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_家庭健康宝典课程内容汇总(上)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 家 庭 健 康 宝 典 》课 程 学 习 资 料( 上 )

第 一 天 : 舌 尖 上 的 疾 病 信 号重 点 : 讲 解 了 看 舌 诊 的 4 个 步 骤 , 即 舌 质 颜 色 、 舌 体 情 况 、 舌 苔 情 况 、舌 下 静 脉 , 最 后 又 讲 解 了 染 苔 应 该 如 何 鉴 别 。1 . 舌 质 颜 色 :( 1 ) 正 常 是 淡 红 舌 ( 粉 红 色 )( 2 ) 淡 白 舌 — — 阳 虚 及 气 血 两 虚 , 严 重 会 引 起 脑 供 血 不 足( 3 ) 舌 质 发 红 — — 血 热 证 , 身 体 多 发 炎 性 问 题( 4 ) 舌 质 发 紫 、 发 暗 — — 血 瘀 , 紫 色 更 严 重 , 发 暗 更 常 见 , 如 果 舌

质 发 暗 不 及 时 解 决 会 进 一 步 加 重 变 紫 , 意 味 着 心 脏 疾 病( 5 ) 舌 面 泛 青 — — 肝 气 太 旺 , 会 影 响 到 睡 眠 和 消 化 功 能2 . 舌 体 情 况 :( 1 ) 正 常 舌 体 是 无 齿 痕 、 无 裂 纹 、( 2 ) 胖 大 齿 痕 舌 — — 脾 虚 湿 气 重( 3 ) 裂 纹 舌 — — 先 天 生 理 性 裂 纹 舌 ( 广 泛 性 裂 纹 ) , 仅 仅 说 明 胃 不好 ; 后 天 保 养 不 当 病 理 性 裂 纹 舌 , 分 为 精 血 亏 虚 和 脾 虚( 4 ) 舌 体 瘀 斑 瘀 点 — — 严 重 血 瘀 的 表 现 , 意 味 着 有 心 脏 疾 病

( 5 ) 舌 边 有 红 点 — — 虚 火 上 浮 , 提 示 有 慢 性 咽 喉 炎3 . 舌 苔 情 况 :

( 1 ) 正 常 人 是 薄 白 苔 : 满 足 三 要 素 , 薄 ( 不 能 厚 也 不 能 没 有 舌 苔 ) 、白 ( 不 能 是 黄 色 的 或 其 他 颜 色 ) 、 分 布 均 匀 ( 广 泛 均 匀 分 布 于 舌 面 、没 有 过 厚 或 剥 落 的 情 况 )( 2 ) 黄 苔 — — 薄 黄 苔 是 实 热 或 外 感 风 热 ; 黄 腻 苔 是 湿 热 的 表 现 , 容易 引 起 消 化 系 统 问 题 , 如 胃 肠 炎 症 或 息 肉( 3 ) 剥 落 苔 — — 分 为 先 天 生 理 性 剥 落 苔 ( 广 泛 性 无 规 律 剥 落 ) , 说明 脾 胃 不 佳 ; 后 天 保 养 不 当 病 理 性 剥 落 苔 ( 剥 落 苔 集 中 在 某 一 个 区域 ) , 哪 个 区 域 剥 落 就 说 明 哪 个 部 位 “ 阴 血 亏 虚 ”( 4 ) 黑 苔 — — 如 果 出 现 在 脾 胃 区 , 说 明 胃 病 比 较 明 显 甚 至 严 重 , 需

要 去 做 个 胃 镜 排 除 危 重 疾 病4 . 舌 下 静 脉 :( 1 ) 正 常 人 的 舌 下 静 脉 是 两 条 淡 紫 色 的 、 含 而 不 漏 ( 不 突 出 )( 2 ) 如 果 舌 下 静 脉 鼓 出 来 了 、 且 颜 色 发 紫 发 黑 , 这 是 舌 下 静 脉 怒 张 ,是 血 瘀 明 显 的 表 现( 3 ) 不 典 型 的 情 况 是 舌 下 静 脉 虽 然 没 有 明 显 怒 张 , 但 舌 下 有 很 多 鼓出 来 的 紫 色 小 包 , 也 是 血 瘀 的 表 现

第 二 天 : 观 舌 察 脏 腑

重 点 : 通 过 对 于 舌 象 的 观 察 , 识 别 出 四 种 不 良 体 质 ( 阴 虚 、 阳 虚 、 血虚 、 痰 湿 ) ; 以 及 识 别 7 种 常 见 脏 腑 问 题 ( 心 火 旺 、 心 血 虚 、 肝 郁 气滞 、 肝 血 虚 、 肾 虚 湿 盛 、 脾 胃 湿 热 、 胃 阴 虚 ) ; 最 后 练 习 了 6 组 舌 象图 , 用 来 巩 固 之 前 的 知 识 。1 . 四 种 不 良 体 质 鉴 别 :( 1 ) 阴 虚 : 舌 质 红 舌 苔 少 /舌 质 淡 红 舌 苔 少 但 伴 有 明 显 阴 虚 的 症 状 。注 意 阴 虚 的 体 质 舌 苔 一 定 是 少 薄 甚 至 彻 底 剥 落 , 但 绝 不 能 是 厚 腻 的 舌苔 , 换 句 话 说 如 果 一 个 人 舌 苔 厚 腻 ( 痰 湿 体 质 ) , 那 就 一 定 不 是 阴 虚

体 质 , 因 此 也 不 存 在 “ 阴 虚 痰 湿 ” 的 情 况 。( 2 ) 阳 虚 : 舌 质 淡 白 或 淡 红 。 阳 虚 体 质 并 不 能 直 接 从 舌 象 分 辨 出 来 ,一 定 要 参 考 是 否 有 手 脚 发 凉 、 身 体 怕 冷 、 腹 部 发 凉 、 腰 部 怕 凉 等 明 显身 体 怕 冷 或 发 凉 的 症 状 , 如 果 有 以 上 怕 冷 的 症 状 , 还 符 合 舌 质 淡 白 或淡 红 , 可 以 判 断 是 阳 虚 体 质 。 同 时 舌 象 也 可 以 作 为 排 除 法 , 比 如 血 瘀体 质 也 可 能 会 引 起 手 脚 发 凉 , 但 血 瘀 体 质 舌 质 颜 色 是 偏 暗 或 偏 紫 , 因此 可 以 作 为 鉴 别 依 据 。( 3 ) 血 虚 体 质 : 舌 质 淡 白 或 淡 红 , 舌 苔 少 薄 。 一 个 人 如 果 既 有 血 虚体 质 的 舌 象 , 又 有 阳 虚 的 特 征 , 那 就 属 于 复 合 的 体 质 , 在 生 活 中 也 是

比 较 常 见 的 , 调 理 起 来 阳 虚 +血 虚 可 以 同 时 进 行 , 后 面 课 程 都 有 相 应的 方 法 ; 同 理 , 阴 虚 与 血 虚 体 质 也 可 能 同 时 存 在 , 也 是 可 以 同 时 调 理的 。( 4 ) 痰 湿 体 质 : 舌 苔 厚 腻 发 白 , 痰 湿 体 质 可 以 导 致 的 症 状 很 多 , 但

鉴 别 的 金 标 准 还 是 看 舌 苔 , 舌 苔 厚 腻 发 白 就 可 以 直 接 确 定 是 痰 湿 体质 。2 .七 种 舌 象 看 出 脏 腑 问 题( 1 ) 心 火 旺 : 舌 尖 发 红 , 一 般 都 是 由 于 不 良 情 绪 所 导 致 , 比 如 着 急上 火( 2 ) 心 血 虚 : 只 需 要 看 舌 尖 部 位 , 舌 尖 部 位 舌 苔 明 显 剥 落 或 变 少 就可 以 直 接 确 定( 3 ) 肝 郁 气 滞 : 肝 脾 区 舌 苔 明 显 多 于 其 他 部 位 且 颜 色 发 白 , 大 多 由

焦 虑 、 抑 郁 所 引 起 , 也 有 生 理 问 题 影 响 到 情 绪 导 致 的 , 比 如 更 年 期 。( 4 ) 肝 血 虚 : 肝 脾 区 舌 苔 明 显 剥 落 或 变 薄( 5 ) 肾 虚 湿 盛 、 清 阳 不 升 : 舌 根 部 舌 苔 明 显 厚 腻( 6 ) 脾 胃 湿 热 : 脾 胃 区 舌 苔 明 显 黄 腻( 7 ) 胃 阴 虚 : 脾 胃 区 舌 苔 明 显 剥 落

第 三 天 : 观 人 知 健 康

重 点 : 学 会 通 过 人 的 形 体 、 面 色 、 面 相 来 判 断 一 个 人 的 身 体 健 康 , 最后 延 伸 到 面 相 看 性 格 的 一 些 小 技 巧 。1.望 形 体( 1) 腹 型 肥 胖 — — 说 明 脾 胃 不 调 , 湿 气 沉 积 在 腹 部 导 致 , 调 理 要 健脾 化 湿( 2) 小 腹 有 赘 肉 — — 说 明 小 肠 虚 寒 、 代 谢 差 的 表 现 , 一 般 男 性 容 易出 现 前 列 腺 问 题 , 女 性 容 易 出 现 宫 寒( 3) 下 半 身 肥 胖 — — 说 明 脾 肾 两 虚 , 导 致 湿 气 沉 积 在 下 面 , 要 滋 补

脾 肾 +祛 湿( 4) 后 背 脂 肪 多 — — 膀 胱 经 不 通 , 湿 气 沉 积 在 背 部 , 要 疏 通 膀 胱 经( 5) 脸 部 脂 肪 多 — — 心 之 华 在 面 , 因 此 脸 部 脂 肪 多 说 明 以 后 心 脏 方面 要 多 注 意 , 但 也 不 必 恐 慌 , 主 要 看 后 天 的 调 养2.望 面 色( 1) 面 色 发 青 — — 肝 气 太 旺 , 容 易 影 响 睡 眠 和 消 化 功 能 , 孩 子 鼻 柱有 青 筋 也 是 一 个 道 理( 2) 面 色 发 黄 — — 黄 色 入 于 脾 , 说 明 脾 虚 ; 如 果 面 色 明 黄 说 明 有 湿

热 , 要 看 舌 苔 是 否 黄 腻 ; 面 色 发 黄 发 暗 称 为 面 色 萎 黄 , 说 明 脾 肾 两 虚面 色 黄 中 带 有 苍 白 属 于 面 色 淡 黄 , 说 明 脾 胃 虚 寒 ;( 3) 面 色 发 红 — — 说 明 体 内 有 热 。 如 果 四 肢 也 发 热 说 明 是 实 热 证 ,可 以 适 当 服 用 一 些 清 热 降 火 的 药 , 但 也 不 宜 常 服 久 服 ; 如 果 面 色 泛 红 ,

但 脚 凉 或 尿 频 或 便 溏 , 此 属 上 热 下 寒 , 不 能 吃 清 火 药 , 调 理 上 要 引 火归 元 , 比 如 艾 灸 太 溪 穴 ( 12分 钟 ) 、 三 阴 交 穴 ( 20 分 钟 ) 、 涌 泉 穴( 7分 钟 ) , 每 天 灸 1个 穴 位 即 可( 4) 面 色 发 白 — — 说 明 阳 虚 或 气 血 虚 弱 。 如 果 伴 有 手 脚 发 凉 那 就 是阳 虚 , 如 果 伴 有 乏 力 、 嘴 唇 颜 色 也 发 白 或 心 脑 供 血 不 足 就 是 血 虚 。 当然 也 可 能 阳 虚 +血 虚 同 时 存 在 。( 5) 面 色 发 暗 — — 肾 虚 +血 瘀 。 调 理 上 要 补 肾 +活 血 化 瘀3.看 面 相

( 1) 看 耳 朵 — — 肾 开 窍 于 耳 , 因 此 耳 朵 厚 实 饱 满 是 肾 气 充 足 的 象 征 、相 反 耳 朵 干 枯 脆 薄 是 肾 气 不 足 的 象 征( 2) 看 人 中 — — 人 中 长 且 深 说 明 生 命 力 较 强 , 人 偏 理 性 , 抗 压 能 力强 ; 人 中 短 且 浅 说 明 人 偏 感 性 , 抗 压 能 力 差 一 些 , 更 注 重 感 情 。 但 不能 以 人 中 作 为 寿 命 长 短 。( 3) 看 头 发 — — 中 医 讲 “ 肾 之 华 在 发 ” , 头 发 稀 疏 是 肾 气 亏 虚 的 表现 ; 另 外 血 热 、 湿 热 也 会 引 起 脱 发 的 情 况 , 因 此 脱 发 并 非 肾 虚 之 人 的“ 专 利 ” ; 同 时 “ 发 为 血 之 余 ” , 头 发 是 血 中 剩 余 精 气 润 养 的 , 因 此头 发 黄 干 枯 提 示 精 血 不 足 , 要 滋 补 精 血 或 者 调 理 脾 胃 , 因 为 脾 胃 是 气

血 的 源 头 。( 4) 看 眉 毛 — — 眉 尾 变 淡 或 中 间 断 开 说 明 肾 气 不 足 , 做 事 没 恒 心 ;下 眼 睑 发 暗 说 明 是 肾 虚 的 表 现( 5) 看 嘴 唇

— — 唇 色 深 红 提 示 体 内 有 热 ;— — 唇 色 发 白 少 血 色 , 提 示 阳 虚 或 气 血 两 虚 ;— — 唇 色 紫 暗 发 乌 提 示 血 瘀 明 显 , 心 脏 和 肠 道 功 能 不 好 , 因 为 大 肠 经环 绕 嘴 唇 ;— — 嘴 唇 干 裂 , 提 示 脾 虚 痰 湿 困 脾 , 不 能 正 常 布 散 津 液 所 致 ;— — 唇 边 生 疮 , 多 为 心 脾 积 热 或 胃 肠 食 积 化 热 所 致 , 与 情 志 如 上 火 、着 急 有 关 或 与 饮 食 油 腻 、 辛 辣 有 关 。

第 四 天 : 脾 肾 养 得 好 — — 八 十 不 显 老

重 点 : 中 医 讲 “ 肾 为 先 天 治 本 , 脾 为 后 天 之 本 ” , 因 此 养 好 脾 肾 是 养生 祛 病 最 重 要 的 的 环 节 。 本 节 课 讲 解 了 4 种 肾 虚 常 见 的 类 型 及 解 决 方案 , 包 括 肾 阴 虚 、 肾 阳 虚 、 肾 精 亏 虚 、 肾 虚 湿 盛 ; 还 讲 解 了 两 种 脾 胃问 题 , 即 脾 虚 和 胃 寒 的 解 决 方 案 。1.肾 虚( 1) 肾 精 亏 虚 — — 肾 精 亏 虚 是 所 有 肾 虚 的 基 础 情 况 , 也 就 是 说 肾 阴虚 、 肾 阳 虚 、 肾 虚 湿 盛 都 是 在 肾 精 亏 虚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打 个 比 喻 ,肾 精 亏 虚 是 树 根 , 其 他 三 个 都 是 树 枝 。 因 此 在 肾 精 亏 虚 的 基 础 上 如 果

出 现 了 偏 热 的 症 状 , 比 如 脚 心 热 、 口 干 渴 就 说 明 是 肾 阴 虚 ; 如 果 出 现了 偏 寒 的 症 状 , 比 如 脚 凉 、 腰 部 怕 凉 就 说 明 是 肾 阳 虚 ; 如 果 舌 根 部 舌苔 厚 腻 , 那 就 说 明 是 肾 虚 湿 盛 。( 2) 肾 阴 虚 — — 肾 阴 虚 主 要 以 肾 虚 +阴 虚 相 结 合 的 症 状 , 如 腰 疼 腰 酸+脚 心 发 热 ; 除 了 内 服 食 疗 方 , 外 用 咽 唾 液 、 太 溪 穴 、 三 阴 交 穴 都 可以 有 效 的 滋 补 肾 阴 ;( 3) 肾 阳 虚 — — 肾 阳 虚 主 要 以 肾 虚 +阳 虚 相 结 合 的 症 状 , 如 腰 疼 腰 酸+脚 凉 ( 或 腰 部 怕 凉 ) ; 除 了 内 服 食 疗 方 , 外 用 足 浴 、 摩 肾 府 、 命 门穴 都 可 以 有 效 的 温 补 肾 阳 ;

( 4) 肾 虚 湿 盛 — — 肾 虚 湿 盛 是 肾 虚 +痰 湿 堆 积 到 下 面 、 导 致 阳 气 升 提不 利 , 因 此 鉴 别 上 主 要 看 舌 根 部 舌 苔 是 否 比 前 面 厚 腻 即 可 。 调 理 上 补肾 +祛 湿 +提 升 阳 气 。

2.脾 胃( 1) 脾 虚 — — 脾 虚 的 鉴 别 方 法 主 要 是 两 个 , 一 是 看 是 否 有 舌 体 胖 大有 齿 痕 、 二 是 面 色 是 否 发 黄 。( 2) 胃 寒 — — 外 用 方 法 主 要 调 理 中 脘 穴 和 足 三 里 穴

第 五 节 课

重 点 : 调 衡 脏 腑 — — 改 善 人 体 生 态 。 脏 腑 是 人 体 的 核 心 , 也 是 调 理 的重 点 , 本 节 课 教 会 了 大 家 肝 、 心 、 肺 三 个 脏 腑 出 现 问 题 应 该 如 何 居 家调 理 解 决 。1.调 肝( 1) 肝 火 旺 — — 舌 边 发 红 。 外 调 方 法 主 要 是 揉 按 太 冲 穴 ( 调 理 肝 气 ) 、三 阴 交 穴 和 太 溪 穴 ( 养 肾 脏 从 而 平 肝 气 ) ;意 守 丹 田 的 目 的 作 用 是 引肾 水 制 约 肝 火 。( 2) 肝 血 虚 — — 肝 脾 区 舌 苔 剥 落 或 少 于 其 他 部 位 。

( 3) 肝 郁 气 滞 — — 肝 脾 区 舌 苔 多 于 其 他 部 位 且 发 白 ; 如 果 发 黄 说 明是 “ 肝 郁 化 火 ” 。 外 调 方 法 可 用 推 胁 肋 ( 胁 肋 部 既 是 两 侧 肋 骨 , 此 处是 肝 气 的 “ 老 家 ” , 因 此 推 胁 肋 有 助 于 疏 肝 理 气 ) 和 拉 伸 胆 经 。2.调 心( 1) 心 火 旺 — — 舌 尖 发 红 。 外 调 方 法 可 用 交 通 心 肾 法 ( 引 肾 水 降 心火 ) 和 小 拇 指 操 ( 疏 泄 心 火 )( 2) 心 血 虚 — — 舌 尖 舌 苔 少 薄 或 剥 落 。 外 用 方 法 可 调 理 神 门 穴 +交 通心 肾 法

( 3)3.调 肺

肺 热 : 舌 尖 两 侧 发 红 。 外 调 方 法 可 用 肺 俞 穴 拔 罐 和 大 鱼 际 刮 痧 。

第 六 节 课 扶 正 祛 邪 — — 改 善 体 质 的 根 本 !

重 点 : 中 医 对 于 人 体 的 健 康 与 疾 病 是 用 正 气 与 邪 气 来 辨 证 , 正 气 充 足即 可 战 胜 病 邪 , 反 之 祛 除 病 邪 也 有 助 于 正 气 的 恢 复 , 正 如 《 黄 帝 内 经 》所 说 : 正 气 存 内 , 邪 不 可 干 , 因 此 扶 正 祛 邪 是 调 理 一 切 病 症 及 体 质 的根 本 方 法 。 本 节 课 首 先 讲 解 了 扶 助 正 气 的 几 个 方 面 , 即 气 虚 、 血 虚 、阴 虚 、 阳 虚 四 种 亏 虚 的 解 决 方 案 ; 祛 邪 方 面 , 即 痰 湿 、 湿 热 、 血 瘀 三种 病 邪 的 解 决 方 案扶 助 正 气1.气 虚 — — 食 疗 方 中 气 虚 兼 有 气 短 、 上 不 来 气 用 黄 芪 ; 气 虚 兼 有 肾 虚

的 用 人 参 。 外 调 方 法 用 气 海 穴 及 足 三 里 穴 。 其 中 足 三 里 穴 为 滋 补 脾 胃的 要 穴 , 中 医 讲 “ 脾 胃 为 气 血 化 生 之 源 ” , 也 就 是 气 血 的 源 头 是 脾 胃 。食 物 吃 到 胃 里 面 , 由 胃 来 消 化 、 脾 来 吸 收 营 养 物 质 后 转 化 为 气 血 , 因此 脾 胃 调 理 好 了 , 气 血 就 能 源 源 不 断 的 自 我 生 成 ; 反 之 只 补 气 血 不 调脾 胃 等 于 治 标 不 治 本 。2.血 虚 — — 外 调 方 法 运 用 中 脘 穴 和 足 三 里 穴 , 原 理 仍 然 是 先 把 脾 胃 调理 好 , 因 为 脾 胃 亏 虚 、 气 血 也 很 难 “ 补 进 来 ” 。

3.阴 虚 — — 本 节 课 讲 的 阴 虚 指 的 是 身 体 整 体 阴 液 亏 虚 , 更 多 表 现 为 全身 的 症 状 , 比 如 全 身 低 热 、 皮 肤 发 干 ; 而 肾 阴 虚 更 多 体 现 的 是 与 “ 肾 ”有 关 的 症 状 , 比 如 腰 疼 腰 酸 、 脚 心 发 热 。

因 此 二 者 鉴 别 起 来 就 看 是 否 有 肾 相 关 症 状 , 如 果 有 就 是 肾 阴 虚 , 如 果没 有 就 是 整 体 的 阴 虚 。 如 果 二 者 症 状 同 时 存 在 , 那 就 先 调 理 肾 阴 虚 ,然 后 再 调 理 整 体 阴 虚 的 症 状 , 因 为 肾 是 人 体 的 根 本 , 所 以 要 先 从 肾 来入 手 。 当 然 , 二 者 的 共 同 点 就 是 舌 质 发 红 或 淡 红 , 舌 苔 一 定 是 少 薄 的 。4.阳 虚 — — 本 节 课 讲 的 阳 虚 指 的 是 身 体 整 体 阳 气 亏 虚 , 更 多 表 现 为 全身 的 症 状 , 比 如 身 体 怕 冷 、 手 脚 冰 凉 。 而 肾 阳 虚 更 多 体 现 的 是 与 “ 肾 ”有 关 的 症 状 , 比 如 脚 凉 、 腰 疼 、 尿 频 等 与 肾 直 接 相 关 的 问 题 。

因 此 二 者 鉴 别 起 来 就 看 是 否 有 肾 相 关 症 状 , 如 果 有 就 是 肾 阳 虚 , 如 果没 有 就 是 整 体 的 阳 虚 。 如 果 二 者 症 状 同 时 存 在 , 也 是 先 调 理 肾 阳 虚 ,然 后 再 调 理 整 体 阳 虚 的 症 状 , 因 为 肾 是 人 体 的 根 本 , 所 以 要 先 从 肾 来入 手 。 当 然 , 二 者 的 共 同 点 就 是 舌 质 淡 红 或 淡 白 。5.痰 湿 — — 痰 湿 体 质 外 调 方 法 包 括 中 脘 穴 、 丰 隆 穴 、 关 元 穴 、 拉 伸 膀胱 经 。其 中 中 脘 穴 是 调 理 脾 胃 的 重 要 穴 位 , 因 为 中 医 讲 “ 脾 主 运 化 ” , 运 化

就 包 括 现 代 医 学 讲 的 “ 代 谢 ” 功 能 , 而 湿 气 就 是 人 体 代 谢 不 好 的 产 物 ,因 此 调 理 好 脾 胃 、 增 强 代 谢 是 祛 湿 最 为 重 要 的 一 个 点 。丰 隆 穴 是 祛 湿 的 要 穴 , 痰 湿 体 质 导 致 的 问 题 都 可 以 用 丰 隆 穴 来 解 决 。

关 元 穴 是 小 肠 的 募 穴 , “ 募 穴 ” 指 的 是 气 血 汇 聚 的 意 思 , 也 就 是 说 小肠 的 气 血 都 汇 聚 到 关 元 穴 , 因 此 调 理 关 元 穴 等 于 在 调 理 小 肠 功 能 。 人体 天 然 的 排 湿 通 道 有 3 个 , 分 别 是 出 汗 、 小 便 和 大 便 , 关 元 穴 能 调 节肠 道 、 还 有 助 于 尿 液 排 湿 , 因 此 对 于 痰 湿 的 调 理 很 关 键 , 尤 其 是 伴 有便 溏 的 人 更 要 做 关 元 穴 , 这 个 方 向 很 多 人 不 知 道 , 因 此 祛 湿 效 果 也 不理 想 。拉 伸 膀 胱 经 : 最 好 再 下 午 3-5点 来 做 , 因 为 此 时 膀 胱 经 气 血 最 为 旺 盛 ,做 起 来 效 果 事 半 功 倍 。 但 注 意 有 腰 突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或 者 其 他 腰 椎 病

变 的 人 不 适 宜 做 本 方 法 , 可 以 做 以 上 穴 位 调 理 。6.湿 热 — — 湿 热 的 鉴 别 方 法 主 要 看 舌 苔 是 否 黄 腻 。 湿 热 体 质 容 易 引 发消 化 系 统 的 问 题 , 比 如 胆 囊 、 胃 肠 的 炎 症 与 息 肉 , 甚 至 是 恶 性 疾 病 ,因 此 要 及 时 祛 除 。 外 调 方 法 包 括 曲 池 穴 和 阳 陵 泉 穴 , 这 两 个 穴 位 也 是清 热 的 要 穴 。7.血 瘀 — — 血 瘀 体 质 的 鉴 别 要 点 是 舌 下 静 脉 怒 张 、 舌 质 颜 色 发 暗 或 发紫 、 舌 边 有 瘀 斑 或 瘀 点 , 嘴 唇 发 紫 也 是 血 瘀 的 表 现 。 外 调 可 以 通 过 足

浴 结 合 内 关 穴 、 期 门 穴 来 活 血 化 瘀 。第 七 节 课 — — 亚 健 康 高 频 出 现 — — 在 家 就 能 解 决

重 点 : 本 节 课 讲 解 了 颈 椎 病 , 肚 子 大 , 免 疫 力 低 下 , 腰 肌 劳 损 , 便 溏等 常 见 亚 健 康 问 题 的 解 决 方 案 。1.颈 椎 问 题 :内 服 食 疗 方 : 粉 葛 根 20g, 薏 米 30g, 小 米 50g加 减 方 面 : 脾 胃 虚 寒 者 加 生 姜 4 片 ( 高 血 压 者 不 加 ) , 脑 供 血 不 足 者加 当 归 12g外 调 经 络 穴 位 : 膀 胱 经 、 督 脉 , 大 杼 穴 、 肩 井 穴 、 阳 陵 泉 穴 、 丰 隆 穴 ;以 及 两 个 调 理 动 作 方 法 。

2.肚 子 大 :内 服 食 疗 方 : 荷 叶 2g, 茯 苓 15g, 粉 葛 根 15g, 生 薏 苡 仁 30g加 减 方 面 : 胃 部 怕 凉 者 加 干 姜 4g、 生 姜 4片外 调 经 络 穴 位 : 敲 带 脉 、 扭 带 脉 、 拉 伸 胆 经 — — 都 是 改 善 人 体 代 谢 的 ,因 此 肚 子 大 就 是 人 体 代 谢 、 尤 其 是 腹 部 代 谢 失 常 的 征 象3.改 善 免 疫 力 :扶 正 祛 邪 , 扶 正 主 要 是 补 益 脾 胃 气 血 、 从 而 强 壮 肺 气 , 因 为 脾 胃 五 行属 土 , 肺 五 行 属 金 , 土 能 生 金 , 因 此 脾 胃 可 滋 养 肺 气 ; 祛 邪 主 要 是 祛

除 体 表 风 ( 寒 ) 邪 或 痰 湿 。内 服 食 疗 方 : 黄 芪 15g, 防 风 7g, 陈 皮 5g, 生 姜 4 片 , 大 枣 2枚加 减 方 面 : 反 复 发 作 鼻 炎 加 白 芷 7g; 反 复 咽 喉 发 炎 加 桑 叶 7g; 手 脚

发 凉 加 当 归 10g、 肉 桂 粉 1g; 便 溏 加 茯 苓 15g; 舌 苔 黄 腻 加 薏 苡 仁 20g;伴 有 肾 虚 症 状 加 黄 精 15g;外 调 经 络 穴 位 : 补 脾 胃 : 艾 灸 足 三 里 穴 /中 脘 穴 ; 祛 病 邪 : 艾 灸 合 谷穴 /曲 池 穴 ( 湿 热 ) +大 椎 穴4.腰 肌 劳 损 :经 络 穴 位 调 理 方 案 :经 络 : 背 部 膀 胱 经 , 腿 部 膀 胱 经 , 各 疏 通 10-20遍穴 位 : 委 中 穴 2 分 钟 ( 揉 按 ) , 肾 俞 穴 艾 灸 20分 钟 ( 肾 虚 ) , 腰 阳

关 穴 艾 灸 20分 钟 ( 腰 部 怕 冷 ) ; 肾 虚 症 状 严 重 加 艾 灸 关 元 穴 20分 钟足 浴 方 : 红 花 8g, 鸡 血 藤 15g, 苍 术 8g5.便 溏内 服 食 疗 方 : 陈 皮 7g, 茯 苓 20g, 山 药 20g, 莲 子 15g加 减 方 面 : 胃 部 怕 凉 者 加 干 姜 4g, 舌 苔 黄 腻 或 大 便 粘 池 子 者 加 薏 苡仁 30g, 舌 根 部 舌 苔 厚 腻 者 加 粉 葛 根 20g外 调 经 络 穴 位 : 艾 灸 关 元 穴 、 神 阙 穴 、 足 三 里 穴 。 如 果 体 型 偏 瘦 也 可以 采 用 摩 关 元 穴 的 方 法 来 温 煦 肠 道 、 改 善 便 溏 。

献花(0)
+1
(本文系做好人好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