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物理(教师版)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22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物 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
速度的单位是(  )A. 米B. 秒C. 米/秒D. 秒/米2. 用m表示物体质量,用V表示物体的体积,用ρ表示物体的密度。下列关
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B. 用
放大镜观看纤维结构C. 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了D. 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4. 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诗
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 液化B. 熔化C. 凝固D. 凝华5. 图为小女孩正在荡秋千时的情景。下列判
断中正确的是(  )A. 以座椅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B. 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D
. 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6.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是(  )A. 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B. 将苹果放在冰
箱冷藏室中保存C. 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D. 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7. 图为小明用鼓槌击鼓的情景。假定鼓槌每次击打在鼓
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击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那么鼓面发出的声音(  )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声速不同8.
下列描述运动的实例中,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运动员绕着环形跑道赛跑B. 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C. 被踢出去的足球在草
地上滚动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9. 下列估计值合理的是(  )A. 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B. 一张普通A4纸的质量
大约是50克C. 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米/秒D. 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10.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 该物质是非晶体B. 该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C. 该物质在第5min全是液态D. 该物质的熔
点是0oC11. 洋洋老师将一束绿光自右向左斜射入糖水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他将糖水搅拌后再将绿光斜射入糖水
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光在糖水中发生弯曲是光的色散现象B. 此实验说明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C. 此实验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此实验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12.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近视眼或者
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B. 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
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C. 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D. 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13.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使一个水球悬浮在她面前,人们通过水球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的像,如图所示。
关于图中的水球及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像是实像B. 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 成像原理跟放大
镜成像原理相同D. 增大水球到王亚平的距离,所成的像将变大14. 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上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光屏放置在7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A. 光屏上恰好能呈现烛焰的像
B. 仅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C. 仅向右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D. 仅移动光屏,不可能在
屏上呈现烛焰的像15.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斜面AB之间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
车从A运动到B的时间。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大B. 小车还未
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小C. 增大AB间的距离,将使测量的误差增大D. 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1分)16.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观察到固态的碘消失了而试管内充满了碘蒸气。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
态变化跟碘的这一变化相同的是(  )A.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B. 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C. 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D.
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1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中的宇航员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话,说明声音可以在
真空中传播B. 在山谷中大声喊话可以听见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反射C. 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时戴上耳罩,是在传播途径上阻断
噪声传播D.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工具,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18.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的是(  )A.
B. C. D. 19. 一束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照射到玻璃三棱镜上,从三棱镜上射出光被分解为各种颜色,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是光通过玻璃时发生反射形成的B. 这是光通过玻璃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 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不同
色光组成的D.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玻璃时的入射角不同20. 如图所示的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质量(m)、体
积(V)和密度(ρ)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三、实验解答题(共49分。其中第21、24题各4分,第22、23、
25、26题各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8分,第30题3分)2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km=_____
_m;(2)1h=______s;(3)1m/s=______km/h;(4)1g/cm3=______kg/m3。22. 用刻度
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23. 如图所示量筒,其量程是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
mL。24.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OP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已知∠MOA=60o,∠POB=∠BOC=30o。则入射光线AO
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它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将沿______方向射出。25. 如图所示,是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图
中S是蜡烛的一个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SP的反射光线,要求保留做图痕迹。26. 小丽在学习完声
音的知识后,利用一组相同的空玻璃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向玻璃瓶内分别倒入不等量的水,然后按照瓶内水量的多少将它们依次排列,静置在水
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然后用竹筷从右向左依次敲击玻璃瓶,使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发现它们发声的音调依次降低。小丽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__
____。27.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1)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判断水
沸腾了;(2)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显示的某时刻水的温度,则该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小明记录了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一
段时间以后停止加热的数据,如表一所示。根据数据可知:表一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 ℃9496989898989592
9089①水的沸点是______℃;②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4)水沸腾时在烧杯口附近出现了许多“白
气”。形成“白气”的过程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过程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8. 小明在
实验室测量花生油的密度,下面是他的操作步骤,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线时发现指
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2)调节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后,他取适量的花生油倒入烧杯中,
用天平测量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天平的读数是______g。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1
5.2g,则倒入烧杯中花生油的质量是______g;(3)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花生油的体
积是______cm3;(4)根据测量的数据,可计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为______g/cm3;(5)小明分析实验过程,认为测量出的花
生油密度可能偏大,除了测量过程中的读数误差以外,小明的理由可能是______。29.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把点燃的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屏上得到的像跟蜡烛
的火焰相比,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
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A.等于15cm
B.等于30cmC.介于15cm和30cm之间 D.小于15cm(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
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到某个位置后固定,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得到的像
跟原来的像相比变______(选填“大”或“小”)了;(4)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仅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______。A
.屏上的像缺少了上半部分B.屏上的像缺少了下半部分C.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D.屏上的像变得暗了30.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
像时像距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图中M是薄玻璃板,M跟固定在水平桌上的白纸垂直,除了能满足实验需要的蜡烛以外,其他实验器材可自选。(1)
简要写出探究过程,并用符号说明需测量的物理量;(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四、科普阅读题(共3分)31. 阅读《赵友钦和他的实验
楼》并回答问题。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我国古代典藉《墨经》中记录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且运用光
沿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学解释。元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赵友钦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小孔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
在《革象新书》当中。赵友钦在浙江龙游鸡鸣山筑观星台,建造了小孔成像实验楼。实验楼是两间两层楼房,每间楼下各挖一口直径为4尺的圆井,
右井深4尺,左井深8尺。左井里放一张4尺高的桌案。把两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钉一千个铁钉做蜡烛签,实验时点燃一千支蜡烛,做为圆面形光源
。井口的地面上覆盖两块直径5尺的圆板,板心各开方孔一个,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用楼板做为呈接像的光屏(像
屏),如图所示。赵友钦利用这个实验楼和他设计的装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模拟和对比研究,他的部分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实验1:把左
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桌面上,右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井底,点燃井底的蜡烛,观察到左、右两个房间内的烛光穿过小孔后在像屏上都形成圆形像,但
是左边像屏上的像较暗,右边像屏上的像较亮。实验2: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
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右井中只点燃疏密相间而匀称的二三十支蜡烛,在右井上方像屏上出现互不相连的二三十个方形的像,这些像整体上排列
成圆形。在左井中只点燃中心的一支蜡烛,见到像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方形像。实验3: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撤去两井上所
盖的圆板,另做两块直径1尺多的圆板,在右板中心开一个边长4寸的方孔,在左板中心开一个边长5寸多的等边三角形孔,各以绳索把圆板吊在楼
板底下井的正上方,而且做到圆板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可调,仍以楼板为像屏。当圆板的处于某一位置时,在左边像屏上的像是三角形,在右边像屏上
的像是正方形。赵友钦在这座实验楼里进行的实验涉及几何光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他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实
践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1)在实验1中观察到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这是因为______;A.光源不同B.孔的大小不同
C.孔到楼板的距离不同D.井深不同(2)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文章中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文字是______;(3)利用
实验3中的装置,还可以完成哪些跟小孔成像有关的探究活动?(列举一例)______。五、计算题(共8分。每小题4分)32. 在中学生
体育考核中,小丽用时200秒完成了女子800米跑的项目。(1)求小丽在本次800米跑项目中的平均速度;(2)假如小斌以跟小丽相同的
速度完成男子1000米跑的项目,请根据中学生男子成绩标准对照表(如表二所示),经过计算说明小斌在此项目中获得的分数。表二1000米
用时/秒217220226232243253263276289分数109.598.587.576.5633. 有一卷银丝,测得它的
质量是315g。已知这卷银丝的横截面积是3×10-4cm2,银的密度是10.5g/cm3。求(1)这卷银丝体积;(2)这卷银丝的长
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 米B. 秒C. 米/秒D. 秒/米【答案】C【解析】【详解】A.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秒是时间的国际单
位,故B不符合题意;C.米/秒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故C符合题意;D.时间和路程的比值不是物理量,秒/米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
意。故选C。2. 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V表示物体的体积,用ρ表示物体的密度。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C【解析】【详解】ABC.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ρ表示物体的密度,则物体的密度是,故C正确,AB错误;D.物体
的体积是,故D错误。故选C。3. 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B. 用放大镜观看纤维结
构C. 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了D. 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答案】D【解析】【详解】A.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A不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观看纤维结构,利用的是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了,
是因为光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光路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D符合题意。故选D。4. 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
液化B. 熔化C. 凝固D. 凝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后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A
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 图为小女孩正在荡秋千时的情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以座椅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
动的B. 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D. 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
【详解】A.座椅上的小女孩与座椅一起运动,座椅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座椅为参照物,小女孩是静止的,故A错误;B.座
椅上的小女孩与座椅一起运动,座椅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故B错误;C.以地面为参照物,
小女孩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小女孩是运动的,故C正确;D.以小女孩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小女孩的位置发生改变,地面是运动的,故D
错误。故选C。6.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 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B. 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
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D. 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答案】C【解析】【详解】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是控制了液体
的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降低了温度,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
流动,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C符合题意;D.将盛有
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图为小明用鼓槌击鼓的情
景。假定鼓槌每次击打在鼓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击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那么鼓面发出的声音(  )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
色不同D. 声速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鼓槌每次击打在鼓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击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因此鼓面振动的幅
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 下列描述运动的实例中,可能是匀速直
线运动的是(  )A. 运动员绕着环形跑道赛跑B. 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C. 被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答案】D【解析】【详解】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直线做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A.运动员绕着环形跑道赛跑,运动员运动的轨迹不
是直线,故运动员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故钟表的指针匀速
转动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草地表面不光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足球会越滚越慢,最终静止
在草地上,说明足球的速度发生改变(即速度减小),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汽车在平直的
公路上行驶,说明汽车沿直线运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可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D符合题意。故选D。9. 下列估计值合理的是(  )A. 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B. 一张普通A4纸的质量大约是50克
C. 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米/秒D. 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一个指甲盖的厚
度大约1mm,一张物理试卷厚度比指甲盖的厚度小,约0.1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张A4纸的规格为210×297(mm) ,
一张的面积为0.06237m2,一张普通A4纸质量大约为4.3659g。故B不符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故C符合题意;D.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大约是1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根据图像可知(  )A. 该物质是非晶体B. 该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C. 该物质在第5min全是液态D. 该物质的熔点是0oC【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故A错误,D正确;B
C.该物质从第4min刚开始熔化到第12min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持续了8min,此阶段温度保持0℃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
C错误。故选D。11. 洋洋老师将一束绿光自右向左斜射入糖水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他将糖水搅拌后再将绿光斜射
入糖水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光在糖水中发生弯曲是光的色散现象B. 此实验说明白光是
由色光组成的C. 此实验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此实验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答案】D【解析】【详解】A
.色散是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分布成光谱的现象,如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光在糖水中发生弯曲是因为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发生折射现象,不是色散
,故A错误;BCD.未搅拌前,糖水分布不均匀,绿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发生弯曲;搅拌后,糖水分布均匀,绿光在均匀的糖水中沿直线传播,说
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12.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近视眼或者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
确的是(  )A. 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B. 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
矫正C. 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D. 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答案
】A【解析】【详解】AB.甲图中,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成
在视网膜上,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正确,B错误;CD.乙图中,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晶状体折光能力
太弱,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故选A。13. 航天
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使一个水球悬浮在她面前,人们通过水球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的像,如图所示。关于图中的水球及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像是实像B. 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 成像原理跟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D. 增大水球到王亚平的
距离,所成的像将变大【答案】A【解析】【详解】B.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B错误;AC.由图可知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C错误;D.增大水球到王亚平的距离,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A。14. 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光屏放置在7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A. 光屏上恰好能呈现烛焰的像B. 仅向
左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C. 仅向右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D. 仅移动光屏,不可能在屏上呈现烛
焰的像【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得,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依题意得,此时凸透镜的物距为所以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为图中光屏距离凸透镜A.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光屏的位置不是成像的位置,故A不符合题意;BD.仅
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光屏靠近凸透镜,当光屏的位置为成像的位置时,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仅向右移动
光屏到某个位置,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不可能呈现烛焰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5.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斜面AB之间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的时间。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大B. 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小C. 增大AB间的距离,将
使测量的误差增大D. 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答案】D【解析】【详解】A.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测量的
时间会偏大,由可知,测量的速度偏小,故A错误;B.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可知,测量的速度偏大,故B错误
;C.增大AB间的距离,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长一些,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D.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小车运动慢一些,所测时间更
加准确,减小测量的误差,故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16.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观察到固态的碘消失
了而试管内充满了碘蒸气。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跟碘的这一变化相同的是(  )A.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B. 晾在阳光下的湿衣
服变干了C. 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D. 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答案】AC【解析】【详解】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A.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
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用久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
小了,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中的宇
航员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在山谷中大声喊话可以听见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反射C. 射击运
动员在射击时戴上耳罩,是在传播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D.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工具,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答案】BD【解析】【详解】A.声
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太空舱中的宇航员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话,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A错误;B.在山谷中大声喊话,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峭
壁再反射回来,听到回声,故B正确;C.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时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工具,由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BD。18.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主光轴会聚一
些。从图中看出,AC对光有会聚作用,BD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9. 一束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
)照射到玻璃三棱镜上,从三棱镜上射出的光被分解为各种颜色,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是光通过玻璃时
发生反射形成的B. 这是光通过玻璃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 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D.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玻璃时的入
射角不同【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一束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照射到玻璃三棱镜上的一个面上,当光通过三棱镜时
发生了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色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光能力不同,在另一侧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白光是复合光,由不同颜色的色光组成。故A
D错误,BC正确。故选BC。20. 如图所示的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质量(m)、体积(V)和密度(ρ)之间关系的
是(  )A. B. C. D. 【答案】CD【解析】【详解】AC.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BD.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密度不变,密度和体积的关系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CD。三、实验解答题(共49分。其中第21、24题各4分,第22、23、25、26题各2分,第27
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8分,第30题3分)2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km=______m;(2)1h=____
__s;(3)1m/s=______km/h;(4)1g/cm3=______kg/m3。【答案】 ①. 1000②. 3600③
. 3.6④. 1000【解析】【详解】由单位换算得:(1)[1]由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得(2)[2]由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得(3)[
3]由速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得(4)[4]由密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得22. 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
cm。【答案】1.80【解析】【详解】由图得,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放在刻度尺0.00cm位置,右端放在刻度尺1.
80cm位置,物体的长度为23. 如图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mL。【答案】 ①. 0~50②.
2【解析】【详解】[1]由图得,量筒的测量范围为0~50mL,即量程为0~50mL。[2]量筒中10mL被分为5小格,一小格表示
2mL,即分度值为2mL。24.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OP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已知∠MOA=60o,∠POB=∠BOC=3
0o。则入射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它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将沿______方向射出。【答案】 ①. 30o②. OB【
解析】【详解】[1]依题意得,所以即入射光线AO的入射角为30o。[2]光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所以它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将沿OB方向射出。25. 如图所示,是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图中S是蜡烛的一个发光点,S′是
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SP的反射光线,要求保留做图痕迹。【答案】【解析】【详解】由图可知,S′是S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连接S′P并延长得到入射光线SP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6. 小丽在学习完声音的知识后,利用一组相同的空玻璃瓶进行了如下
探究实验:向玻璃瓶内分别倒入不等量的水,然后按照瓶内水量的多少将它们依次排列,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然后用竹筷从右向左依次敲
击玻璃瓶,使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发现它们发声的音调依次降低。小丽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______。【答案】瓶内水柱的长度【解析】【详
解】瓶内水柱越长,质量越大,敲击时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瓶内水柱的长度。27.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1)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判断水沸腾了;(2)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显示的某
时刻水的温度,则该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小明记录了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停止加热的数据,如表一所示。根
据数据可知:表一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 ℃94969898989895929089①水的沸点是______℃;②水
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4)水沸腾时在烧杯口附近出现了许多“白气”。形成“白气”的过程是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过程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92③. 98④. 温度
不随加热时间变化 ⑤. 液化 ⑥. 放出【解析】【详解】(1)[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
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观察到气泡由下往上运动时,逐渐变大,可以判断水沸腾了。(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
示数是92℃。(3)①[3]由表中数据可知,从2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8℃。②[4]由表中数据可知,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随加热时间变化。(4)[5][6]水沸腾时在烧杯口附近出现了许多“白气”,是水蒸
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28.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花生油的密度,下面是他的操作步骤,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他将
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线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2)调节天
平的横梁水平平衡后,他取适量的花生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天平的读数是______g。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15.2g,则倒入烧杯中花生油的质量是______g;(3)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
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是______cm3;(4)根据测量的数据,可计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为______g
/cm3;(5)小明分析实验过程,认为测量出的花生油密度可能偏大,除了测量过程中的读数误差以外,小明的理由可能是______。【答
案】 ①.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 53.2③. 38④. 40⑤. 0.95⑥. 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会有残留液
体,使测量的体积偏小【解析】【分析】【详解】(1)[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
央刻度线的左侧,说明左端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2]由图乙可知,天平测量的质量数即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
总=50g+3.2g=53.2g[3]花生油的质量为m=m总-m杯=53.2g-15.2g=38g(3)[4]由图可知,读取量筒中
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对准凹液面的底端为准,则花生油的体积为V=40mL=40cm3(4)[5]故花生油的密度为(5)[6]测量花生
油的质量后,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会有残留液体,导致花生油没有全部倒入到量筒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由可知,计算得出的
花生油的密度偏大。29.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在光具座上的位
置,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屏上得到的像跟蜡烛的火焰相比,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
___;A.等于15cm B.等于30cmC.
介于15cm和30cm之间 D.小于15cm(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到某个位置后固定,应向______(选填
“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得到的像跟原来的像相比变______(选填“大”或“小”)了;(4)
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仅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______。A.屏上像缺少了上半部分B.屏上的像缺少了下半部分C.屏上的像
变得模糊了D.屏上的像变得暗了【答案】 ①. 缩小 ②. 照相机 ③. D④. 左 ⑤. 小 ⑥. D【解析】【分析】【详解】(1
)[1][2]由图可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应用于照相机。(2)[3]由图可知,物距u=30.0cm,像距v=15.0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
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应满足u>2f,2f>v>f,即:30.0cm>2f,2f>15.0cm>f,解得7.5cm
。则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变小。(4)[6]若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凸透镜
的其它部位仍能折射光线成像,则在光屏上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由于透过凸透镜的光变少,因此所成的像变暗。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
意。故选D。30.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图中M是薄玻璃板,M跟固定在水平桌上的白纸垂直,除了能
满足实验需要的蜡烛以外,其他实验器材可自选。(1)简要写出探究过程,并用符号说明需测量的物理量;(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答
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详解】(1)①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B直到与A的像
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物距u、像距v,并记入表格。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仿照步骤①,重复5次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入表格。(
2)如下表u/mv/m四、科普阅读题(共3分)31. 阅读《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并回答问题。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我国古代典藉《墨经》
中记录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且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学解释。元代天文学家和数学
家赵友钦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小孔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革象新书》当中。赵友钦在浙江龙游鸡鸣山筑观星台,建
造了小孔成像实验楼。实验楼是两间两层楼房,每间楼下各挖一口直径为4尺的圆井,右井深4尺,左井深8尺。左井里放一张4尺高的桌案。把两
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钉一千个铁钉做蜡烛签,实验时点燃一千支蜡烛,做为圆面形光源。井口的地面上覆盖两块直径5尺的圆板,板心各开方孔一个
,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用楼板做为呈接像的光屏(像屏),如图所示。赵友钦利用这个实验楼和他设计的装置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模拟和对比研究,他的部分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实验1:把左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桌面上,右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井底,点
燃井底的蜡烛,观察到左、右两个房间内的烛光穿过小孔后在像屏上都形成圆形像,但是左边像屏上的像较暗,右边像屏上的像较亮。实验2:保持
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右井中只点燃疏密相间而匀称的二
三十支蜡烛,在右井上方像屏上出现互不相连的二三十个方形的像,这些像整体上排列成圆形。在左井中只点燃中心的一支蜡烛,见到像屏上所成的
像是一个方形像。实验3: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撤去两井上所盖的圆板,另做两块直径1尺多的圆板,在右板中心开一个边长4寸的方孔,在左板中心开一个边长5寸多的等边三角形孔,各以绳索把圆板吊在楼板底下井的正上方,而且做到圆板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可调,仍以楼板为像屏。当圆板的处于某一位置时,在左边像屏上的像是三角形,在右边像屏上的像是正方形。赵友钦在这座实验楼里进行的实验涉及几何光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他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实践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1)在实验1中观察到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这是因为______;A.光源不同B.孔的大小不同C.孔到楼板的距离不同D.井深不同(2)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文章中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文字是______;(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还可以完成哪些跟小孔成像有关的探究活动?(列举一例)______。【答案】 ①. B②. 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 ③. 见解析【解析】【详解】(1)[1]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两个孔的大小不同,导致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故选B。(2)[2]由材料中“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可知,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3)[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大小是否有关。五、计算题(共8分。每小题4分)32. 在中学生体育考核中,小丽用时200秒完成了女子800米跑的项目。(1)求小丽在本次800米跑项目中的平均速度;(2)假如小斌以跟小丽相同的速度完成男子1000米跑的项目,请根据中学生男子成绩标准对照表(如表二所示),经过计算说明小斌在此项目中获得的分数。表二1000米用时/秒217220226232243253263276289分数109.598.587.576.56【答案】(1)4m/s;(2)7.5分【解析】【详解】解:(1)小丽在此项目中的平均速度(2)小斌完成1000米所用时间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小斌在此项目中得7.5分。答:(1)小丽在本次800米跑项目中的平均速度是4m/s;(2)小斌在此项目中获得的分数是7.5分。33. 有一卷银丝,测得它的质量是315g。已知这卷银丝的横截面积是3×10-4cm2,银的密度是10.5g/cm3。求(1)这卷银丝的体积;(2)这卷银丝的长度。【答案】(1)30cm3;(2)1×105cm【解析】【详解】解:(1)这卷银丝的体积(2)这卷银丝的长度答:(1)这卷银丝的体积是30cm3;(2)这卷银丝长度是1×105cm。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