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
校、班级、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其中1
-24题,每小题2分,25-28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
分)1.何尊(图1)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新都洛邑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其中“宅兹中国
”更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这里的“中国”是指图1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A.行政的中枢B.诸侯的封地 C.天下的中心D.天
子的寝宫2.贞观十八年(644年)底,当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群臣担心有后患而反对,唐太宗却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
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表明当时A.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B.民族交融的程度大大加深C.君主专制集权程度的加强
D.边疆管理与内地逐渐趋同3.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
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D.
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4.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
,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5.弟子徐爱问:“如今有些人知道对父母孝顺,实
际上却不能做到孝顺,可见知与行分明就是两件事。”王阳明说:“这已经被私欲隔断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某人一定是真正的孝敬侍奉
了父母,我们才能说他知道孝顺”。在此王阳明强调的是A.知易行难B.知行合一C.存理灭欲D.孝悌为本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
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以下关于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组织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
B.唐朝: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C.明朝:路、州、县三级制——里甲制度D.清朝:省、路、府、州、县多级制——里甲制度7.中国古代
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8.图
2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图”。其中与四个疫病流行频次比较高的节点相对应的中医药成就,正确的一项是A.《黄
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瘟疫论》9.李鸿章曾上奏皇帝“以后诸国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
法直言斥之”。由此可知当时A.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侵略B.清朝已经基本建立起近代外交体系C.洋务派主张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
权D.西方国家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标10.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
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
履维艰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11.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
关道前往祝贺。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
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县示一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C.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12.《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
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
为止”。该主张正式确立于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华苏
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
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C.力图
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14.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设计
团队透露,他们甚至改过三次图纸,只是为了给三棵几乎和宋画上的一模一样的松树让道。目前,四大主题展览和数字展馆已正式对外开放。这一现
象说明①文化遗产须借助现代科技才能焕发活力②“为松树让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③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全人类的共同财富④该馆有助于
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
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的结语部分A.宣扬君权神授B.明示贵族财产利益不可侵犯C.炫耀国王功德D.要求所有人都必
须遵守法典16.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
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是A.罗马帝国征服希腊B.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C.匈奴内迁建立政权
D.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17.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以下成就与其相符
的是①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②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③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④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A.①②③B.①
④C.②④D.②③④18.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下列国
家人口结构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秘鲁黑人人口占多数B.美国——白人人口占大多数C.海地混血人种占多数D.巴西——印第安人相对较多19
.“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
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与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最为相符的是A.德意志统一B.北美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英国光荣革命20.19世纪晚期,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
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此可知当时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是A.科学
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C.尖端科技的突破成为首要任务D.学科之间呈现交叉和融合21.图3出自美国《时代》
杂志,标题为“共产主义的扩展”。与图3反映的时期一致的是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B.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宣告结束C.两极格局下
出现多极化趋势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22.英国进入19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
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主要是由于A.政治民主化
程度不断加深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C.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23.从1999年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规模
骚乱以来,凡遇到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均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对这一现象合理的历史解释是A.经济全球化加
剧全球文明冲突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差距扩大C.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D.经济全球化激化发达国家社会矛盾24.丝绸的发现是
2021年3月以来三星堆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之一。此次发掘现场专门设计建造了全封闭、恒温恒湿的发掘方舱,发掘人员全程身穿防护服进舱工
作,尽量做到无菌化发掘。多学科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监测、检测与记录仪器,对出土器物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信息提取和保护。三星堆考古说明
A.历史研究必须有考古依据方可采信B.蚕桑丝织技术最早出现在三星堆C.现代科技手段大量运用于考古研究D.新冠疫情倒逼考古学的技术进
步25.五代时期,冯道历仕四朝,在三朝做宰相,居相位20余年,自称“长乐老”……“称王称帝者如春雨之蒸菌,不择地而发”……当时军阀
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以上现象可以解释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B.唐朝后期社会的动荡C.五代时期用人政策灵活
D.程朱理学诞生的背景26.图4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工人新村》,从中可透视出的时代风貌有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道德风尚②互相
关心、互相爱护的人际关系③恢复国民经济、争创文明村镇的喜悦④热爱和平、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氛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27.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
、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
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
中心28.下表是1870—197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1870—19131913—19
501950—19601960—1970法国1.6(%)0.7(%)5.0(%)5.8(%)英国2.2(%)1.7(%)2.8(%
)2.7(%)美国4.3(%)2.9(%)3.2(%)4.0(%)德国2.9(%)1.3(%)7.7(%)4.8(%)①1870—
1913美国、德国增长迅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1913—1950英国、法国增长缓慢主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③1913—1
950美国增长率高于其它国家,罗斯福新政是原因之一④1950—1970四国增长突出得益于国家干预和减少政府公共开支A.①②③B.①
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10分,30题10分,31题20分,共40分)29.(10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力量的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二十世纪初,这种状况有了改变。
以当时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日本来说,1896年才开始有,1900年以前还不到一百人,1903年初已有九百人,到1905年、1906
年更激增到八千多人。留日学生中,数量最多的是师范生,回国后就在学堂中任教,带来不少新的思想和习尚。在留日学生中,那时倾向革命的人越
来越多,但还处在相当散漫的状态。1905年7月19日,首倡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而享有极高威望的孙中山来到日本,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共
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中心人物。——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
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
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
劝而竟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这种状况有了改变”对当
时中国革命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对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理由。(5分)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
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
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追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
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材料二 到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
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
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菜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
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
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
,指出当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力量。(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
治理方面的调整。(5分)31.(20分)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
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
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
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
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
,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
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
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
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
括这些物种传入中国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并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结
合所学,简述当时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历史影响。(8分)(3)阅读材料三,唐代对外交通线路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
于其作用的不同理解往往被冠以多种称呼。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唐代对外交通线拟定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8分。要求:以“
交流之路”为称呼,简洁明了;以拟定的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字数控制在200-300。)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其中1-24题,每小题2分,25-28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910CBADBABDCC11121314151617181920CBDBDA
ABCA2122232425262728BCDCDB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10分,30题10分,31题20分,共
40分)29.(1)特点:中国留日学生群体人数显著增加;师范生占多数;革命倾向明显。(3分)影响:传播西方启蒙思想(或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重要力量,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2)态度:肯定并倡导恢复科举制。(2分)理由:欧美国家吸收科举制公
开考试的形式,择优录用,形成文官制度;科举考试取人,扩大用人范围,体现开放性和公平性;促进民间向学之风。(3分)30.(1)原因:
城市商业兴起与繁荣;市民(或商人)长期斗争;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传统。(3分)主要力量:城市手工业和商人组成的行会或商会,基督教会。
(2分)(2)发展状况:工业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3分,每点1分,任意3点即可)
调整;颁布法律,确立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以社区组织形式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2分)31.(1)主要背景:汉朝,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
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分)历史意义:物种交流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丰富地当文化,促进技术传播。(2分)(2)特点:以小国
为主,互不统属;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大(或中原王朝对其进行间接统治为主);大帝国交锋、博弈的重要区域。(4分,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
历史影响: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促进区域文化在交流、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发展;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
基础上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4分,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3)称呼:商贸交流之路、宗教交流之路、文化交流之路(2分,论证围绕拟定
称呼,且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论述评分参考】阐述部分实行三档水平给分,评分参考的要素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第一档5-6
分水平1:论述:围绕所选或自拟观点,结合准确史实,合乎逻辑地充分论证。史论结合,能例举2-3个重要史实论证所选观点,涉及东西方不同
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阿拉伯、天竺、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语言:叙述成结构层次分明,表达清晰,字数合理。【示例】商贸交流之路
唐前期,东西贸易往来以陆路为主,唐朝中后期,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海上贸易日益兴盛,广州、扬州等地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丝绸、瓷
器、茶叶等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沿海路外销东南亚、波斯湾、红海沿岸等地。唐都长安聚集各国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阿
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
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交流之路唐朝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钻研佛学,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佛学大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
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佛教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中国传统诗词、书法和绘画吸收佛教理念,更加注重意境表达。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派僧人来长安求法,日本的海空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佛教的发展影响到周边国家。(祆教、景教等在中原传播)。文化交流之路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在唐朝广受欢迎,异域文化在很多方法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朝鲜、日本等国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历法、建筑、绘画、饮食、节日、习俗等深受唐文化影响。交通线上的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国的医药知识和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第二档:3—4分水平2:论述:能够运用1-2个史实进行阐述,有一定的史论结合,但论证史实不完整、史实表述不够准确,与自选观点不太适切。语言:叙述基本连贯通顺,字数较合理。第三档:0—2分水平3;论述:与所选观点存在较大偏差。史实不清,论述逻辑混乱。语言:仅能简单罗列史实,逻辑混乱,字数严重不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