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3-2022北京中考真题化学汇编:我们周围的空气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13-2022北京中考真题化学汇编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选题1.(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气焊B.食品防腐C.
供给呼吸D.医疗急救2.(2022·北京·中考真题)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B.21%C.0.94%D.0.03
%3.(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镁条C.蜡烛D.铁丝4.(2021·
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5.(2020·北京·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
量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6.(2020·北京·中考真题)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
度线处7.(2020·北京·中考真题)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N2B.O2C.H2OD.CO28.(2018·北
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
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9.(2017·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
木炭C.铁丝D.石蜡10.(2016·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五氧化二磷B.大理石C.加碘食盐D.食醋11.(201
6·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B.N2、O2等均匀混合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
.N2、O2的体积比约为5:112.(2016·北京·中考真题)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达尔文C.拉
瓦锡D.牛顿A.AB.BC.CD.D13.(2015·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B.C.D.14.(20
15·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碘食盐B.干冰C.硬水D.食醋15.(2015·北京·中考真题)已知:,下图表示一定
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的质量C.固体中的质量D.固体中
钾元素的质量分数16.(2015·北京·中考真题)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
碳D.稀有气体17.(201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18.(2
01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9.(2014·北京·中考真题)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
气体20.(201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集气瓶中21.(201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二、填
空题22.(2019·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3.(2015·北京·中考真题)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2)B中现象是声带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
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24.(2018·北京·中考真题)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
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25.(2021·北京·中考
真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加热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收集O2的
装置是______(填序号)。(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O2。26.(2018·北京·中考
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____
___。参考答案1.B【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不符合题意;B、食品中的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腐败,氧气不能防
腐,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根
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
3%。故选B。3.D【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故选:D。4.D【详解】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
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
,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5.B【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
产生大量白烟。故选:B。6.D【详解】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
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
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
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
,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
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试题分析∶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B.O2.考点∶考查氧气的性质。
8.C【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
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9.C【详解】此题考查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A选项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选
项木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C选项铁丝燃烧的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燃烧现象;D选项酒精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答案选择C10.A【分析】
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详解】A选项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
净物;B选项大理石,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加碘食盐,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D选项食醋,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
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11.B【详解】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空气是混合物,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混合而成;B选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
等均匀混合而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混合物中各成分各自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现象是错误的叙述,N2、O2的体积比为7
8:21;故答案选择B。12.C【详解】试题分析: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答案选择C考点:空气成分的测定13.B
【详解】试题分析: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故选B考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4.B【详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只含有一种物质,
属于纯净物;加碘食盐、硬水、食醋都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B.考点:物质的分类15.A【详解】试题分析:A、由于K
Cl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O2,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但由于、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
的质量不变,故氧元素质量不会变为0,正确,B、生成O2的质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错误,C、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它的质量不变,错误,D、由于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错误,故选A考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量
的变化,催化剂的特点16.B【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考点:空气的成分
17.D【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
项错误;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正确;故选D。18.D【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
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
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详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
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
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
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故选D.【点睛】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19.A【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
3%。20.D【详解】A、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味,所以无法鉴别,故A错误;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
溶于水,所以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均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C、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色,所以无法鉴别,故C错误;D、带火星木条伸入氧气能使
其复燃,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故选D。21.B【详解】A、木炭生成CO2气体,得不到黑色固体,A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水,得不到黑色固体,C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得不到黑
色固体,D错误,答案选B。22. 2KMnO4K2MnO4 +MnO2+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1)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
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MnO2+O2↑;(2)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能说明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1)2KMnO4△K2MnO4 + MnO2 + O2↑ 木条复燃 (2)
2H2O2催化剂2H2O+ O2↑【详解】试题分析:(1)A中发生的反应是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有氧气产生(2)原理主要是H2O2
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催化剂2H2O+ O2↑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气的检验2
4. 2H2O2=2H2O+O2↑; 在常温下,当pH在8-12之间时,随pH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在10-11中间时
,溶氧量达到最大值。【详解】(1)H2O2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在
常温下,当pH在8-12之间时,随pH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25. 酒精灯 B木条复燃【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题中可以收集O2的装置是:B。(4)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O2。26. 2KMnO4K2MnO4+MnO2+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