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8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温度与热量、热传递、比热容、热平衡、物体内能的改变、熔化(教师版)-2023年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
2023-05-30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48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温度与热量、热传递、比热容、热平衡、物体内能的改变、熔化一.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共1小题)
【知识点的认识】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
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命题方向】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
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A. B.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
的露水C.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
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解:A、冰雪消融是
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
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
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例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分析:解决此
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故选D。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
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解题方法点拨】在判断是否是
熔化时一定要根据定义,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要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因此学生要牢记它们的特点。1.质量一定的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
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冰在熔化过程中(  )A.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因为温度为0℃,所以没有内能D.因为
温度为0℃,所以内能不变答案与解析:质量一定的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0℃的物
体都具有内能。故选:B。二.分子的热运动(共2小题)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B.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较大C.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D.0℃的水结成0℃冰,
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小答案与解析: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能闻到花香,故A正确;B、汽车发
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来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故B正确;C、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故C错误;D、0℃的水结成0℃冰,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C。3.根据图
中A和B提供的图、文字信息,简要写出其所揭示的物理规律。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与解析:A、打
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皂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B、甲推乙,对乙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定受到乙
的反作用力,所以后退;故答案为: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扩散现象(共5小题)4.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
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香飘﹣﹣﹣扩散现象B.驾驶员驾驶汽车需系安全带﹣﹣﹣惯性的利用C.飞机获得的升力﹣﹣﹣流体压
强与流速的关系D.高压锅易煮熟食物﹣﹣﹣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答案与解析:A、端午节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驾驶员驾驶汽车需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然会高速向前运动,容易撞到车内前方的
硬物而受伤,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
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高压锅是利用了增大锅内气压来提高沸点的,
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多选)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晶体在熔化过程
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答案与
解析:A、一杯水和一桶水比较,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都是水,物质种类、状态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B、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叫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正确;C、物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此选项错误;D、组成物质的
分子(原子)时刻的运动的,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分子可以互相渗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此选项正确。故选:BD。6.两个相同
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甲杯的水温较乙杯的高,同时往两烧杯中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能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
 扩散现象 。两杯水中,颜色变红较快的是  甲 杯,由此可推断:影响水变红快慢的物理因素是  温度 。答案与解析:同时往两烧杯中滴
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能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属于扩散现象,由于两杯水底部的红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甲杯水的温度高,故分
子运动剧烈,分子扩散较快,所以颜色变得较快,由此可推断:影响水变红快慢的物理因素是温度。故答案为:扩散现象;甲;温度。7.唐诗“芳
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中,“芳树”是指树木开花时芳香四溢,这是花粉分子在空气中发生的 扩散 现象;“花自落”是由于花受到 
重力 的作用;“鸟空啼”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人们能区分出不同鸟的叫声,是因为不同鸟发出叫声的 音色 (填“响度”、“音色
”或“音调”)不同。答案与解析:树木开花时芳香四溢,这是花粉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花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重力的作用下,花会向下
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不同的鸟叫声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的。故答案为:扩散;重力;空气;音色8.用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
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慢慢 扩散 。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 温度 越高, 分子热运动 越剧
烈。答案与解析:整个屋子弥漫着有毒气体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
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故答案为:扩散;温度;分子热运动。四.内能的概念(共1小题)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C.温度相同的两块铁,它们具有的内能相同D
.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相同答案与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也不为零,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
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和状态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故B错误。C、温度相同的两块铁,由于质量未知,所以
它们具有的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相同,故D正确。故选:
D。五.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共3小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
内能可能改变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答案与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A说法
本身错误;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由于不断吸热,内能增大,B正确;C、由B知,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所以C错误;
D、热传递过程中,由温度高低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所以D错误。故选:B。11.如果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
,则(  )A.物体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与外界都一定没有做功C.物体的内能一定没有改变D.物体的内能可能发生改变答案与解析:本题可
用一个例子来分析,比如:晶体在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C不正确,D正确。另外在改变物体内能时,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
的,对物体做功时,温度也可以不变,但内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故B不正确。故选:
D。(多选)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可能增加B.现在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
有分子都停止运动C.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
体的内能越大答案与解析:A、晶体的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但其内能增加,故A正确;B、据分子运动论可知,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故B错误;C、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能加快酒精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故C正确;D、
由于内能和机械能无必然联系,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机械能可能变大,但其内能不一定变大,故D错误;故选:AC。六.热传递的概念与
方式(共1小题)13.农村广泛使用塑料地膜种菜。来自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 热辐射 的方式传递进去,以提高土壤的温度。答案与解析:来自
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热辐射方式传递进来,以提高土壤的温度。故答案为:热辐射。七.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2小题)14.下列过程,主要属
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压缩气体B.加热试管C.电灯通电D.小孩滑滑梯答案与解析:A、压缩气体做功可使气体的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故A错误;B、加热试管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使液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正确;C、电灯通电发光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故
C错误;D、小孩滑滑梯时,克服摩擦做功,使人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B。15.搓手能使手暖和,这是用 做功 的方式使
手的内能增加;使用电热水器给水加热,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答案与解析:在搓手时,即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受的内能增
加,温度升高,故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电热水器加热时,电热水器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水,故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答案为:
做功;热传递。八.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
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答案与解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错误,D正
确。故选:D。17.炎热的夏天,小雨同学开启汽水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同时瓶口有一股“白烟”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瓶口“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B.瓶内气体分子运动加快C.瓶内气体对外做功,瓶口处温度降低D.瓶内外温度相等,汽水内能不变答案
与解析:开启啤酒瓶盖瞬间,瓶内水蒸气迅速膨胀发出响声,同时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即我们看到的“
白烟”。故选:C。(多选)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
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D.用锯条锯木板
,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答案与解析:A、冬天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窗会放出
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物质的凝华现象;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
的雪糕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此选项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于温度是大于冰本身温度的,所以冰会吸热直至0℃,所以冰的内能一定增加;
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锯木头时,克服摩擦对锯条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C。九.物体内
能的改变(共1小题)19.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
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
量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答案与解析:外界大气压力对水银做功,使水
银进入试管内,大气压力对水银做的功一部分增加了管内水银的重力势能,另一部分增加了水银的内能;由于A管中的水银重心高,故A管中水银的
重力势能增量大,则A管中水银内能的增量小,即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故选:B。一十.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共6小
题)20.物质的物理属性有许多种,制作下列物品利用了物质比热容小的是(  )A.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B.用钢丝制作的弹簧C.用铜丝制
作的导线D.用铝合金制作的门窗答案与解析:A、做温度计的液体要求热胀冷缩的性质比较明显,所以选择比热容小的水银,故A符合题意;B、
制作弹簧的材料要求具有较好的弹性,所以选择了钢丝,故B不符合题意;C、制作导线的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选择了铜丝,故C不符
合题意;D、用铝合金做门窗是因为铝合金的延展性好、密度小、色泽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C.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
与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由于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当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变
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2.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铜块比温度低的铜块比热容大B.质量小的
铁球比质量大的铁球比热容大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滴水的比热容大D.比热容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答案与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质
的基本特性之一,比热容与物体温度高低、质量大小、是否放热、物质的内能多少都没有关系。所以A、B、C均不符合题意。D、不同物质比热一
般不同,所以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多选)23.小东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物质比热容
c/[J?(kg?℃)﹣1]物质熔点/℃物质密度ρ/(kg?m﹣3)水4.2×103固态酒精﹣117酒精0.8×103酒精2.4×
103固态水银﹣38.8纯水1.0×103水银0.14×103冰0铜8.9×103干泥土0.84×103海波48铝2.7×103A
.水银温度计比酒精温度计更适合在寒冷的南极使用B.质量相等的铜和铝相比较,铝的体积大C.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
的温度多D.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干泥土的比热容较小答案与解析:A、由于南极的气温非常低,据表可知,水银的凝固点为﹣38.8℃
,酒精的凝固点更低一些,故水银温度计不如酒精温度计更适合,故A错误;B、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由V=可知,质量相等的铜和铝相比较,
铝的体积大,故B正确;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即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少,故C错误;D、干泥土的比热容较小
,对于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来说,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热的情况下,干泥土的温度变化大,而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比较缺水的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
,故D正确;故选:BD。2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
变化如图所示,则在相同时间内液体 甲 的温度变化大,液体 乙 的比热容大。(选填“甲”或“乙”)答案与解析: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
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c=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液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小。所以c甲<c乙。故答案为:甲;乙。25.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放入100克水、200克水和200克沙子,各插入一
支温度计,并在杯口上盖上一薄塑料片,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均为20℃.将三只杯子同时放置在太阳光下,过一段相同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
数如图(a)、(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a)和(b)两图可得: 质量不同的水(
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质量小的水(物体)升高的温度多 。(2)比较图(b)和(c)两图可得: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多 。答案与解析:(1)由控制变量法知,当质量不同的水,在相
等的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大;(2)由控制变量法知,当质量相等的不同的水和沙子,在相
等的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对于沙和水来说,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多。故本题答案为:质量不同的水
(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质量小的水(物体)升高的温度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后,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多。一十一.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共6小题)26.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图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
的是(  )A.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空调房间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C.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D.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答案与解析:A、因
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不符合题意;B、空调房间放盆
水增加湿度,是利用水的蒸发,增加水蒸气,与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
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由此使得海边昼夜温差小,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
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不符合题意。故选:B。27.很多
机器在工作时温度升高时,往往用水来冷却,用水冷却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放出的热量多B.水的比热容大C.水的温度低D.水便宜答
案与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为保护机器,往往用水来冷却。故选:B
。28.烈日下的海边沙滩上常有习习凉风吹拂,这主要的原因是(  )A.水的比热比沙大,水温变化小B.海面空气膨胀,周围冷空气补充而
形成风C.沙滩热,空气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气补充而形成风D.沙的比热小,温度变化大答案与解析:烈日下,水和沙子都接受阳光的辐射,由于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所以水温变化小,上方空气冷,沙子温度变化大,上方空气受热而上升,于是海面的冷空气补充形成风,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29.在日光照射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潮湿地面的温度高,是因为(  )A.水泥路面吸收的热量多B.潮湿的路面比水泥路面更
容易散失热量C.潮湿的地面会有水,水的比热容大D.无法解释答案与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泥路面的比热容小,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
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水泥的温度变化大,所以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潮湿地面的温度高。故选:C。30.汽车散热器等制
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性质。答案与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
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故答案为:比热容;31.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
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答案与解析: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
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一十二.实验 比较不同物
质吸热的情况(共3小题)【知识点的认识】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
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下:液体质量(g)初温(
℃)末温(℃)加热时间(min)水300203012煤油30020306(1)在此实验中,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
热相同的时间,观察  升高温度 的不同;也可以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
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吸收的热量多,表明  水 的吸热能力大.(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煤油 升
高的温度更高.(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这种科学方法叫  转换 法
.分析:(1)判断水与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有两种方法: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
收的热量多,则比热较大.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比热较小.(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
进行分析,然后答题.(3)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由于煤油的吸热本领小,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4)本实验中把吸收热
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所用的方法为转换法.解:(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
察升高的温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它们其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热本领的大小.(2)由实验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
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更多,表明水的吸热本领大.(3)因为煤油比水的吸热本领小,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
它们吸收相等热量时,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
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故答案为:(1)升高温度;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2)水;水;(3)煤油;
(4)转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如何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吸热能力)的大小,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
量法的应用.32.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设计的实验为:将相同质量的沙子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放在石棉网上,用相同的酒精灯
加热,并不断搅拌(如图).关于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小明和小华展开了争论。两位同学中, 小明 同学的方案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
等。两位同学各自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并设计了不同的表格,如表是 小华 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若水的比热容比沙大,则表中记录的沙和水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所需的时间 短 (选填“长”或“短”)。质量/kg温度升高10℃所用的时间/s温度升高20℃所用的时间/s
沙水请你替另一位同学把表格设计出来。答案与解析:该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物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加热时间相
同,即物质所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小华同学的方案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此时是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的方法进行判断的;该表是小华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据Q=cm△t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谁的比热容越大,
谁用的时间长,谁的比热容越小,谁用的时间短;由于沙的比热容小,故此题中沙比水所需的时间短;小明同学的方案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加热实际相等,所以设计的表格如下:质量/kg加热2min所升高的温度/10℃加热5min所升高的温度/10℃沙水故答案为:小明;小
华;短;设计表格见上。33.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吸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表: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煤油30.110140.2102(1)本
实验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手表和 天平 ,实验中物质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
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质量 有关。(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和温度升高相同时,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答案与解析:(1)实验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记录水和煤油的加热时间和温度,所以除了用到温度计和手表外,还要用到天平来测量质量;实验中物质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用到
了转换法;(2)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即吸收热量多少不同,可以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3)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水和煤油的质量、升高的
温度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热量多少不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答案为
:(1)天平;加热时间;(2)质量;(3)质量和温度升高相同时,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34.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小
明进行如下探究。(1)他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易拉罐组装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用易拉罐而不用烧杯做容器的好处有: 
传热性好,不易爆裂 。(2)小明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装入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它们加热,并用温度计插入水和沙子的中
间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数据如下:加热时间/min024681012温度/℃海水31.031.632.132.532.833
.033.1沙子31.031.833.834.535.836.036.3实验中测量“加热的时间”的目的是 可以用加热时间长短表示物
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分析小明实验获得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
 。(4)小敏刚开始实验时,未能及时对沙子进行搅拌,结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升温快,沙子升温慢 。答案与解析:(1)实验中用易拉罐
而不用烧杯,是因为加热时易拉罐导热快,节省时间,而且不容易爆裂;(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
,吸收的热量越多,可以用加热时间长短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沙子的温度升高
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4)刚开始加热时,未能及时对沙子进行搅拌,沙子受热不均匀,温度计所处位置温度较低,温度计示数小于水中的温
度计示数,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升温快,沙子升温慢。故答案为:(1)传热性好,不易爆裂;(2)可以用加热时间长短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4)水升温快,沙子升温慢。一十三.热量的计算(共14
小题)35.用电阻丝加热某种物质,得到如图所示的熔化图象。电阻丝的发热的功率为P,放出的热量有50%被该物质吸收,该物质的质量为m
,则这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为(假设这种物质固态和液体的比热容相同)(  )A.小于B.大于C.等于D.等于答案与解析:电阻丝从时刻t
1加热到时刻t4,放出的热量为Q放=P(t4﹣t1),这一段时间内,该物质吸热的总热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
二是完成熔化吸收的热量,则有:Q吸=cm(t温3﹣t温1)+Q熔所以η==ηP(t4﹣t1)=cm(t温3﹣t温1)+Q熔,cm(
t温3﹣t温1)=ηP(t4﹣t1)﹣Q熔=50%×P(t4﹣t1)﹣Q熔=×P(t4﹣t1)﹣Q熔,所以该物质的比热容为:c=<
故选:A。36.我国农村使用的一种钢架水泥壳抛物面太阳灶,用30分钟刚好可将4千克与气温(26.5℃)相同的水烧开。若不计热损失,
此时这个太阳灶的功率为(  )A.163瓦B.686瓦C.933瓦D.41160瓦答案与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
×103J/(kg?℃)×4kg×(100℃﹣26.5℃)=1.2348×106J;太阳灶的功率:P===686W。故选:B。37
.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为4:1,放出热量之比是3:1,则它们的比热之比和降低温度之比分别是下列四种情况,可能满足题设条件的是(
  )①1:1,3:4; ②2:1,1:3; ③1:2,3:2; ④1:3,9:4。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与解析
:由题知,m甲:m乙=4:1,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Q甲:Q乙=3:1,∵Q放=cm△t,∴==,①、甲乙物体比热容之比和升高温
度之比1:1、3:4,则 ==,故①正确;②、甲乙物体比热容之比和升高温度之比2:1、1:3,则 ==≠,故②错;③、甲乙物体比热
容之比和升高温度之比1:2、3:2,则 ==,故③正确;④、甲乙物体比热容之比和升高温度之比1:3、9:4,则 ==,故④正确。故
选:B。3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kg100℃的水完全汽化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6J热量。若保持1个标准大气
压的条件下把100g16℃的水加热沸腾,并使其中的20g汽化,一共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A.3.5×104JB.4.5×104JC.8.0×104JD.7.3×104J答案与解析:由题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kg10
0℃的水完全汽化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6J热量,则20g100℃的水汽化吸收的热量:Q1=2.26×106J×
=4.52×104J;100g16℃的水加热沸腾吸收的热量:Q2=cm(t﹣t0)=4.2×103J/(kg?℃)×0.1kg×(
100℃﹣16℃)=3.528×104J。一共吸热:Q=Q1+Q2=4.52×104J+3.528×104J=8.048×104J
≈8.0×104J。故选:C。39.下表是1kg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
量为 375kJ ,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是 4×103J/(kg?℃) 。吸收热量/千焦050100150200300400500
600650温度/℃﹣87.5﹣62.5﹣37.5﹣12.5000012.525.0吸收热量/千焦7508509009501000
20003000310031503200温度/℃50.075.087.5100.0100.0100.0100.0100.0100.
0125.0答案与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该晶体有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即0℃和100℃;由题知,该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
态,所以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为熔化和沸腾;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0℃,沸点为100℃;表格中前12列数据如下(其中前4列为
晶体未熔化时吸热升温的数据,最后4列为液体吸热升温的数据):分析前4列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5℃,晶体吸收的热量为50kJ;则由Q
吸=cm△t可知,温度每升高12.5℃,晶体吸收的热量为25kJ;所以,晶体的温度从﹣12.5℃上升到刚为0℃的过程中,晶体吸收的
热量为25kJ;则温度刚为0℃与第1列数据相比,晶体吸收的热量应为:Q1=150kJ+25kJ=175kJ;分析上面表格最后4列数
据可知,该物质在液态时,温度每升高12.5℃,吸收的热量为50kJ;由此可知,晶体从刚熔化完时到温度为12.5℃的过程中,液体吸收
的热量为50kJ;则晶体刚熔化完时与第1列数据相比,物质吸收的热量应为:Q2=600kJ﹣50kJ=550kJ;所以,可得到上面表
格中的两组补充数据(真实反映了晶体的熔化过程),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熔化吸=Q2﹣Q1=550kJ﹣175kJ=3
75kJ。(2)由表格数据可知,由12.5℃到25℃过程中,液体吸收的热量:Q吸=650kJ﹣600kJ=50kJ;则根据Q吸=c
m△t可得,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c===4×103J/(kg?℃)。故答案为:375kJ;4×103J/(kg?℃)。40.质量
为0.25kg的牛奶,温度由5℃升高到85℃,需要吸收 5×104 J的热量。[c牛奶=2.5×103J/(kg?℃)]答案与解析
: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2.5×103J/(kg?℃)×0.25kg×(85℃﹣5℃)=5×104J。故答案为:
5×104。41.2千克的水温度降低5℃,水放出的热量为  4.2×104 焦。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  大 的,因此沿海
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小 (均选填“大”或“小”)。[c水=4.2×103焦/(千克?℃)]答案与解析:2千克的水温度
降低5℃,水放出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2kg×5℃=4.2×104J;水的比热容c在常见的物质中是
比较大的,由Q=cmΔt可知,在质量m与吸收或放出热量Q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Δt较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小。故答案为:4.2×104;大;小。42.已知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太阳能总功率为1.70×1017瓦,如果地球半径取6400千米,地
日距离取1.50×1011米,试估计太阳向空间辐射的总功率为 3.7×1026 瓦。考虑大气层反射和太阳能热水器转化效率等因素,假
定总的利用率为20%.试计算阳光垂直照射在集热面积为2米2的太阳能热水器上,6个小时后能使其中150升的水温度升高 18 ℃。答案
与解析: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S=×4πL2=4×1.70×1017W×≈3.7×1026W;6h水吸收的热量Q=S热水器tη=×2
m2×6×3600s×20%≈1.142×107J,∵ρ=,∴水的质量m=ρV=1×103kg/m3×0.15m3=150kg,∵
Q=cm△t,∴水升高的温度△t==≈18℃;故答案为:3.7×1026W;18。43.下表是1kg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态
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375千焦 。吸收热量/千焦0501001502003004005006
00650温度/℃﹣87.5﹣62.5﹣37.5﹣12.5000012.525.0吸收热量/千焦75085090095010002
0003000310031503200温度/℃50.075.087.5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125.0答案与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该晶体有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即0℃和100℃;由题知,该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态,所以
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分别为熔化和沸腾;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0℃,沸点为100℃;表格中前12列数据如下(其中前4列为晶体未熔
化时吸热升温的数据,最后4列为液体吸热升温的数据):分析前4列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5℃,晶体吸收的热量为50kJ;则由Q吸=cm
△t可知,温度每升高12.5℃,晶体吸收的热量为25kJ;所以,晶体的温度从﹣12.5℃上升到刚为0℃的过程中,晶体吸收的热量为2
5kJ;则温度刚为0℃与第1列数据相比,晶体吸收的热量应为:Q1=150kJ+25kJ=175kJ;分析上面表格最后4列数据可知,
该物质在液态时,温度每升高12.5℃,吸收的热量为50kJ;由此可知,晶体从刚熔化完时到温度为12.5℃的过程中,液体吸收的热量为
50kJ;则晶体刚熔化完时与第1列数据相比,物质吸收的热量应为:Q2=600kJ﹣50kJ=550kJ;所以,可得到上面表格中的两
组补充数据(真实反映了晶体的熔化过程),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熔化吸=Q2﹣Q1=550kJ﹣175kJ=375kJ
。故答案为:375千焦。44.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是质量m=4.20kg的铝合金物体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90.0℃,的1
.200kg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0=10.0℃升温到66.0℃以上(含66.0℃
),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0.880×103J/(kg?℃),水的比热容c=4.20×103J/(kg?℃
),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答案与解析: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t=90℃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t0=1
0℃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t1;将这部分温度为t1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t1的构件
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t2;再将这些温度为t2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t2的构件升温,
…。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验证:如将1.2kg热水分5次倒出,
每次倒出m0=0.24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Q1=c0m0(t﹣t1),Q1′=cm(t1﹣t0)∵Q1=
Q1′∴c0m0(t﹣t1)=cm(t1﹣t0)即:4.2×103J×0.24kg×(90℃﹣t1)=0.88×103J×4.2k
g×(t1﹣10℃)解得:t1≈27.1℃,同理:t2≈40.6℃,…,t5≈66.0℃。45.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20k
g的铝合金构件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90℃的1200kg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水使构件从温
度t0=10℃升温到60℃以上(含60℃).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0.90×103J/(kg?℃),水的比
热容c0=4.20×103J/(kg?℃),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答案与解析:操作方案:取保温瓶中t=90℃的部分热水倒出来,
与温度为t0=10℃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60℃;验证:Q放=c水m水(t0水﹣t),Q吸=c合金m合金(t
﹣t0合金)因为水放出的热量Q水放=Q合金吸所以c水m水(t0水﹣t)=c合金m合金(t﹣t0合金)即:4.20×103J/(kg
?℃)×m水×(90℃﹣60℃)=0.90×103J/(kg?℃)×20kg×(60℃﹣10℃)解得:m水≈7.14kg。46.“
米线”是一种特色小吃。端上餐桌的有: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
入米线。现有以下资料:汤的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片的质量为0.2kg,初温22℃,比热容3.5×10
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片必须至少在大于80℃的汤中保持2min,在这2min时间里,由于向外界散热整体温度将下降约2
℃.问:(1)碗中油层的作用是什么?(2)为实现上述的温度要求,碗中汤的质量多少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与解析:(1)碗中油由于其密度
比水小且不易蒸发,漂浮在水的表面上,使水的蒸发面积减小,则减小了水的蒸发而带走热量,使汤的温度不易降低。(2)∵肉片必须至少在大于
80℃的汤中保持2min,在这2min时间里,由于向外界散热整体温度将下降约2℃,∴肉和汤混合后的温度至少为:t=80℃+2℃=8
2℃,把肉放进汤里,肉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汤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t0汤=97℃,c汤=4.2×103J/(kg?℃),m肉=0
.2kg,t0肉=22℃,c肉=3.5×103J/(kg?℃),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得:c肉m肉(t﹣t0肉)=c汤m汤(t0
汤﹣t),即:3.5×103J/(kg?℃)×0.2kg×(82℃﹣22℃)=4.2×103J/(kg?℃)×m汤×(97℃﹣82
℃)解得:m汤≈0.67kg。答:(1)碗中油层的作用是使水的蒸发面积减小,则减小了水的蒸发而带走热量,使汤的温度不易降低。(2)
为实现上述的温度要求,碗中汤的质量至少为0.67kg。47.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受光面积1.4m2,内装80kg水,太阳每分钟辐射到
1m2面积上的热量是8×104J,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收,问:20℃的水晒3h后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2×10
3J/(kg?℃)答案与解析:Q放=8×104J/(m2?min)×1.4m2×3×60min=2.016×107JQ吸=Q放×6
0%=1.2096×107J由Q吸=cm△t得,△t===36℃T=t0+△t=20℃+36℃=56℃答:20℃的水晒3h后水温升
高到56℃。48.太阳向地球表面每平方米辐射光能的功率为1.4kw,今要用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并要使初温20℃,质量5kg的水
在1200秒内沸腾,则太阳灶中凹面镜受光照面积的直径至少为 1.6 米。(已知该太阳灶的总效率为50%,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与解析:将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热:Q吸=cm△t=4.2×103J/(kg?℃)×5kg
×(100℃﹣20℃)=1.68×106J;设太阳灶中凹面镜受光照面积的直径为d,凹面镜采光面积S=π(d)2,由题知,1400W
/m2×S×1200s×50%=1.68×106J,即:1400W/m2×π(d)2×1200s×50%=1.68×106J,解得
:d≈1.6m。故答案为:1.6。一十四.热平衡方程的应用(共12小题)49.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
℃,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6℃.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A.5℃B.4℃C.3℃D.2℃答案与解析: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
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10℃,∴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cm×10℃,﹣﹣﹣﹣﹣﹣﹣①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
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6℃,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6℃)=c(m+m0)×6℃,﹣﹣﹣﹣﹣﹣﹣
②则①﹣②得:6℃×cm0=10℃×cm﹣6℃×cm﹣6℃×cm0,整理得:12℃×cm0=4℃×cm,解得:m=3m0;代入①式
可得,t=40℃;假设我们将全部热水一次性注入,则由热平衡方程可知:3m0c(40℃﹣△t)=mc△t,m=3m0;联立两式解得:
△t=20℃;40℃﹣20℃=20℃则注入3杯水后,水温还会上升:20℃﹣10℃﹣6℃=4℃。故选:B。50.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
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t,则甲球比热
c甲和乙球比热c乙大小的关系是(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与解析:先后将甲、乙两
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Q吸=Q放,∴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乙球比甲球少升高了△t
,即乙球的末温低;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球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球的比热容大。故选:B。51.有质
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先将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把甲取出后,立即又将乙投入这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
了△t,则甲、乙两金属球的比热容的关系为(不计热损失)(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判断答案与解析:先
后将甲、乙两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损失,Q吸=Q放,所以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甲
乙初温相同,乙球比甲球少升高了△t,即乙球的末温低;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球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
球的比热容大。故选:C。52.比热容是2.44×103焦/(千克?℃)的酒精和水(4.19×103焦/千克?℃)均匀混合后,比热容
变成了2.94×103焦/(千克?℃),则混合液中酒精和水质量之比是(  )A.5:2B.2:5C.29:35D.29:50答案与
解析:混合液温度升高△t吸收的热量:Q总=c液m液△t=c液(m1+m2)△t,酒精吸收的热量:Q酒=c酒m1△t,水吸收的热量:
Q水=c水m2△t,则Q总=Q水+Q酒,c液(m1+m2)△t=c酒m1△t+c水m2△t,(c液﹣c酒)m1=(c水﹣c液)m2
,∴m1:m2=(c水﹣c液):(c液﹣c酒)=[4.19J/(kg?℃)﹣2.94J/(kg?℃)]:[2.94J/(kg?℃)
﹣2.44J/(kg?℃)]=5:2。故选:A。53.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初温相同,现用这两只温度计分别去测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
测得结果相同(示数高于温度计初温度),已知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并且都比较小,乙液体原来的温度高于甲液体原来的温度,如果不考虑温
度计,待测液体跟外界的热传递,则可判断(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判断答案与解析:由题意知两支温度计
测温前后温度变化相等,由Q=cm△t知两温度计吸收的热量Q相等;则甲、乙两液体放出的热量Q相等。已知乙液体的初始温度比甲液体的初始
温度高,甲、乙两液体后来的温度相等,则它们温度变化量△t甲<△t乙,甲、乙两液体放出的热量Q甲=Q乙,m甲=m乙,由Q=mc△t得
,c甲>c乙。故选:A。54.质量和材质都相等的五块金属块,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
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一块金属块,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它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第二块从沸水中
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后将它从杯中取出,同样的方法依次将另外几块投入水中,最后水的温度升高了40℃.第二种方式:从沸水中
同时取出五块金属块投入冷水中,当达到热平衡后将它们从杯中取出,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不足40℃B.
升高超过40℃C.恰好升高了40℃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与解析:(1)设冷水的温度为0℃,第一块金属块放入冷水热平衡后的末温为
t1,依此类推,第二块t2,第三块t3,第四块t4,第五块t5,则第一块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Q1=cm(100℃﹣t1),依此类推:
Q2=cm(100℃﹣t2)Q3=cm(100℃﹣t3)Q4=cm(100℃﹣t4)Q5=cm(100℃﹣t5)金属块放出的总热量
为:Q放总=Q1+Q2+Q3+Q4+Q5,代入后,整理得:Q放总=cm(500℃﹣t1﹣t2﹣t3﹣t4﹣t5)(2)设金属块同时
放入冷水中达到热平衡后的末温为t,则同时放入冷水中时,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是Q放=5cm(100℃﹣t)若t5=t=40℃,那么,比较
可知Q放总>Q放,即第一种方法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多,水吸收的热量多,升温升的高。故选:A。55.我国天然气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天然气
的热值是7.5×107J/m3,小华家某月使用了21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
将 2.34375×102 kg的水从20℃烧至沸腾【c水=4.2×103J/(kg?℃)】。答案与解析:(1)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
热量:Q放=qV=21m3×7.5×107J/m3=1.575×108J,(2)由题知,Q吸=c水m水△t×50%=1.575×1
08J×50%=7.875×107J,水的质量:m水===2.34375×102kg;故答案为:2.34375×102。56.将一
质量为m1,温度为0℃的冰放入初温为t0,质量为m0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发现剩余冰的质量为m2,则这块冰完全熔化共吸收的热量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记为C)。答案与解析:热平衡后冰的质量还剩m2,说明热平衡后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熔化的冰的质量为m1﹣m
2,其吸收的热量等于质量为m0,温度为t0的水温度降到0℃时放出的热,即Q吸=Q放=cm0t0,所以单位质量的冰熔化需要吸收的热量
:Q吸′=,所以这块冰完全融化共吸收的热量:Q吸″=m1×=。故答案为:。57.现有足够多的20℃的冷水和70℃的热水,为了配制成
50℃的温水200kg,需要20℃的冷水 80 kg,70℃的热水 120 kg(不计热量损失)。答案与解析:设热水的质量为m1,
则冷水的质量为m2=m﹣m1=200kg﹣m1,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1(t﹣t01)=4.2×103J/(kg?℃)×m1×
(70℃﹣50℃),Q吸=cm2(t02﹣t)=4.2×103J/(kg?℃)×m2×(50℃﹣20℃)=4.2×103J/(kg
?℃)×(200kg﹣m1)×(50℃﹣20℃),∵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4.2×103J/(kg?℃)×m1×(70℃﹣5
0℃)=4.2×103J/(kg?℃)×(200kg﹣m1)×(50℃﹣20℃),解得:m1=120kg,m2=80kg。故答案为
:80;120。58.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比热和质量都不等,它们的温度依次为15℃、25℃、35℃.如果将甲、乙混合,热平
衡的温度为21℃;如果将乙、丙混合,热平衡的温度为32℃.若将甲、乙、丙三者混合,热平衡后的温度为 29.2 ℃。答案与解析:甲、
乙混合前,t乙>t甲,将甲、乙混合时,乙液体放热,甲液体吸热,热平衡的温度为t1,热平衡方程为:c甲m甲(t1﹣t甲)=c乙m乙(
t乙﹣t1),即:c甲m甲(21℃﹣15℃)=c乙m乙(25℃﹣21℃),整理可得:c甲m甲=c乙m乙﹣﹣﹣﹣﹣﹣﹣①乙、丙混合前
,t丙>t乙,将乙、丙混合时,丙液体放热,乙液体吸热,热平衡的温度为t2,热平衡方程为:c乙m乙(t2﹣t乙)=c丙m丙(t丙﹣t
2),即:c乙m乙(32℃﹣25℃)=c丙m丙(35℃﹣32℃)整理可得:c丙m丙=c乙m乙﹣﹣﹣﹣﹣﹣﹣﹣②将甲、乙、丙三者混合时,甲液体一定吸热,丙液体一定放热,乙液体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若乙液体放热,设热平衡的温度为t,则有:c甲m甲(t﹣t甲)=c乙m乙(t乙﹣t)+c丙m丙(t丙﹣t)﹣﹣﹣﹣﹣﹣③,将①②代入③式可得:c乙m乙(t﹣15℃)=c乙m乙(25℃﹣t)+c乙m乙(35℃﹣t),解得:t≈29.2℃,因为29.2℃>25℃,所以乙液体应吸热,乙液体吸热时,热平衡方程为:c甲m甲(t﹣t甲)+c乙m乙(t﹣t乙)=c丙m丙(t丙﹣t)﹣﹣﹣﹣﹣﹣④,将①②代入④式可得:c乙m乙(t﹣15℃)+c乙m乙(t﹣25℃)=c乙m乙(35℃﹣t),解得:t≈29.2℃。故答案为:29.2。5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2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20℃;第二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乙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乙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甲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升高 等于 40℃(选填“不足”、“超过”或“等于”)。答案与解析:设冷水的温度为t0,甲投入冷水后放热Q放=c甲m(100℃﹣20℃﹣t0),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水20℃,∵不考虑热传递过程热量的损失,则有Q放=Q吸,∴c甲m(100℃﹣20℃﹣t0)=c水m水20℃,即:=﹣﹣﹣﹣﹣﹣﹣﹣﹣﹣﹣﹣﹣﹣﹣﹣﹣﹣﹣﹣﹣﹣﹣①乙投入冷水后放热Q放′=C乙m(100℃﹣20℃﹣20℃﹣t0),水吸收的热量仍为Q吸=C水m水20℃,同理则有:=﹣﹣﹣﹣﹣﹣﹣﹣﹣﹣﹣﹣﹣﹣﹣﹣﹣②第二种方式:设乙投入冷水热平衡后,水温为t1,甲投入冷水热平衡后的水温为t2,则有:c乙m(100℃﹣t1)=c水m水(t1﹣t0),即:=﹣﹣﹣﹣﹣﹣﹣﹣﹣﹣﹣﹣﹣﹣﹣﹣﹣﹣﹣﹣﹣③c甲m(100℃﹣t2)=c水m水(t2﹣t1),即:=﹣﹣﹣﹣﹣﹣﹣﹣﹣﹣﹣﹣﹣﹣﹣﹣﹣﹣﹣﹣﹣④综合①②③④式,解得t2﹣t0=40℃故答案为:等于。60.以热传导为主要散热方式的电熨斗,其热损耗正比于熨斗和周围空气的温差,某种电熨斗的调温原理是:各挡位在室温20℃时以50s为一个周期,电熨斗调在“锦纶”位置时,熨斗通电10s,断电40s,再通电10s,断电40s…此时熨斗表面温度稳定在100℃;若电熨斗调在“棉布”位置,熨斗通电20s,断电30s…则在“棉布”位置,熨斗表面的温度稳定在多少?若室温在10℃,熨斗温控失灵,加热器一直通电,则此时熨斗表面温度又为多少?答案与解析:(1)设每秒钟电熨斗放出的热量为Q、电熨斗和周围空气的温差温差为△T,通电时间10秒,断电时间40秒,电熨斗表面温为100℃,可得Q×10=k△T×(10+40),即=k×(100﹣20)=80k;通电时间为20秒,断电时间为30秒,可得:Q×20=k△T×(20+30),则=k△T,解得:△T=160℃,则电熨斗的温度T1=△T+20℃=160℃+20℃=180℃;(2)若熨斗的调节器失灵,加热器一直通电,可得,Q=k△T′,解得:△T′=400℃此时电熨斗的表面温度:T2=400℃+10℃=410℃。答:(1)若电熨斗调在“棉布”位置,熨斗通电20s,断电30s…则在“棉布”位置,熨斗表面的温度稳定在180℃;(2)若室温在10℃,熨斗温控失灵,加热器一直通电,则此时熨斗表面温度为410℃。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