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7温度与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教师版)-2023年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
2023-05-30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 07温度与温度计、熔化与凝固1.摄氏温度【知识点的认识】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
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
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
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
有意义的.【命题方向】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
,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
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
题的地方.第一类常考题: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
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C、冰
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
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第二类常考题: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
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分
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
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
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
,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解题方法点拨】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
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
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
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命题方向】考查摄氏
温度的规定,温度的计算与读法是命题的重要地方。第一类常考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  100 ℃,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摄氏单位
是这样规定的: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1份代表
1度,读作1摄氏度;(2)“﹣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故答案为:100;零下4.7摄氏度。点评
: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知道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就是摄氏温度,在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第二类常考
题: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18℃B.20℃C.22℃D.26℃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
℃,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
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
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22﹣4)+0℃=20℃。故选B。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
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解题方法点拨】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
的温度为零,意思是无论冰多水少,还是冰少水多,只要二者混合,温度就是0℃,沸腾水的温度为100℃.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时的温度
为0℃,沸腾水的温度为100℃.从0℃到100℃之间平分100等分,每份为1℃.这类题的基本解法是先求出液柱上升每厘米或每等份(每
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在计算实际测量时液柱上升的长度或格数,从而求出测量的实际温度,或是据温度计刻度原理,列出温度变化量与相应液柱变
化量成正比来求解。温度的计算与读法,计算温度时应高温值减去低温值。一.摄氏温度(共12小题)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
法。小琪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可能接近实际的是(  )A.她的正常体温约为 26℃B.她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 18
次/分C.她的身高约为 165mmD.她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2.荷兰人华伦海特引入了华氏温度,规定水凝固时的温度为32华
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21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今年1月份上海出现了近几年罕见的低温,最低
温度接近﹣10摄氏度,换算成华氏温度为(  )A.14度B.16度C.18度D.20度3.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
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中的读数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
  )A.﹣3.5℃B.﹣5.1℃C.﹣5.3℃D.﹣5.8℃4.当空调连续运转时,其单位时间制冷量恒定。在空调连续运转的情况下,
当室外气温为36℃,室内有一个人,室内气温保持26℃;若室内有两个人,室内气温保持为27℃.人体温度保持37℃.当室外气温为30℃
时,室内有三个人,室内气温约保持为(  )A.19℃B.21℃C.23℃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
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
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B.94℃C.96℃D.9
8℃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人的体温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福建最热时的室外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
度7.有一只不准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为2℃,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98℃,把它放在某液
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8.马鞍山是一座钢铁城市,马钢工人时常为高炉进行检修。而这时高炉内
干燥空气的温度竟达160℃,工人却安全在炉内工作几个小时,是因为   。9.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
度是均匀的。把不准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为4℃.当实际温度为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
等于实际温度值。则温度为   ℃时,它的示数为80℃。10.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其示数是9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某物体的温度时,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
温度为   。1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如图所示,则这天的最低气温为   ℃,
当天的温度差为   ℃。12.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
:T=   。t/℃556065707580T/℃485256606468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识点的认识】普通玻璃液体温度
计主要由带刻度的均匀毛细管和薄壁感温泡组成.感温泡中的液体常用水银或酒精(染成蓝色或红色)、煤油(染成红色).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由所
充液体的沸点、凝固点及所用玻璃的软化温度决定.对于水银、酒精温度计,通常还采用在液柱上方加压的办法来提高液体的沸点,以增大测温上限
.普通液体温度计适合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计感温泡的温度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其毛细管中液面的读数就表示了物体的温度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命题方向】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来选择温度计等都是命题热点
例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
,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
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
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
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
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例2:
如图,密闭的玻璃管里装满煤油,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中煤油面会升降,下列仪器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A.密度计
B.气压计 C.温度计 D.压强计分析:细玻璃管中的煤油面会升降反应出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只需判断题目中所给的仪器是否是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就可以了.解:A、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故不
符合题意.C、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毛细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升降的变化,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符合题意.D、压强计也是利用液体压强的
特点制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了解仪器的用途,掌握仪器的操作,另外要知道常见的简单仪器的制作原理,并且不要混淆了.【解题方
法点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在确定温度计的使用范围时,要注意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查表可知,水银凝固点为﹣3
8.8℃,沸点357℃;酒精凝固点为﹣117℃,沸点78.5℃;甲苯凝固点为﹣95℃,沸点110.8℃.二.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共2小题)1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
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
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14.小明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
﹣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2)它在什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
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3.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知识点的认识】温度计使用:(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
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
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①温度计的玻璃
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命题方向】(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是读准数的前提.(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
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解:A
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点
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例2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量程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
正确的操作是 C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 ℃,水的温度是 88 ℃.分析:(1)
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温度计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
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使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C符合这种情况;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
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故答案为
量程;C;﹣2;88.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解题方法点拨】实验室
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
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三.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5小题)15.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
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   。根据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①   ;②   
。16.小明家有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为4℃,把它插在沸水中时温度为94℃,那么:(1)这支温度计示数是不准确的
,它每小格代表   ℃?(2)当读数为34℃时,实际温度为   ?(3)如果用它来测温度为64℃的热水,它的显示的示数为   ?1
7.右图所示,某房间所挂温度计的示数是   ℃。18.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
物中的示数是﹣1℃,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03℃。(1)当它指示的温度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    (2)它在    温度附近误差很
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3)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何时比真实值大,何时比真实值小?   。19.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
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   (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
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
。(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   ,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 
 (水/盐),配制成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   ,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小明想进一
步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选用图中   (甲/乙/丙)温度计,理由是   。4.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熔化是通过对物质
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
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命题方向】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例
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A. B.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C. D. 深秋的早晨大雾
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
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
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
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
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例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
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
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故选D。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
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解题方法点拨】在判断是否是熔化时一定要根据定义,判断是吸热
还是放热要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因此学生要牢记它们的特点。四.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共7小题)2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
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雪的形成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
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这是因为不仅冰块的温度低,而且冰块熔化成水时吸热B.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
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C.我国北方冬季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凝华现象D.在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
冰的熔化来吸热降温22.质量一定的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冰在熔化过程中(  )A.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吸收热
量,内能增大C.因为温度为0℃,所以没有内能D.因为温度为0℃,所以内能不变23.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
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  )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
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24.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
是(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25.食用
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有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和熔化B.液化和升华C.凝华和熔化D.凝固
和汽化26.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乙所示)。请你说明“
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5.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1)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规律:
①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②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3
)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命题方向】判断生活中物态的变化属于凝固,液体凝
固的条件,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命题热点。例1: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
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分析: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
态的过程。解: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变
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的概念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
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凝固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放出热量。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根据
凝固和凝固放热的知识来作答。解:冷却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的过程要放热。故答案
为:凝固;放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在判断是否是凝固时一定要根据定义,熟记凝固的
条件及放热时的特点。五.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共7小题)27.满山银光耀眼,千岩琉璃,万树晶莹…这并不是出现在电影《冰雪奇缘》中的
场景,而是一幕幕出现在江南的自然“冰雪世界”.2015年3月1日,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天目山迎来了三十年来最强的冻雨,形成了大范围
的冻雨景观,如图所示。冻雨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现象一样(  )A.烧水时冒出的白气B.冰箱内的霜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D.河水结
冰28.把一杯水和一杯花生油分别放在略低于它们熔点的低温环境中。在它们凝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从底部开始凝固
,油从上部开始凝固B.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C.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底部开始凝固 D.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
凝固29.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
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
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30.以下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水结成冰B.洒在地面上的
水逐渐变干C.水蒸气凝结成冰D.卫生球日久变小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
。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凝华放热D.升华吸热32.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
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
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
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33.据说,
科学界已经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很快变成固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
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由于   ,会使人倍感温暖。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 07 温度与温度计、融化与凝固答案与解析一.摄氏温度(
共12小题)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小琪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可能接近实际的是(  )A.她的正
常体温约为 26℃B.她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 18 次/分C.她的身高约为 165mmD.她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答案与解析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故A错误;B、人每分钟大约要呼吸20次左右,故B正确;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165cm左右
,故C错误;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错误。故选:B。2.荷兰人华伦海特引入了华氏温度,规定水凝固时的温度为32华
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21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今年1月份上海出现了近几年罕见的低温,最低
温度接近﹣10摄氏度,换算成华氏温度为(  )A.14度B.16度C.18度D.20度答案与解析:因为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所以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
180度;即1℃=华氏度=1.8华氏度;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F
=1.8t+32。最低温度接近﹣10摄氏度,换算成华氏温度为F=1.8×(﹣10)+32华氏度=14华氏度。故选:A。3.小明有一
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中的读数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当它指示
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  )A.﹣3.5℃B.﹣5.1℃C.﹣5.3℃D.﹣5.8℃答案与解析:(1)实际温度记为t,温
度计的读数记为t''.按题意,t和t''为线性关系,因此t=at''+b …①分别把t''=﹣0.7℃、t=0℃和t''=102.3℃、t=
100℃代入①,得解出,再将a、b值代入①式得t=0.97t''+0.68℃﹣﹣②把t''=﹣6℃代入②式,得t=﹣5.1℃,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B。4.当空调连续运转时,其单位时间制冷量恒定。在空调连续运转的情况下,当室外气温为36℃,室内有一个人,室内
气温保持26℃;若室内有两个人,室内气温保持为27℃.人体温度保持37℃.当室外气温为30℃时,室内有三个人,室内气温约保持为( 
 )A.19℃B.21℃C.23℃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答案与解析:设单位时间内空调的制冷量为Q1,房间内空气和其他物体从室外的吸
热量Q2,Q2正比于室内外的温差,其比列系数k1,人体单位时间的散热量也正比于室温和体温的差别,比例系数k2,所求温度为t。由题意
可知:Q1=(36﹣26)k1+(37﹣26)k2=(36﹣27)k1+2×(37﹣27)k2=(30﹣t)k1+3×(37﹣t)
k2,由(36﹣26)k1+(37﹣26)k2=(36﹣26)k1+2×(37﹣26)k2可求出k1=9k2,把k1=9k2代入(
36﹣26)k1+(37﹣26)k2=(30﹣t)k1+3×(37﹣t)k2中得:10(36﹣26)k2+(37﹣26)k2=10
(30﹣t)k2+3×(37﹣t)k2,t=23.33℃;故选:C。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
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
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B.94℃C.96℃D.98℃答案与解析:因为温度计
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100格代表温度计示数上的100℃,而现在水温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所以一个格就表示℃;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是100℃,不准的温度计随着温度的增加升高了100÷=90个刻度的高度;由于用不准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值在读数时都要用上升的刻度加上4℃,因此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的
示数为:90℃+4℃=94℃;故选:B。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人的体温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福建最热时
的室外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答案与解析:A、健康成人的体温约为37℃;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福建夏季最热的室外
温度可达30℃左右;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为25℃左右。故选:D。7.有一只不准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放在冰水混合
物中,显示为2℃,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98℃,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是 29.2℃ 。(计算结果
保留一位小数)答案与解析: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是:℃×(30﹣2)+0℃≈29
.2℃。故答案为:29.2℃。8.马鞍山是一座钢铁城市,马钢工人时常为高炉进行检修。而这时高炉内干燥空气的温度竟达160℃,工人却
安全在炉内工作几个小时,是因为 在高压炉内干燥空气中,工人容易排汗,通过蒸发来维持体温 。答案与解析:工人能在炉内温度竟达160℃
的环境中工作几个小时,是因为在高压炉内干燥空气中,工人容易排汗,通过蒸发来维持体温。故答案为:在高压炉内干燥空气中,工人容易排汗,
通过蒸发来维持体温。9.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度是均匀的。把不准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
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为4℃.当实际温度为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则温度为 82 ℃时,它的示数为80
℃。答案与解析:(1)因为刻度是均匀的,所以温度计每增加相同的示数时,实际温度的增加也是相同的。根据这一点,可以试探性地写出T=a
t(a为某一常量).但是根据题中所述的实际情况,当t=0℃时。T不可能也是0℃,设这时T=b,于是T和t的关系在形式上应为T=at
+b①由于由于t1=4℃时,T1=2℃;t2=42℃时,T1=42℃,把这两组数据分别代入①式得到4℃×a+b=2℃42℃×a+b
=42℃解这个联立方程得a= b=﹣℃即:T=t﹣℃②(2)把t=80℃代人②式得T=×80℃﹣℃=82℃.这表示当温度为82℃时
,这支温度计示数为80℃。故答案为:82。10.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其示数是9
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某物体的温度时,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温度为 40
℃ 。答案与解析:因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设不准确温度计示数y与真实温度x之间满足方程y=kx+b。将y=97℃时,x
=100℃和y=2℃时,x=0℃分别代入方程,得97=k×100+b①2=k×0+b②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k=95/100b=
2故方程可变为:y=x+2当x=y时代入方程可解得:x=40℃。故答案为:40℃11.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用温度计
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如图所示,则这天的最低气温为 ﹣15 ℃,当天的温度差为 55 ℃。答案与解析:温度是表示物
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零刻线的位置,零刻线以上是正数,以下是负数,甲图是零下,乙图是零上。故答案为:物体冷热程度;
﹣15;55。12.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0
.8t+4℃ 。t/℃556065707580T/℃485256606468答案与解析:①当t=55℃,T=48℃时,符合的数学关
系式:0.8×55℃+4℃=48℃;②当t=60℃,T=52℃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0.8×60℃+4℃=52℃;③当t=65℃,
T=56℃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0.8×65℃+4℃=56℃;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0.8t
+4℃。故答案为:0.8t+4℃。二.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共2小题)1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
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答案与解析: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
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
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选:D。14.小明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2)它在什
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答案与解析:(1)实际温度记为t,温度计的读数记为t''.按题意,t和t''为线性关
系,因此t=at''+b …①分别把t''=﹣0.7℃、t=0℃和t''=102.3℃、t=100℃代入①,得解出a=,b=,再将a、b
值代入①式得t=0.97t''+0.68℃﹣﹣②把t''=﹣6℃代入②式,得t=﹣5.1℃。(2)令t''=t,则②式变为t=解出t=2
3.3℃。答:(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5.1℃;(2)它在约23.3℃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
使用。三.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5小题)15.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
是 24℃ 。根据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①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
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②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答
案与解析:(1)温度计内的液体一般是水银或酒精,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故答案为:热胀冷缩。(2)温度计的示数为20℃+4℃
=24℃;故答案为:24℃。(3)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①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②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6.小明家有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在
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为4℃,把它插在沸水中时温度为94℃,那么:(1)这支温度计示数是不准确的,它每小格代表 1.11 ℃?(2)当
读数为34℃时,实际温度为 33.3℃ ?(3)如果用它来测温度为64℃的热水,它的显示的示数为 61.6℃ ?答案与解析:(1)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1.11℃;(2)其实温度为4℃,
所以读数为34℃时的格数为:34﹣4=30,所以此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30×1.11=33.3℃;(3)温度为64℃的热水所显示的
温度为:+4℃=57.6℃+4℃=61.6℃。故答案为:(1)1.11;(2)33.3℃;(3)61.6℃17.右图所示,某房间所
挂温度计的示数是 ﹣18 ℃。答案与解析: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从上向下数值变大,说明此时的温度为零下,因此,结果为﹣18
℃。故答案为:﹣18℃。18.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1℃,在沸
水中的示数是103℃。(1)当它指示的温度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  ﹣4.8℃ (2)它在  25℃ 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
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3)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何时比真实值大,何时比真实值小? 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而温度计示数
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 。答案与解析:(1)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1℃,在沸水中的示数为103℃,就是说用温度计上的104
个刻度表示100℃,则温度计上的一个刻度表示的温度值为:℃示数为﹣6℃时,其刻度线在零刻度线(﹣1℃)下有5个刻度,因此其实际温度
为零下温度值,为﹣5×℃=﹣4.8℃;(2)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时,设此时的刻度值为t,则满足以下关系:[t﹣(﹣1)]×
=t,解出此时的温度值为t=25℃(3)因为在温度计示数为25℃时,与实际温度相等,也就是说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
;而温度计示数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故答案为:(1)﹣4.8;(2)25℃;(3)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
而温度计示数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19.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
盐的水应该 难 (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 秒表 ,
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 水 (水/盐),配制成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
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 状态 ,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小明想进一步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选用图中 丙 (甲/乙/丙
)温度计,理由是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 。答案与解析:(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难凝固。(2)实验还需要计时
的仪器:秒表;实验中需要控制水的量相同;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状态,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温度计应选用能
测负温度值的温度计,由图知应选用丙温度计。故答案为:(1)难;(2)秒表;水;状态。(3)丙;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四.熔化与熔化
吸热的特点(共7小题)2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雪的形成答案与
解析: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雾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故D错误。故选:A。21.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这是因为不仅冰块的温度低,而且冰块熔化成水时吸热B.人们
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C.我国北方冬季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凝华现象D.在运
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熔化来吸热降温答案与解析: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
这是因为不仅冰块的温度低,而且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不断地吸热,使饮料温度降低,所以A正确;B、蒸发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人们在高温的天
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所以B正确;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所以C正确;D、在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所以D不正确。故选:D。22.质量一定的冰在熔化成水
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冰在熔化过程中(  )A.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因为温度为0℃,所以没有内能D
.因为温度为0℃,所以内能不变答案与解析:质量一定的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0
℃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故选:B。23.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答案与解析:A、
喷洒盐溶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达到熔化的目的。故A做法可采用;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可以除去一些冰,故B做法可采用;C、
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可以使冰因吸热而熔化,达到除冰的目的,故C做法可采用;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因水的温度很高
,会使冰和玻璃迅速吸热而膨胀引起对物体的破坏,故这种做法不可采用;故选:D。24.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
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C.以上两种情况都
有可能发生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答案与解析:一部分0℃水凝固成0℃的冰,放出的热量,被温度为﹣5℃的冰块吸收,温度升高,变成0
℃的冰,和原来的另一部分0℃的水,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整个过程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故选:B。25.食用冻豆腐时,发
现豆腐内有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和熔化B.液化和升华C.凝华和熔化D.凝固和汽化答案与
解析:冻豆腐的小孔是豆腐中的水遇冷结冰,而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因此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2
6.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
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答案与解析: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
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五.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共7小题)27.满山银光耀眼,千岩琉璃,万树
晶莹…这并不是出现在电影《冰雪奇缘》中的场景,而是一幕幕出现在江南的自然“冰雪世界”.2015年3月1日,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天目
山迎来了三十年来最强的冻雨,形成了大范围的冻雨景观,如图所示。冻雨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现象一样(  )A.烧水时冒出的白气B.
冰箱内的霜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D.河水结冰答案与解析:冻雨是水滴凝固成的冰晶,是凝固现象;A、烧水时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是冰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8.把一杯水和一杯花生油分别放在略低于它们熔点的低温环境中。在它们凝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上部开始凝固B.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C.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底部开始凝固D.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答案与解析: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水结冰时从上部开始凝固,并浮在水面上。而油凝固后密度变大,会下沉所以从底部开始凝固。故选:C。29.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与解析:造雪机工作时把液态水变为固态的雪,水发生了凝固。故选:B。30.以下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水结成冰B.洒在地面上的水逐渐变干C.水蒸气凝结成冰D.卫生球日久变小答案与解析:A、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属于凝固,故A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逐渐变干,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结果,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凝结成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卫生球日久变小,由固态直接保持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凝华放热D.升华吸热答案与解析:“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故选:B。32.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答案与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故选:D。33.据说,科学界已经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很快变成固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由于 凝固放热 ,会使人倍感温暖。答案与解析: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能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温度上升时熔化,由于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因此这种微胶囊做成的衣服能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穿上它,在温度下降时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