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1小题)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
湿,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中
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原
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人工栽培的典型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河姆渡人房屋属于什么建筑?材料二 从东汉末年至南朝末年,为躲避北方战乱
而南迁的人口已近百万。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给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商业的勃兴、都市的繁荣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江南的经济逐渐开始赶超北方。 ——《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2
)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百万南迁的人口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两点即可)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
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
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龚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材料四 早在夏、商、周三代,北方的农业生产就远胜于南方。秦汉之际,北方已
形成了关中、关东两个发达的农业区,但南方一直相当落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孙吴政权对江南进行了初步开发,江南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东晋
南朝偏安于江南,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更为注重,江南经济迅速上升,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在全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江南基本经济区形成
。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4)根据材料四,自秦汉之际到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古代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
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 (
1) 按序填写材料一中A、B两处的原始农耕文明居民代表。(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史实?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显示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现象?写出C、D对应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出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
主要因素。(至少说出两条)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农业起源篇】(1)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和距今
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可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哪两种农作物的国家?(2)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哪一民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什么? 【农业科技篇】(3) 春秋时期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
次革命”。这一时期哪两项重要技术的出现能证明这一论断?(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战国时期,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5)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北方民族与汉族互相学习,使各种生产技术不断得到交流
和提高。北朝贾思勰将这些技术总结撰写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这部农书的名称。 【农业政策篇】 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
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古代的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6) 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改革了哪一制度?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7)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
和发展,出现的政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启示篇】(8) 农业主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现阶段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已取得
了决定性成就。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4. 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距
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图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
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
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
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四: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上海等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这些
都是很好的经验。——曾勋、马成《农学历史》(1) 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区域?(2) 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 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据材料四,指出明代江南地区水稻耕作技术提高的表现。(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5.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观察如图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如图是我国古代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
避战火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其以江苏一代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这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四: 材料五:
明代初期,经过朱元璋31年的励精图治,农业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
不同程度的提高。明初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发达,对外移民增加。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
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 材料六:清统一全国后,为稳固统治,积极促进生产的
恢复与发展。如苏松地区以纺织业生产兴旺闻名全国。此外,苏州也是全国商品运转和销售的重要市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使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清实录》中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国“民数”为2.7千万余人,到乾隆六年(1741年),“民数”就达到1亿4千余万。17
60年前后,中国总人口上升到两亿;1787年前后,上升到3亿;1830年前后上升至四亿。 (1) 依据材料一说说当时农业生产领域
出现的什么新现象?(2) 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分别说出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3) 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
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5) 材料五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在哪方面的准备
?(6) 材料六说明了什么?6.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
子的弟子舟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汉初几任皇帝最为重视的就是国之命脉农业的发展。汉文帝曾说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
农桑。 --《汉书》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
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中国古代经
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 材料二体
现了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措施?材料中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3)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
展的主要原因。(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7.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 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
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
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概括丝绸之路功
能的转变。 材料三 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与汉族杂居。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
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
文柱等《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卷》(3) 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
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
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4) 根据材料四,归纳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至少两点)。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8. 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梁代(南
朝时期),姑孰(安徽东南部,毗邻长江)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连延的房屋),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江南……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
之极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南朝宋代)之际,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 临安府(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在宋金战争中,北方人大量南迁,其中不少士民和商贾都集
中到杭州,使杭州的人口大增。杭州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都来自其他地区,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杭州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
铺连门皆是,“即无虚空之屋”。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而且“万物所聚”,交易量很大,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尤其兴隆。 ——摘
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如苏州、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
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
代史》(1) 请从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中,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宋时期商业出现怎样的新气象?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杭州商业繁盛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9. 历史证明,
货币体系改革能从侧面反映一个时代的变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郡国
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
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真宗时,张咏镇蜀,
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
,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专营)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材料三 数
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
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人民币的落地,也有望催生一批新业态。同时,数字人民币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内容和新机
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将如何影响你我?》(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
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货币出现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
特点出现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概括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0. 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 ______ 。铁农具数量
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等新式农具。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 ______ 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 跃
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
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1) 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
写完整。(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11. 我国
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经过精心
设计……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鱼嘴
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能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
宝瓶口之间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自贞观以后,
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
《通典》卷七材料三: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的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
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
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
、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1) 根据材料一,概括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作用。(2) 材料二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3) 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技术原因是什么?(4)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专题02古代经济
参考答案1.【答案】(1)水稻。干栏式建筑。(2)给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商业的勃兴、都市的繁荣及对外贸易
的发展;江南的经济逐渐开始赶超北方。(3)社会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4)由落后到经济迅速上升。2.
【答案】(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文景之治;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
倡勤俭治国等等。(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长江流域。(4)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环境;政府重视;对外开放;创新等
等。3.【答案】(1)水稻和粟。(2)华夏族;人文始祖。(3)铁犁牛耕。(4)都江堰;李冰。4.【答案】(1)农作物:稻谷。原始居
民:河姆渡人。(2)措施:减免田租,减轻徭役、算赋。局面:文景之治。(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当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
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朝代:南宋。表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4)计策:政府要重视农业
;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5.【答案】(1)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图三:都江堰。图四
:隋朝大运河。(3)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趋势:农业的重心逐渐向南方移动。(5)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资条件。(6
)清朝前期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6.【答案】(1)铁农具、牛耕。(2)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文景之治。(3)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4)生产工具革新、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安定的局面等。7.【答案】(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
的储备。(2)联络大月氏等势力,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由最初的军事外交为主发展到以经贸物流交往为主。(3)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中原
地区民众南迁。(4)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修
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南宋。8.【答案】(1)相互印证的信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南方人口快速增长。(2)①新气象:进
行商业买卖区域更广阔,时间更长(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江南地区的商业贸易更为繁荣。②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大量人口的迁
入;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水陆交通发达;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宽松的商业环境)。(3)表现:农产
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工商业城市经济繁荣;南北地区工商业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9.【答案】(1)背景:汉初币制混乱,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地方掌握铸币权,威胁中央政权。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特点:出现纸币;富商联合集资发行;官府
加强管理。原因:传统货币携带不便;四川富商推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设置专门机构。(任答两点即可)(3)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望催生一批新业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任答两点即可)10.【答案】 (1) 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牛耕。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等新式农具。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曲辕犁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2)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长期处于统一和平的环境、工具技术的革新、水利兴修、政策调整、新作物引进、经验总结等。11.【答案】(1)防洪、灌溉。(2)唐朝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牛马成群,遍布四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因为统治者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的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农业的发展;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4)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专题0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2)zxxk.com
献花(0)
+1
(本文系深冬入心886...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