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单选题1.(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八年级期中)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
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
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2019·北京市十一学
校八年级期中)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
是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的途径减弱噪声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3.(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八年级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4.(2019·北京·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下图
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C.太空中
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5.(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
期中)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B.降低噪声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绿化居住环境6.(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
.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B.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
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7.(2020·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图书馆里不
能大声喧哗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8.(2021·北京
育才学校八年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能够接收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HzB.适于人们学习工作的声音强度应
该不超过70dB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次声波传播速度的声波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超声波9.(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
年级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根据响度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的速度最大D.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多选题10.(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
豚采用回声定位来觅食,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B.通过研究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可以了解火山的信息,这是利用了声来传递能量C.在住宅小区
周围设置绿化带,是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D.刷牙时能听见清晰的牙刷和牙齿摩擦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固体可以传声11.(2019·北京市第
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
音调会不同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2019
·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八年级期中)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
孔中塞入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13.(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敲响桌面时
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的桌子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为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
,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参考答案1.D【详解】A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
的频率大于20000Hz,超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最大频率,故AB错误;C.超声波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电
动牙刷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除去,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2.B【详解】声源是街道上行驶的汽车,人耳在隔音板的外侧,隔音
板在人耳和声源之间,所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选B.3.A【详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人耳能听
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每个
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控制尾气排放指标能
够减弱对大气的污染,和减弱噪声是没有联系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4.B【详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A错误;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
电设备,故C错误;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点睛】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
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5.B【详解】汽车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机场搬迁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轨道两旁安装隔音板是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为了降低噪声的污染,故应选B.6.A【详解】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指物体做不规
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一切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有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从正在
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与生活,属于噪声;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是为了营造氛围,是人们有意为之,不属于
噪声;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没有影响到其他人,不属于噪声;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
没有影响到其他人,不属于噪声.故选A.7.D【详解】A.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改进汽车发动
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的为次声波,
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为超声波,所以人耳能够接收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A错误;B.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得
超过90dB,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不影响休息,噪声不超过50dB,故B正确;C.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以频率高低
来划分的,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故C错误;D.超声波由于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所以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
的风声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9.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不同的人
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据音色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C错
误;D.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10.ACD【详解】AB.声音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海豚觅食利用回声定
位和了解火山爆发时的次声,都是在体现声音传递信息的作用,故A正确,B错误;C.设置绿化带,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影响,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均可传声,故D正确。11.AD【详解】A.“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说明声音的响
度大,故正确;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振幅不同,响度不同,音调不变,故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
所说话的响度减小,故错误;D.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12.ABC【详解】A.更换机器,可以在声源处
减弱,措施可行,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措施可行,符合题意.C.人耳处塞棉花,可以在接收处减弱,措施可行,符合
题意.D.关闭声源可以在声源处减弱,但关闭所有的声源操作难度大,不现实,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故选A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噪声的防治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对于此类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也是中考的考点,需要重点掌握.13.ABD【详解】A.敲响桌面时桌子发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把桌面的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所以通过纸屑振动说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故A正确;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故B正确;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水量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避免噪声对考生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ABD。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