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



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些年,文学正在发生巨变,很多新作家、新写作类型的兴起,都在挑战我们固有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认同,尤其由网络这一新的介质所带来的写作变化,既扩大了文学的边界,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传统作家的出道与成熟,都和杂志社、批评家、文学史这三方面力量对他们的塑造紧密相关,但这种模式,对许多新一代作家,尤其是对网络作家,已然失效。他们进入大众的视野,几乎不是通过杂志社筛选或批评家阐释出来的,也不太考虑文学史写不写或如何写他们,他们更在意的是读者和作品的销量(点击率)。



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所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它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创生的也是一种新的写作与交流模式。过去我们认为,写小说、讲故事起源于闲暇,现在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业;过去我们认为,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现在很多写作者不再沉迷于个体的孤独体验,而更多是追求共享、互动,甚至读者的回应会决定他的故事往何处走:假如有很多读者希望女主角一直活着,作者就不会让女主角死去。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听众的反应会影响说书者往哪方面用力,在哪些情节上多加逗留。大家普遍认为,听众越多,读者越多,作品就越通俗。



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若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很通俗、大众,多数作家会觉得是在骂他,至少是一个贬抑性评价;纯文学作家以艺术创新为追求,读者的多寡并不重要,他们相信,创新和探索本身可以引导、改造读者的艺术趣味——不断把新的艺术可能性,通过写作实践变成一个时代的艺术常识,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但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往往把艺术性与大众性对立起来、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这种观念同样需要反思。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忽视文学的大众认同,文学可能会失去基本的传播效应。



文学经验的书写、传递和共享,必须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合作来完成,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文学的生态失衡。当文学的艺术趣味隔绝于普通读者,难免曲高和寡、自得其乐;可文学过度迁就读者,也会失去艺术的难度,成为逐利的庸俗之作。尽管陈平原认为,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的对峙,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但在之前多数文学史的论述中,通俗文学是没什么地位的——这也未必公平。中国小说起源于说书,本属于通俗文学一类,今天的作家恐惧“通俗”二字实无必要。事实上,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写作,适度强调大众和通俗的特征,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观念,并无什么不好,“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能把小说写得通俗,本身也是一种本事。



判断一部作品好还是不好,标准不在通俗与否,而是要看这部作品是否有创造性,是否能吸引人、感动人,金庸小说取的是武侠这一通俗样式,但他创新了武侠小说的故事方式、人物关系和文化空间;二月河写的是帝王小说,却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讲述了一种实证与虚构相结合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并无多少了不起的史识,可话语方式的新颖、好读,是它拥有众多读者的关键;《三体》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度或许不够,但小说的思力和格局,却非一般作家所具有的;而《斗罗大陆》奇特的想象方式、《琅琊榜》里对复仇与情义的重释,表明网络文学最具读者影响力的部分,也须有开新的一面。



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同样要有大的艺术抱负,只有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成就真正



的经典。



(摘编自谢有顺《通俗与通雅同样重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随着新作家、新写作类型兴起,特别是网络带来的写作变化,传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认同面临着新的挑战。



B.传统作家出道与成熟,多与杂志社筛选、批评家阐释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分量相关,而网络作家的流行与之不太相同。



C.纯文学作家化艺术创新为时代艺术常识,来推动文学发展,但忽视大众认同,文学基本的传播效应可能都会丧失。



D.通俗文学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它起源于古代说书,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提出话题——分析论证”思路展开,论证了在文学创作中,只有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成就真正经典的观点。



B.文章选取金庸武侠小说、二月河帝王小说、《三体》和《斗罗大陆》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佐证创造性是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C.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写作中艺术性与大众性不应对立的观点时,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反思传统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作家态度。



D.文章由今溯古,评古论今,视野开阔,作者在阐释观念时,语言平易晓畅,句式使用灵活,透辟的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持文学的生态平衡,不能只重作者或读者,要认识到文学经验的书写、传递和共享,必须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合作来完成。



B.纯文学作家不在意读者,更追求艺术创新,希望用创新和探索引导、改造读者的艺术趣味,他们反感通俗、大众等贬义评价。



C.适度强调大众和通俗的特征于小说写作有好处,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原因是作家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



D.作为新介质的网络,给写作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扩大了文学边界,让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电脑屏幕上红灯闪烁,但是本·约翰逊却不予理会。约翰逊是森科能源公司北斯蒂普班矿的一名工程师,他的任务是提取含有矿石和水分的矿泥,并分离“沥青”——一种焦油状的油料,可提炼成常规原油。工程师安装了许多传感器,用来监测温度、压力和其他参数。如果出现什么闪失,传感器就会报警。然而,警报太频繁了——“每天1000次”,约翰逊这么说道,因此工程师习惯于把声音关掉。他说:“我们没办法把那当作说唱歌手的歌声,因为那会让我们发疯。”



过去10年间,油价高涨,这些油砂矿有利可图,加拿大已经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仅在2012年,艾伯塔就出口了价值550多亿美元的油料。



然而,加拿大艾伯塔油砂开采热潮正在引发另一种警报,这种警报发自气候科学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正推动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迅速逼近临界值——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450ppm,就会使温度上升 2C累以上。一些科学家担心,超过这个临界值,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气候变化。虽然在所有化石燃料中,煤炭所占比例更大,但是,和常规石油相比,开采和炼制艾伯塔油砂需要更多能源,这额外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艾伯塔油砂其实就是大量埋藏于地下的碳,也就是无数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遗体,数百万年前,这些生物生活在温暖的内陆海,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采用现在的技术,人们可以从艾伯塔油砂中提取大约1700亿桶油。如果烧掉这些油,会让大气中增加大约250亿美吨碳。如果科学家能找到一种方法,把油砂中每一滴沥青都提取出来,石油产量还可以再增加1.63万亿桶。也就是说,如果将油砂中所有的碳燃烧掉,将产生2750亿吨的碳。现在,这些碳还埋在地下,等待着人们去开采。



露天开采可以获取地下80米以土的油砂,但这些只占油砂总量的20%。在许多地方,油砂位于地下几百米深处。对此,能源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就地提取沥青的方法:拥天然气将水加热至350℃成为水蒸气,把水蒸气注入地下熔化沥青。随后,沥青会通过生产井来到地面,工作人员再用输油管把沥青送去其他地方进一步处理。



由于要使用天然气来加热水以产生蒸汽,因此地下开采油砂产生的温室气体要比露天开采产生的多2.5倍。而露天开采油砂本身,就已经是石油生产中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方式之一了。根据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的数据,仅2009年以来,由于采用地下开采方法进行大规模生产,艾伯塔油砂的开采就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了16%。2012年,艾伯塔地下油砂生产量首次与露天油砂生产量持平。



北斯蒂普班矿只是世界第一批油砂矿里的一小部分,也只是该公司众多油砂矿中的一个。最近,艾伯塔油砂油每天产量已经接近200万桶,相当于8万多口油井的产量、美国需求量的1/20。这些油砂矿、巨大的有毒废水湖和大块亮黄色的硫形成的矿区,大得足以从太空中看到,就像一块在寒带森林中不断蔓延扩张的工业补丁。



油砂行业要进一步做大,就离不开基石XL输油管项目。基石XL输油管建成后,将成为油砂原油的主要运输通道,每天能多运送83万桶油砂油。艾伯塔油砂的命运及其相关的气候问题,似乎都集中到了基石XL输油管项目上。如果批准基石XL输油管项目,或者建设其他输油管把油砂油运到其他国家,其出口可能持续上涨,从而在无形中加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累积。



根据牛津大学物理学家迈尔斯·艾伦的计算,按当前排放速度,在2041年夏季某个时候,全球就将向大气排放第1万亿吨碳。因此,为了不突破“碳预算”,从现在开始,努力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2.5%,否则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将持续增加。美国北达科他州利用水力压裂法开采巴肯页岩,由此产出的石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对加拿大重污染原油的需求。为此,与艾伯塔油砂相关的一些新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投资达120亿美元的樵夫(Voyager),小型炼油厂——已经下马。由于美国汽车燃油效率的新标准出台,在这个强制性标准下,油料需求会减少,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但无论如何,油砂始终在那里,等待开采。一旦方便开采的石油耗尽,油砂终会成为诱人的开采目标。



(摘编自戴维·别洛《油砂开采:环境与利益的博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10年间,油价高涨,油砂矿有利可图,这些刺激着加拿大对艾伯塔油砂的开采炼制。



B.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温上升,其浓度超过临界值可能引发灾难性气候。



C.常规石油方便开采,但储量有限,作为替代燃料的油砂原油开采潜力巨大,极具诱惑力。



D.与燃烧化石燃料中的煤炭相比较,油砂的升采和炼制,会向大气中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从工程师真实工作场景引大,用频繁的警报声提示油砂开采必将带来极端天气。



B.“这些碳还埋在地下,等待着人们去开采”表现了作者对油砂矿开发前景充满信心。



C.作者通过类比“寒带森林中不断蔓延扩张的工业补丁”来说明油砂矿开采带来污染。



D.当地下油砂与露天油砂产量持平后,开采艾伯塔油砂向大气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



6.在利用油砂的过程中,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班的子孙(节选)



王滋润



很多很多年以前,中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叫鲁班。据说,是他发明了木作工具,以后才有了木匠这个行当。世世代代以来,凡干木匠这一行的,都尊他为祖师。



黄志亮是黄家沟的木匠头儿。他学徒的时候,师傅给他上的第一课是讲鲁班的故事。他教徒弟的时候,第一课讲的也是鲁班的故事。他说要成个好木匠得有两条,一条是良心,一条是手艺,少了哪一条都不成。说起黄志亮的手艺,那可是方圆百里没个敢比的。他打出的家具,传三辈儿,木头烂了桦不开。他做出的大立柜,不用装镜子就照得出影儿来。



然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大队木匠铺,在风里雨里苦撑了二十多个年头,如今却要倒闭了。进了腊月的门儿就下雪,纷纷扬扬不开天。三间草屋,四面土墙,一地散乱的木头木屑,几条工作凳,几只工具箱……这些,便是远近闻名的黄家沟木匠铺剩下的全部财产了。二十多年,什么也没留下。风卷着雪从破碎了的窗棂间吹进来,落在老木匠的脊背上。他蹲在窗台下边,看着他的五个伙计,忍着心里的酸楚,一动不动地抽着旱烟袋。



天近黄昏,屋子里落下黑影了。外面的风雪还没有刹下来的意思。屋后的电线呜呜地尖啸着,好像立刻就会断裂开来。五个人都默默地抽着烟,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仿佛一开口这小屋子就会立时塌下来。



“都怨俺。”老木匠终于说,“俺没本事,没后门儿,买不来便宜木料,打不出时兴的家具,年年赔本儿,大队受损失,社员分不到钱,连大伙的饭碗也给毁了。咳咳咳咳……都怨俺,怨俺……”老木匠眼里淌下混浊的老泪。他抬起袖子擦,擦也擦不干。



富宽慌了:???“师傅,你这是怎的?怎么能把刀子往自个儿心头剜!问问黄家沟的老少爷儿们,谁敢说你对木匠铺不上心!要说怨,怨俺!俺熊,跟着师傅学了二十年木匠活儿,也干不出一手好活计!是俺拖了大伙的腿,怨俺!……”富宽也哭了,孩子般地哭出了声。



“也怨俺。”李忠瓮声瓮气地说,“干活光知道出死牛劲,费工费料。”



“也怨俺,干活不尽力。”黄兴使劲低着头,小声说。



“也怨俺。”最年轻的小金子说。



老木匠激动起来,心里像烧起一把火。他又掏烟,可手哆哆嗦嗦没个准头儿了:???“这些天,俺心里就憋着句话,俺想去求求支书,再宽限咱一年,过了年好好干个样儿给大伙看看!这么大个村子,没个木匠铺怎么成呢?咱散了伙,大伙再找谁呢?伙计们,得挺起骨子干哪!”



“要再干,俺他娘的豁上不吃饭、不睡觉!”富宽第一个响应。



小金子说:“那,咱得交给大队五千块钱呀!不然就得罚咱。”



老亮说:“咱们拼上劲儿,兴许交得上。”



“亮叔,”黄兴开口了,“现在办事得讲究点实际性儿,五千块钱不是吹口气吹出来的。上面不批给咱木料,市场卖五六百块一立方,贵疯了,你手艺天高,也得赔血本儿!再说,现时人家开木匠铺,都机器化了,锯料刨平打眼儿,电钮一按就中,咱凭两只手,挣屎吃也没屙的!"



黄兴接着说:“亮叔,今儿当侄儿的劝你几句话,听由你,不听也由你。凭着你的名声,你的手艺,哪儿捧不上个金饭碗?何苦还揽这摊子烂瓷器!这年月,亲娘顾不上热舅了,还顾什么集体!咱也赚大钱去,上东北,俺有个朋友在那儿干上了,一天十好几块,还有三顿酒菜伺候。你想去,过了年咱一起走,光打你的牌子,年底保你腰包满!”



老亮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雪在他背后落着,整个脊梁已是冰冷的一片了。



过了好久,伙计们走了,只剩下老亮和富宽。天黑下来,谁也看不清谁的脸,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默默地坐着。



“富宽,你知道咱木匠行里的祖宗是谁?”老亮突然问。







富宽不明白他的意思:“是鲁班,学徒的时候你就给俺说过。师傅,你?……”



老亮徐徐地讲起鲁班的故事来:“鲁班年轻的时候,上终南山求师学艺,老师傅提出一个网题考他:有两个徒弟学成了手艺.师傅给他们每人拿把斧子,大徒弟拿这把斧子挣一座金山,



二徒弟拿这把斧子把名字刻在人们心中。老师傅问鲁班,你跟哪个徒弟学?鲁班说,跟二徒弟学。老师傅高兴地哈哈大笑,就把鲁班收下了,后来把什么手艺都教给他……”他只是说,像是说给富宽听,也像是自言自语。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讲起他讲过几百遍的这个古老的故事。讲着,心境似乎平静了些。



他站起来,锁上门,又开了,不放心火,进去摸了摸;火灭了,护警还是热的。风雪搅动,着,旋转着,怒吼着,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把小小的员家沟填满了打平,家家户户都掌起灯来。在这样的夜晚,那些亮光显得那么微弱而且摇动不定,却是扑不灭的。



走到街心该分手的地方,师徒俩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背着风,谁也不肯离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木匠行业尊鲁班为开山鼻祖讲起,既巧妙呼应文章标题,又自然引出下文对黄家沟木匠头儿黄志亮的介绍。



B.小说描写人物多使用方言俗语,如“熊”“亲娘顾不上热舅”等,使文章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C.小说结尾描写的风雪夜中摇曳却扑不灭的亮光,一语双关,不仅指家家户户的灯火,而且指黄志亮质朴坚定的木匠人初心。



D.黄兴直言木料价格高、生产机器化的现实,并劝说老亮凭手艺去赚大钱,对老亮心怀集体、死守旧路的做法予以嘲讽。



8.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分)



9.在即将分开的时候,老木匠为什么再次和徒弟富宽讲起祖师爷鲁班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铢,陕州人也,少为梁邵王牙将。天福中,高祖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与高祖有旧,乃表为内职。高祖镇太原,以为左都押衙。高祖以为勇断类己,特信用之。高祖即位,拜永兴军。节度使,犹镇平卢,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是时,江淮不通,吴越钱缪使者常泛海以至中国。而滨海诸州皆置博易务,与民贸易。民负失期者,务吏擅自摄治,置刑狱。而前为吏者,纳其厚赂,纵之不问。民颇为苦,铢乃一切禁之,然铢用法,亦自为刻深。吏民有过,不问轻重,未尝贷免。每亲事,小有忤旨,即令倒曳而出,至数百步外方止,肤体无完者。民有过者,问其年儿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又请增民租,亩出钱三十以为公用,民不堪之。隐帝患铢刚暴,召之,惧不至。是时,沂州郭淮攻南唐还,以兵驻青州,隐帝乃遣符彦卿往代铢。铢顾禁兵在,莫敢有异意,乃受代还京师。铢尝切齿于史弘肇、杨邠等,已而弘肇等死,铢谓李业等曰:???“诸君可谓偻罗儿矣。”寻以铢为权知开封府,周太祖兵犯京师,铢悉诛太祖与王峻等家属。太祖入京师,铢妻与铢俱见执。铢谓其妻曰:“我则死矣,汝应与人为婢。”太祖使人责休曰:“昔日与公共事先觉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居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命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铢曰:“为汉诛叛臣尔,岂知其它。”是时,太祖方欲归人心,乃与群臣议曰:???“刘侍中坠马伤甚,而军士逼辱,迨有微生,吾欲奏太后,贷其家属,何如?”群臣皆以为善。乃止杀铢,与李业等枭首于市,赦其妻子。太祖践祚,赐陕州庄宅各一区。



(《新五代史·列传·汉臣传第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日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今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



B.昔日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今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



C、昔日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今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



D.昔日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今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初设时管理的事务主要为军事,唐朝天宝后,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B.京师,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一般指国都,也用于指称天子的军队,文中指前者。



C.博易务,一种贸易行为。用“绢帛、锦绮、瓷、漆之属”以物易物的,叫作“博易”。



D.践祚,亦作“践阼”“践国”“践位”“践帝”等,文中是太祖皇帝即位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汉高祖认为刘铢勇猛果断,特别信任重用他。后汉高祖即位,拜他为永兴军节度使,调任镇守平卢,加检校太师等职。



B.刘铢对官吏擅自抓捕治罪、收受贿赂等事一概禁止,对有罪的百姓,按岁数棒打“随年杖”,可见他执法强硬、苛刻严峻。



C.周太祖进入京城,刘铢和妻子一起被抓,面对周太祖斥责,刘铢义正辞严地答道:“我只是为汉诛杀叛臣罢了,哪管别的。”



D.刘铢刚烈残暴,汉隐帝对此忧虑起来,召他回京,担心他不回京,于是派郭淮去代替刘铢,刘铢只好接受代换回到京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江淮不通,吴越钱镠使者常泛海以至中国。



(2)迨有微生,吾欲奏太后,贷其家属,何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介。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②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话说?



【注】①浮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劫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②诗人初到带潮曾题“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意在表明归隐决心。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犷。



B.“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青旗”四句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全词即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幽脱俗。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两句。的意思是: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2)《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热海虽名海,可是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更不能像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且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找几个海眼。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 )我们看惯了日夜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我抬头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锅后山崖的绿树,忽然想起张若虚的那首名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山上何时现滚锅,滚锅何时初见人呢?天地间悄悄地隐藏有多少秘密。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形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是我们并不能像曹操那样“东临褐石,以观沧海”,更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且这海是藏在地下的



B.只是我们并不能像曹操那样“东临褐石,以观沧海”,更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



C.但我们并不能像曹操那样“东临褐石,以观沧海”,更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



D.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更不能像曹操那样“东临褐石,以观沧海”。而且这海是藏在地下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管窥蠡测?????????威势?????????迎难而上??????奔流不息



B.管窥蠡测?????????威力?????????迎难而上??????川流不息



C.管中窥豹 ????威势?????????拾级而上??????川流不息



D.管中窥豹 ???威力?????????抬级而上??????奔流不息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直径五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



B.直径五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真是一口老锅,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厚厚的水碱。



C.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直径五米,深一米五。真是一口老锅,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厚厚的水碱。



D.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直径五米,深一米五。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



(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碳纤维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能让航天器准确稳定送达目标,就要 ① 要求弹翼、弹体不能有明显的颤动、变形。因此要选择厚实的材料,可是还要保证航天器的轻巧性,因此要挑结实而轻巧的材料。目前,众多航天器会选择高强度碳纤维。但是当航天器结构的长细比很高时,高强度碳纤维就会出现强度有余,模量不足的情况。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产生振动,当振动的频率和结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产生共振,共振会影响航天员器的稳定性。



为了限制共振,就要把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提高,使得飞行过程中不出现或少出现共振。 ② ,就要提高结构的刚度。因此,航天器对结构刚度的要求很高,同时还有苛刻的重量和体积限制。这时候, 结构设计师就要“请出”高模量碳纤维。使用高模量碳纤维,能够 ③ ,还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让航天器更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高模碳纤维赋予了航天器的“铮铮铁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章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与颜渊、子路论志。子路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和朋友分享共用,东西破旧了也没有遗憾。颜渊希望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孔子则希望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



程子关于这次对话的注解是: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识圣贤气象”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一)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第四段表述为“中国小说起源于说书,本属于通俗文学一类”。



2.(3分)C 【解析】不是对比论证。



3.(3分)A 【解析】B项,曲解文意,见原文第三段,纯文学作家不在意的是读者多寡,且通俗、大众应是就作品而言;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是“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的结果;D项,“最大变化”于文无据。



4.(3分)D 【解析】于文无据。



5.(3分)D 【解析】A项,“提示油砂开采必将带来极端天气”错,于文无据;B项,表现的应是作者的担忧;C项,应是比喻。



6.(6分)①生产方面:改进油砂开采炼制工艺,减少能源消耗;限制开采规模以防灾难性气候发生;②运输方面:通过限制新的输油管项目的建设来限制油砂开采;③使用方面:???出台新的汽车燃油效率的强制标准,限制油量的需求。(每点2分)



7.(3分)D 【解析】“对老亮心怀集体、死守旧路的做法予以嘲讽”错,黄兴的语气中并无嘲讽之意。



8.(6分)①点出时值寒冬腊月,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环境;②渲染凄清萧条的氛围,与木匠铺面临倒闭的悲惨现实形成映照;③凸显人物痛苦悲凉的心理,表现出黄志亮在面临木匠铺倒闭时内心的真实感受。(每点2分)



9.(6分)①告诫自己和徒弟坚守传统木匠手艺,在机器化生产面前坚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②告诫自己和徒弟践行不求名利、但求良心的行业古训,在名利面前保持木匠人追求的初心;③在木匠铺面临倒闭、伙计打算另谋出路时,他找到了坚持做“好木匠”的力量源泉,并希望徒弟能理解传承。(每点2分)



10.(3分)D 【解析】原文标点为:“昔日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今公亦有妻子,独念之乎?”



11.(3分)C??????【解析】“行为”错,应为“机构”。



12.(3分)D??????【解析】“担心他不回京”错,依据原文“隐帝患铁刚暴,召之,惧不至”。应为“刘铢害怕没回京”:另外,派的人是符彦卿。



13.(10分)翻译:



(1)(5分)这时,江淮道路不通,吴越钱镠的使臣常常渡海到中原。““是”“罗至”“三国”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5分)趁他一息尚存,我想上奏太后.宽免他的家属,怎么样?(“造”“傍生”“赏”各1分,语句通顺2分)



14.(3分)???A【解析】此词没有连连据扩之语。



15.(6分)①喜爱之情。面对峰、云、雨、树、斜阳等止间美景,“风景怎生图画”一语道出词人无限喜爱:②百无聊赖之情。貌似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是“无事过一夏”,是“万千潇洒”,但并非词人的自主追求,故也是“只消”“又是”,暗含了无所事事的无奈;③孤独寂寞之情。酒后“却怪白鸥”不与自己亲近“欲下未下”,透露出词人的寂寞孤独:④希冀用事的心绪。“新来莫是,别有话说”中深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改变归隐的想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言之有理配情给分,“点出诗人、隐害生活的悠闲自得”得1分)



16.(6分)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C??????【解析】根据关联词语“虽……但是”组合排除A、B;“观沧海”和“纵七千笔之所如”有递进关系,排除D:“因为”和下文“我们只能找几个海眼”构成因果。关系,排除A、D。



18.(3分)D 【解析】管窥蠡测,指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片面;管中窥豹,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根据语境,此处当选“管中窥豹”。威力是一种强劲而让人畏惧的力量;威势,指威力和气势:根据语境,此处重在体现力量,故选“威力”。迎难而上,指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拾级而上,指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上文说“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故选“拾级而上”。奔流不息,指水流奔腾而不停止的样子;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是主谓结构,故选“奔流不息”。



19.(3分)A???【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逻辑顺序选A。



20,(6分)



①保证航天器的稳定性



②为了提高低阶固有频率



③严格限制重量和体积



(每点2分)



21.(5分)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高模量碳纤维拟人化,点出高模量碳纤维在航天器中的重要地位;③使语言表达活泼有趣。(第①点1分,第②③点每点2分,共5分)



22.(60分)参考立意:



①存大同之志,蕴圣人情怀。



②天下大同,吾辈之志。



③安天下之人,立天地之心。



(4)修身立己,平和不矜。



⑤心怀他人,坦荡仁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铢,陕州人。年少时在梁邵王的部下做牙将。天福年间,高祖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铁与高祖有旧交,高祖就上表让他担任朝廷重臣。高祖镇守太原、任用他为左都押衙,高祖认为他的勇猛果断像自己,特别信任重用他。高祖即位,拜为永兴军节度使,调任镇宁平卢,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这时,江淮道路不通,吴越钱缪的使臣常常渡海到中原。而沿海各州都设置博易务,和老百姓做生意。老百姓负债过期的,博易务的官吏擅自抓捕治罪,设置刑狱。而此前的官吏,收受很多贿赂,放纵他们不过问。老百姓深受其害,刘铢于是一概禁止。但刘铢执法,也很苛刻严峻。官吏百姓犯错,不管轻重,不曾宽恕免除。每当侍奉父母亲,稍有违抗旨意,就让人倒拖着拉出去,到几百步外才停下来,体无完肤。老百姓有罪的,问他年龄大小,回答说多少岁,就按照岁数棒打多少次,叫做“随年杖”又请求增加老百姓的租赋,每亩出钱三十作为公用,老百姓不堪其苦。汉隐帝担忧刘铢刚烈暴躁,召他回京,刘铢害怕没去。这时,沂州郭淮进攻南唐返回,率兵驻扎青州,汉隐帝于是派符彦卿去代替刘铢。刘铢见禁兵在一旁,不敢有别的考虑,于是接受代换回到京师。刘铢曾经对史弘肇、杨邠等人切齿痛恨,不久史弘肇等人死去,刘铼对李业等人说:“你们都是些喽啰。”不久刘铢担任权知开封府,周太祖率领军队进犯京城,刘铢把周太祖和王峻等的家属全部杀掉。周太祖进入京城,刘铢和妻子一起被抓获。刘铢对他的妻子说:“我就要死了,你应作别人的婢女。”周太祖派人斥责刘铢说:“过去我和你一同跟随先帝,偏偏没有老朋友的交情吗?我家被你屠杀灭族,即使有君主的命令,做得那样残酷狠毒,怎么忍心?如今你也有妻子儿女,很想他们吗?”刘铢说:“我只是为汉诛杀叛臣罢了,哪管别的。”这时,周太祖正想收揽人心,于是和群臣商议说:“刘侍中从马上摔下伤势很重,而士兵逼迫羞辱他,趁他一息尚存,我想上奏太后,宽免他的家属,怎么样?”群臣都认为好。于是只杀掉刘铁,让他与李业等人一起斩首示众,赦免了他的妻子儿女。周太祖登基,赐给他的妻子陕州的庄宅各一处。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