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常见的光学仪器章节综合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22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常见的光学仪器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B.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2022·
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经过凸透镜的光一定相
交于一点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3.(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属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A.甲
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4.(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
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B.若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移
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和像的大小都变大C.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看到烛
焰倒立的像D.在图中,把透镜B放在蜡烛与凸透镜A之间适当位置(图中未画出),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
镜B对光线有会聚作用5.(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A.
乙和甲B.丙和甲C.乙和丁D.丙和丁6.(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蜡烛通过小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C.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7.(202
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
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8.(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
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9.(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10.(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
,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
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二、多选题11.(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关于凸透镜
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12.(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
镜上,入射角是90°B.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
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填空题13.(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小楠将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
。如图,甲图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出焦距。其中,测得焦距小于
10cm的是 _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用它可以模拟人眼患有 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时的晶状体,在生活中应当佩戴 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14.(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
级期末)小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小娟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
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___________高度;(2)调整好
实验器材后,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_
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如图所示的实验,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
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同时光屏向 _________
_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
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字母)。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C.完整
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15.(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
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对光线有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当蜡烛移至距透镜15cm处时,
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后,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___(选填“正立”
或“倒立”)、 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四、作图题16.(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在图中,根据光穿过
透镜时的光路图,在方框中填入一个适当的透镜(填符号或文字均可)。17.(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在方框内画出适合的透镜。
五、实验题18.(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当蜡烛
、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2)若将图甲中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使光屏上仍然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按______(选填“1”或“2”)所示方式能观察到蜡烛的像。19.(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某实
验小组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实验,他们记录数据并绘制了像距v和
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1)实验前,需将烛焰的焰心、______、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2)将凸透镜固定在5
0cm刻线处,当把物体放在42cm刻线处时,他们前后移动光屏,始终在光屏上没有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其原因是______;(3)从图
像上可以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20.(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1)请你将小华的主
要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A和B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
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_______,并记录在表格中;④_________并记录在表格中;(2)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___
____21.(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
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测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
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
,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的像.(选填 “倒立”或“正立”)。参考答案1.D【详解】A.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为3.0×108 m/s,故A错误;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漫反射也是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D.凹透
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A.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汇聚作用,故A正确;B.凸透
镜的左右各有一个焦点,即有两个焦点,故B错误;C.在焦点处的点光源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出,不会相交于一点,
故C错误;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可知,物体若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3.C【详解】甲
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所以甲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说明晶状体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弱,为了增大对光的偏折能力,应佩戴对光具有
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如丁图)。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所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说明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为了减弱
对光的偏折能力,应佩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如丙图)。综上所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由图
可知,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
成了照相机,故A错误;B.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同时像也变大,故B 错误;C.将蜡烛移至光具
座上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u′=5.0.0cm-45.0cm=5.0cmu 到烛焰正立的像,故C错误;D.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烛焰的像更靠近了凸透镜,这是因为放置的透镜可以会
聚光线,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
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对光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
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由乙图可知,成像于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丁图)进行矫正。由丙图可知,成像于
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甲图)进行矫正。综上所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A.光沿直线传
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故A错误;B.蜡烛通过小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属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形成的倒立的实
像,故B错误;C.凹透镜对任何不过光心的光线都具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不同的颜色的光透过三棱镜时的折
射角度不同,所以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远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的距离
太短,来自近处的光还没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因此要用凸透镜让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A【详解】由图
可知,烛焰发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后成像在了视网膜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差,远视眼需要佩戴对光线具
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这样物体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B【详解】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
手机摄像头扫描维码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工作的.符合题意;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
】重点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10.C【详解】A.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
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错误;C. 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
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故选C.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11.AB
C【详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像中,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等大的,又有缩小的
,但是虚像全部是放大的。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12.BC【详解】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
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是0°,故A错误;B.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的,故B正确;C.由透镜的光学性质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正确;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属于光的反
射现象,所以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C。13. 乙 近视眼 凹透镜【详解】[1]凸透镜的厚度越厚,焦距越小,实验中测得
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厚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
图乙,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丙。[2]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乙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
[3]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14. 同一 照相机 右 右 C【详解】(1)[1]做
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2]如图所示,物距
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3][4]保持透镜不动,如果想在光屏
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应使物距缩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4)[5]遮住凸透镜的上半
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正确。1
5. 10会聚 倒立 缩小【详解】[1][2]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观察到折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即凸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会聚后相交于凸透镜一侧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等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由图可知,此透镜
的焦距为10cm。[3][4]当蜡烛移至距透镜15cm处时,此时的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在光屏上仍能够成像,即相当于此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
,像一定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6.【详解】由题意可知水平光线透过此透镜后光线成向外发散的情况,故
可由此判断出透镜是凹透镜。结合图像可做图如下17.【详解】通过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该
透镜应该是凸透镜。如图18. 等大 左 1【详解】(1)[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易知u=50.0cm
-30.0cm=20.0cm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2)[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实验中,保持凸
透镜的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至5cm位置处,则物距变大,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3)[3]蜡烛位置不变,
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时u′=36cm-30cm=6cm 。19. 凸透镜的中心 u2f,此时光屏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需将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2)[2]由图乙可知,当u=20cm时,v=20cm。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知,此时像
距等于物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即2f=20cm,则f=10cm。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线处,当把物体放在42cm刻线处时,此时的物
距为50cm-42cm=8cm<10cm即此时u 。(3)[3]由图甲可知,图中的物距为50cm-20cm=30cm>20cm即u>2f,此时光屏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0. 同一
高度 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 见详解 实验次数123物高/cm像高/cm【详解】(1)[1]调节光具座上的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3]本实验探究的是像的高度是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需要测量物体的高度,以及对应的像的高度;在实验过程中,只能改变所探究的因素(物体的高度),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即探究完物体A再探究物体B时,仍然要把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进行探究。(2)[4]由实验过程可知,需要收集的数据有:物体的高度、以及像的高度,设计的表格如下:实验次数123物高/cm像高/cm21. 缩小 倒立 正立【详解】(1)[1]蜡烛到凸透镜距离50.0cm-10.0cm=40.0cm大于二倍焦距30cm,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蜡烛到凸透镜距离50.0cm-30.0cm=20.0cm大于一倍焦距15cm小于二倍焦距30cm,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3]蜡烛到凸透镜距离50.0cm-40.0cm=10.0cm小于一倍焦距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第1页/共1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