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单选题1.(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
属于实验法的是( )A.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活动并做记录B.生态学家用望远镜观察草原上狮子追逐斑马的过程C.兴趣小组同学用摄像机
拍摄细腰蜂运输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D.科研人员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发现其对声波反应敏感2.(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
列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A.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B.老虎追逐野兔C.鸟类的筑巢、求偶D.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
围的动静3.(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笔下钱塘湖春景里的小黄莺争取栖息地、燕子衔泥
筑巢的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决定;④由环境因素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9·北
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尝试与错误”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他通过对动物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动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常要经过多次尝试,逐渐淘汰错误的反应,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反应,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下列对动物“试错”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试错”是常见的动物学习行为B.“试错”次数与动物所处环境复杂程度有关C.“试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D.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
试错”次数越少5.(2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都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之上
B.根据行为目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C.学习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和形成途径D.学习行为一旦形成,不会消退,也不会改变6.(
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八年级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利用周末探究了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向迷宫内注水,在迷宫出口位
置设置一个爬梯,小鼠可通过爬梯离开水面。兴趣小组对此实验做出下列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与蚯蚓走迷宫相比,小鼠走迷宫的行为
更复杂B.小鼠通过多次走迷宫后,到达安全岛的时间会缩短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如果改变安全岛
位置,小鼠会一直按原路线走,永远不会改变7.(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纹翅蝇会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以吓退天敌跳蛛,
从功能角度划分,这种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群行为D.节律行为8.(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
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有利于其适应环境D
.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9.(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动物依靠各种行为适应环境。下列动物的行为,属
于学习行为的是(?)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B.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池塘里浮到水面上求食的金鱼喂食C.大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
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10.(2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中)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以下所列行
为均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猫捉老鼠、鲟鱼洄游、蜻蜓点水B.狗辨主人、鹦鹉学舌、老马识途C.蜘蛛结网、雄鸡报晓、惊弓之鸟D.蚂蚁
搬家、大雁南飞、螳螂捕蝉11.(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
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C.幼崽一出生就会吮
吸乳汁D.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12.(2021·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期中)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肢体语言的完成有着与人类相似
的结构基础。如图所示,用力抓挠表示请求同伴梳毛。关于图中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B.完成动
作时,上肢肌肉同时收缩C.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D.该行为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13.(2021·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期中)如
下图所示,经训练后,欧洲熊蜂能将小球顺利地滚到终点,同时获得糖水作为奖励。关于熊蜂滚球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行为获得途
径看,熊蜂滚球是学习行为B.熊蜂滚球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若无糖水奖励,滚球行为会逐渐消退D.熊蜂通过进球获得奖励有利于生存14.
(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北京雨燕飞行速度极快,每年4月中旬到7月中下旬会在北京停留,进行产卵等繁殖后代的行为。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雨燕的胸肌发达适于飞行B.雨燕的飞行是由于胸肌的收缩牵拉着骨伸长产生的C.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与气候
的节律性有关D.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15.(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的运动依赖骨骼和骨骼肌B.鸟发达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C.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
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16.(2019·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缉毒犬工作时,若发现毒品,就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等,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17.(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黑尾胡蜂遭受到袭击时,群蜂共同向侵
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其行为分别属于( )A.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C.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D.防
御行为和领域行为18.(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
为属于(?)A.先天性、攻击行为B.后天性、攻击行为C.先天性、防御行为D.后天性、防御行为二、实验探究题19.(2021·北京八
中八年级期中)为确定熊蜂和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
行了研究。(1)熊蜂和蜜蜂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飞到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上时,身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________上
,就完成了传粉。经过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________膨大形成果实。(2)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
为四个区间,T1≤14℃、1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注:访花
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时间。①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时,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的数据后,要
取_____________,计算得到访花时间,绘制出上图的曲线。②由图1可知,温度对____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
在______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③同学们依据蜜蜂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时间里访花的
总次数),如图2所示,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______(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20.(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面两种迷宫研究不同小鼠的学习行为。①将若干只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以甲迷宫,B组以乙迷宫进行实验。②分别记录两组小鼠通过迷宫找到食物需要经过的“试错次数”(注:小鼠在每个路口徘徊的次数),每
只小鼠重复走迷宫5次。③实验结果见表组别小鼠序号试错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A组16943222571287495846
3335339351514B组492323813195604137363366319132912请你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回答相关问
题:(1)小鼠一般昼伏夜出,从获得途径上看,该行为是________(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迷宫低亮度。实验
前使小鼠处于_____________(饥饿/饱食)状态,两组所用小鼠需大小、活力、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2)通过实验结果中小鼠五次走迷宫“试错次数”越来越少以及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小鼠具有学
习能力以及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的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对比,可以得出“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不会提
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的结论。有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实验次数少所致,若将每只小鼠的实验次数提高至50次,请你预测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做出该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在进一步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时,有的同学质疑,小鼠可能是依据自身留下的气味而不是记忆判断迷宫路径。请你针对该问题,提出实
验的改进措施。三、资料分析题21.(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北京雨燕(普通雨燕北京亚种)是北京地
区常见的鸟类。在“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的候鸟中,北京雨燕每年 4 月姗姗而来,繁殖后代,7 月中下旬又要进行长途旅行——成群结
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麻雀等。近几年鸟类研究工作者开始应用新型定位装置—
—光敏定位仪(净重仅 0.65 克,对雨燕飞行的影响较小),通过对太阳高度角及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出雨燕每天所处的大概位置,
来进一步了解北京雨燕迁徙路径与迁徙策略。根据光敏定位仪的数据,如图显示了北京雨燕迁徙的路线与距离。它们从颐和园八方亭出发,经过短短
的 4 个月时间,11 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越冬,全年迁徙距离约 3.8 万公里,接近地球赤道的长度!这种体重只有 40 克的小家伙
们竟然拥有如此惊人的飞行能力!北京雨燕为什么要迁徙?仅仅是因为北京冬天的寒冷吗?其实不然。北京雨燕是以飞行的昆虫为食,既不像山雀一
样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食物,也不能像松鸡和麻雀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可是,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
雨燕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选择在某些地点徘徊停留,时间上基本与当地的雨季重合。温暖湿润的雨季能够促进当地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
食物以补充能量。因此食物的匮乏使雨燕不得不每年都进行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成为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复杂且漫长的迁徙路途,对于
雨燕这类候鸟来说是充满危险的过程,天敌、气候、捕鸟网,成为雨燕在迁徙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迁徙路径上的保护对北京雨燕尤为重要
, 可以帮助这些远途的精灵们安全往返。(1)为更好地追踪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与策略,近几年鸟类研究工作者使用______(装置)来进
行追踪定位研究。(2)文中发出“平均体重只有 40 克的小家伙们竟然拥有如此惊人的飞行能力!”的感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两条可
能的原因:______、______。(3)“雨燕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选择在某些地点徘徊停留,时间上基本与当地的雨季重合。” 结合文中
信息推测雨燕子迁徙的根本原因是______。(4)北京雨燕的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都属于______(填写“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5)假如你所处的地区是北京雨燕的迁徙经过区,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它们安全迁徙?______。22.(2021·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
期中)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人们在对动物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同动物的捕食行为各具特色。蛇的种类繁多,分布于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蛇
只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食物种类也比较单一。蛇的捕食策略大体分为三类:无毒蛇多以“绞杀”模式制服猎物,即用细长的身体卷住猎物,体侧肌
肉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噬。观察红纹滞卵蛇(无毒蛇)捕食时发现,无论是成年蛇还是初生幼蛇,都采用的是“绞杀”模式。
毒蛇大多不“绞杀”猎物。紫砂蛇(轻毒蛇)一般会咬住猎物不放,被称为“噬咬”模式,长时间的“噬咬”以保证足够的毒液进入猎物伤口,导致
猎物活动能力减弱或丧失后将其吞噬。大多数剧毒蛇则采用“击杀”模式对付猎物。如响尾蛇(剧毒蛇)捕食老鼠时,先静静地潜伏,等待猎物进入
攻击范围后突然发动袭击,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致命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继而将猎物放开任其逃跑(当然,猎物大多因为中毒而不能跑远就失去运动
能力),再依靠敏锐的嗅觉循着气味找到濒死的猎物,将其吞噬。豹属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善于捕猎,但策略有所不同。虎一般会咬断猎物颈椎,损毁
对方脊髓。狮会使猎物窒息而死,但不同狮群的具体做法又有不同,有的靠紧咬住猎物的喉部导致其窒息,有的靠咬住口鼻部不放导致猎物窒息。幼
年虎或狮会观察成年个体的捕猎过程,并在与同伴的“打闹”中锻炼“埋伏”、“扑咬”等技巧。成年个体也会将击伤的猎物交给幼体处理,锻炼它
们控制和杀死猎物的能力。一些捕猎技巧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捕猎文化”。(1)蛇属于_____动物,多数种类没有孵卵、育幼等行为。
红纹滞卵蛇中,无论成年蛇还是出生幼蛇,都采用“绞杀”模式捕食猎物,说明该行为属于_____(先天性/学习)行为。(2)根据文中信息
推测,黑眉锦蛇(无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______”模式,铅色水蛇(轻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______”模式。(3)狮和虎
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的____和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幼年个体通过观察、练习而获得捕猎技巧的过程属于______(
先天性/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有利于它们更好地______复杂的环境。23.(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雀是捕食各种“毛虫”的能手,跟所有的飞鸟一样,它们有两组胸肌,一组是胸小肌,另一组是胸大肌。如图1所示,胸大肌一侧固定于由胸骨特
化成的龙骨突,另一侧连接着肩关节外的肱骨腹侧(向下一侧);胸小肌一侧固定于龙骨突,另一侧连接着肩关节外的肱骨背侧(向上一侧)。发达
的胸肌使山雀具有出众的振翅飞行能力,但面对“伪装高手”木橑尺蠖,它们往往也很难成功发现和捕食。木橑尺蠖是常见的林木害虫,是尺蛾的幼
虫,对核桃树危害很重;鸟类要想捕食它却不容易,因为它们的外观很像干枯的小树枝(如图2)。当木橑尺蠖休息时,停在树枝上,身体直直地斜
立,一动不动,就像树枝的一部分,很难被天敌发现。有人观察到,在木橑尺蠖发生量小的年份,山雀们经常对木橑尺蠖“视而不见”,捕食率很低
。而在木橑尺蠖发生量大的年份,个别山雀偶尔捕食到木橑尺蠖后,会尝试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进而会捕捉到更多的木橑尺蠖。这种捕食方法还
会“扩散”开来, 很快,大量的山雀会啄咬所有见到的类似小枯枝的东西,木橑尺蠖被捕食的几率大大增加。当木橑尺蠖的数量减少而其它昆虫数
量增多时,山雀便逐渐不再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结束这种经常“费力不讨好”的捕食方式。(1)山雀的身体结构非常适合于飞行生活,它们具
有发达的肌肉如________________为飞行生活提供动力;此外山雀体表的________不仅仅构成了流线型的身体轮廓,也加
大了翼面积。飞行时,山雀不断扇动双翼,根据文中信息,当向下扇翼时, ________________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2)
木橑尺蠖休息时,身体一动不动,就像树枝的一部分,这一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获得途径上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写“
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山雀偶尔捕食到木橑尺蠖后,尝试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 (填写“先
天性”或“学习”)行为,该捕食方法很好地应对了木橑尺蠖的伪装。(3) 在木橑尺蠖数量______________的年份, 山雀不再
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说明了这类行为方式可以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_____________。文中对尺蠖和山雀的行为进行研究时采
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
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详解】A.B.C.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
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如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活动、用望远镜观察狮子追逐斑马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细腰蜂哺育幼虫,都属于观察法,ABC不符合题
意。D.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如研究用声波
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对声波的敏感,D符合题意。故选D。2.A【分析】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
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动物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许
多社群是环绕着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但配偶和亲子关系本身还不能视为社群现象。蜂群之被视为典型社群,并非因为它是个血缘集团,而是
因为内部有明显的分工和组织。【详解】A.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一个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各负其责,内部有明显
的分工和组织,属于社群行为,A符合题意。B.老虎追逐野兔,属于老虎的取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C.鸟类的筑巢、求偶,是鸟类的繁殖行为
,C不符合题意。D.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
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
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详解】小黄莺争取栖息地、燕子衔泥筑巢的行为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
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故选A。4.C【详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
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试错”次数与动物所处环境复杂程度有关,“试错”
是动物学习中和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动物越高等,“试错”的次数就越少。所以C错误。5.A【分析】(1)先天性
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的行为。【详解】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学习行为建立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故动物的行为都是以遗传物质为基础形成的,
A正确。B.动物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B错误。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C错误。D.学习行为是需要一定环境因素的作用,当刺激该行为的环境消失,动物的学习行为也随之消失,D
错误。故选A。6.D【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
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
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详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
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蚯蚓是环节动物,老鼠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因此,与蚯蚓走迷宫相比,
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更复杂,A不符合题意。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小鼠在走迷宫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时间就越短,B不符合题意。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
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
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D.小鼠具有学习能力,如果改变安全岛位置,小鼠看到危险,不会一直按
原路线走,D符合题意。故选D。7.B【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
,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详解】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
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故不A符合题意。B.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
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所以纹翅蝇会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以吓退天敌跳蛛,从功能角度划分,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B符合题意
。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故C不符合题意。D.生物随着地球、
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
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A正确。B.当二者距离较近
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
,大大有益于它的生存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蝙蝠的捕食对夜蛾发生复杂飞行模式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错误。故选D。9.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
,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池塘里浮到水面
上求食的金鱼喂食、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
顶取下高处的香蕉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故选C。10.B【分析】1.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
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详解】A.猫捉老鼠、鲟鱼洄游、蜻蜓点水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
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B.狗辨主人、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
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C.蜘蛛结网、雄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D.蚂蚁搬家、大雁
南飞、螳螂捕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故选B。11.B【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通常在每年
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都是由豹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
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选B。【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解题
的关键。12.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
才能完成。【详解】A.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为杠杆,关节
为支点,肌肉的收缩提供动力,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故A正确。B.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每一个
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用力抓挠时完成屈肘动作,上肢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B错误。C.人或动物任
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故C正确。D.
黑猩猩用力抓挠表示请求同伴梳毛这是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D正确
。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比较。13.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
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详解】A.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熊蜂滚球是
学习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故A正确。B.熊蜂滚球行为是学习行为,是
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B错误。C.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行为,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需要不断反
复地刺激,否则会消退,所以若无糖水奖励,滚球行为会逐渐消退,故C正确。D.熊蜂通过进球获得奖励有利于生存,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化的环
境,故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4.B【分析】(1)鸟类的胸肌发达,可为飞
行提供动力。(2)节律行为是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详解】A.北京雨燕长骨中空、胸肌发达适于空
中飞行生活,A正确。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小
肌处于舒张状态,牵拉着骨绕关节运动。骨本身不能伸长,B错误。C.动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和生理变化,能在时间上与自然环境中的昼夜交替、四
季变更、潮汐涨落相呼应,这都与动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有关,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与气候的节律性有关, C正确。D.雨燕迁徙行为
与气候的节律性有关,是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种族繁衍,D正确。故选B。【点睛】熟记动物运动的形成及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15.
B【分析】(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有骨、关节、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一块骨
骼肌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3)学习行为是动物
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详解
】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正确。B、鸟发达的胸肌一
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错误。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
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C正确。D、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D正确。故选:B。【点睛
】解题的关键要理解掌握动物运动产生的过程及动物的行为。16.D【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A不符合题意。先天性行
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B不符合题意。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同种动物群体内的集体
合作的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C不符合题意。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缉毒犬工作时,若发现毒品,就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等,这种行为属于,D符合题意。【点睛】解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7.A【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详解】社会行为是指营
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黑尾胡蜂遭受到袭击时,群蜂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
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A正确。【点睛】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8.C【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
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
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详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
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是生来就
有的,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
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因此,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是防御行为。故选
C。19.(1)柱头 子房(2)平均值 蜜蜂 T2 熊蜂【分析】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
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
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之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1)花粉从雄蕊中的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
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是由花的花药产生的,熊蜂和蜜蜂采集花粉的同时一定会将部分花粉沾到身上,当熊蜂和蜜蜂飞到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时
,身上的花粉就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当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子房会继续发育成果实。
(2)①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取数据的平均值。②分析图1,比较在不同温
度区间,熊蜂和蜜蜂的访花时间曲线可知:在同一温度区间,蜜蜂的访花时间较长,可见温度对蜜蜂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观察熊蜂的访花时间曲
线,可以看出当温度在T2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③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种子,结出果实,因此访花频率越高,传粉效率就越
高,进而产量就越高。因此分析图2可知,熊蜂的访花频率较高,则熊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20.(1)先天性行为 饥饿
减少因个体差异造成的实验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不同小鼠的试错次数不同 A和B组##B组和A租 两组试错次数越来越少,但平均值
相差不大(或B组平均试错次数少于A组) 彩旗不是小鼠的直接刺激(或彩旗起到提示作用)?以上两个答案,逻辑自洽,合理即可(3)实验前
更换实验装置;实验前打扫消毒等(言之有理即可)【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鼠的
昼伏夜出,属于先天性行为。(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
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1)小鼠一般昼伏夜出,
从获得途径上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迷宫低亮度。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
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在设计对照实验的时候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也就是说对照组和实验组
除所要探究的变量不一样以外,其他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两组所用小鼠需大小、活力、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目的是减少因个体差异造成的实验
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通过实验结果中小鼠五次走迷宫“试错次数”越来越少以及不
同小鼠的试错次数不同,可以得出“小鼠具有学习能力以及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的结论。通过A和B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对比,可以得出“在迷宫的
正确路口做标志不会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的结论。有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实验次数少所致,若将每只小鼠的实验次数提高至50次
,预测实验结果是两组试错次数越来越少,但平均值相差不大;彩旗不是小鼠的直接刺激(或者B组平均试错次数是少于A组;彩旗起到提示作用)
。(3)在进一步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时,有的同学质疑,小鼠可能是依据自身留下的气味而不是记忆判断迷宫路径。针对该问题,提出实验的改进
措施实验前更换实验装置;实验前打扫消毒等。21.(1)光敏定位仪(2)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利于空中飞行 具有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
(3)食物匮乏(4)先天性(5)停止撒药灭虫,禁止捕获、猎杀等【分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
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
习而获得的行为。(2)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
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1)为更好地追
踪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与策略,近几年鸟类研究工作者使用光敏感定位仪来进行追踪定位研究,这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2)迁徙的鸟
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除用肺呼吸外,还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3)“雨燕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选择在某些地点徘徊
停留,时间上基本与当地的雨季重合。”“因此食物的匮乏使雨燕不得不每年都进行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据此可知雨燕从北向南迁徙的根本原
因是食物匮乏。(4)雨燕等鸟类的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是先天就有的,所以北京雨燕的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都属于属于先天性行为。(5)假如你
所处的地区是北京雨燕的迁徙经过区,可以帮助它们安全迁徙的措施如停止撒药灭虫,禁止捕获、猎杀等。22.(1)爬行 先天性(2)绞杀
噬咬(3)胎生 学习 适应【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
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1)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具有坚韧的卵壳,所以属于爬行动物。红纹滞卵蛇中,无
论成年蛇还是出生幼蛇,都采用“绞杀”模式捕食猎物,说明该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
根据文中信息推测,黑眉锦蛇(无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绞杀”模式,铅色水蛇(轻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噬咬”模式。(3)哺乳动物具备了胎生和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狮和虎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的胎生和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幼年个体通过观察、练习而获得捕猎技巧的过程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有利于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23. 胸肌/胸大肌/胸小肌 羽毛 胸大肌 先天性 学习 减少 环境 观察法【分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如亲鸟育雏。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1)鸟类有发达的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运动时,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其受到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小肌处于舒张状态,牵拉着肱骨绕关节运动。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适于飞行。(2)木橑尺蠖休息时,身体一动不动,就像树枝的一部分,这一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在木橑尺蠖发生量大的年份,个别山雀偶尔捕食到木橑尺蠖后,会尝试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进而会捕捉到更多的木橑尺蠖。这种捕食方法还会“扩散”开来,很快,大量的山雀会啄咬所有见到的类似小枯枝的东西,木橑尺蠖被捕食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学习行为。(3)当木橑尺蠖的数量减少而其它昆虫数量增多时,山雀便逐渐不再啄咬类似小枯枝的东西,结束这种经常“费力不讨好”的捕食方式。说明了这类行为方式可以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可见资料中对尺蠖和山雀的行为进行研究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以及动物行为概念、特点。 18 / 18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