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化学含答案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化 学 2018.5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5道小题,满分45分。2.在试卷
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盐酸挥发 B.牛奶发酵 C.海水晒盐
D.干冰升华2.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A.铁 B.钙 C.碘 D.锌3.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
是A.火碱 B.食盐 C.纯碱 D.小苏打4.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则核外电子数为 A.2 B.6 C.8 D.145.下列基本实验的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
酸钾C.测定溶液pH D.证明水的组成6.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点燃 2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2 B.C2H4 C.C2H6O D.C2H6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硫酸用于除铁锈
B.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
性土壤8.下列食品中,含营养素种类最多的是 A.汉堡 B.大米粥 C.面包 D.油条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O2的体
积分数约为21%B.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CO具有可燃性,在工业上可用于炼铁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
气10.右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11.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l9Hl9N7O6),对防癌抗癌有积
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
子和氧原子构成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12.高氯酸钾( 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
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一定有晶体析出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20℃时,
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
能源。请回答13~15题。13.(1分)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14.(1分)乙醇汽油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
物”)。15.(1分)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分)自行车夏天易爆胎,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17.(2分)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
,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1)上图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2)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18.(2分)
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和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铝粉)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科普阅读理解〗19.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 g的鸡蛋,约含7 g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
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
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
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A-
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
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
越不新鲜。 图1 不同处理对鸡蛋哈夫单位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对鸡蛋蛋黄指数的影响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
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每100 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2)用C涂膜
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4)在
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 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②
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③ 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生产实际分析〗20.(4分)某化肥厂以煤、
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下:(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设备2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3)设备3中发生的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 反应。 (4)该生产流程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有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1.(2分)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
实验。请从21-A或21-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1-A 计分。21-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21-B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2)实验中发现滤液浑浊,其原因是 。a.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b.滤纸破损(1
)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因是 。a.装瓶时溶液洒出 b.烧杯中有水22.(2分)
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方案A方案B(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填“A”或“B
”)。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23.(2分)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
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1)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 g 二氧化碳。(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 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
物的接触面积有关。24.(4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棉花的着火点150℃
。步骤①: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②: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
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型管放入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③:······步骤④:打开K2,关闭K1,向
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
。(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 。25.(6分)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①
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查阅资料】pH2~34~678~910~11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
色紫红浅紫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
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实验2】向一定体
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
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
本重合。 图2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图3 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解释与结论】(1)实验1得
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____
,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
______。2018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化学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牛奶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
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由固态转化成了
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必须的元素中,缺铁容易引起贫血
,缺少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缺少碘元素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缺少锌元素会发育迟缓,食欲不振;故选A。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
常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纯碱或苏打。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错误;B、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错误; D、小
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错误。故选C。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实验。A、为防止铁丝燃烧后的高温产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集气瓶底部应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错误;B、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试管
口应略向下倾斜,而图中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收集装置,导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图中未放置,且导管口伸入
试管长度过长,错误;C、测定溶液pH值时,应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
准比色卡比对,错误;D、电解水发证明水的组成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正确。故选D。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X+3O2 点燃 2CO2+2H2O,反应
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
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D。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B、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
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是因为大理石坚硬等,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D、熟石灰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A、汉
堡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含有3种营养素;B、大米粥中主要含有糖类和水,含有2种营养素;C、面包中主要含有糖类,含有1种营
养素;D、油条中主要含有糖类和油脂,含有2种营养素。可知汉堡中的营养素最多,故选A。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成分、C
O2、CO及稀有气体的性质。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正确;B、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C、在工业上C
O可用于炼铁,是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非是由于其具有可燃性,错误;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故选C。10.【答
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的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颜色以及化学性质。A、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稀盐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
氯化铁,其溶液呈黄色,正确;C、稀硫酸可与单质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其溶液呈浅绿色,错误;D、若X是稀硫酸,有图中无色溶液X与物质d
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与物质c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可知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蓝色溶液中含有Cu2+,物质c为单质铁,且稀
硫酸不与单质铜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物质d应为含有二价铜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错误。故选C。11.【答案】B【解析】本
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叶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9):(1×19):(14×7):(16×6)=228:1
9:98:96≠19:19:7:6,错误。故选B。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应用。A、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数据,可以看出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正确;B、高氯酸钾的溶解度在80℃的远高于40℃时,高氯酸钾的饱和溶液由80℃的
冷却至40℃,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7.3%,正确;D、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20℃时,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最多只能溶解,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错误。故选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13~15
题。13.【答案】CH4(或甲烷)【解析】本题考查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14.【答案】混合
物【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物质的分类。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后得到混合燃料,汽油本身便是混合物,乙醇汽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15.【答案】2B+6H2O 高温 2B(OH)3+3H2【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
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书写时要注意配平和反应条件。16.【答案】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
子间隔增大【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17.【答案】(1
) CO2、H2O (2) CO2与H2O的质量比为22:9【解析】本题考查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HCHO+O2催化剂 CO2+H2
O;(1)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化学式分别为CO2、H2O;(2)根据质量守恒可得:CO2与 H2O的质量比为44:1
8=22:9。18.【答案】NaOH+HCl=NaCl+H2O、2Al+6HCl=2AlCl3+3H2↑【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2Al+6HCl=2AlCl3+3H2↑。〖科普阅读理解〗19.【答案】(1)14 (2)Ca(OH)2+CO
2=CaCO3↓+H2O (3)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4)对比实验 (5)③【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实
验设计;科普阅读能力。(1)每100 g鸡蛋,约含蛋白质;(2)用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
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
了对比实验法;(5)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故错误,②鸡蛋煮的时间
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③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
,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故正确。〖生产实际分析〗2
0.【答案】(1) -3 (2)NH3、H2O、CO2 (3)化合 (4)空气、N2、NH3、NH4HCO3【解析】本题考查了化
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元素构成。(1)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据图进入设备
2的物质有:NH3、H2O、CO2、N2、H2,从设备2出来的物质为:N2、H2 、NH4HCO3,故设备2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N
H3、H2O、CO2;(3)进入设备3的是N2和H2,发生反应后只生成NH3,故属于化合反应;(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过程中含氮元素
的物质有空气、N2、NH3、NH4HCO3。〖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1. 【答案】21-A (1)①④⑤ (2)b
21-B (1)②③① (2)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误差分析。21-A:(1)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蒸发等;(2)过滤后滤液浑浊,其原因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会影响过滤速度,故选b
。21-B:(1)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
因是水多了或是氯化钠少了,分析答案,应选b。22.【答案】(1) A (2) 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
顺序的应用。方案A: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实验中观察到
的现象是①中无明显变化,②中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由实验现象可知,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方案B:实验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中均无明显变化,③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
浅绿色,由实验现象可知,铁比铜、银活泼,但是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泼性;由此可推知:(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A;方案B
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23.【答案】(1) 0.44 (2) ac或bd【解析】本题考查了质
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设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1g X x=0.44g;(2)对比分析
坐标图中的点a、c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b、d可知:在相同时
间内,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更快。24.【答案】(1) 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
(2) 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3) 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 (4) 充入不支
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解析】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设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步骤①: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试验目的是:探究可燃
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2) 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证明U型管
中氧气已排尽;(3)分析整个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所以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
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后隔绝了氧气。〖科学探究〗25.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答案】(1)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2) 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由大于7到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 (3) 溶液变为紫红色 (4) NaCl、HCl (5) NaHCO3+ HCl=NaCl+ H2O+CO2↑(6) 取两种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H值的测定;化学实验方案设计。(1)碳酸氢钠溶液使紫甘蓝汁液变蓝,其pH在8~9之间,碳酸钠溶液使紫甘蓝汁液变绿,其PH在10~11之间,氢氧化钠溶液使紫甘蓝汁液变黄,其pH在12~14之间;(2)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由大于7到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实验结束后,盐酸剩余使溶液呈酸性,使紫甘蓝汁液变成紫红色;(3)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HCl=NaCl+ H2O+CO2↑;实验3中,b点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基本重合,可以得出c点后发生的反应与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相同。 (4) 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各根据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快慢判断,具体方案为:取两种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1 / 12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