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06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专题06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2小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的摘录 李鸿章创办实
业的清单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津沪电报线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煤矿——开平
煤矿188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威海卫基地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校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
—— ?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
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尽管维新运动没
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 请帮助小明同学把摘录中横线部分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1)北洋舰队。 (2) 概括摘录中李鸿章创办的实业有哪些特点。并简述这些
实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以及教育的近代
化。 (3) 有人认为“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说明理由。(3)同
意。理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都是在向西方学习。2.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
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
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
,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 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的内容。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1)清政府割
香港岛给英国;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在中国近代化探
索的历程中,一些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两个运动名称。分析图一洋务运动的开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指出陈独秀等人在《新
青年》上热情宣传的西方思想。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主和科学。【民国的岁月】 材料三:五四运动
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
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
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
共产党简史》(3) 依据材料三,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分析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小题
3】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3.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背后隐含的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耻辱的象征,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一作者及其生活时代对
应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图一作者所生活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条约》。(1)《南京条约》。 (2)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反映出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说出与深重灾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一例)。(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
过程。根据图片内容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图一:开近代探索之先--______。图二:圆救亡图存之梦--______。图
三:创民主共和之国--______。图四:启思想解放之门--______。(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
分析探究: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4)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5)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5)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器
物而制度而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各类书籍统计表 时间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应用科学其他1860-1899年22.16%29.19%40.54%8.11%1902-1904年61.02%21.09%1
0.55%7.34%——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材料三在近代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相应地形成了各类社
会思潮。一方面,这些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另一方面,这些社会运动又反作用于社会思潮,进一步扩
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 ——摘编自王云鹏《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当代意义》(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翻译西方
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1)190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同时翻译的种类也由以应用科学为主
转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戊戌变法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 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报》和《青年杂志》分别与哪两次近代化运动有关,分析这两本杂志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3) 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科学思
潮—五四运动—社会主义思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小题3】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社会运动又反
作用于社会思潮,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
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
准备。5.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
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
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
案之答辫书》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 (2)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2)三民主义. (3)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
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民主、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
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6.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1)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哪
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辛丑条约》。(2) 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
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及相关代表人物各一位。(2)A:洋务运动;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B.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康有为(或梁启超、谭嗣同)。C.辛亥革命;孙中山。D.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或李大钊、鲁迅、胡适)。(3)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小题3】经济:洋务运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或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等。思想:戊戌变法宣传维新变法,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思想获得空前大解放。(4)
根据材料二,请概括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什么结论?【小题4】先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再学
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推进的逻辑发展特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7. 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觉得有舍己从洋的必要,于是
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先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他们不能告诉人对
于外国应该怎么学法,只会日日大声疾呼,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之后的革命虽有成果,政治界变迁很大,但所期望的却件件落了空……第
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渐次要求全人格的觉醒,鼓起勇气做全部的解放运动,算是划出了一个新时期来了。 --选编自梁启超《五十
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
还与过去一样;贪污腐败、军阀割据、恢复帝制的妄想和混乱失控的情况比比皆是。(1) 依据材料一,用图示法体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1)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2) 材料
二中的“过时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封建帝制;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3)
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小题3】我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我国的近代化探索凝聚
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8. 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
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
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
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
答:(1) 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虽未达到的目的”中的“目的”是什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2) 据材
料二、三,你认为二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上有何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2)辛亥革命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9.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的不同,近现代化的路径各有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英法联军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园,同时也烧掉了清朝上层中保守派的堡垒。改革与积极进取的呼声开始
占据高层决策的主导意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是标志着官方主动应对外部侵略与自我救亡的重大举措。太平军的平定,借重了西方的武力,
亦使清朝的封疆大吏们切身体会到了西方工业的先进。 ——卜宪群《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背景。 (1)太平天
国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前,早期改良派已经对洋务运动作过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中虽然不无深刻见解,但那终
究不过是见诸言论。在洋务运动气运未衰的时候,单靠言论是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的。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务运
动补苴罅漏(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的惨淡经营,比之笔墨议论,它更严酷得多。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2) 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的“补苴罅漏”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什么启示? (2)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够,还必须
变革政治制度。材料三:辛亥革命因缺少必要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而流产,接踵而来的便是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反动。在五四运动前后,在中
国的大地上弥漫着一股尊孔复古思潮的逆流。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展开一场对尊孔复古思潮的批判。 ——秦川《五四新文化运
动先驱者:李大钊》(3)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3)功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背景:辛亥革命缺少必要的思想革命与文化革命(或者辛亥革命后,帝制复辟与袁世凯尊孔复古
,说明仅有政治制度革新不够,还需要思想文化的革新)。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
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
于墙壁之前寸步难移,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中国与西方近代化的路径有何不同?(4)中国近代化的路径: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层递进,与西方国家正好相反。10. 中
国的近代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
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
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
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材料二以中国民主革命
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
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
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
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1)运动:洋务
运动;理由: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超过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产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2) 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后建
立的政权及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2)政权:中华民国;政体:民主共和制;功绩: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3)作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拥有新思想的人才群体);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国人对
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4)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层层递
进(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
学的起始。 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
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光绪七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光绪八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
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1) 根据材料一回答,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个方面)?洋务派为什么重视“新学”?(1)内容:创办军事企业、创办民用企业,开设翻译馆,
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原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2)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
探索的不同侧重点。(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同:洋务派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近侧重学习西方制度。(3) 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三期
中国人开展的探索是什么?你认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4) 综合上述材料结
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认识。(4)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呈现出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
层递进的过程。专题06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参考答案1.【答案】【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北
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李
鸿章创办的实业的特点是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这些实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
用工业以及教育的近代化。 (3)有人认为“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我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洋务运动学习西
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都是在向西方学习。 故答案为: (1)北洋舰队。 (2)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
区。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以及教育的近代化。 (3)同意。理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都是在向
西方学习。2.【答案】(1)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民主和科学。【小题3】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3.【答案】
南京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1)据图一可知,《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他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
抗英战争,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
界上所罕有的深重灾难”,与深重灾难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开近代探索之先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
化开辟了道路,圆救亡图存之梦是指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
,创民主共和之国是指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启思想解放之门
是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世
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
用工业;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
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
绕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器物而制度而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 (2)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变法维新、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5)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器
物而制度而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答案】(1)190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同时翻译的种类也由以应用科学为主转
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戊戌变法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小题3】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社会运动又
反作用于社会思潮,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
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
的准备。5.【答案】(1)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政治侵略;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比
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关联: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兼采中西
(或创立中西结合的理论);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2)贡献: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
总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
念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贡献: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权威;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醒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推动了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小题3】认识:中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
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只有
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近代化历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
之路而奋斗;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学习先贤们将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
;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李鸿章实业清
单上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创办实业的历史背景、“公车上书”与变法维新运动之间有何关联、变法维新思想的特点、辛亥革命在“创立现代民族国家”
方面作出的贡献、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作出的转型作出的贡献、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
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鸿章实业清单上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创办实业的历史背景、“公车上书”与变法
维新运动之间有何关联、变法维新思想的特点、辛亥革命在“创立现代民族国家”方面作出的贡献、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作出的转型作
出的贡献、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等知识。6.【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2)三民主义. (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民主、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
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7.【答案】(1)《辛丑条约》。(2)A:洋务运动;奕?(或曾国藩、李鸿
章、左宗棠、张之洞)。B.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康有为(或梁启超、谭嗣同)。C.辛亥革命;孙中山。D.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或李大钊
、鲁迅、胡适)。【小题3】经济:洋务运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或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民用工业),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等。思想:戊戌变法宣传维新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
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思想获得空前大解放。【小题4】先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呈现出由表及
里,由浅人深、层层推进的逻辑发展特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本题以历史年代尺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辛丑条约》、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辛丑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等知识。8.【答案】(1)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2)封建帝制;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小题3】我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我国的近代化探索凝聚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
的探索,重点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知识,明确我国的近代化探索凝聚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产党才能救
中国等。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基础知识。9.
【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2)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解析】本题考查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辛亥革
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10.【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2)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够,还必须
变革政治制度。(3)功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背景:辛亥革命缺少必要的思想革命与文
化革命(或者辛亥革命后,帝制复辟与袁世凯尊孔复古,说明仅有政治制度革新不够,还需要思想文化的革新)。(4)中国近代化的路径: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层递进,与西方国家正好相反。【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启示、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功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中国与西方近代化的路径的不同之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启示、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功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中国与西方近代化的路径的不同之处等知识。11.【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理由: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超过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产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2)政权:中华民国;政体:民主共和制;功绩: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3)作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拥有新思想的人才群体);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4)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12.【答案】(1)内容:创办军事企业、创办民用企业,开设翻译馆,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原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同:洋务派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近侧重学习西方制度。(3)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4)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呈现出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专题06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第12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深冬入心886...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