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北京市燕山区初三一模化学含答案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市燕山区初三一模化 学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
的是(  )A.铁丝生锈B.酒精燃烧C.冰块融化D.水果腐烂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
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C.氮气用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3.(1分)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的是(
  )A.铁B.钙C.碘D.锌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铁丝
D.酒精5.(1分)一种铁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6B.4C.30D.566.(1分)下
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2B.H2C.2HD.2H+7.(1分)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纯碱B.烧碱C.熟石灰
D.石灰石8.(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加热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过滤9.(1分)下列方法能一次
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0.(1
分)关于化学反应2C+O22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反应的产物有毒D.参加反
应的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111.(1分)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因为瓶内气体(  )A.分子体积变小B.分子
停止运动C.分子间隔变小D.分子数目减少12.(1分)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B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C.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3.(1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B实验室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火焰上罩干冷烧杯
D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少量硫酸亚铁加入足量铜粉A.AB.BC.CD.D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生活现象解释14.(4分)(1)目前人们
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都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进行时,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会使温室效应加剧,所
以应更多的利用 等绿色能源。(任写一种)(2)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工业上将煤洗选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如图: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15.(2分)燃烧与灭火实验现象解释:如图所示,取约1mL汽油于燃烧匙中,
点燃,立刻将燃烧匙放在水面上(燃烧匙底部接触水面),火焰熄灭(汽油有剩余)。熄灭的原因是 。16.(2分)图A为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图B为电解水的示意图,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7.(2分)分析下列表格及依据表格中部分数据绘制的
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36.637.3硝酸钾13.331.663.9110氢氧化
钙0.1850.1650.1410.116(1)推测曲线甲表示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
解度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C.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将20℃时
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18.(2分)如图所示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最终结果C.通常状况下五氧化二磷为气态D.红
磷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E.实验后,集气瓶中水面约上升至刻度1处19.(2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
分AB(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158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最多可制得氧气 g.(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
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理论上,若生产5.6kg铁,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kg.三、科普阅读理解20.(5分)阅读
下面科普短文。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
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爱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
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补铁剂。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健康人胃液的p
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人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
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人体胃液pH情况分析分组胃液的pH受检患者人数胃液中检出病菌的人
数及比列A≤2.070(0.0%)B2.0﹣4.0133(23.1%)C4.0﹣6.02617(65.4%)D>6.05345(8
4.9%)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产生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胃灼热。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
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服用的抗酸药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
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
酸类药物。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药物,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2)燕麦中的铁粉遇到胃酸发生的
化学反应,生成 价铁离子。(3)适量使用碳酸钙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以补钙。反应方程式 。(4)胃溃疡患者适合服用的抗酸药是 
(从文中挑选一)。(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越多越好B.胃液pH越小越有利于病菌生存C.氢氧化
铝、氢氧化镁属于抗酸药物四、生产实际分析21.(5分)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其构造如图1所示。(1)根据图1判
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已知:Cu
+H2O2+H2SO4CuSO4+2H2O①写出过程Ⅱ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②过程Ⅲ中加入溶液A后进行的操作是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过程Ⅰ中H2O2也有可能分解生成氧气B.固体E是混合物C.溶液F比溶液B中含硫酸锌的溶质质量高五、实验原理分析22.(4
分)实验室内,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三只250mL的烧瓶内
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三个注射器内各装入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2)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
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1中表示“振荡”后气压变
化的线段是 。①AB段 ②BC段 ③CD段 ④DE段(2)曲线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观察、对比曲线1、2、3,能得出的结
论是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②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③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④由于注入
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4)完成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曲线3所代表的实验:取少量实验后
烧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仅由此现象,定性的猜想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写出所有的可能)。六、科学探究2
3.(4分)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
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约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碳酸氢钠
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进行实验】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1)加热一段时
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2)在(1)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证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请简述实验方案)。(3)欲通过进一步实验
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提出假设】①可能是Na2CO3②可能是NaOH【设计实验】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于
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假设①成立,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
案二:请你选用与方案一中不同类别的试剂再设计一个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假设①成立,假设②不成立【实验结论】NaHCO3受热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8北京市燕山区初三一模化学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分析】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铁丝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
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水果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
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
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
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
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
: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
起来并不困难。3.【分析】根据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解: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
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选:B。【点评】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因而六大营养素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
康相关的知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热点,特别是其生理作用、缺乏症、食物来源、代谢过程等内容,更是重要的热门考点。4.【分析】A、根
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
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
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
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
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故
选:A。【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6.【分析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
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可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表示
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H2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2H可表示2个
氢原子,故选项错误。D、2H+可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
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与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氢氧化钠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解答;【解答】解: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
氢氧化钠的俗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
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
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
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
关键。9.【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
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
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故选项错误;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
碳三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
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
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10.【分析】从化
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2C+
O22CO,该反应条件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产物是一氧
化碳,有毒,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反应2C+O22CO,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
氧原子,则参加反应的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
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的分子间隔变小。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
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
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停止运动,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
故选项正确项。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数目减少,故选错误。故
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分析】A、根据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
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
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解答】解:A、下
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
到实验目的。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要
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活动性Cu>Ag;取出铜
丝,再放入铁丝,Fe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Fe>Cu;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图中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3.【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
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
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
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粉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生活现象解释14.【分析】(1)根据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以及新能源的种类来分析;(2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和水,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故
填:光合作用;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等)(答出一个即可);(2)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是水的分子与碳原子反应后是一氧化碳的分子与氢气分子
,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是置换反应;故填:C+H2OCO+H2;
置换反应。【点评】此题是对具体的能源利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并找到题目与所学信息的结合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
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15.【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
答】解:将燃烧匙的底部放在冰面上时,冰水能够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汽油的着火点以下,火焰很快熄灭。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到汽油的
着火点以下【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解答;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气体是“负氢正氧”,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解答】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图A为简易净水器的示
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异味和色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负极产生的
气体体积比为1:2。答案:吸附异味和色素; 1:2。【点评】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及实验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和关键。17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
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推测曲线甲表示是硝酸钾;(2)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故B错误;C、
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最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20
℃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D正确。故答案为:(1)硝酸钾;(2)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
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分析】在装有
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
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
:A、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的量不足不能消耗完瓶内氧气,造成测
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通常状况下五氧化二磷为固态,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
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E、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后,集气瓶中水面约上升至刻度1处,故选项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DE。【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
【分析】A、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欲正确解
答本题,需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B、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
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
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
:设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158g
x则,解得x=16g。答: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
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由质量守恒
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若生产5.6kg铁,则设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y。Fe2O3+3CO2Fe+3CO2 112 1
32 5.6kg y则,解得y=6.6kg。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16;(1
)Fe2O3+3CO2Fe+3CO2;(2)6.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质量守恒
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科普阅读理解20.【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
行分析;(2)根据铁和酸发生的置换反应,铁在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进行分析;(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
分析;(4)根据常服用的抗酸药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
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进行分析;(5)根据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
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进行分析。【解答】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M
gO;(2)铁和酸发生的置换反应,铁在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所以生成+2价铁离子;(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4)常服用的抗酸药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
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所以胃溃疡患者适合服用的抗酸药是Al(OH)3、M
g(OH)2,MgO;(5)A、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所以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越多越好,故A正确;B、胃液p
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故B错误;C、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属于抗酸药物,故C正确。故选:AC。故答案为:(1)MgO;(2)+2;(
3)CaCO3+2HCl=CaCl2+CO2↑+H2O;(4)Al(OH)3、Mg(OH)2,MgO;(5)AC。【点评】本题主要
考查了有关酸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记忆即可正确解答。四、生产实际分析21.【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进行解答;
(2)根据根据过滤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以及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解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
和硫酸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解答。【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所以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铜帽、锌筒;(2)在废
旧电池的铜帽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A能得到溶液B,根据已知的Cu+H2O2+H2SO4═CuSO4+2H2O,可以知道加入的A是稀硫
酸,得到的溶液B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以及过量的硫酸;加入物质C能生成气体D,则加入的C是锌,得到的固体F中含有铜和锌;加入溶液A能
得到海绵铜,说明将锌除掉了,故加入的溶液A是硫酸溶液,F是硫酸锌和硫酸铜;①由上述分析可知,过程Ⅱ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Zn+H2S
O4═ZnSO4+H2↑ Zn+CuSO4═ZnSO4+Cu;②过程Ⅲ中加入溶液A后进行的操作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将固液分开。③A.
过程Ⅰ中H2O2也有可能分解生成氧气,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E是锌和铜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溶液B中又有一部分锌与
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所以溶液F比溶液B中含硫酸锌的溶质质量高,故C正确。故答为:(1)铜帽、锌筒;(2)Zn+H2SO4═Zn
SO4+H2↑,Zn+CuSO4═ZnSO4+Cu;(3)过滤,AB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
知识进行。在解此类题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五、实验原
理分析22.【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图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振荡后二氧
化碳被吸收,压强变小,故曲线1中表示“振荡”后气压变化的线段是CD段,故填:③。(2)曲线2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大于曲线1小于曲线
三,故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
CaCO3↓+H2O。(3)观察、对比曲线1、2、3,可以看出,CO2能与水发生反应,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故填:②③④(4)取少量实验后烧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
液呈碱性,故定性的猜想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可能是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
,故填: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完
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六、科学探究23.【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约为10,由
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实验二:(2)在(1)实验的基础上,证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案是:将烧杯取下,迅速向烧杯中加入少量
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3)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假设①成立,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方案二: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①成立,假设②不成立;【实验结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解答】解:实验一: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约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碱;实验二:(2)在(1)实验的基础上,证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案是:将烧杯取下,迅速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故答案为:将烧杯取下,迅速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3)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假设①成立,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方案一:Ca(OH)2+Na2CO3═CaCO3↓+2NaOH;方案二: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①成立,假设②不成立;故答案为:(合理即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1 / 2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