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物理(教师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物 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在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米(m)B.米/秒(m/s)C.千米/小时(km/h)D.千克/米3(kg/m3)2.(2分
)下列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华而形成的是(  )A.旷野上的白雾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树叶挂上白霜D.屋檐下的冰凌3.
(2分)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4.(2分)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
传播形成的是(  )A.亭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日食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D.铅笔好像被折断5.(2分)2017年4月,我国的“天舟
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如图所示是它们成
功对接时的模拟画面。此时若认为“天舟一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天宫二号B.月亮C.太阳D.天舟一号6.(2分)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5s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8mD.人
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37℃7.(2分)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8.(2分)下列四个实验中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B.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C.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D.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
变化9.(2分)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m,当小鸟距水面6m高时,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小鸟的距离是(  )
A.10mB.5mC.12mD.6m10.(2分)下列变化中,(加“?”)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均没有变化的是(  )A.把一块橡
皮泥捏扁前后B.篮球中的气体在打气前后C.密封在碘锤中的碘升华前后D.煤油温度计中的煤油在温度升高前后11.(2分)中国海上巨型风
机﹣巨无霸SL5000是史上最大的单体风力发电机,如图所示,它的每个叶片长62m,它转动起来能够扫过将近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为了让
风更易带动起扇叶,制成叶片的材料应该具有(  )A.较大的质量B.较低的熔点C.尽量小的密度D.较好的吸热性12.(2分)某同学的
爸爸携全家驾车去雁西湖游玩,在途经湖边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一速度图象,根
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
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13.(2分)A、B、C三种物质
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关系是(  )A.ρA>ρB>ρCB.ρA<ρB<
ρCC.ρA=ρB=ρCD.无法判断14.(2分)根据图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
“交谈”有时频率很高,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听到了人
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
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15.(2分)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c到d是熔化过程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
个.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2分)下列生活中的一些措施,能使蒸
发变慢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17.
(2分)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奶浆可以制作冰淇淋,当将液态氮倒入杯中后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此时(  
)A.杯中液态氮在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不变18.(
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
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19.(2分)看到装满水的碗底有一枚硬币如图所示,下列
光路图中不能表示眼睛看见硬币的是(  )A.B.C.D.20.(2分)下列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
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B.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幕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C.浴室里分别装有热
水管道和冷水管道。现发现一根管道有“出汗”现象,这是物态变化中液化的现象,由此可判断该管道是冷水管道D.夏天电闪雷鸣,总是先看到闪
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21.(2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22
.(2分)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
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
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
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三、实验解答题(共46分)23.(2分)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24.(2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5.(2分)如图所示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它们时间相同
时路程不同,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26.(5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8mi
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898(1)第3min时温度计示
数如图1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
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4)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碰到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感觉很烫。为了证明水蒸气
液化放热,他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3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
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接下来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选填“a”、“b”、“c”、“d”)(烧瓶内水的温度高于100℃)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烧杯中100℃的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
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27.(5分)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食用油进行如下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
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
食用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3)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
图丙所示。(4)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26g。(5)请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m1/g烧杯和剩余
食用油的总质量m2/g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g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cm3食用油的密度ρ/(g?cm﹣3)2628.(5分)如图所
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
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
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4
)实验中可以发现vBC vAC.(选填“>”、“<”或“=”)29.(4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垂直放置在平面镜的纸板AB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将纸板B翻折到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若将入射
光向法线ON靠近,则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实验中需要量角器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为了比较 ,
逐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 。(3)将纸板B沿法线ON向后折去,则在B纸板上
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30.(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中需要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方便比较 。(
2)棋子A逐渐远离镜面时,它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移动另一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镜子的
像完全重合后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A的像,这说明 。31.(5分)
小阳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
一和表二中。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0304560折射角/°0213540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入射角/°0304560折射
角/°0172430(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
该让光从 射向 。32.(5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声效果。某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
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
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
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吸声性能最强最弱较弱较强小明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
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 。(写出一个即可)33.(2分)在夏季,经常看到树荫下有圆形的光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强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树叶缝隙)成的像。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小强从
实验室找来一个二极管光源、纸盒、一支圆珠笔,进行了如下探究。他用人造光源代替太阳,用小孔代替树叶缝隙,用纸盒壁代替地面,如果树荫下
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像,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1)由于太阳、树叶缝、地面之间的距离关系类似于图 ,所以应该观察到 的像。(选填
“放大”或“缩小”)(2)由于有很多树叶缝隙,所以在地面上观察到同一个太阳同一时刻有 太阳的像。(选填“一个”或“多个”)34.(
5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降低;用嘴对
准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升高。对此,小明的解释是,用棒击瓶子时,发声体是瓶子和水;用嘴对准瓶口吹气时发声体是瓶内的空
气柱。小红将信将疑,经过一番思考后,小红拿出一些吸管,做了个“吸管琴”(如图所示),小红发现用嘴对吸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
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而证明小明的解释正确。你认为小红的证明过程正确吗?说明理由。四、科普阅读35.(4
分)请阅读《降噪耳机》回答题。有时想听歌,却总是被噪声困扰,如果想拥有安静的世界,一副降噪耳机,会撇除一切杂声,听一首歌,就是一个
人的现场。 对于降噪耳机你了解多少呢?(1)降噪耳机和普通耳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降噪耳机和普通耳机最大的区别就是﹣﹣隔音好,把戴
上耳机的人与喧闹的噪声分隔开,让享受音乐的环境更静谧。(2)降噪耳机有具体的分类吗?降噪耳机一般分为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被
动降噪耳机一般是指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制成的入耳耳机和头戴式耳机,大都是把耳朵包的严严实实,只能起到物理隔音的效果,降噪效果并不是
太好。主动降噪耳机则在耳机中设置了专门的降噪电路。通过音频接收器和抗噪芯片来接收和分析外界噪声的频率,并产生与其相反的频率,相互减
弱或抵消(如图所示,不需要耳机声音过大,对耳机隔音材质也没有要求。(3)降噪电路会影响耳机的音质吗? 音质有没有影响的话当然还是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部分高端降噪耳机都有自己的独 特声学结构,对音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用降噪耳机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如果将
环境音都屏蔽了的话可能会增加危险,尽量不要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使用降噪功能。(4)被动降噪耳机是通过减弱耳朵听到周围噪声的?(5)根据
文中的图,请你说出喇叭发出的反向声波与原噪声声波的不同点。(6)如果你家窗外就是马路,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来自马路的噪声(至少说
出两点)。五、计算题36.(3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37.(3分)一块碑石的体积为30 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碑石样品,
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40 g,另外测得它的体积为50cm3.求这块碑石的质量。2019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
米,符号是kg/m3。【解答】解;A、米(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B、米/秒(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C、千米
/小时(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C错误;D、千克/米3(kg/m3)是密度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各
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2.【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
的,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冰凌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3.【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
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故C正确;D、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故选:C。【点评】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
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
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
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
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是一种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
射形成的,故C错误;D、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是本题的解题关键。5.【分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
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解答】解: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
以选择“天舟二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故A正确。BC、“天宫一号”相对于太阳、月亮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
天宫一号”是运动的,故BC错误;D、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错误。故选:A。【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
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
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们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过得非
常快,所以人眨眼一次需要的时间非常短,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步行的速度在5km/h=5×m/s≈1.4m/s左右。此选
项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
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
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7.【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解答】
解:“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点评】此题要明确“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的状态变化。8.【分析】(
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
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尺子
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B符合题
意;C、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1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9.【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
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小鸟距水面6m时,小
鸟的像距水面6m,则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离小鸟为6m+6m=12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
问题。10.【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性质是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
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A、把一块橡皮泥捏扁后,形状改变,但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篮球中的气体
在打气后,质量增加、体积不变、密度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密封在碘锤中的碘升华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油温度计中的煤油在温度升高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
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1.【分析】叶片要在空中转动,质量当然是越小越好,但叶片制造出来的体积是一定的,故只能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
,质量越小越好。【解答】解:因为叶片质量小有利于转动,在体积一定时,密度小的物质,其质量小,所以叶片在选材时,既要选择牢固、硬度大
的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密度小的物质,其重力也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2.【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
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解:A、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
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B、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
CD、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最低速度为40km/h,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km/h
。故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图象的结论,关键是考查我们分析图象的能力,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13.【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
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VC时,mA>mB>mC,所以由ρ=可知,ρA>ρB>ρC。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
,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14.【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
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
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故A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故B说法正确;C、狗
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故C说法不正确;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但狗的发声与大象的听
声有重叠区,所以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结合对不同动物、
以及人的听觉、发声频率范围的了解可做出判断。15.【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
间有下降的趋势。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
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③晶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C、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
程;故BC错误。D、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
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和沸腾图象的分析,和晶体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的分析,是比较典型的题目,要熟练掌握。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
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分
析】本题目要选出正确选项要先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积大小,温度的高低,和空气的流动速度。这里是为了降低蒸发速度,根据相
关因素作出判断。【解答】解: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可以控制蒸发面积、降低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减慢蒸发速度,符合题意;B、把新鲜的蔬
菜装入塑料袋中,可以降低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减慢蒸发速度,符合题意;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加快蒸发速
度,不符合题意;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低温度,降低空气流动速度,减慢蒸发速度,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本题目非常基
础简单,只要学生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掌握牢固题目便不难选出。17.【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汽化是吸热过程;②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③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
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BD、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96℃不变,故B错误,D正确;C、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故C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难度不大。18.【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
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
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
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
分析解答。19.【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
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解答】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碗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
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故B能看见硬币;ACD不能看见硬币。故选:ACD。【点评】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
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20.【分析】(1)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
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2)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故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4)光速远大于声速。【解答】解:A、据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知,家里的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来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这表
明光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因为光在投影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B错误;C、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当其遇到温度较低的冷水管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管上,所以有“
出汗”现象出现的是冷水管,故C正确;D、夏天电闪雷鸣,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故D正确。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21.【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
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在相同时间内谁的运动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
,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
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C错误;D、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5m/s,故D正确。
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22.【分析】(1)由题
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据此求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2)据图
可求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3)求出小车通过CE段的路程、时间和通过AB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解答】解
:A、由题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用了2个间隔时间,则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2s,故A
错;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sAC=AB+BC=2.4cm+7.3cm=9.7cm,故B正确;C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
速度:vCE===147cm/s=1.47m/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4cm/s,所以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
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故C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三、实验解答题(
共46分)23.【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
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
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20cm。故答案为:3.20。【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
使用和读数方法。24.【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
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0℃在30℃的下方故为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26℃。故答案为:26。【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原理和读数,初
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25.【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
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答】解:(1
)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故答案为:路程相同时时间不同;速度。【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
础题,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6.【分析】(1)根据图1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2)根
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结合表格中数据得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得出当时气压与标准气压的关系;(3)掌握水的沸腾图象,沸腾
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解答】解:(1)由图1知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所
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B图正确。(4)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
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
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t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故选c。故答案为:(1)96;(2)98;小于
;(3)B;(4)c。【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注意分度值;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同时考查了水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最大而升高。27.【分析】(1)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
的一端移动;(2)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3)量筒在读数时应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5)将所测数据代入密
度公式ρ=可求出食用油的密度。【解答】解:(1)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右盘偏重,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m=50g+10g+1.2g=61.2g。(3)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
L,食用油的体积V食用油=40mL=40cm3(5)食用油的质量m=m1﹣m2=61.2g﹣26g=35.2g;食用油的密度:ρ=
==0.88g/cm3。故答案为:(1)左; (5)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m1/g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g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
/g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cm3食用油的密度ρ/(g?cm﹣3)61.22635.2400.88【点评】本题是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主
要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规则与读数方法,以及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度不大28.【分析】(1)确定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求出AB段的距离sAB,已知测得时间tAB,根据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大,根据v
=分析;(3)每次实验时,都要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4)小车做加速运动,可得上半段、下半段路程的速度大小关系。【解答】
解:(1)图中刻度尺的一个大格为10cm,一个小格为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AB段的距离:sAB=80.0cm﹣40.
0cm=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
测得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
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
vAC。故答案为:(1)40.0;25.0;(2)小;(3)同一位置;(4)>。【点评】本题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
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9.【分析】(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靠拢法线,
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多次实验可以多测量几
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更具有说说服力;(3)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2)实验中需要量角器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
大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
射光线,将纸板B沿法线ON向后折去,则在B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故答案为:(1)靠近;
(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光
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的掌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30.【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3)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解答】
解:(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当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和玻璃板前面的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由平面镜成像
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不管棋子A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3)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2)不变;(3)不能;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现象分析结论和设计实验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习题,中考中又频繁出现,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1.【
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的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根据光路可逆分析
。【解答】解:(1)由图知,光不管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都要靠近法线,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但在水中的
折射角要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因此可知,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是不相同的。由表中的数据分子可知:入射角由
30°增加到60°,折射角由21°增加到40°,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
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0°;(2)为了验证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也可以另用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故答案
为:(1)小于;增大;等于;(2)水;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的探究,以及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同
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2.【分析】(1)小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要
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2)根据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3)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放在玻璃杯下面,杯子发出的
声音大小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吸声性能。根据表中数据找出吸音效果好的材料,适合装修隔音墙的就是吸音性能好的;(4)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很多
,有弹性、厚度、密度、空隙、表面空洞的大小等。【解答】解:(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的力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
力大小相同,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探究不同材料的吸声性能,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自变量是材料种类,因变量是吸声性能;(3)
吸声性能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映出来,由表中数据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声性能最好,适合
装修隔音墙用。(4)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弹性(或厚度等)。故答案为:(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
)材料种类;吸声性能;(3)聚酯棉;(4)弹性、厚度等。【点评】本题结合实验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考查控制变量法和数据分
析及猜想能力。33.【分析】(1)根据太阳与树叶缝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树叶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分析即可。(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解答】解:(1)太阳与树叶缝之间的距离为物距,树叶缝与地
面之间的距离为像距,由图2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3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太阳与树叶缝之间的
距离远远大于树叶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由此太阳、树叶缝、地面之间的距离关系类似于图3,所以应该观察到缩小的像。(2)大树上的树叶很多
,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很多太阳的像
。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1)3;缩小;(2)多个。【点评】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并熟悉成像的大小取
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4.【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升高;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此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降低的。故小红的证明过程正确。故答案为:升高;小红的证明过程正确;由水瓶琴实验可知,用嘴对准瓶口吹气,瓶内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与此类比吸管琴,也是管内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点评】本题确定振动物体的关键,然后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判断频率,再判断音调是解决本题的宗旨。四、科普阅读35.【分析】(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5)根据文中的图,结合“通过音频接收器和抗噪芯片来接收和分析外界噪声的频率,并产生与其相反的频率,相互减弱或抵消”可得出结论;(6)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结合实际采取措施。【解答】解:(4)由“被动降噪耳机一般是指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制成的入耳耳机和头戴式耳机”可知,被动降噪耳机是通过阻挡噪声减弱耳朵听到周围噪声的;(5)由题意可知,通过音频接收器和抗噪芯片来接收和分析外界噪声的频率,并产生与其相反的频率,相互减弱或抵消,由图可知,喇叭发出的声波与噪声的声波在对应的周期内振动方向相反;(6)降低噪声措施:一是给玻璃窗加密封条,阻挡噪声;而是安装双层密封玻璃阻挡。答:(4)阻挡噪声;(5)喇叭发出的声波与噪声的声波在对应的周期内振动方向相反;(6)降低噪声措施:一是给玻璃窗加密封条,阻挡噪声;而是安装双层密封玻璃阻挡噪声。【点评】有关噪声问题是声学中常见考点,请同学们平时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五、计算题36.【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2s,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2s=3000m。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37.【分析】知道碑石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碑石样品的密度即为碑石的密度,又知道碑石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碑石的总质量。【解答】解:碑石样品的质量m=140g,体积V=50cm3,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碑石的密度:ρ=ρ样品===2.8g/cm3=2.8×103kg/m3,这块碑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8×103kg/m3×30m3=8.4×104kg=84t。答:这块碑石的总质量为84t。【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