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北师大版
2023-06-10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北师大版一、单选题1.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下列四幅作品分别代表“立春”、“立夏”、“芒种”、“大雪”,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D.2.如图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A、B分别落在点、处,若,则的度数是(  )A.65°B.60°C.50°D.57.5°3
.如图,在Rt△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DE⊥AB,垂足是E.若AC=5,DE=2,则AD为(  )A.4B.3C.2D
.14.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绿色食品节水、节能和回收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5.下列汉字中,可
以看成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6.如图,把长方形沿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若,则是(  )A.B.C.
D.7.如图,将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再将沿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A.B.C.D.8.如图,在△AB
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6cm,且△ABD的周长为10cm,则△ABC的周长为(  )A.6cmB.10cmC.13c
mD.16cm9.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BAC=114°,则∠EAF为(  )A.4
0°B.44°C.48°D.52°10.如图,在小方格中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不与△ABC重合),这样的三角形能画出(  
)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在字母A、B、C、D、E、F、G、H、I、J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1
2.将纸片沿折叠使点A落在点处,若,则的度数为 .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其一边长为7,另外两边长分别是 .14.如图,
在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三、解答题15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落在点M 、N的位置上,此时∠DEF=∠MEF,若∠EFG=5
5°,求∠1和∠2的度数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点D在点E的左侧),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
AD=∠CAE,并说明理由.(不添加任何线条和字母)17.直线与相交于点O,且,平分, 求和的度数.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
、C1的坐标.四、综合题19.如图,将一张上、下两边平行(即ABCD)的纸带沿直线MN折叠,EF为折痕.(1)试说明∠1=∠2;(
2)已知∠2=54°,求∠BEF的度数.20.如图①,在△ABC中,AB=AC=BC=10cm,动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
,沿线段AB向点B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t>0)秒.(知识储备: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当t=5时,求
证:△PAC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②,若另一动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2cm的速度由点C向点A运动,且与点P同时出发,点Q到达终点
A时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当△PAQ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3)如图③,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射线B
C方向运动,且与点P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终点B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交AC于点D,过点P作PE⊥AC于E.在运动过程中,线
段DE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直接写出DE的长度;若变化,说明如何变化.21.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
O都是格点.(1)画出△AOB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A''OB'';(2)连接BB'',AA'',直接写出BB''﹣AA''的值;(3)直接
写出四边形ABB''A''的面积.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
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特点分别分析判断,轴对称图
形沿一条轴折叠180°,被折叠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关键是找到对称轴.2.【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得,∠1=∠A''EF=
65°∴∠AEA''=130°∴∠A''ED=180°-130°=50°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A''EF=65
°,所以∠AEA''=130°,再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可得∠A''ED=180°-130°=50°。3.【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
Rt△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DE⊥AB∴CD=DE=2∵AC=5∴AD=5-2=3故答案为:B.【分析】在Rt△ABC
中,根据角平分线的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求出CD的长,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求AD长即可.4.【答案】A【解析】【解答】解:A、是轴
对称图形,故答案为: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
形,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5.
【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
选项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据此分析即可.6.【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得: 在长方形中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折叠
的性质可得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即可。7.【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故答
案为:A. 【分析】利用翻折的性质可得 ,求出,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即可。8.【答案】D【解析】【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DC∵△ABD的周长为10cm∴AB+BD+AD=AB+BD+DC=AB+BC=10cm∵AC=6cm∴△ABC的周长为A
B+BC+AC=10+6=16(cm)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DC,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及等量代换可
得答案。9.【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AC=114°则∠B+∠C=180°﹣∠BAC=180°﹣114°=6
6°∵EG是AB的垂直平分线∴EA=EB∴∠EAB=∠B同理:∠FAC=∠C∴∠EAB+∠FAC=∠B+∠C=66°∴∠EAF=∠
BAC﹣(∠EAB+∠FAC)=114°﹣66°=48°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AB=∠B,∠FAC=∠
C,再结合∠EAB+∠FAC=∠B+∠C=66°,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EAF的度数即可。10.【答案】C【解析】【解答】解:如
下图所示: 符合题意的有3个三角形.故选: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11.【答案】3【解析】【解答】解
:A,B,C,D,E,H、I是轴对称图形,F、G、J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3个故答案为:3.【分析】根据轴对称
图形的概念: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求解.12.【答案】/度【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A
''∵∠1=∠A+∠AFD,∠AFD=∠2+∠A''∴2∠A+∠2=∠1∵∴∠A=26°故答案为:26°.【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先求出
∠A=∠A'',再求出2∠A+∠2=∠1,最后计算求解即可。13.【答案】7,1或4,4【解析】【解答】解:①当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7
时,腰长=(15?7)÷2=4;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4、4;能构成三角形.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时,底长=15?2×7=1
;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7、1,能构成三角形.故等腰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为7,1或4,4故答案为:7,1或4,4.【分析】分类讨
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计算求解即可。14.【答案】5【解析】【解答】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5
个分别为△BCD,△BFH,△ADC,△AEF,△CGH.故答案为:5.【分析】根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着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画出
所有与△ABC成抽对称的三角形,据此解答.15.【答案】解: 由已知.故答案为 .【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折叠的性
质可得,利用平角的定义可求出∠1=7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据此即得结论.16.【答案】解:添加的条件为BD=CE∵AB=AC∴
∠B=∠C 在△ABD和△ACE中∴△ABD≌△ACE(SAS)∴ ∠BAD=∠CAE【解析】【分析】可添加BD=CE,先由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得出∠B=∠C,再根据SAS证△ABD≌△ACE,最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结论.17.【答案】解:∵OE⊥CD∴
∠EOD=90°又∵ ∠AOE=20°∴ ∠AOD=∠AOE+∠EOD=110°又∵ OF平分∠AOD∴ ∠AOF=∠AOD=5
5°又∵ 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FOB=180°-∠AOF=125°∵ ∠AOF=55°,∠AOE=20°∴ ∠EOF=∠
AOF-∠AOE=3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EOD=90° , AOE=20° 相加得到 ∠AOD , 根据OF平
分∠AOD,求得 ∠AOF ,根据平角180°求出的度数,最后求得.18.【答案】解:(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2)点A1、B1
、C1的坐标分别为:(1,5),(1,0),(4,3).【解析】【分析】(1)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
、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观察图形即可得出点A1、B1、C1的
坐标.19.【答案】(1)证明:∵∴.∵∴∴.(2)解:∵,∠2=54°∴.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又∵,即∴∴.【解析】【分析】(
1)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1=∠EOF,∠2=∠EOF,由等量代换得∠1=∠2;(2)由折叠得∠AEF=∠OEF,由平角定
义得∠OEF=63°,进而根据角的和差,由∠BEF=∠BEO+∠OEF即可算出答案.20.【答案】(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10当t=5时PA=5∴PA=PB∴CP⊥AB∴△ACP是直角三角形;(2)解:分两种情况:①当∠APQ=90
°时,如图2-1所示:则∠AQP=90°-∠A=30°∴AQ=2AP由题意可得:AP=t,CQ=2t,则AQ=10-2t∴10-2
t=2t解得;②当∠AQP=90°时,如图2-2所示:则∠APQ=90°-∠A=30°∴AP=2AQ∴t=2(10-2t)解得:t
=4;综上,当或4时,△PAQ是直角三角形;(3)解:线段DE的长度不变化,理由如下:过点Q作QF⊥AC,交AC的延长线于F,如图
3所示:∵PE⊥AC,QF⊥AC∴∠AEP=∠DEP=∠CFQ=90°∵∠QCF=∠ACB=60°∴∠A=∠QCF又∵AP=CQ∴
△APE≌△CQF(AAS)∴AE=CF,PE=QF又∵∠PDE=∠QDF∴△PDE≌△QDF(AAS)∴DE=DF=EF∵EF=
CE+CF,AC=CE+AE∴EF=AC=10∴DE=EF=5即线段DE的长度不变,为定值5cm.【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
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APQ=90°时,则∠AQP=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Q=2AP,由题意
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当∠AQP=90°时,则∠APQ=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P=2AQ,由题意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过点Q作QF⊥AC,交AC的延长线于F,先证,得AE=CF,PE=QF,再证),得DE=DF=EF,进而得出答案.21.【答案】(1)解:如图,△A''OB''即为所求; (2)解:BB''-AA''=6-2=4 (3)解:四边形ABB''A''的面积= (2+6)×3=12.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点A、B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B′,然后连接A′、O、B′即可;(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BB′、AA′的值,然后作差即可;(3)根据等腰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第 1 页 共 16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