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二模化学含答案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二模化 学一、选择题(共35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B.硅C.氧D.铁2.(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1分
)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 发射火箭B.水车汲水灌溉C. 太阳能供热D. 风力发电4.(1分)下列物质在氧
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酒精D.红磷5.(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空气
C.蒸馏水D.钢6.(1分)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7.(1分)下列物质放入
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食盐C.面粉D.纯碱8.(1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COB.Na2O
C.MnO2D.KClO39.(1分)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K2SO4B.CO(NH2)2C.NH4NO3D.Ca
(H2PO4)210.(1分)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氧气用于炼钢11.(1分)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俗称是(  )A.纯碱B.烧碱C.小苏打D.熟
石灰12.(1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13.(1分)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  )A.H2B.2HC.2H+D.2H214.(1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且质量分数减
小的是(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碳酸钙15.(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
确的是(  )A.质子数为20B.原子序数为20C.属于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16.(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过滤C.液体加热D.取固体药品17.(1分)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C.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D.使用节水型马桶18.(1分)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9.(1分)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
用水浇灭20.(1分)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日用品A洁厕灵B洗涤灵C洗发水D消毒液pH17912
A.AB.BC.CD.D21.(1分)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图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造的是(  )A. 羊毛衫B. 塑料盒C.
不锈钢刀具D.玻璃杯22.(1分)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元素B.钙元素C.氢元素D.铁元素23.(1分)下列各
组物质中,能够形成酸雨的一组是(  )A.N2、CO2B.CO、CH4C.CO、CO2D.SO2、NO224.(1分)下列有关金属
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B.纯铁质地软,不可用来制造机械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D.铁粉
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25.(1分)在地震、洪涝灾害发生地,为防止灾区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下列处理措施为①消毒
②过滤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其中较为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6.(1分)一种氡
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A.50B.86C.136D.22227.(1分)李明同学用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则M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氨水D.
食盐水28.(1分)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白
色污染”B.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C.用乙醇汽油代替含铅汽油作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D.在室内点燃煤炉,放一盆水可以防止
煤气中毒29.(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2H2O═O2↑+2H2↑B.4P+5O22P2O5C.Zn+2
HCl═ZnCl2+H2↑D.2KClO32KCl+3O2↑30.(1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D.将4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31.(1分)除去下列物质中
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O2H2O蒸汽通过浓硫酸BNaCl溶液
Na2CO3滴加适量的盐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CNaCl固体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CO2HCl适量的NaOH溶液A.AB.B
C.CD.D32.(1分)丁酸乙酯(C6H12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
原子构成的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1%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
数比为18:3:833.(1分)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
意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的化学式是HClB.制备过程无氧气,可能是为防止发
生爆炸C.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质与水反应D.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C和HCl34
.(1分)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8g35g5g8g反应后质量2gx5g42g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lC.x=7gD.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35.(1分)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
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D.二、填空题(共30分)36.(6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如图
菜品中,含蛋白质最丰富的是   .(填序号)(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自热米饭是利
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次氯酸钠(NaClO)是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
,它的消毒原理是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消毒杀菌.如果保存不当,NaClO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Na2CO3)和次氯酸,致使消毒剂变质而失效.①用NaCl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方法属于   (选填“物理”或“
化学”)方法.②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③写出NaClO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7.(3分)A常用
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上述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序
号);一个A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2)上述反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   .38.(6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此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2)如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
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NaOH3191111129313336Ca(OH)20.190.170
.140.120.090.08①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②把80℃时NaOH和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温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甲    乙(填>、<、=),其原因是   .③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
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D.可以升
温到40℃以上.39.(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2)新买来的轴
承表面都涂有一层机油,其目的是使铁与   隔绝,防止生锈.(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
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
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Ⅰ.操作①的名称是 
 .Ⅱ.步骤①中加入过量M的化学式   .请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Ⅲ.若加入一定量M(
不考虑上述实验过程中后续实验现象和结论),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40.(7分)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可能是O2、H2O、H2O2、Fe、CaO、Fe2O3、HCl、NaOH、Ca(OH)2、Na2CO3中的一种.(1)若A、B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
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则C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A、B、C中含
有一酸、一碱、一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①若均无明显现象,则A、B、C可能是   .②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若只产生气泡,实验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   .三、实验题(共25分)41.(7分)根据如图所示制备气体
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可用序号填写).(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点燃的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9分)下面是利用如图装置完成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1)注射器1中盛有10mL水,注射器2中盛有10mL石蕊溶液,
A中充满CO2,B中盛有NaOH溶液.先将K关闭,推注射器1向A中注入水,一段时间后,看到气球变鼓,再将注射器2中石蕊溶液注入A中
,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最后,打开K,看到的现象是   .(2)注射器1中盛有5mL的石灰水,注射器2中
盛有10mLNaOH溶液,A中充满CO2,B中盛有稀盐酸(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①关闭K,将注射器2中的
10mLNaOH溶液注入A中,轻轻振摇,看到的现象是   ,甲同学说此现象不能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于是甲同学提出了猜想
:上述实验后,可以向外拉动注射器1吸入少量液体和气体如果看到   现象,则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②对甲同学的猜想,乙同意
认为不够准确,原因是   .乙同学认为,只需打开止水夹K就能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则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写出此实
验中能证明实验结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3.(9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并对用氢氧化钠溶液溶
液吸收CO2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研究.实验一: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的CO2的含量.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
时间(未结冰);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
液;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
泡,关闭活塞;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资料:①CO2与
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碱石灰是Ca
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D的目的是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
O2的含量为   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实验二:探究待测液中溶质的成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待测液中
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①Na2CO3②NaHCO3③Na2CO3、NaHCO3④NaOH、Na2CO3⑤NaOH、NaH
CO3⑥NaOH、Na2CO3、NaHCO3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溶液
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氯化钙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2NaOH+C
aCl2═Ca(OH)2↓+2NaCl②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实验验证:(1)取少量
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2)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   ,则猜想②正确.请说
明理由:   .四、计算题(共10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4.(5分)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
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N2+2CO2+4H2O,若燃烧3t偏二甲肼,试求
消耗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是多少?45.(5分)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NaCl和NaNO3两种溶质,为测定其含量以方便回收利用,人们进行了如
下实验:已知:AgNO3+NaCl═AgCl↓+NaNO3.(1)取10g废液放入蒸发皿中蒸干,得到固体4.94g.(2)再取50
g废液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消耗AgNO3溶液128.7g,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20%.请计算出废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2018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二模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5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
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2.【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
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
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发射火箭的过程中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燃烧,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水车汲水灌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太阳能
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成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
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C、酒精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
量的白烟.【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B、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D、红磷
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
】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
于纯净物;D、钢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
纯净物.6.【分析】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可知,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一般金属元素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从而都满足最外层8
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解:A、在变化中,中子数不发生变化,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故A错误确;B、在化学变化中,质子数不发生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核外电子总数的变化是由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
引起的,核外电子总数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因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元素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则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达到
最外层8电子结构,从而体现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7.【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蔗糖易溶
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面粉不溶于
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
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分析】氧化物
必须有两种元素,且必须含有氧元素.【解答】解:CO、Na2O、MnO2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KClO3含有K
、Cl、O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D。【点评】抓住氧化物的概念,判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含有氧元素.9.【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
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2SO4中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符合题意;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符合题意
;C、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化肥中含有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10.【分析】物质的化学
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干冰进
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
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
现出来.11.【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据此解答。【解答】解: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
消石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俗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
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豆类、动物
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
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
.【分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而多个离子就是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据此答题.【解答】解:一个氢离子带个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要省略,所以可以表示为H+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离子可以表示为:2H+,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点评】化学用语应用广泛,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了解它们的含义、书写方法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各物质久置于敞口的容器
中,其质量增加的原因,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
但质量分数减小,故错。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要增加,硫酸质量分数减小,故对;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故错;D、碳酸钙性质稳定,质量基本没有变化,故错;故选:B。【点评】解答时明确物质的性质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结合题目条件
即可正确解答。15.【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
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0,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
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
0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6.【分析】A、稀释浓硫酸的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注意瓶塞的放置.【解答】解: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
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A选项错误;B、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故B选项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
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17.【分析】保护水资源要从两
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造成植物的疯长,从而污染水体,故选项错误。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C、生活污水任意
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D、使用节水型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了解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分析】甲烷、一氧
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因此气体本身都会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能灭火;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
此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剧烈.【解答】解:A、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木条燃
烧无变化的是空气,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不能将它们区别开
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甲烷被点燃,并且是蓝色火焰,空气无现象,所以能将它们区别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一氧化碳易燃,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所以能将它们区别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考
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可以用气体的性质检验,也可以用气体燃烧生成的产物检验.本题是利用气体的性质检验,选择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最
明显,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19.【分析】A、根据火药能燃烧爆炸的性质判
断。B、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C、根据磷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解答】解
: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
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
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D
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
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20.【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解答】解:A、洁厕灵的pH=1,小于7,显酸性,故A正确;B、洗涤灵的pH=7,呈中
性,故B错误;C、洗发水的pH>7,呈碱性,故C错误;D、消毒液的pH>7,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
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21.【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
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有机合成材
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羊毛衫是用羊毛织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
料属于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不锈钢刀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
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2.【分析】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解答】解:
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中,钙元素含量最多,约占人体的1.5%。故选:B。【点评】了解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对合理搭配膳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3.【分析】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
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氮气是空气中的成分,性质不活泼,不是形成酸雨的主
要气体;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成分之一,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酸性很弱不会形成酸雨;故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虽有毒,
但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甲烷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虽有毒,但不与水反应,
不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成分之一,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酸性很弱不会形成酸雨;故选项错误。D、SO2能和
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被氧化成硫酸;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均能够形成酸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酸雨
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分析】A、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
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B、根据纯铁质地软,进行分析判断C、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D、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
生的;“双吸剂”就是吸收氧气和水。【解答】解:A、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选项错误;B、纯铁质地软,不能
用来制造机械,故选项正确;C、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故选项正确;D、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双吸剂
”就是吸收氧气和水;故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铁,并且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25.【分析】根据净化水的
常用方法净化水的原理,分析该方法所能对净化水作起到的作用,判断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的操作顺序.【解答】解:①消毒,加入消毒剂,杀灭
水的病毒;②过滤,把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从水中除去;③自然沉降,通过静置的方法使水中固体杂质沉至水底部;④加热煮沸,通过加热除去水残
留的消毒剂并降低水的硬度;综上所述,合理的顺序是③、②、①、④;故选:B。【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问题尤其重要.26.【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解答】解:因为原
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86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86。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
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27.【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浓盐酸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形成盐
酸。【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显酸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C、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使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C错误;D、食盐水没有
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浓氨水、浓盐酸都有挥发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8.【分析】A
、根据普通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解答;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C、根据含铅汽油污染环境进行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
行解答。【解答】解:A、普通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故A正确;B、铁生锈是
与氧气和水有关,故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故B正确;C、含铅汽油污染环境,所以用乙醇汽油代替含铅汽油作燃料,有利于环境
保护,故C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点燃煤炉,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
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9.【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
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
程式为:2H2OO2↑+2H2↑。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
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30.【分析】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B、据
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据溶解度的概念;D、由40℃和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它们的饱和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知,甲的图象是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图象是下降的趋势,也就
是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说法正确;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20℃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20℃时,甲物质溶解度等于25g,将30g甲物质溶解于100g水中,甲有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从图象可以看出,
40℃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降温到20℃时,甲的溶解度减小,甲会从溶液中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
分数不变,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
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1.【分
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
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浓H2SO4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
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2CO3能与适量的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碳,至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
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
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
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2.【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
析;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
丁酸乙酯(C6H12O2)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共20个,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错误;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1%,故
正确;D.根据丁酸乙酯的化学式C6H12O2可知,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2:2=3:6:1,故错误。故
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3.【分析】A、根
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B、根据氢气遇到氧气加热可能会爆炸进行分析;C、根据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
质与水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盐酸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类不变和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M的化学式是HCl,故A正确;B、氢气遇到氧气加热可能会爆炸,所以制备过程无氧气,故B正确;C
、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故C正确;D、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盐酸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可
重复利用的物质是HCl,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分析】本题可分析先甲、丙、丁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确定乙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8g﹣2g=6g,
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g;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
生成的丁的质量为42g﹣8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4g﹣6g=28g,故X的数值为35g
﹣28g=7g。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于丙物质可能作该
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则无法计算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
乙的质量为34g﹣6g=28g,故X的数值为35g﹣28g=7g,故选项说法正确。D、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
用质量守恒定律.35.【分析】A、向硫酸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和金属接触就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判断.C、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前,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硫酸
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pH值不会超过7,故选项图示错误。B、金属锌与稀硫酸接触就产生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选
项图示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前,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示错误。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硫
酸钡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不变,故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示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
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酸的化学化学,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
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填空题(共30分)36.【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
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类、鱼类、奶类和瘦肉类;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
的能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用NaCl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方法属于化学变化,因为NaClO使细菌的蛋白质失去
生理活性;设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x,钠是+1价,氧是﹣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即+1+x+(﹣2)=
0,x=+1,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Na2CO3)和次氯酸,配平即可.【解答】解:(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
类、鱼类、奶类和瘦肉类,故答案为:C(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放出
大量的热,故答案为:天然气;CaO+H2O=Ca(OH)2;(3)用NaCl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方法属于化学变化,因为NaClO使
细菌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设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x,钠是+1价,氧是﹣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即+1
+x+(﹣2)=0,x=+1,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Na2CO3)和次氯酸,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化学;+1
;2NaClO+H2O+CO2=Na2CO3+2HClO;【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石燃料、生石灰的用途、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中.37.【分析】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名称,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
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如下:A为C2H2;B为O2;C为C,D为H2O;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O24C+2H2O; 26×2 18×2 (1)由图示可知上述物质中由分子
构成的是ABD;一个A分子是由4个原子构成;(2)2C2H2+O24C+2H2O; 26×2 18×2 上述反
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26×2:18×2=13:9答案:(1)ABD,4;(2)13:9.【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
多,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38.【分析】(1)根据电解
水实验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2)①认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②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来分析;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结合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③根据溶液的形成来分析.【解答】解:(1)水通电生
成氢气和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①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
化钙;②由图标信息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把80℃时NaOH和Ca(OH)
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氢氧化钠;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但是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仍饱和,所以加入一定量CaO恢复至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不能完全溶解;要使其完全溶解可以采取加入水的方法,此时溶液的质量增大,
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增大,浓度可能变也可能不变;也可以采取升温的方法,将温度升高到40℃以上,此时溶液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
不变、溶质的质量增大,浓度变大.故答案为:(1)氢、氧元素;(2)①Ca(OH)2;②NaOH;=;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CD
.【点评】了解Ca(OH)2、NaOH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能据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答,本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9.【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解答;(3)根据铁与硫
酸铜的反应分析回答;(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铜火锅和不锈钢炒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2)新买来的轴承表面都涂有一层机油,其目的是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防止生锈.(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
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是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铜是红色物质,所以反应后可留下红色痕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4)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
关金属,应加入的过量的M是锌,锌先后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锌、铜和铁;过滤得到的溶液A是硫酸锌的溶液,固体A中含有铜、铁
和锌,用磁铁吸附分离出铁,再加入稀硫酸得到了硫酸锌.过滤得到了铜.所以:Ⅰ.操作①能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Ⅱ.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
①中加入过量的M是锌,化学式是:Zn.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Ⅲ.若加入一定量M是锌,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ZnSO4.
故答案为:(1)AB;(2)氧气和水;(3)Fe+CuSO4=Cu+FeSO4(4)Ⅰ.过滤.Ⅱ.Zn.Fe2O3+3CO2Fe+
3CO2.Ⅲ.ZnS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知识,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40.
【分析】(1)根据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
,然后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2)根据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
盐溶液,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物质可知,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所以C是盐酸,A、B是铁或氧化铁中的一种,黄色溶液
中含有铁离子,所以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3)根据A、B、C中含有一酸、一碱、一盐,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
,酸是盐酸,盐是碳酸钠,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然后结合所给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1)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
分解能产生A和C,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
和水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推导正确,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物质可知,铁、氧化铁与
盐酸反应会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所以C是盐酸,C的化学式为:HCl,A、B是铁或氧化铁中的一种,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能产生黄
色溶液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3)A、B、C中含有一酸、一碱、一盐,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酸是盐酸,盐是碳酸钠,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①将它们依次加
入同一个烧杯中,均无明显现象,先将盐酸加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再加入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满足题中的要求,所以A、B、C
可能是:HCl、NaOH、Na2CO3;②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能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分析只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白色沉淀,
所以酸、碱中和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③将它们依次
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只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通过分析可知,酸是盐酸,碱是氢氧化钠,盐是碳酸钠,先加氢氧化钠,然后
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最后盐酸剩余,也可能碳酸钠剩余,所以实验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NaCl
、HCl或NaCl、Na2CO3.【点评】此类题的知识跨度比较大,需要的知识量多,知识面广,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知识的积累和基本
技能的培养.三、实验题(共25分)41.【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
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
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
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
为:CaCO3+2HCl=CaCl2+H2O+CO2↑;C;(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
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
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木条复燃;3Fe+2O2Fe3O4;【点评】本考
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
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42.【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和容器内压强的改变来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解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气体参与反应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也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检验碳酸根存在的
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且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
的作用下,打开K会看到烧杯B中的溶液进入锥形瓶;故填: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沿导
管进入锥形瓶;(2)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空气由玻璃管进入气球,看到气球变大,若
向外拉动注射器1,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气球变鼓;溶液变浑浊;②但是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会
出现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用加入盐酸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可打开K,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盐酸进入锥形瓶,若看到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发生了反应.故填:二氧化碳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有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H2O+CO2↑.【点评】本
考点既考查了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也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设计中物理和化学的联系,综合性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要记牢,有关理化合科的考点有:大气压强与化学反应的联系等,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43.【分析】实验一:(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钡沉淀;(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反应方程式,并据没有D装置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进入,使得测得CO2含量偏大进行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分析解答;(4)根据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装置C中进行解答;(5)根据C装置中不溶物是碳酸钡,结合方程式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取溶液是50mL分析解答;实验二:根据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可反应生成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一:(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钡沉淀,所以C中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影响实验结果;(3)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逸出;(4)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装置C中;(5)根据实验设计,是先将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再通过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得到二氧化碳,通过测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来进行计算;C装置中不溶物是碳酸钡,质量是0.394g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Ba(OH)2+CO2═BaCO3↓+H2O 44 197 x 0.394g= x=0.088g由于向饮料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忽略不计,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是吸收的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即50mL饮料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088g,则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1.76g/L实验二:(2)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可反应生成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所以若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沉淀生成,则猜想②正确,待测液中溶质是碳酸氢钠;故答案为:实验一:(1)有白色沉淀生成;(2)2NaOH+CO2═Na2CO3+H2O;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3)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4)把反应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被装置C吸收;(5)1.76;实验二:(2)无沉淀产生(或无现象);因为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能生成沉淀,而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点评】本题就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实验设计、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物质的纯度进行了考查,难度较大,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明确装置的作用和物质的性质是非常必要的.四、计算题(共10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4.【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反应中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的质量关系,利用该质量关系可由燃烧偏二甲肼的质量计算出所消耗的四氧化二氮的质量.【解答】解:设消耗四氧化二氮的质量为xC2H8N2+2N2O42CO2↑+4H2O+3N2↑,60 1843t xx=9.2t答:消耗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是9.2t【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由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45.【分析】设50g废液中NaCl的质量为x,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用x表示出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的质量,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x,进而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50g废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94g×5=24.7g;设50g废液中NaCl的质量为x,则NaNO3的质量为24.7g﹣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zAgNO3+NaCl═AgCl↓+NaNO3 58.5 143.5 85 x z yy=;z=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解得:x=11.7g废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3.4%答:废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3.4%.【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好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