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市平谷区初三二模化学含答案
2023-06-02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市平谷区初三二模化 学 2019.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与生物学科共用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 O 16 S 32 Ag 108 N 1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1分)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B
.太阳能C.风能D.煤2.(1分)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会导致贫血的是(  )A.铁B.钙C.碘D.锌3.(1分)下列符号
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B.2H2C.2HD.2H+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的是(  )
A.木炭B.铁丝C.酒精D.红磷5.(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药品C.加热液体D.倾倒液
体6.(1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燃烧B.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C.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D.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7.(1分)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用作燃料B.制碳酸饮料C.用于灭火D.植物的光合作用8.(1分)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ABCD目的检验碳酸盐配制质量分数
10%的NaCl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A.AB.BC.CD.D9.请依据实验和数据回答9~10题。
已知:KNO3在20℃和60℃时,溶解度分别为31.6 g和110 g。 序号①②③④⑤水温/℃2020606060KNO3的质量
/g20606011015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
④⑤D.③④⑤10.请依据实验和数据回答9~10题。已知:KNO3在20℃和60℃时,溶解度分别为31.6 g和110 g。 序号
①②③④⑤水温/℃2020606060KNO3的质量/g20606011015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⑤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约为(  )A.40%B.52%C.60%D.150%二.非选择题(共33分)11.(2分)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
有点燃木星的情节。(1)地球表面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2)木星大气中氢气含量约为90%.下列关于影片中点燃
木星情节的是因为当地表大气被木星引力吸引后,带来的氧气能支持氢气燃烧,该化学方程式是   。12.(2分)宋朝医书中明确记载了通过
银针遇砒霜是否变黑判断食物是否有毒的案例。砒霜是一种砷(As)的氧化物,传统方法生产的砒霜中含有少量硫化物。银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
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Ag2S,这就是通过银针变黑验毒的原理。(1)砒霜中氧化砷的化学式为As2O3,砷(As)元素的
化合价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金属活动顺序中银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B.银针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C.Ag2S中银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27:413.(1分)2018年的“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演员们穿的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
的。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度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14.
(5分)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
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
。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
油的生产是类似的。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
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
系。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
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
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依据
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   时,鲜味最强。(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
钠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3)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与   有关。(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
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B.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C.味精主要成分之一为谷氨酸钠(C5H8NO4Na)由四种元素
组成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15.(2分)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液体燃料短缺。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
甲醇(CH3OH)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流程如图:(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炭)(1)净化炉中发生了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
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16.(2分)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如图为
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1)设备Ⅰ内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2)设备Ⅴ中发生反应:2NH3+C
O2═CO(NH2)2+H2O,若生产60t尿素,需要NH3的质量为   t。17.(2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
作答,按A计分。AB(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装置A、E制取氧气。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18.(2
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根据如图作答:(如图所示,集气瓶内盛装某气体)AB(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氧
气的操作是   。(2)证明是该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2)证明是该气体的实验现象
是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图:19.(2分)实验小组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
示:(1)点燃足量红磷后迅速塞进橡皮塞,传感器显示压强示数为P1,红磷熄灭后,温度恢复到室温时传感器显示压强示数为P2,打开止水夹
,看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广口瓶内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此时传感器显示为P3,则P1,P2,P3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2)若红磷量
不足将导致的结果是   。20.(3分)根据如图所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1.(4分)如图所示,在白色
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稀盐酸。(1)无明显变化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2)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孔穴5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22.(6分)兴趣小组同学尝试用纯碱和面粉蒸馒头。蒸熟后馒头虽然松软可口
,但却变成了黄色,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面团发酵后会产生乳酸[CH3CH(OH)COOH]等有机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
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酒石酸,其中二者能恰好发生反应生成酒石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③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猜想与假设
】Ⅰ.馒头变黄与面团是否发酵有关Ⅱ.馒头变黄与纯碱是否有关实验1:探究影响馒头变黄的因素。序号1﹣11﹣21﹣31﹣4面粉是否发酵
不发酵不发酵发酵发酵用品加纯碱不加纯碱加纯碱不加纯碱操作加热加热加热加热现象变黄,不松软不变黄,不松软不变黄,松软不变黄,不松软(
1)纯碱的化学式是   。(2)馒头松软可口的原因是   。(3)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黄与   有关。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取
一定量发酵好的面团用不同质量的碳酸钠蒸馒头序号面团与碳酸钠的用量比反应后馒头颜色、状态2﹣150:1馒头不发黄,很酸,不松软2﹣2
50:2馒头不发黄,较酸,略松软2﹣350:3馒头不发黄,松软2﹣450:4馒头发黄,松软,有裂口2﹣550:5馒头很黄,松软,有
明显裂口(4)实验2的结论是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50:6的实验,理由是   。(6)下列蒸馒头的方法中会变黄的是 
 。A.面团不发酵和发酵粉B.发酵面团和碳酸钠的用量比为50:3时C.面团不发酵和碳酸氢钠2019北京市平谷区初三二模化学参考答
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
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A
、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C、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
误。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析】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根据人体内
各种元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B.钙是构成骨胳
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老年人缺乏会患骨骼疏松,故选项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选项错误。D.锌影响人的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
考查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人体内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分析】本
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
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H2能表示一
个氢分子,错误;B、2H2能表示2个氢分子,正确;C、2H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错误;D、2H+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
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
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C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
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液体加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D
、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相互引燃的方法,故A正确;B、取用粉末状药品
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条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直,故B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
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正确;D、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要倾斜,容器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错
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
【分析】根据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以及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1中的气体较
多是氢气,氢气可以燃烧,故A说法正确;B、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2中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
说法正确;C、试管1是氢气,试管2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实验生成的氧气与氢气质量比为8:1,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C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基础知识
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7.【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
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B、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如制汽水等,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故正确;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正
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用途,同时要求同学们能了解常见气体的作用。8.【分析】A、稀盐酸能和碳酸盐、比
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气体;B、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红磷
着火点比白磷着火点高。【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固体是碳酸盐,这是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铁、锌等能和稀
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90mL水中恰好形成10%的
氯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
验目的;D、实验过程中,即使红磷和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
定基础。9.【分析】已知:KNO3在20℃和60℃时,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110g;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是饱和溶液,③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④溶液是饱和溶液,⑤溶液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③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③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②溶液是饱和溶液,④溶液是饱和溶液,⑤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D、③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中。10.【分析】根据题意,KNO3在60℃时,溶解度为110 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进行分析解
答。【解答】解:KNO3在60℃时,溶解度为110 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52%。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解度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
33分)11.【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解答;(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
(1)地球表面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O2;(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答案:(1)O2;(2)2H2+O2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银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
的Ag2S,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氧元素显
﹣2价,设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2)A、金属活动顺
序中银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B、银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Ag2S,银针变黑是因为发生
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Ag2S中银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108×2):32=27: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
+3;(2)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
图中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随着层数增加,先减小,3层时导热性最差,后增大;故填: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
层时导热能力最差。故答案为: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导热能力先变小后变大;三层石墨烯的导热能力最小,1层石墨烯导热能力最强。【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14.【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谷氨酸钠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概念来分析。【解
答】解:(1)根据题中信息,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的反应,由于该反应的反
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经相互交换成分发生,故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根据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可知
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生成焦谷氨酸钠越多,即味精的含量越低;(4)A.谷氨酸钠受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所以炒菜时应在菜快熟即将
出锅时加入味精较好,故错误;B.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故正确;C.根据谷氨酸钠(C5H8N
O4Na)的化学式,该物质由无种元素组成,故错误;D.根据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
失,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故正确;故选:BD;答案为:(1)5.5~8.0;(3)复分解;(4)时间和温度;(5
)B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5.【分析】根
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净化炉是煤和水反
应,由于提示是发生了置换反应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CO+H2。(2)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
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氢气为两个分子。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为。故答案为:(1)C+H2OCO
+H2(2)。【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
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
基本知识。16.【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
解:(1)设备Ⅰ内是分离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为 物理变化;(2)设若生产60t尿素,需要NH3的质量为x 2NH3
+CO2═CO(NH2)2+H2O34 60x 60t
=x=34t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2)34。【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
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7.【分析】A、(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2)装置E是排水法,结合
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B、(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进行分析解答。(2)装置C是向
上排空气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
MnO4+MnO2+O2↑。(2)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B、(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
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装置C是向上排空气法,选用装置C收
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AB(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
MnO2+O2↑.。(2)用装置A、E制取氧气。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2)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的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18.【分析】根据检验或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做出结论;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澄清石灰水
滴入集气瓶中,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做出结论;【解答】解:A、(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氧气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做出结论;B、(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将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
,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做出结论;答案为:20﹣A20﹣B(1)②(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③(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评】本
题难度小,涉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检验方法。19.【分析】(1)根据温度、气体的量对气压的影响分析;(2)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
置内的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红磷燃烧放热,集气瓶内温度升高,气压变大,P1大于大气压;红磷熄灭后,温度恢复到室温时
,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传感器显示压强示数为P2小于大气压;看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广口瓶内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此时传感器显示为P
3等于大气压。故P1>P3>P2;(2)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气压减小较少,P3气压较大。答案为:(1)P1>P
3>P2;(2)氧气未被完全消耗,P3气压较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0.【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
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
象是集气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将CO2完全吸收,故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1)集气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2)CO2+2N
aOH═Na2C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分析
】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和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化碳,所以(1)无明显变化的孔穴有:2、4、5;(2)孔穴3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3H2O;(3)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孔穴5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
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故答案为:(1)2、4、5;(2)Fe2O3+6HCl=2FeCl3+3H2O;(3)氯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2.【分析】根据给出的图表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化学式是 Na2CO3。(2)根据资料可知馒头松软可口的原因是 乳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3)根据实验1中实验的过程以及现象可知,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黄与 发酵和纯碱有关。根据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取一定量发酵好的面团用不同质量的碳酸钠蒸馒头,得到的反应后馒头颜色、状态可知:(4)实验2的结论是最佳配比是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50:3,此时颜色好,不裂口。(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50:6的实验,理由是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50:5,馒头已有明显裂口,不必要在做更大比例的实验。(6)根据给出的两组实验可知:A.面团不发酵和发酵粉,会变黄;B.发酵面团和碳酸钠的用量比为50:3时,会变黄;C.面团不发酵和碳酸氢钠,不变黄。故选:AB。故答案为:(1)Na2CO3;(2)乳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3)发酵和纯碱;(4)最佳配比是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50:3;(5)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50:5,馒头已有明显裂口,不必要在做更大比例的实验。(6)AB。【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 / 8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