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酸碱指示剂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酸碱指示剂一、单选题1.(2019·北京顺义·一模)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分子不断运动B.
证明溶液呈酸性C. 探究金属具有导热性D.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A.AB.BC.CD.D2.(2019·北京海淀·一模)能一次区分
稀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试剂是A.酚酞溶液B.石蕊溶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3.(2019·北京海淀·一模)下列关于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C
.滴加酚酞前溶液为无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仍无色,说明没有发生反应D.若将酚酞换成石蕊,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4.(2019·北京·一模
)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石灰水B.汽水C.冰水D.食盐水二、填空题5.(2019·北京门头沟·一模)化学实验小组的
同学尝试寻找生活中的物质制作酸碱指示剂。以下表格是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薯汁的现象,请回答:?试剂现象操作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
馏水白醋草木灰溶液滴加2滴紫薯汁红色绿色紫色红色绿色(1)紫薯汁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
草木灰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三、实验题6.(2019·北京海淀·一模)兴趣小组
的同学寒假期间参观故宫时对篆刻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查阅资料后尝试自行制作“化学印章”,并对印记效果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篆刻中
,印记白底红字称“朱文”,红底白字称“白文”。 实验1:初步实验。 用NaOH溶液浸泡白纸并晾干。用酚酞溶液作“化学印泥”。用不与
酸碱反应的印章蘸取印泥,印在碱性白纸上产生的印记效果如下: 实验编号1-11-21-3NaOH溶液的浓度4 g/L6 g/L20
g/L酚酞溶液的浓度2 g/L6 g/L3 g/L印记颜色浅红色红色红色(1)酚酞“印泥”能在碱性白纸上留下红色印记,原因是___
_______。 (2)根据初步实验,可能影响印记颜色深浅的因素有__________。 实验2:深入探究。取4 g/L NaOH
溶液浸泡白纸并晾干,用不同浓度的酚酞做“化学印泥”继续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编号2-12-22-3NaOH溶液的浓度4 g/L4
g/L4 g/L酚酞溶液的浓度1g/L3 g/L5 g/L印记颜色浅红色浅红色红色(3)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 (4)
实验1和2中,支持猜想“NaOH溶液浓度会影响印记颜色”的实验是________ (填实验编号)。 (5)若所用印章文字是向外凸的
,碱性纸上留下的印记效果是_______(填“朱文”或“白文”)。 (6)有同学希望印记产生“白文”效果,以下不能达到目的的做法是
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文字向外凸的印章,用 NaOH 溶液作“印泥”,白纸用酚酞溶液浸泡 B.用文字向外凸的印
章,用稀盐酸做“印泥”,白纸用混有NaOH的酚酞溶液浸泡 C.用文字向内凹的印章,印泥和白纸同实验2中7.(2019·北京大兴·一
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ABA处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为________。A处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8.(2019·北京海淀·一模)实验小组
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1)能证明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 。(2)乙中可观察到白色浑浊,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 。(3)丙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无明显变化。由该实验过程推断,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________ 。四、
科学探究题9.(2019·北京怀柔·一模)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时,看到了以下资料。①实验室所用酚酞溶液p
H<8.酚酞的分子结构受pH影响,酚酞溶液的颜色受其分子结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溶液的pH1≤pH<88≤pH≤13pH>1
3酚酞的分子结构内酯式醌式羧酸式酚酞溶液的颜色无色红色无色②醌式结构的酚酞能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且该物质在溶液中
的颜色不受pH影响。③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pH越高。该小组同学对上述资料产生了兴趣,决定对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展探究。【进行
实验】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11﹣1:配制pH=13的NaOH溶液,取5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分成两等份
1﹣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1﹣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红色褪去22﹣1:分别配制pH=8、10、11、13的N
aOH溶液,各取5 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5滴30% H2O2溶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都先变成红色
,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2﹣2:配制pH=9的NaOH溶液,分别取5 mL加入4 支试管中,再向各试管中加入5滴
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4%的H2O2溶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
见图:【解释与结论】(1)实验1﹣1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 。(2)实验1﹣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1﹣3的目的是验证pH>13时,红色酚酞溶液会变成无色,则“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______ 。
”(4)由实验2﹣1可以得到结论:H2O2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 _____ 。(5)实验2﹣2的目的是 _____ 。五、科普阅读
题10.(2019·北京怀柔·一模)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酒是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饮品,男女老幼均有饮用者,然而,酒后窘态百出,
既有呕吐不止的,又有精神亢奋的;既有自己被送往医院的,又有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因此,提倡“饮酒要适量,酒后不开车”,是对自己和他人
负责的良好行为。白酒、红酒、啤酒等酒类,都含有酒精,其化学名称是乙醇(C2H5OH),酒精进入体内,很容易通过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当中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95%是靠肝脏分解的,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酒精分解经历两个过程,①乙醇→乙醛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醇脱
氢酶参与,若摄入酒精量过大,分解相对比较慢。乙醇聚集体内,会刺激胃黏膜,出现胃部不适,酒精也会抑制神经系统,导致睡眠紊乱。②乙醛→
乙酸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参与,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
另外,以上两个转化过程,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酒精性低血糖,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在肝脏内没有完全分解的酒
精和乙醛,会通过血液,由心脏送往全身。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人就会出现“酒意”,开始进入兴奋状态;
酒精的浓度达到 0.1%时,人会变得性情豪迈、动作夸张,达到 0.2%时,便进入了酩酊时期,人会步履蹒跚、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超过
0.3%,人便步行困难、言语不清、烂醉如泥;一旦超过0.4%,饮酒者就昏睡不醒了。图1﹣肝脏分解乙醇的过程图2﹣饮酒前后指标对比为
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
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
结果如“图2”所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血液中的
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青少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远离酒类;为了家庭幸福,要劝告父母饮酒适量,禁止酒
后驾车。(1)乙醇的俗称是 _____ 。(2)酒后导致脸红的主要物质 _____ 。A 乙醇 B 乙醛 C 乙酸(3)乙酸俗称为
醋酸,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_____ 。(4)人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最高点是在饮酒后 _____ 小时。A 0.5 B 1.5
C 3.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A 肝脏能够把进入人体内的酒精全部分解B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当人体血液
中乙醇浓度最大时,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最差D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只要达到80mg/100mL就会定为醉酒驾车参考答案1.B【详解】A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
性溶液不变色,不能证明溶液呈酸性,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蜡烛受热脱落,可探究金属具有导热性,故选项能达到
实验目的。D、相互刻划,铜片的表面有明显的划痕,可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2.B【详解】A、酚酞溶
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呈无色,酚酞溶液一次只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如果要区分稀硫酸
和氯化钠溶液,还必须使用已经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钠溶液,选项A不正确;B、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现象不同,能一次将三种溶液区分开来,选项B正确;C、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虽然
硫酸钙微溶于水,但澄清石灰水浓度很小,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太少,不能形成浑浊现象),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都不能
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选项C不正确;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无明显
现象,不能区分,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能一次区分稀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试剂,必须符合向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这种
试剂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要求。3.B【详解】A、无论有没有酚酞存在,盐酸和氢氧化钠都能发生反应。该实验中若不使用酚酞,反应无明显现象
,无法用肉眼直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选项A不正确;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氢氧根离子和盐酸中的氢离子
反应生成了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水,因此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选项B正确; C、因为滴加酚酞前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反
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也是无色的,所以不能根据溶液的颜色没有改变就认为没有发生反应,选项C不正确;D、因为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显
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所以可以通过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改变判断反应是否发生,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对
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但没有指示剂存在,反应照样进行。4.A【详解】A.石灰水
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错误;D.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故选A。【点睛】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5. 能 碱性【详解】(1
)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薯汁由紫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薯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填:能;(2)草木
灰溶液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所以草木灰溶液显碱性;故填:碱性。6. 酚酞溶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酚酞溶液的浓度、NaOH溶液的浓度 探
究酚酞溶液的浓度对印记颜色的影响 1-3、2-2朱文 A【详解】实验1:初步实验。(1)可溶性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酚酞“印
泥”能在碱性白纸上留下红色印记的原因是:酚酞溶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根据实验1表格中的信息可知:NaOH溶液的浓度不同,印记
显示的颜色不同;酚酞溶液的浓度不同,印记显示的颜色也不同。因此根据初步实验,可能影响印记颜色深浅的因素有:酚酞溶液的浓度和NaOH
溶液的浓度。 实验2:深入探究。(3)根据实验2表格中的信息可知: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时,酚酞溶液的浓度不同,印记显示的颜色不同
。因此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酚酞溶液的浓度对印记颜色的影响。 (4)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可知:实验1-3和实验2-2中酚酞溶液的浓度相
同,NaOH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支持猜想“NaOH溶液浓度会影响印记颜色”的实验是:1-3、2-2。 (5)根据印章的特点可知,若
所用印章文字是向外凸的,碱性纸上留下的印记是红色的,效果是:朱文。 (6)A.用文字向外凸的印章,用NaOH溶液作“印泥”,白纸用
酚酞溶液浸泡,NaOH溶液使酚酞变红,纸上留下的印记是红色的,效果是:朱文。该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B.白纸用混有NaOH的
酚酞溶液浸泡,纸呈红色,用文字向外凸的印章,用稀盐酸做“印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接触部位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文”效果。该做
法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该做法中印泥和白纸与实验2中相同,实验2中取NaOH溶液浸泡白纸并晾干,用酚酞做“化学印泥”,用文
字向内凹的印章,盖上印章后,内凹的文字不与白纸接触,白纸不变色,而其他部位与白纸接触,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变红,产生“白文”效果。该
做法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不能达到目的的做法是A。【点睛】本题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题中提供的资料搞清楚什么是“朱文”和“白文”
,然后利用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回答问题。7. 红色棉球褪色 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遇水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棉球由紫色变成红色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A处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碳酸变红【详解】(A)浓盐酸由挥发性,挥发的HCl气体与A处
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故A处红色棉球褪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遇水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填:红色棉球褪色;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遇水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B) B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A处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碳酸变红。故填:棉球由紫色变成红色;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A处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
碳酸变红。8. 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Fe>Cu>Ag【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显红色,逐滴滴加
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即说明发生了反应。(2)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丙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无明显变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
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Cu>Ag;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Fe>
Cu>Ag。故答案为(1)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3)Fe>Cu>Ag。9. 溶液变红 NaOH+HCl=NaCl+H2
O一定量的NaOH固体 且pH越大,褪色所需时间越短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变红后的酚酞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或快慢)的影响【详解】(
1)pH=13时,酚酞溶液呈红; (2)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3)想让溶液的碱性增大,可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即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4)根据图示,由实验2﹣1
可以得到结论:H2O2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且pH越大,褪色所需时间越短;(5)实验2﹣2是在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了不同浓度的
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变红后的酚酞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或快慢)的影响;10. 酒精
B红色 B???? BD【详解】(1)乙醇俗称酒精;(2)根据“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可知,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故选B;(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醋酸呈酸性,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4)由图2可知,人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最高点是在饮酒后1.5小时,故选B;(5)A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95%是靠肝脏分解的,故A错误;B 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 由图2可知,当人体血液中乙醇浓度最大时,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并不最差,故C错误;D 由题干信息可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只要达到80mg/100mL就会定为醉酒驾车,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通过酒精在体内消化过程以及酒驾的介绍,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