其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让
其隔离治疗,孙某某不顾劝阻声称“在家自由”,悄悄逃离医院,并乘坐客车返回老家,车上接触多人,导致几个村庄成为高危区域。警方对孙某某
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一案立案侦查。(1)请判断材料中孙某某的行为性质,判断该行为的标准是什么?(2)孙某某的行为被立案侦查,给我们的
启示是什么?22.(2021·北京二十中八年级期中)某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设置了“法治播报”环节,下面是同学讲述的两则新闻。材料一?
2020年10月,杨某在八达岭长城游玩时,在一块城砖上刻字,造成城砖损坏。八达岭长城景区将杨某列入景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公安机关
也给予杨某 200 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材料二?2020年9月,苏某因驾车并线问题与王某发生纠纷。苏某超速驾驶追逐王某车辆,并多次
故意并线、急刹车,其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经人民法院审理,苏某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 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1)材
料中杨某和苏某分别是什么行为?(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你对以上“法治播报”做新闻点评。23.(2021·北京市清河中学八年级期
中)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公交车司乘冲突引
发的刑事案件量稳中有升。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223件。
以下是部分数据的图示,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1)以上图示中的行为都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以上图
示中占比最高的是哪一种刑事违法行为?(3)以上图示反映的信息给我们哪些警示?四、综合探究题24.(2020·北京·北理工附中八年级
期中)为创建文明、和谐、安全校园,某中学初二11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节选:举止文明,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
交往,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材料二:电影《少年的你》在全社会引发了公众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初中阶段是校园
欺凌发生率最高的阶段。施暴者同属于未成年人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且某些行为已经构成刑事犯罪。 阅读材料,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
会规则》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为本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2)请谈谈未成年人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
考查对刑罚的认识和理解。①:刑罚是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实施的强制制裁方法,①说法错误;②③:刑罚又称刑事处罚或刑事处分,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②③说法正确;④:刑罚只适用于违反刑法的人,④说法错误;故选B。2.C【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犯罪、社会规则的认识。A
:有期徒刑属于主刑,故A说法错误;B:罚金属于附加刑,故B说法错误;C:违法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包括犯罪,故C说法正确;D
:社会规则包括法律和道德,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D【详解】本题考查刑法。②:根据所学知识,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
罪的有力武器,所以②正确;①:刑法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对犯罪应该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所以①错误;③:混淆了
刑罚和刑法的概念,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行为实行处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所以③错误;④: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为犯罪,首先就是看它是否具
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④错误;故本题选D。4.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②④:漫画从吸毒逐步发展为犯罪的历
程,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警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②④说
法正确;①:错误,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③:错误,没有正确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故本题选D。5.D【详解】本题考查对犯罪的正确
认识。①③:题干中李某走上犯罪道路,与其法治观念淡薄有直接原因,启示我们要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增强守法观念,预防违法犯罪
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李某受到刑罚处罚,并不是因为经常到网吧玩游戏,是因为他持刀抢劫,重
伤他人,触犯刑法;远离网络的说法也错误,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④:说法错误,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故本
题选D。6.D【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①: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拘役的期
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故①错误;②: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未必会发展成违法
行为,故②错误;③:贩毒、拦路抢劫、国家考试作弊都是犯罪,犯罪比一般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大,故③正确;④:当邻居家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
影响正常休息时,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故④错误;⑤:“判处拘役5个月”与“罚款900元”中,拘役属刑罚的主刑,罚款属行政处分,故
⑤正确;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⑥错误;⑦:管制是由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
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故⑦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7.D【详解】本题考查概念之间的关系。A: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故A说法错误;B: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故B说法错误;C:社会规则包括道德和法律,故C说
法错误;D: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8.A【详解】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A: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小
洞不补,大洞吃苦”,意思是小的问题不改正、小的隐患不整改,等到铸成问题就要吃苦头了,寓意要防微杜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意思是
小的时候敢偷人家一根针,长大就敢偷黄金,寓意要防微杜渐;“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意思是罪孽的事情都是从很小很小一点一滴
积累起来的,如果不改正等到在监狱的时候再后悔就迟了,寓意要杜绝不良行为,做到防微杜渐,所以A符合题意;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
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B不符合题意;C:“以责人之心责自,以恕己之心恕人”,意思是以责备别人的心态责备自己
,以宽恕自己的心态来宽恕别人,寓意要换位思考,C不符合题意;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是一句给人安慰鼓励人的话,
可以温暖三个月的冬天,而一句不合时宜的伤人的话让人在六月夏日也觉得寒冷,寓意要用语文明,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C【详解】本
题考查预防犯罪。①③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恶不积不足以灭
身”,意思是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寓意要杜绝不良行为,因此这两句古训启示我们要意识到许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
要杜绝不良行为,懂得明辨是非,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所以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②:小错误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酿成大错,
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D【详解】本题考查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和把握。D:题干中的名言说明了大错大恶绝大部分是由小错小恶逐步
发展而来的。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D说法正确;A:一定的观点过于绝对,A错误;B:错误地理解了做好事的目的,B错
误;C: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与一般违法行为之间是有区别的,C错误;故本题选D。11.C【详解】何某某犯抢劫罪
,属于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①正确。有期徒刑三年是主刑,罚金二千元是附加刑,②错误。镜湖区法院作出宣判的依据是刑法,③正确。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是刑事处罚,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2.A【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犯罪的认识,题文中的关键信息“李某被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表明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收刑罚处罚,①③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李某缴纳的罚金属于刑
事责任;④观点错误,有期徒刑属于刑罚处罚,所以正确答案选A。13.B【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①是错误的,触犯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排除。②③④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B。14.C【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
法行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说法情节对社会危害不是最大,排除。故选C。15.A【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认识,根据所学,不良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发展下去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不
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①②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④
观点错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所以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犯罪,所以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必定犯
罪。16.B【详解】本题考查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依据所学知识,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所以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选择B选择。A选项是换
位思考,C选项是宽容,D选项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与题干不符。17.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犯罪的认识和理解。小明爸爸醉酒驾
车,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构成危险驾驶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他的行为符合犯罪的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刑罚当罚性,因此,他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8.D【详解】此题旨在考
查学生对怎样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的青少年因为好奇吸毒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表明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和抗
诱惑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增强辨别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
公民,①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19.(1)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
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④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严重社会危害
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详解】本题为简答题,解析略。20.(1)案例违法行为类型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借钱不还民事违法行为败
坏他人声誉民事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2)①遵循法律而生活,法律所提倡的积极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
不做;②纠正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③加强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谨慎交友,不交损友;⑤增强法律意识
或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⑥增强自制力,用理智来控制情绪和行为。【详解】(1)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依据教材知识,材料中王某闯红灯是行政违法行为;借钱不还是民事违法行为;败坏他人声誉是民事违法行为;持
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据此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依据教材知识,从遵循法律而生活;纠正不良行为;加强道德修养;谨慎交
友;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制力等方面作答即可。21.(1)孙某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
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处罚性,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这三个基本特征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2)给我们的启
示是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分析】背景素材:孙某某不顾工
作人员的劝阻拒绝隔离考点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预防犯罪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1)第一步:本题
的设问主体是孙某某,联系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二步:有效信息:孙某某不顾劝阻悄悄逃离医院,接触多人,导致几个村庄成为高危区域。警方对孙
某某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一案立案侦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①:犯罪行为;得分点②: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罚处罚性。(2)本题考查对如何预防犯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回答。22.(1)杨某:行政违法行为
;苏某:刑事违法行为/犯罪(2)杨某在长城砖上刻字,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是不文明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
障。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苏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要承担
刑事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法守
法的人,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分析】背景素材:同学讲述的关于“法治播报”环节的两则新闻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预防犯罪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违法行为的分类,联系
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理解;第二步:有效信息①:杨某在一块城砖上刻字,造成城砖损坏。公安机关也给予杨某 200 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
违反我国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信息②:苏某因驾车并线问题与王某发生纠纷。经人民法院审理,苏某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
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受到了刑罚的处罚,违反了我国的刑法;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2)
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对以上“法治播报”做新闻点评,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有效信息①:杨某在一块城砖上刻字,造成城砖损坏
。公安机关也给予杨某 200 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其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得到的启示;有效信息②:苏某因驾车并线问题与
王某发生纠纷。经人民法院审理,苏某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 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对其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得
到的启示;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杨某在长城砖上刻字,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是不文明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
谐的保障。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得分点②:苏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
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预防犯罪的要求。【点睛】23.(1)犯罪.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2)以危险方法危
害公共安全罪(3)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预防不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③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的人。【分析】背景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司法大数据专
题报告考点考查:犯罪行为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律素养;问题解决(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小问考查图示中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需要调动“法不可违”相关知识进行回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犯罪行为。得分点②: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小问考查占比最高的刑事违法行为,需要调动“案件量占比”相关知识进行回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危害公共安全罪39.01>30.0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本题考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24.(1)创建文明校园做守法少年。(2)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详解】(1)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围绕《遵守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拟定主题即可。如:创建文明校园做守法少年。(2)本问从未成年人角度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根据未成年人自身特点,学生可从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等角度作答。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