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化名家与武定之一: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先生1958年、1983年两次赴武定万德调查及成果
2023-05-30 | 阅:  转:  |  分享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先生1958年、1983年两次赴武定万德调查及成果1958年12月——1959年7月,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先生任全
国人大云南武定禄劝两县彝族调查组组长。1958 年12 月9 日,张传玺先生受云南省民族调查组的委托,率“武定禄劝彝族调查组”十人
进入原慕连土司区,驻原那氏土署所在地万德镇旁的山村万宗铺,调查时间两个月,写出报告《武定县万德区万宗铺村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收入《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从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从刊》公开出版。此报告虽名为“万宗铺村”调查,实际是对慕连土司区的社会
历史较全面的调查,“万宗铺村”只是取样调查之一。由此报告的写作,重点在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及其破坏”,社会生产力、手工业、商业也
有不少;对于政治史事虽论述,但未深人,手中有些资料也未能纳入报告之中。慕连土司辖区属于高寒山区,山深林密,交通不便,居民以彝族为主
。另有傈僳、苗、傣和汉族。清朝中期以前,外界对这里知之极少,因之一般文献中并无记载,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省、府、州、县志也几乎近于
空白。因为参加民族大调查,张先生开辟了民族史研究崭新领域,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后来,张先生又陆续发表了若干篇有关傣族、彝族历史与社
会的重要论文,成为研究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和成果。武定万德彝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存一直牵动着张先生。1983年3月,张先生二赴
万德,重回现场,对他长期思考、研究的某些问题或资料进行“复查”。武定县文化馆熊美亮老师曾经陪同前往调查。张传玺先生于1994年5月
10日完成了洋洋五万多字的《云南彝族慕连土司史迹补正》。1995年,张传玺先生将他集半生心血的研究成果、洋洋五万多字的《云南彝族慕
连土司史迹补正》在《燕京学报》(1995年新一期)专刊发表,其内容涵盖慕连土司那氏世谱、慕连土司疆域与治所、万德《慕连土署平面图》
复绘、兰启裔群墓神道碑、上下十三村反土司斗争及其遗迹等五个方面,是了解武定慕连那氏土司370余年历史的重要学术著作。张传玺先生还向
有关部门建议将万德那氏土司衙门恢复原貌,建设成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先生对武定彝族的深入研究,为彝区文化的发掘和研究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对学术的满腔热忱,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持续的关切热爱,不仅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更为武定彝族同胞所铭记
,直至今日还时常提起来,对先生心存感念。张传玺,1927年2月出生,山东日照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962年2月留系任教,1979年5月任副教授,1986年5月任教授,1993年8月退休。2021年2月27日,历史学家、北京大
学历史学系教授张传玺于北医三院逝世,享年94岁。张传玺先生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是翦伯赞先生第一批招收的研究生,留
系任教后又担任翦老助手。在翦老悉心教诲下,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终身信守不渝,并且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专精于秦汉
史。张传玺先生在历史教学方面成绩卓著,编写了《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
册》、《中国通史讲稿》、《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等多部教材。张传玺先生还在中国古代史一些重大历史课题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
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研究、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和契约关系研究等方面见解独到、造诣深厚。张传玺一生著作颇丰,撰写学术著作30余种,学术
论文200余篇,主要著作包括《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说“秦汉”》、《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契约史买地券研究》等,为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2月27日是张传玺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也
是张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张先生,继承发扬先生的学术品德和学术成就,张传玺先生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5B117会
议室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张传玺先生家人及研究生,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系党委书记徐健等历史学系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张传玺先生弟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教授岳庆平主持会议。- 1 -
献花(0)
+1
(本文系动而不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