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徽皖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蒙城一中 涡阳一中 淮南一中 怀远一中 颍上一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 史 试题命题学校:怀远一中 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丙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原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
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均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求的。1.图1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华远古文化一脉相承 B.生
产方式影响文化发展C.西部地区没有文化遗存 D.文化分布制约区域经济【高三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2.春秋时期战胜国对战败
国的处置是各不相同的。有投降的国家被兼并为县的,有投降国家被灭国的,有投降国与战胜国之间议和并完整地保存战败国社稷的。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秩序遭破坏 B.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明显C.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D.战乱频仍导致社会动荡3.分封制时代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一般平民附属于贵族的“国”或“家”
。但是最迟在汉初,喜欢儒术的辕固生曾讥笑老子的学说为“家人言”,意思是平民俚俗之言。这种变化是因为A.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B.宗法观念影响根深蒂固C.道家学说趋向于平民化
D.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4.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
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 B.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C.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 D.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
5.唐以前的民众定居模式相当单纯,即:县一村(里)二级制;而宋代定居模式发展为;县一市(镇)一村(自然村)。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A.农耕经济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军事建设的需要6.有学者指出,人民的自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不受政府
干预的自由和进入政府的自由,从后一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的人民是享有一定的自由的。该结论的依据是,中国古代A.人民能够享有基本的人身
自由 B.科举制度增强了阶层的流动性C.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D.儒家思想鼓励政府民主和开放7.近代某时期,清廷上谕:“晚近
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
,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斟酌尽善,切实施行。”这表明清政府准备A.推行洋务运动 B.发动戊戌变法C.实施清末新政 D.结束帝制传统
8.1922年,北京高师学生做民意调查,题目是“中国有许多不良风俗和习惯,你觉得哪一项应当改良”,结果“以关于婚姻者最多,有106
票;缠足次之,80票;迷信又次之,50票”。这一结果表明A.西方生活观念深入人心 B.革除旧俗已经成为共识C.民众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D.新文化运动已宣告失败9.图2是1902―1930年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这表明A.战争迫使列强改变对华侵略
方式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C.英国始终是对华最大资本输出国 D.一战改变了列强侵华的传统格局【高三历史试题 第2页
(共6页)】10.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说:“每逢民主运动失败一次……孔子便被人高抬一次”“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
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下列能够体现陈独秀这一思想的是A.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高呼“
打倒孔家店”C.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 D.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11.抗战时期,中共要求宣传人员在宣传时应注意:“口头宣传要尽量采用谈话
方式;避用术语,要说老百姓话;态度和蔼;多举事实,少谈空论”。这反映了共产党A.克服“左倾”错误 B.贯彻革命统一战线策略C.坚持
推行群众路线 D.实行“双减双交”政策12.表1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各项内容的使用频率情况表
1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0ˊ0000001互不侵犯1810611612
79771互不干涉内政0000011512089平等互利162468133164183172和平共处411205190404610
691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我国A.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缺乏领土和主权意识C.建交国家持续增加 D.完成合理的外交布局13.中国
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城市人口也从7000万人增加到约1亿人。这反映了当时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14.我国1978到1984年新
增加的179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约有2/3来自农民。1984年,全社会购买力中,农民占到52.5%。这是因为A.乡镇企业改变
了农村经济结构 B.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市场经济体制已波及农村地区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均衡发展15.在古雅典,许多卓
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往往是外邦人。例如,亚里圭多德来自希腊殖民城市卡尔西狄克地区;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自小亚细亚哈里卡纳尔苏斯城;智者
学派的普罗泰格拉等也是外邦人。由此可见古雅典A.文化发展促进殖民扩张 B.民主制度社会基础广泛C.外邦人掌握文化主导权 D.社会风
气较为开放包容16.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
是稳定的。这种现象A.说明了农村经济结构稳定 B.加速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C.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 D.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17
.古罗马克劳狄(公元41-54年)统治时期,法律事务越来越落在由皇帝在骑士中选拔的行政长官身上(传统上属于大法官权利范围),人们时
常听到元首讲这样一句话:他的行政长官所做的判决,应与他本人的裁决有同样的效力。这种现象反映了古罗马A.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B.罗马法
律形同虚设C.帝制已经深入人心 D.直接民主遭到破坏【高三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18.15世纪欧洲某学者说:“上帝创造亚
当时说:‘亚当呀,我不给你固定地位、固有面貌和任何一个特殊的职守,以便你按照你的志愿,按照你的意见,取得和占有完全出于你自愿的那种
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职守。’”该言论A.否定基督教的教化作用 B.鼓吹“因信称义”理论C.迎合新兴阶层的价值观 D.维护了罗马教廷
的权威19.17世纪以来,有些欧洲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简单元素,就像新发现的遥远国度里那种神话人物“善良的野人”一样,鲁滨逊和星期五就符合这种理想。这种思想A.赞成
积极的殖民活动 B.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C.制约了近代科技发展 D.体现了理性主义倾向20.苏(俄)联某个时期推行的一项政策,引起一
些人的反对。他们说,该政策使财富在一极积累,而另一极贫困。也许在某个地方工业和商业会得到发展,但工人阶级会落入深渊,矛盾将发展,其
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据此可推知,该政策A.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生产方式 B.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
的基本规律 D.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21.《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
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
美国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 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 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2
2.19世纪中叶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甚至认为城市最适于发动革命。这
种认识A.说明城市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B.缘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C.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激化了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23
.下图数据反映美国1960—1995年汽车产业的生产分布状况。该图数据表明这一时期美国A.汽车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B.受国际汽车
市场的冲击严重C.汽车行业垄断组织逐步瓦解 D.汽车产业分散化的趋势明显24.二战后,日本上下共同秉持“脱亚人美”的外交思想;80
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脱美入亚”倾向有所进展;到了90年代后半期,“脱亚入美”倾向重新得到加强;就目前而言,占主流地位的依
然是“脱亚入美”派见解,而“入美人亚”派见解正稳步扩大影响。日本外交思想的转变表明,日本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已经摆脱美国
的政治控制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
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论语·学而》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荀子说:“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
——《荀子·强国》材料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了其信用文化。西方国家的契约文明起源于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
外贸易的扩张而出现的普遍而广泛的商品交换模式,使人们冲破了血缘、地缘、人缘的社会关系转而通过契约关系这根纽带维护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
经济关系,即契约关系逐渐代替了人身依附关系,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代,契约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法律乃至政治领域,出现
了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了西方的契约文明和契约社会。——涂永珍:《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
调整》材料三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1)依据材料一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信”的内涵及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信用文化的特点。(6分)(3)依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强化社会信用建设的背景和意义。(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新疆各城
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况新疆不复,于肢体
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辩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
停。其停撤之饷即匀做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蹙者哉?”——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874年)【高三历史试题 第5页材料二 图4“一带一路”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
其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一带一路”构想与李鸿章思想不同之处。(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 1912-1945年中外历史
重要事件汇总表(部分)中国世界1912—1919年旧民主革命走向失败北洋军阀统治确立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向西方学习进入新文化运动时
期五四运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召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19-1945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
民革命失败国民党的统治,国共十年对峙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思想形成资本主义发展、危机与调整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世界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整理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从表2中任选两件中外关联的事件就其内在联系加以论述。(要求:明确指出两个事件,观
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蒙城一中 涡阳一中 淮南一中 怀远一中 颍上一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
五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DACBCCDACA题号1314151617181
92021222324答案BDDBACDABBDC25.(20分)(1)内涵:人际关系间的信用;统治者统治取信于民。影响:利于和谐
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8分)(2)历史悠久;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深刻影响社会
生活。(6分)(3)目的: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上出现忽视信用制度的社会风气。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提供更好的保障;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6分)26.(20分)(1)思想:海防重于塞防;可放弃新疆地区,加
强东南海防。(4分)原因:边疆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财力有限;国家主权意识尚不完备。(6分)(2)东西方商道传统;经济全球化;中国国力提高;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6分)(3)兼顾西北与东南;由消极防御发展到积极开放。(4分)27.(12分)答题示例: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五四运动。观点:一战客观上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作为协约国参与战争,派出大量劳工;战后,帝国主义势力总体衰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的反抗意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彻底点燃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爱国学生、无产阶级和中国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综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客观上的促进作用。【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