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11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原卷版)
2023-05-30 | 阅:  转:  |  分享 
  
专题11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桃花源记》(原卷版) 考点:文学常识 ⑴陶渊明(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子
旁边种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散文家。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
域—一田园诗,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⑵“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考点:课后注释⑴[缘]沿着,顺着。 ⑵[鲜美]新鲜美好。 ⑶[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⑷[缤
纷]繁多的样子。 ⑸[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⑹[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⑺[穷]尽。⑻[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⑼[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⑽[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⑾[才]仅仅、只。⑿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⒀[俨然]整齐的样子。⒁[属]类。⒂[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⒃[阡陌]田间小路。
⒄[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⒅[悉]全,都。⒆[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⒇[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21)[垂髫]垂下来
的头发,用来指小孩。(22)[乃]于是,就。 (23)[具]详细。(24)[要]同“邀”,邀请。(25)[咸]全,都。(26)[妻
子]妻子儿女。(2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8)[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29)[遂]于是、就。(30)[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31)[乃]竟然,居然。(3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3)[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34)[为]对、向。(35)[叹惋]感叹惋惜。(36)[延]邀请。(37)[语云]告诉(渔人)说。(38)[不足]不值得,不必。(
3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40)[扶]沿着、顺着。(41)[向]先前的。(42)[志]做记号。(43)[及郡下]到了
郡城。(44)[及],到。(45)[诣]拜访。(46)[规]打算,计划。(47)[未果]没有实现。(48)[寻]随即,不久。(49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考点:重点译句⑴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答案】渔人对此感到惊异,继续往前走
,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答案】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但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
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
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答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⑷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处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答案】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案】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⑺见渔人,乃大惊,所从来。具答之。【答案】(村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村人)问(渔人)从哪儿来
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答案】(村人)邀请渔人到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⑼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答案】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⑽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答案】他们自
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⑾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答案】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渔人把自己
听到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⒀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答案】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款待他。⒁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村里人告诉渔人他说:“这里的事情不要对外边的人说啊!”⒂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
处志之。【答案】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⒃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答案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考点:课后习题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
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答案】东晋年间,武陵都有个渔夫,一次,他出去捕鱼时划着船迷路了,遇见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他走到桃林的尽
头,发现了一个山洞。他下船从洞口进去,来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富足欢乐。桃花源的人见到渔夫很惊讶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向他们详细地述说了自己的见闻,并受到了款待。渔夫在那里逗留了几日使告辞离开了。他在回去时,沿途做了记号。回
到城里,他使向太守禀报了桃花源的事情。太守派人随渔夫去寻找,却没有找到。2.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
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答案】桃花林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溪向远处流去,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桃林里绿草如茵
,花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
,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
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
园。3.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
“叹惋”?)【答案】渔人“具言”的内容是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
深重。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事变迁,对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点拨:本题设置的日的是引
导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省略部分,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写作艺术特色来理解。【答案】“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
入而出桃花源的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
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动词,作为。 介词,对。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答案】动词,舍下,放弃。 名词,房屋。见渔人,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答案】寻找 不久五、古代汉
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1.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瓜果、菜肴)滋味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
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答案】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
偶的称呼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六、结合课文及
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 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答案】“世外桃源”吸引人的地方: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
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应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
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追求和平安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补充: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是以渔人
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追求没有
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2023: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全部说出D.不足为
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语段中
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异之?
?????????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C. 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
往往语D.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
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3. 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4. 文中描绘了
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
美。 (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夹岸数百步 夹岸高山 B.渔人甚异之 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C.复前行,欲穷其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并怡然自乐 心旷神怡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其人视端容寂 B.闻之,欣然规往 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句子加点
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B.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C.寻病终 寻向所志D.未果,寻病终 暮而果大亡其财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闻之,欣然规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遂迷,不复得路 遂与外人间隔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