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仪式感”导写及范文
2023-06-04 | 阅:  转:  |  分享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仪式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邻近毕业季,清华大学、武汉大
学等多所高校向2020—2022届因疫情原因未能线下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毕业生发出自愿回校参加毕业典礼的邀请,要为他们的青春“补上难
忘的一课”。5月18日晚,暮色中的大唐芙蓉园楼阁巍峨,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这样的仪式给了我们满满的 “仪式感” 。仪式感通常指一种
庄重庄严的氛围或感觉,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场合、活动或仪式相关。而提到仪式感,有人说它是 “疲惫生活里的英雄
梦想” ;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无用的,给它贴上“矫情”“浪费时间”的标签。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
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
00字。【写作任务】1.针对材料,表明对“仪式感”的看法,做为中心论点。2.依据中心论点,从“为什么”(重要性)和“怎样做”(方法
论)两个方面确定分论点。3.联系实际,对“仪式感”可能有的正面意义和可能流于形式的问题进行辩证论述。【立意指导】虽然材料中两则事例
都是有意义的仪式,但后面的提示明显需要辩证思考。最恰当的立意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看待“仪式”问题,如“仪式的取与合”;也
可以选择一方,如“别让仪式成为形式”“仪式,心中的圣火”等,但在论述中,要适当涉及另一方,使观点不至于以偏概全、走向片面。作文时主
要文体为论述类文章,论述要结合当代实际。【优秀例文】1生活中需要仪式感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这样的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感是
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
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形式主义,缺乏
应有的内涵。若是没有开国大典上毛主席震彻云霄的一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百姓如何能真正体会到翻身做主人的兴奋与自豪?若是没
有现今广为流传的祭孔仪式,人们又何曾真正认识儒家至圣孔子的学说并深受折服?若是没有校庆仪式上众校友云集,学生又如何能真正体会到身为
本校学子的自豪感? 仅式希给了我们庄严感,给了我们不同于往日随性生活的庄重感。让我们将应该铭记的事情常记于心,而非随时间的冲刷而褪
色,淡忘于尘埃之中、黄土之下。 然而,亦无可否认的是,现令的仪式充斥着利益,成为人们攀比炫耀的工具。而这,则是现今攀比之风盛行的社
会风气一手造就。仪式自身无错,仪式是用来纪念的,纪念对于每个人而言意义重大的事件,而非给别人品评,因此仪式无须攀比,亦不应攀比。
毋庸置疑的是,仪式不可被取缔,不可流于无形。缺乏了仪式的生活,平静得便如同一潭死水,整日浑浑噩噩,而仪式则是小孔,为死水注入新的源
泉,添入新的活力。 自古以来,各种仪式均焕发光芒。历史长河的冲洗,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们需要仪式,仪式无可取代。可我们也
拒绝以攀比为目的的仪式,能发挥自身纪念意义的仪式才是最佳仪式。2在仪式感的背后仪式如同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嘀嗒而行,不疾不徐,不紧
不慢,似乎从甲骨文的巫祝卜辞开始就是这样,铭刻这段岁月,装裱那种足迹。一个人,从满月宴开始,到成人礼毕,再到步入婚姻殿堂,最后一抔
黄土掩风流。我们的一生与大大小小的仪式纠缠在一起。晨会校庆年夜饭,憧憬也好,厌倦也罢,你都必须直面它,因为它是人生的一个个节点。实
际上,如果你不敷衍塞责而是认真求索,在仪式背后有很多奥义待你思考,在正装深处有不少箴言嘀嗒作响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仪式感的背后是敬
畏。福楼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每天读书,看报,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日出蕴含着力量,孕育着新生
,这灵魂的升旗仪式被多少蒙头大睡的鼾声淹没了?墨云大师说:“除了敬畏,我们什么都不缺。”而日出不正是教人敬畏的最好的方式吗?没有见
过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又怎会感悟其深邃?无独有偶,俄罗斯画家在森林明月前的深情一跪——不以这样的仪式如何表示对其敬畏?仪式感的背后是
认真。杨澜在采访华人首富李嘉诚时,曾细致地描绘了一个细节:他走进来,步子轻快,与每个人握手问好,并微微弯腰,递上一张名片,近乎多余
地用潮州话自我介绍。发到摄影师时,名片不够了,采访进行到一半他又从助手那儿要了一张补给摄影师。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个细节让我对李
嘉诚油然生敬。谁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不是连见面仪式都毫不含糊的李嘉诚吗!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昔者,诸侯会盟须歃血以表誠意,
天子封禅泰山祭社稷只为保佑子民来年风调雨顺。齐将田单在阅兵式上高呼:“国亡矣,焉有家!”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如猛虎下山,竟一战收复全
部失地。今朝,大到总统总理就职,小到献身军队,没有一个国家是无须宣誓的。这些仪式凝聚了你我,传承着使命,鼓舞着民族前进前进再前进。
诚然,有些仪式走向了形式走向了空洞。但那不是仪式的错!我想,是因为执行仪式的人不懂得仪式背后的深刻内涵。我们需要仪式感,唯此,岁月
才会与我们一道,把没完没了的点点滴滴化成钟鼓齐鸣!【点评】材料提供了关于“仪式感”的两种对立的观点,这篇文章取其一而论述之,切合题
意。全文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三个层面,论述“仪式感”的意义与价值
。选择的事例确切、真实,同时,论证与事例兼备,涵盖古今中外,多维度地、丰富地体现了事例与论点的“匹配度”,能有效地证明观点。全文结
构比较合理有序:以“仪式如同钟表”设喻起笔,表达仪式感和我们的生活同行共伴,更以一生的经历与各种仪式的“纠缠”,体现仪式感与生活互
动的紧密性;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层次清晰;最后以“需要仪式感”简约有力地收束全文。文章内容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语言以简洁清晰的思辨性表达为主,又辅以简约灵动的文学性表达,体现出作者个性化的追求。3在仪式中升华仪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
大小小的仪式随处可见,也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部分人对仪式持批评的态度,他们抵制这种滥于形式、没有内涵的仪式。也有人肯定了仪式的存
在。在我看来,虽然仪式存在着形式主义,但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它让我们提高了自豪感,我们也能在仪式中升华。何谓升华?升华就是使人们脱
离平庸,脱离琐碎,摆脱纷杂的心灵阴霾,在经过洗礼之后,精神的层次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感化,变得更加纯净,更加圣洁。而仪式恰好可以作为
升华的催化剂。仪式庄严的气氛使人正襟危坐,仪式浩大的场面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撼,仪式的隆重使人有了庄严的体验,使命感顿时充盈整个胸膛。
经过仪式的洗礼,人们脱去腐朽的外壳,挣脱了命运的枷锁,灵魂变得更加圣洁。所以说,生活中,一些徒有其表的仪式为人所不齿,我们也可以肯
定部分人对其的批判,但是不得不承认,仪式的存在,使我们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感悟人生。仪式贯穿古今,而每一次的仪式都是
一次历史的升华。要不是战士出征充满热血的仪式,何来战场上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气概?如果没有开国大典那庄严的仪式,何来中华民族的自豪
与信心?要不是高考前的百日誓师大会,何来考场上学生们的沉着稳重、得心应手?所以说,仪式并不是一种形式,一种空洞。它更是一道光芒,一
种激励,一束火花,拨开人们心中的乌云,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雄狮,让人奋起,促人向上,去改写历史,创造辉煌。作为21世纪富有理
想的有为青年,我们更要重视仪式中所蕴含的发人深省的意义,我们要让仪式永远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作为良药,作为警钟,作为指点迷津的导师
。我们重视仪式,深切体会仪式所带来的神圣感,并且感悟仪式中所蕴含的真谛,让仪式为我们洗去尘埃,得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因为有了仪式,
历史的长河才气势磅礴,未来的道路才宽阔顺畅。我们要接受仪式的洗礼,在仪式中升华自我。【点评】“仪式升华人生”是作者的观点。文章行文
脉络较为紧凑,能始终围绕观点展开论述,几乎没有“旁逸斜出”的散笔,是一个亮点。首段点出仪式与生活的高关联度,鲜明表明立场:仪式提高
自豪感,人们的精神在仪式中得以升华。第2段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界定“升华”的内涵,二是“仪式”在精神“升华”过程中的作用。第3段
谈古说今,以连续反问的形式强化“仪式”在心灵“升华”上的意义,并联系自身实际,再谈“仪式”之于当今有为青年的重要性。末段回应标题和主旨,简洁收束全文。作者理论论证能力较强。但需要提醒的是,论述类文章离不开确凿而典型的事实论据,这是此类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离开了可靠的事实依据,说理也许会流于形式和空洞。文章第3段虽然也有简单罗列的例子,但由于缺乏分析论证,未能点明例子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也就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了。建议在第2段中增补事实论据,并围绕观点进行阐述。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