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北京人大附中初三考前热身练习化学
2023-06-02 | 阅:  转:  |  分享 
  
2020北京人大附中初三考前热身练习

化 学 2020.7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6 页,共两部分,24 道小题。满分 45 分。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2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下列有关硫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黄色固体 B.难溶于水 C.能燃烧 D.熔点低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气H2 B.氧化铁FeO C.五氧化二磷P2O5 D.纯碱Na2CO3

5. 下列符号能表示2 个氧分子的是

A. 2O B. O2 C. 2O2- D.2O2

6.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0 B.核外电子数为 30

C.元素符号为Zn D.相对原子质量为 65.39 g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铁丝 C.木炭 D.酒精

8.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

A.稀盐酸 B.食盐水 C.石灰水 D.白醋

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丝可用作导线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大理石可用作建筑材料 D.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10~11 题。

40 ℃时,向下列4 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10.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30% B.33.3% C.40% D.50 %

11.上述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2. 科学家正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丙的化学式H2O

C.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

D.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 1︰2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33 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_____性。

14. (3 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水(H2O)②钙片(主要成分 CaCO3) ③小苏打(NaHCO3)④干冰(CO2)

(1)干冰(CO2)属于 (填序号)。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2)②的主要成分和③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5. (1 分)家用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可以去除铁管表面的锈迹,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其原因是 。

〖科普阅读理解〗

16.(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菠菜豆腐”是我国的传统菜肴,近年来,有关“菠菜豆腐”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钙吸收率方面。菠菜中富含易溶于水的草酸,若单独吃菠菜,其中的草酸会结合胃内食糜中的部分铁 和锌,还能够进入血液,沉淀血液中所含的钙。而将豆腐与菠菜同食,豆腐中的可溶性钙与 菠菜中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CaC2O4)沉淀,既能够保护食物中的铁和锌等元素,还能保证人体内的钙不被草酸结合。因此,豆腐与菠菜同食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搭配。

研究人员以新鲜菠菜和新鲜豆腐为材料,进行了“菠菜豆腐”烹调方法的研究。

【实验1】探究菠菜质量对菜肴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豆腐/ g 10 10 10 10 10 菠菜/ g 5 10 15 20 25 可溶性钙/总钙 0.364 0.287 0.186 0.125 0.088 【实验2】探究菠菜焯水时间对菜肴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

用100g豆腐和250g菠菜(焯水时间不同)制成菜肴,测定每100g“菠菜豆腐”中可溶性 钙的质量,结果见下图。



以上研究表明,烹调“菠菜豆腐”时,如能适当减少菠菜的比例,并预先将菠菜焯水, 则豆腐中钙的吸收率将会显著提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溶性钙中的“钙”是指 (“钙单质”或“钙元素”)。

(2)豆腐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维生素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油脂

(3)草酸钙(CaC2O4)中含有 种非金属元素。

(4)结合实验2的图像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

(5)用焯水后的菠菜制作“菠菜豆腐”,能提高可溶性钙含量的原因是 。

〖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利用天然气冶炼铁的的主要流程如下。



(1)CH4 + CO22CO + 2H2是转化炉中发生的反应之一,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元素 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有______。

(2)在炼铁竖炉中发生的反应有:Fe2O3 + 3H22Fe + 3H2O、 。

18.(3 分)工业上制造高纯度CaO 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1)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2)焙烧炉中,CaCO3 在 1000 ℃可分解得到高纯度CaO。理论上5 t CaCO3 制出 CaO的质量是_____ t。

(3)上述流程中,主要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是 。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3 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0.(2 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1)步骤③的操作名称为 。

(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1.(2 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下图所示。图中试管 A 和装置 D 的 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 和C 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 ,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2)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C 比B 快的原因是 。

22. (2 分)实验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①②③为火柴头,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③表面覆盖细沙。

(1)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②比①先燃烧,原因是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23. (3 分)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 K 关闭。

(1)将胶头滴管中的浓 NaOH 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K,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

(3)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 。

〖科学探究〗

24.(6 分)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 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是否成立

取4 支试管,向其中 分别加入 mL 浓度为 10%、5%、

1%、0.5%的碳酸钠溶 液,再分别滴加 5 滴 饱和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 4 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mL 浓度为10%、5%、1%、 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 5 滴饱和石灰水。。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溶液迅速变浑浊。其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是 。



















1 / 9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