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海淀教进学校初二(下)期中语文(教师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海淀教进学校初二(下)期中语 文出题人:刘晔 唐敏 审核人:齐艳一、基础·运用(共18分)1.根据注音,在田字格
里用规范的正楷书写汉字。(2分)①fú?射 ②枯zào ③huì暗 ④弥màn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凫水(fú) 腐蚀(?shí) 脑畔(pàn)B.束缚(fù)羁(
qī)绊 闭塞(sè)C.斡旋(wò) 领域(yú)陨石(yǔn)D.追溯(suò)缄(jiān)默龟(jū
n)裂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
放鞭炮。B.《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C.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
买来的礼物D.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
所感随口吟出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令人叫绝,引来后人对句无数。作为其下联,你认为下
面几个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 )(2分)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下联:A.乌云遮月,谷雨纷纷到天明B.云集小暑,惊蛰
山间芒种急C.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D.惊蛰春雷,谷雨润物到小满5.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
小李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B.隶
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C.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D.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6.对
下列破折号的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
掌故一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解释说明)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停顿、跳跃)
C.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解释说明)D.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
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插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提示下文)古诗文默写(6分)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在城阙兮。(《子衿》)(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4) ,胡为乎泥中
?(《式微》)(5)《关雎》中具体描写主人公因思念太深而夜不能寐的情形的句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蒹葭
》,完成下面各题(共5分) 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自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萎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8.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渲染出一种 的氛围。(1分)9.阅读画线诗句,结合全诗内容,发挥想象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具体画面。(2分)答: 为了见伊人,主人公逆流而上、顺流而下的去寻找,由此你看出主人公是一
位什么样人?(2分)答: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节选)【乙】自西山道口径北①,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②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③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④、梁欐⑤之形;其旁出堡坞⑥,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⑦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
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⑨偃⑩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节选)【注】①[径北]一直往北。②[少(shāo
)]通“稍”。③[川] 河水。④[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⑤[梁欐(l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⑥[堡坞(w
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⑦[洞然]深深的样子。⑧[箭]指竹子。⑨[数(cù)]密。⑩[偃(yàn)]倒伏。11.下
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蒙络摇缀 摇曳 B.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C.类智者所施设也 像 D.以其境过清 以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 (2)环之可上,望甚远。翻译: 甲、乙两文中的“小石潭”和“小石城山”,都是被遗弃于荒
远之地的美好风物。作者 ① 为线索,描述了这些无人关注和欣赏的山水独特的美景:甲文用“ ②”写出了潭中游鱼动静相宜、欢快活泼的
情趣;乙文“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③”描写出“小石城山”之奇特。对于贬谪外地多年的作者来说,这些清新优美的自然山水正是作者
④心情的排遣和慰藉。(①④空用自己话回答,②③空用原文回答)(4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甲】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
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
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
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乙】此外,也有一
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
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14.以上语段选自《
》。这本书辑录了 (人名)与儿子 (人名)来往的信件(2分)15.这部书信集全面的展现了这一家的家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甲
】【乙】语段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家风的理解。(3分)答: 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共10
分)①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严生了恐惧的心理。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
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玄奘《大唐西 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
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②那么,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
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
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
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
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
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③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
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
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
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
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
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且干燥,含有火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厚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
鸣沙。④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节选自《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文
章第①段讲法显和玄奘的著作,有什么作用?(2分)答: 17.根据第③段内容,说出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4分)(1) (2) (3)
(4)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链接材料】苏轼《海市诗并
序》中说:“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予到官五日昆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
乃作此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海市其实就是源于光的折射与反射。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
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
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答: (二)阅读《打枣的季节》,完成16-18题。(共12分)打枣的季节牛汉①麦熟一晌,从收割到净场,不
过三五天工夫。打枣,也有个季节,记得是在农历的八月中旬,也不过是三五天,全村的枣树差不多就打光了。打枣多半是在半前晌,由女人和娃娃
们操持和尽情享受,打枣的确是一种使心灵快活的享受,可惜一年只能有一回。那几天,整个村庄此起彼落地爆响着一阵阵的欢腾声:先听到成千的
枣子在地上蹦蹦跳跳的声音,接着就响起了孩子们嗷嗷的欢呼。【甲】熟透的红枣,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地瀑布般溅落下来,在院子里滚来滚
去,总有那么几颗跑到谁也难以找到的角落躲起来。打枣捡枣都十分有趣。? ②打枣前个把月,已经摘过一回,是由我攀到树上一颗颗地摘的。拣
个儿大的,约五六成熟的,满满地摘一大篮子,母亲把它们洗净装在瓷罐里做醉枣。村里做醉枣的人家不是很多。醉枣的坛子严严地封着,搁在房里
的条桌上,开坛的一瞬间,孩子们都屏着气团团围着母亲。坛盖一开,一股浓烈的酒香枣香喷发了出来,正在院子里的祖母立刻闻到,笑笑说:“醉
得正合适。”要是醉得酒味压倒了枣味,就不算合适。开坛时,醉枣的香气隔几家院子都能闻到,仿佛绽开了一朵奇异的香喷喷的仙花。我家收枣时
节,父亲从不插手,凝神静气地在屋里看他的书,炕桌上摆一碟刚刚出坛的、红艳艳的、胖胖的醉枣。看几页书,吃一颗醉枣。? ③打枣的事由我
祖母主持,先命令我把整个院子扫净,一粒羊粪蛋都不能留。打枣时,我早已高举竹竿,威风凛凛站在树下听候命令。祖母再三叮呼我,切不可使劲
太大,下手要轻。当枣子噗拉拉坠落,击打在我的头上、肩头上、手臂上,不但不感到疼,还有一种酥痒的快感,而且凡是落在人身上的枣子,弹跳
得格外远。很小的时候,看到祖母和母亲打枣,【乙】千百颗枣子从她们身上朝四面八方溅射着,映着秋天浓艳的阳光,那种梦境般的情景,到今天
仍历历在目。光芒四射的红枣坠落下来,从祖母和母亲身上溅射出去的瞬间,祖母和母亲变成了两个能发光的神话里的人物。如果我四十多年前把画
学成,早已把这情景画了出来。? ④我自小认为,祖母是个内心灵秀的女人,她常常说出一些极有诗意的话。打枣时,她诗兴大发,说:“树上的
枣子不能打得一干二净,要留十颗八颗。到下雪时,这几颗留下的枣子会出奇地红,出奇地透亮。”祖母指着树尖上的那几颗晶红的枣,又说,“一
来看着喜气,二来冰天雪地时,为守村的鸟雀度饥荒。”老人们说,一个村子,总会有几只不愿飞走、忍饥挨俄守着村子过冬的鸟雀。树上的枣很难
打尽,树梢的枣大都是后结的“老生子”,而后结的果实往往不会成熟,枣树总是格外地护着它们,有时使着劲儿打,它们像焊在树枝上一样牢固。
祖母对我说:“老生子不能打,再打,枣树会生气,明年不结枣子,或者结出来的也是苦的。”? ⑤打枣,不但女人和娃娃们快活,枣树何尝不快
活?【丙】听到枣子溅落到地的声音,光芒四射地从树身上飞溅出去,晶莹如飞虹,那情景,那声音,那光彩,枣树能不感到快活吗?祖母深信不疑
,我也信。请你根据①-④段的内容,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个生活片段。(2分)①孩子们在打枣的季节里打枣捡枣② ③ ④祖母不让打枣树上的“
老生子”。20.第④段中写到了祖母常说的“一些极有诗意的话”,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这些话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祖母的“内心灵秀”。(2分)
答: 21.文章【甲】【乙】【丙】三处,对枣子在阳光下溅落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其作用。(3分)答:文章
中说“打枣确是一种使心灵快活的享受”,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作者都写出了哪些“快活”?(5分)五、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题目一: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 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
: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
记叙文。题目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人们三三两两赏花踏春,尽
享春日赐予我们的无尽美好。不觉中时光流转把我们带到2069年,又是一个春天。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在那个50年后的春天又会发生怎样的
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将“那个 的春天”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辐射 枯燥 晦暗 弥漫 A3.19①孩子捡枣时的欢乐; ②醉枣给父亲带来的享受; ③自己打枣时枣落在身上的快感; ④祖母关于打枣的话给人以诗意的感受; ⑤枣子在阳光下飞溅给人们带来的快活。(答出任意四点即可)20.为打枣蒙上一层神秘与庄严的色彩;也揭示了农家人对大地的馈赠,无比的虔诚与珍惜。(意对即可)21.文章主要通过祖母富有诗意的语言,表现出祖母内心的灵秀与善良,表现出农村人果实特有的虔诚与敬意(意对即可)。22.内容方面:烘托了农家人收获时欢乐气氛,表现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侧面表现出祖母和母亲高大美好的形象,突出了主旨。结构方面: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而紧凑。(意对即可) 1 / 7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