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梅洛庞蒂哲学和美学思想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梅洛庞蒂哲学和美学思想梅洛-庞蒂是法国现象学运动的代表,他的哲学理论受到胡塞尔特别是其后期现象学的影响,同时他还广泛吸收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其他
理论。例如心理学领域的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柏格森哲学等都是他的重要参照。如果说“一
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述说的从来都只有唯一的一件事”,而说出这件事的冲动成为一股旋风席卷着其他东西,那么对于梅洛-庞蒂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而言,这股席卷一切的旋风的核心,就是知觉。知觉的首要地位知觉(perception)是梅洛-庞蒂理论的核心概念,但他并没有给知觉一
个科学研究一般的精确定义,要理解他对知觉的看法,就要从他的哲学理论的两个重要来源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入手。梅洛-庞蒂对知觉的讨论从
他对传统理念的批判开始,他的反思对象就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前者过于强调“感觉”,将知觉解释为对客观感觉材料的拼凑和组合。而后者则
过分依赖“智性”,把知觉当作智力和记忆对感觉的判断和解码,这二者其实都是一种还原论的看法。譬如,对于一颗柠檬,经验主义会将其解释为
“两头鼓起的椭圆形状物,再加上黄黄的颜色,再加上凉凉的触感,再加上酸酸的味道……”。但是这个解释并不能让我们理解柠檬到底是什么,即
使分别具备了这些感觉特征,也未必就是“柠檬”这一事物;理性主义也会将感觉视为起点,但认为感觉是偶然、片面而不可靠的,也就是说即使失
去了颜色、形状等等的特征。比如柠檬被切开、被榨汁,这个柠檬也不会因此不存在了,而且柠檬的个头、形态各异,我们依然能分辨出这一个东西
就是柠檬,于是意识论者认为柠檬之存在是因为其中有一种不变的性质或是理念。比如它的分子构成或者它的“理式”,而这“真正的柠檬”就不是
由眼睛看到、由嘴巴尝到、由手触到,而是由理智和意识构想得来的。然而柠檬只存在于内在的想象和意识中嘛?柠檬只是与我无关的待被意识澄清
的认识对象嘛?如果只是这样,柠檬又如何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看法。就像在未接触过的孩童那里可能只是一个新鲜的水果,在厨师那里可以是调剂
增鲜的材料,在画家那里又是可以跳跃出画框的一抹亮色,并且,我们又为何在看到柠檬时能够被唤起关于它酸涩口感或光滑触感的一切体验?如此
看来,柠檬的每一个性质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每一性质都是表现柠檬这一存在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事物的同
一性就寓于它的每个性质中,每一个性质都贯穿在其他性质中。就像塞尚所说“我们能够从绘画中闻到树木的气味”,我们在柠檬的黄色上感觉到了
它的酸味,而在看到或想到柠檬的同时就涌现出关于它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并非是以一种遥远的距离去认识和拆解作为纯粹对象的柠檬,而是以
一种密切关联的方式去知觉,这就是所说的“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梅洛-庞蒂的方法正是“回到现象”或者说“回到事实本身”,这就是现象
学的基本态度。在他看来,我们的认识基础不是来自理智的假定和构想,而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我们是以一种“与我整个人密不可分的方式”进行感
知和认识的。从另一个例子中能很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坐在火车上通过窗户看邻近的列车,如果我在的车或旁边列车突然启动,我们会有不同的
感觉,有时感觉是自己车厢不动,有时又感觉是旁边的车不动自己的车在运动。而产生这种不同感觉的原因,不是我们理智的随机选择一个参照点而
主动引发的判断,也不是随机出现和毫无规律的,我们会发现,如果正在自己的车厢跟附近的人说话或是打牌,那么会感觉是旁边列车在动。而如果
是专心盯着旁边列车,透过车窗关注里面的人,那么就会感觉是自己的车发动,也就是说,是我们所全情关注的那列车显得静止不动,我们的感知取
决于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情境。梅洛-庞蒂一方面试图找回被理性遮蔽的生活世界的丰盈,另一方面也避免陷入支离破碎的
感觉拼合,他寻求的是唤醒被唯理论和经验论长久以来遮蔽的与世界密切关联的知觉,而不是像二者一样将主体的意识与物质对象分离开来,“真正
的哲学在于重新学会看世界。这是梅洛-庞蒂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他将现象学视为一种“重返事物本身”的方法,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认识之前
的那个世界,不是那个被科学和智性拆分后概念化的世界,而是人们真正“身处其中”的真实的世界。因为,在我能对世界作任何分析之前,世界已
经存在。那么返回现象之后,梅洛-庞蒂究竟是如何看待知觉的呢?这就要说到给予他重要影响的格式塔理论(Gestaltpsycholog
ie,法语译为théoriedetaforme,意为形式理论),这其实也是梅氏在其《电影与新心理学》中所称的“新心理学”。格式塔理
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于20世纪初创立的现代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抓住感知觉这一核心问题,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格式塔也就是一种“完形
”或“形式”。它的整体性是一种系统论式的整体性,整体不能被还原为部分之和,其每个部分不能被抽离出来,它们所形成的整体是一种从原有的
各个部分中找不出来的整体。完形心理学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认为感官天生就具有统一性,与大脑一同参与认识活动,感官具
有和理性一样的抽象和综合能力。例如感官的探索、选择、抽象、补足、纠正、比较等等,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些观点在日后被认知科学家验证和补足
。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无疑是对客观心理学与内省心理学非此即彼的传统选择的超越”,这正好契合了他想要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窠臼的理论诉求。新心理学可以从与传统心理学的对照中进行理解。首先,新心理学反对传统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譬如传统
学说认为视听五感来自感官接收到的一些感觉元素,如鸭兔图中的线条,或是一首乐曲中音符元素的总和,五官的感觉也被分离而绝对化,整体的感
觉来自多个感觉的拼合;而新心理学则反对这种拆分式的知觉,认为视觉、听觉等视为一种配置(configuration)系统而非一种拼凑
,例如鸭兔图,同样的线条元素却既能被看作鸭也能被看作兔,而即使所有的音符都变了,但整体的音乐却不会显著变化。因为最先进入我们知觉的
不是并列的元素,而是整体形式,线条和音符只有凭借其在乐曲中的功能才有意义,我们不能分离出符号和含义、被感觉的和被判断的,知觉是感知
、联想、理解、判断的共同作用,具有原初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当我知觉时,我抓住的是事物唯一的一种结构,是其同时作用于我的所有感官的唯一
的一种存在方式。其次,新心理学也反对内省式的心理学,这是指把他人的愤怒、开心等表情“符号”与自身的“心理事实”做相似性关联,从而理
性分析和认识他者。另外,“刺激-反应”模式的行为主义也是新心理学的反思对象,这种方法是用实证的测量诸如愤怒时人的心跳频率、呼吸速率
等等反应来研究人的心理。内省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一个研究内在“心理事实”,一个研究外在的客观行为,但都是建立在把内在心理与外在身
体分离的基础上,都无法让我们接近自身和他人的真相。事实上,愤怒、开心、爱、恨这些情感并非深藏于内部的“心理事实”,也并非仅仅是一些
生理上的变化,而是“我们与他人以及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发生的一种变化”。我们对任何人的理解是从他们的声音、面貌、举止、姿态的整体结构
中得来的,这也就是这个特定个体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因而,人不是由一个精神和一个身体拼合而成的,而是一个“合同于身体的精神”,精神与
物质、身体与心灵、质料和形式是合同在一起的。因而知觉提供给我们的不是像几何学、代数学那样确定的真理,也不是对感觉的简单记录和分解,而是呈现“在场”。简言之,知觉就是主体对世界的一种原初的、整体性的经验,知觉之所以被特殊对待,是旨在确定一种研究方法。“它使我们面对着在场的、鲜活的存在”,他其实就是在强调一种回归,回归到经验世界,回归到与他人和世界的真实的关系中。
献花(0)
+1
(本文系暗域魂源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