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日本明治维新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日本明治维新一、选择题1.(2021·北京丰台·九年级期末)某班设计了“明治维新”的网页进行自主
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政治纲领”“重要措施”“历史作用”等四项链接。下列属于“历史作用”链接的是(?????)A.《五条誓
文》B.倒幕运动C.殖产兴业D.富国强兵2.(2021·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阅读下边的图示(引自王新生《日本简史》)。这一历史现
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化改新B.锁国政策C.幕府统治D.明治维新3.(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明治维新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使日本
富国强兵,但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C.使日本向西方学习,改造了日本的文化D.通过“和平宪法”推进日本民主化改革4.(2021·北京密云
·九年级期末)《全球通史》认为明治维新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此,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C.推行地税改革,发展近代经济D.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5.(202
1·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1871年的10月1日,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
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这一做法顺应了当时日本中央政府所推行措施中的A.废藩置县B.实行征兵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6.(
2021·北京石景山·九年级期末)19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上流社会在正式场合流行穿西洋礼服。饮食上也将牛肉作为高级料理的代表。
这种变化与以下明治维新中的哪一项措施有关?A.文明开化B.废藩置县C.殖产兴业D.改革兵制7.(2021·北京平谷·九年级期末)历
史课后,小明对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其中正确的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④美国
独立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图横线上应填写(??????????)名
词解释:___________明治初年的近代化(欧化)现象,也是当时明治政府的口号,明治政府引进欧美的近代技术、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
摆等,近断影响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规律。例如电报邮政开始营业,安装煤气灯,以及鼓励穿西服,吃西餐等。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
文明开化D.制定宪法9.(2020·北京昌平·九年级期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论结合所反映的历史事
件是史实实现“废藩置县”鼓励“殖产兴业”建立新式军队史论强化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富强增强了军事力量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梭伦
改革D.伯里克利改革10.(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曾经描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
“趋欧俗”。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大化改新B.第一次工业革命C.明治维新D.甲午中日战争11.(2020·北京丰台·九年级期末)
下列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C.“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D.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12.(2020·北京顺义·九年级期末)请为如图所示的内容概括一个时代主题A.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13.(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如图漫画名为《缝补》
,喻指日本明治政府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该措施是A.“王政复古”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14.(2019·北
京昌平·九年级期末)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日本自开禁以来,人心趋向突然转变,从而改革政治制度,打倒贵族,开设学校,创
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 ——福泽谕吉《劝学篇》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②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2019·北
京怀柔·九年级期末)2018年是日本明治政府开始走上维新道路150周年,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A.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
强兵B.民主、科学C.民族、民权、民生D.自强、求富16.(2019·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日本大化改新有“在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里”的内容;明治维新有“废藩置县”的内容,据此可知两次改革都A.学习隋唐制度B.发展了资本主义C.加强中央集权D.推动
日本近代化17.(2019·北京房山·九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
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A.废藩置县B.忠君尚武C.殖产兴业D.科举取士二、综合题18.(2021·北京顺义·九年级期末)近代化国家崛
起与发展的因素值得借鉴。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
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
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日不落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
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名称和其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概括材料二所述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材料三???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2)根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将内容按主题归类,将相应序号填入下表
即可(不包含示例)。材料四(3)提取材料四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19.(2020·北京门头沟·九
年级期末)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展是世界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酝酿产生】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
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
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
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确立发展】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还极力推崇英
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重读伏尔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
继承的“人文主义”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三???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很多
将世代流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尼克松·库波尔(Ann Nixon Cooper)她和其
他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106岁的高龄。她出生在奴隶制刚刚废除后的那一代;……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
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奥巴马感言演讲稿《美国的变革》(3)材料三选自奥巴马的感言演讲稿《美国
的变革》,请问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
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付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摘自法国《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
经强迫各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
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4)材料四中《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
洲的推行起了什么积极作用?材料五???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
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材料六???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部分内容俄国仍在农奴制的束缚
下,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英法联军打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
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明治天皇执政后,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实现了形式
上的“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6)依据材料六,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相同点
。20.(2020·北京房山·九年级期末)科技革命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面貌。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
工业经济。英国消费者对印度棉织品的狂热需求,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8世纪的技术变革使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近代工
厂制度建立起来。从而使棉纺织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成为可能。——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1)依据材料一,概括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2)依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俄国、美国、日本分别通过哪些事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爆发后,面对新兴
劳工阶层在政治、经济上争取平等的诉求及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要求的持续提升,英国政府为整合民众意志、推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于
19世纪初开始抛弃国家不管教育的旧传统,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办初等教育的法规,国库也有配套措施,力图扩展教育对象的范围。——《英国义
务教育发展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产业革命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四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
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她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女性,妇女占一半还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
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柏金曾这样评价道:“妇女走出家庭,也就是把她从空气、阳光、空
间、思想感情受拘束、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并形成了守时、服从、机敏、巧妙、能干、集中精力的习惯,刺激她们好好工作,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
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4)依据材料四,概括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怎样的社
会现象?(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列举工业革命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参考答案1.D【详解】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
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
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故属于“历史作用”链接的是富国强兵。D
项正确;AB项是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排除;殖产兴业是重要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图示(引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小学入学率在增加,可知得益于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
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在文化上实行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选项D符合题意;7世纪,日本效仿
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A排除;锁国政策、幕府统治,与图示内容不符,BC可排除。故选D。3.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
,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富国强兵,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
制的封建国家,排除A;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二战后的,美国通过“和平宪法”推进日本民主化改革,排除D;故选B。4.B【详解】根据
“日本”“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结合明治维新改革的措施可知其政治方面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是明治维新在军事上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推行地税改革,发展近代经济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故C不符合
题意;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是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越前藩的藩
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中
的废藩置县,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6.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日本的上流社会在正式场合流行穿西洋礼服。
饮食上也将牛肉作为高级料理的代表”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人的服饰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提倡“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题干的变化与文明开化有关,故选A项;废藩置县,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
项;殖产兴业,是发展近代经济,排除C项;改革兵制,是建立新式军队,排除D项。7.D【详解】①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年到1865
年,符合题意;②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符合题意;③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符合题意;④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
到1783年,不符合题干“19世纪中期”要求,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8.C【详解】根据材料“明治政府引进欧美
的近代技术、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摆等,不断影响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内容。文明开化是
指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废藩置县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材料没有体现,选项A不符
合题意;殖产兴业是为了发展近代工业,材料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1889年日本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没
有体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 “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建立新式军队”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
维新。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是明治政府在
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行征兵制是日本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新
建立的军队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武器,故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梭伦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建立新式军队”是解题的关键,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是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改革。10.C【详解】依据材料“趋欧俗”,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西化的改革为明治维新,使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C。11.B【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先进技术设
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虽然是明治维新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详解】根据题干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奴隶制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政治措施,实现日本中央集权。C选项符合题意;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
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A选项不符合题意;“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社会生活措施。B选项不符合题意
;“殖产兴业” 是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向西方学
习,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主张文明开化,引
进西方文化教育,①③④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是商鞅变法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5.A【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
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
方式。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日本走上了发展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A项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B
项不合题意;民族、民权、民生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不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6.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但是明治维新学习的是西方的资木
主义制度,二者在这方面不相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并确立了封建制度,并没有发展资木主义制度,而明治维新
学习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二者在这方面不相同,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日本大化改新有“在中央设立: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体现了学习
中国隋唐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维新的“废潘置县”废除地方各藩,改设县,受中央管辖,也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故
C选项符合题意。日本大化改新在公元645年, 确立了封建制度,并没有推动日本近代化的发展,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发展资木主
义使得的日本迅速强大起来,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择C。1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推
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
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
明的是殖产兴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废藩置县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不符合题意;忠君尚武不属于明治维新内容,故B
不符合题意;科举取士是日本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1)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奠定了政治
基础;或为国内和平的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或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促使英国社会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因素:资本主义制
度的确立,使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推动其对外扩张,使其成为世界工厂。或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殖民地多、工
业产品畅销。(2)经济方面②③;教育生活方面④⑤(3)促使了教育普及;促进日本国民素质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使日本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为英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为国内和平的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或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促使英
国社会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使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推动其对外扩张,使其成为世界工厂。(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荚股份公司制度;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
例,以诱导人民”属于经济角度。教育方有面,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
所。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谤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3)根据材料所给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
治维新促使了教育普及;促进日本国民素质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
本主义强国之列。19.(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为英国的
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等(2)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3)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4)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5)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统治);美国:英国殖民统治(6)改革的背景都是国家相对落后;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增加了劳动力;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
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根据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
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英国
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
主义;“……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英国在1689年通过《权力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根据所
学可知,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各个公
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
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可知,《人权宣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
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这说明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5)根据所学和材
料五“……法国与美国、英国……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
治”可知,法国大革命面临的是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面临的则是英国殖民统治。(6)根据所学和材料六“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
预农奴生活……明治天皇执政后,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允
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可知,俄国、日本的改革。材料“俄国仍在农奴制的束缚下,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
英法联军打败……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说明两国的背景都是国家相对落后;材料“……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明治天皇执政后,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说明两国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
革;材料“……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日本……明治天皇……将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
……择业、婚姻等自由……”说明两国的改革都增加了劳动力;材料“……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日本……明治天皇……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说明两国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等。20.(1)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近代工厂制
度建立;(2)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3)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4)妇女社会地位提高。(5)社会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18世纪的技术变革使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近代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从而使棉纺织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可以概括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有: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近代工厂制度建立。(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3)依据材料三的“英国政府为整合民众意志、推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于19世纪初开始抛弃国家不管教育的旧传统,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办初等教育的法规,国库也有配套措施,力图扩展教育对象的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产业革命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4)依据材料四的“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她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可以概括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的社会现象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5)综合题干四则材料,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在社会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