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问题(含答案)
2023-06-13 | 阅:  转:  |  分享 
  
文言文阅读: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问题(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2) 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
人诣王。王曰:“缚者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
,寡人反取病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或写出通假字及其意思。i 诣王 ii 坐盗 iii 取病焉 iv “曷
”同 v “熙”同 (2) 文中划线句子可以用一成语来概括,请你说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答]: (3) 用现代汉语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i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答]: ii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 (4) 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
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5) 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
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答]: 读课文《河中石兽》做题。 (1) 解
释下列加点的词。 i 一寺临河干 ii 竟不可得 iii 尔辈不能究物理 (2)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项不
同的一项是 A.沿河求之B.其反激之力C.至石之半D.然则天下之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ii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iii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
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
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
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6)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
来看,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五小题。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 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A.与民由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丈夫之冠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D.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B.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4) 请说说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 (5) 请从中国古代历史上选取一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谈谈孟
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你选取的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起待故人食① 昔吴起②出遇故人,而
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
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龙门子凝道记》)①选自《龙门子凝道记》②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
事家③俟(sì):等待。(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i 故人来,方与之食 ii 恐其自食其言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阅读课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i 不足为外人道也 ii 此中人语云 iii 欣然规往 iv 便扶向路 (2) 下列句中加
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C.蒙辞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辞去D.未果,寻病终 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ii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iii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 第一段对桃花林的描写有何作用?(5)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
理解。(6)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结合全文,揣摩这句话,说说渔人
具体说的是什么?(8)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你理想中的“桃源”与陶渊明的有什么
不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①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
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①芒芒:同“茫茫”,模糊不
清。(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i 而揠之者 ii 谓其人曰 iii 其子趋而往视之 (2) 用三条“/”给文
中画线句子断句。 芒 芒 然 归 谓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长 矣(3) 读完这则寓言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理解。 纸上谈兵 赵括①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②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④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⑤,悉更约束,易置⑥军吏。秦将白起⑦闻之
,纵⑧奇兵,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秦悉坑⑩之。(节选自《史记》)【注释】①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②奢:指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③难:驳倒。④死地:危险的场
合。⑤廉颇:赵国名将。⑥易置:撤换。⑦白起:秦国将领。⑧纵:调遣。⑨绝:截断。⑩坑:活埋。(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以天下莫能当 ii 士卒离心 iii 赵括既代廉颇 iv 悉更约束 v 佯败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ii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3) 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
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用原文回答) (4) 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大后诏问所食多少。球思其对而来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球
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i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ii 琼 思 其 对 而 未 知 所
况(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i 俄而雪骤ii ?即以其言应诏(3)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i ?未若柳絮因
风起。ii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4) 《咏雪》与《黄琬巧对》中,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外文
言文。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
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
思相同的一项是 A.鲁仲连辞让再三/旦辞爷娘去B.终不肯受/受上赏C.遂辞平原君而去/太丘舍去D.终身不复见/不敢出一言以复(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所 贵 于 天 下 之 士 者 为 人 排 患 释 难 解 纷 乱 而 无 所 取 也(3)
选文鲁仲连的行为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五小题。[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
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乙]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
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②,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
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④者。既而鼠跳掷⑤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
则复⑥,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⑦何异鼠乎!(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注: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②狮猫:猫的一种,俗称狮子猫。③
逡巡:从容,不慌不忙。④无能为:无本领,无所作为。⑤跳掷:跳跃。⑥“彼出”二句:讲的是用运动战术避敌制胜。⑦匹夫按剑:指庸人斗狠,
勇而无谋。(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抱 投 鼠 屋 阖 其 扉 潜 窥 之。(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
一狼洞其中ii 其一犬坐于前iii 辄被啖食iv 启扉急视??????(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B.①意暇甚 ②意与日去C.①弛担持刀 ②辗转争持D.①
以为是无能为者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ii 然后知猫之避非
怯也,待其惰也。???(5) 你从[甲]文的“狼”和[乙]文的“猫”身上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四小题。河中
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
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
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i ?山门圮于河 ii ?棹数小舟 (2) 翻译下面句子。i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ii ?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 (4)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
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鞭裂而不知。至含,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
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
,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
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惟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
,乃置《礼》于前,《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
省,官署名。③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ii 色愈恭,礼愈至
iii 生徒悉集iv 尤好属文(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以衣被
蔽塞窗户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禁之不能止C.①十二为中书学生 ②为家人所觉D.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父
母恐其成疾(3)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人物读书勤奋的一组是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⑤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⑥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ii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5) 以上两段文
字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阅读《马说》,回答问题。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i 策之不以其道 道: ii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
iii 执策而临之 临: iv 故虽有名马 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ii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i ??不亦说乎 说
: ii ?人不知而不愠 愠: iii 吾日三省吾身 ?省: iv ?不逾矩 逾: (2) ?翻译下列句子。i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ii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
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4)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情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
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有改动)【注释】①息:呼
吸。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 行者解衣下田 ii 气竭汗雨 iii
谓农夫曰 iv 行者服而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 甚矣,农之惰也!ii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3
)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
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注]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i 虽有嘉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ii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2) 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i 教 然 后
知 困ii 君 子 学 必 好 问(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学学半。ii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
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
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乙】文: 。课外文言文 勿以妾兄为宰执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①委以腹心出入卧内
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②奏曰:“妾既托身紫宫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
为宰执④。”(选自《二十五史·旧唐书·后妃传》)【注】①元勋:首功,大功臣。②乘间:伺机,趁着空隙。③紫官:指皇宫。④宰执:宰相,
执政长官。(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夙与太宗/夙夜忧叹B.每乘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妾既托身紫宫/愿陛下托臣以
讨贼兴复之效D.尊贵已极/南极潇湘(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 以 佐 命 元 勋 委 以 腹 心 出 入 卧 内
将 任 之 朝 政。(3) 从这段史实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
无所出。俄②有老夫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计:办法。指想办法。②俄:不久,一会儿
。③老夫(fǔ):老人。(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 执竿入城 ii 遂依而截之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课内阅读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
,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 翻译下面的句子。i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ii 狼不敢前,眈
眈相向。(2) 屠户对狼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3)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一、复合题(共20
题)1. 【答案】(1) 熟能生巧。(2)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2.
【答案】(1) i 到ii 犯罪iii 自取其辱iv 同“何”;意思是:什么v 同“嬉”;意思是:开玩笑(2) 南
橘北枳;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3) i 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相同。ii 莫
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了吗?(4) 齐国;楚国;良民;盗贼(5) 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3. 【答案】(1) i 靠近ii 终了,最后iii 研究、探求(2) A
(3) i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ii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iii 既然
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4) D(5)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
和沙子的性质(石头坚硬沉重,沙子疏松质轻)。“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
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6)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做出正确推
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既根据实际经验判断,又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 【解析】(2) A.代词;B、C、D 均为结构助
词,的。(4) 应是讲学家不切实际,认识片面;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4. 【答案】(1) B(2) C(3) 住天下
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4) (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
前无原则。(2)“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内心对仁义礼 的坚守。 (5) 答题要点:(
1)中国古代历史人物;(2)指出典型人物身上能体现“大丈夫”本质的事例。5. 【答案】(1) i 才ii 担心(2) 老
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3) 为人讲信用,或者待人诚恳、守信。(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 i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
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注意“方”解释为“才”。(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此类题,要本着“忠诚原句、字字落实”的原则,并注意补充句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要翻译准确,如“至”译为“到”;“食”是动词,吃饭。(3) 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概括
出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文中吴起和老朋友相约吃饭,朋友没有到,他一直等到天黑,朋友还没有来,第二天他命人叫来老朋友后,才和他一起吃饭
。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老朋友到了
晚上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怕自己说了话
不算数。他像这样坚守信用,这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6. 【答案】(1) i
不值得、不必ii 告诉iii 计划、打算iv 扶:沿着、顺;向:先前的(2) B(3) i 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
家中。ii 桃源的人自己说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iii 渔人一一详细地对他们说了
自己知道的事情,大家听了都感叹惊讶。(4) 渲染神秘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遇见桃源人作铺垫。(5)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
、详和。(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桃花源人”为“
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人们在改
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8) ①自然环境美好;②社会安定和谐;③百姓生活和乐。我理想中的“桃源”在陶渊明的基础上,还具
有科技先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制健全、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等特点。7. 【答案】(1) i 代词,
代禾苗ii 告诉,对……说iii 快步走(2)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3)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
本身的规律。(意思相近即可)【解析】8. 【答案】(1) i 抵挡ii 士气大乱iii 已经iv 规矩,纪律v 假装
(2) i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ii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
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3) 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4) 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
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启示: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要把理论和
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 9. 【
答案】(1) i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ii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 i 急ii 按照(3) i 不如用柳絮凭借风
力飘在天空好。ii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4) 两位主人公都才智过人;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找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
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解析】(1) i “
谢太傅”是主语,“寒雪日内集”是谓语,主谓之间可停顿,原句的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ii “而”连词,停顿标志
,因此其前应断开。原句的意思是“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2) i 原句的意思是:忽然间,雪下得急了
。骤,急。ii 原句的意思是: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以,按照。(3) i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若”,如;“因
”,凭借。ii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何不言”,为什么不说;“余”,剩下的。(4) 方法一:《咏雪》中谢道韫将雪比作
柳絮,《黄琬巧对》中黄琬将月食剩下的部分比作初月,两个人的比喻都不同寻常,可见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才智过人。谢道韫的启示可从明慧、才
华出众、不拘泥于固有思维模式的角度作答。黄琬的启示可从思考问题要看多方面,运用到学习中更放开思维的角度作答。方法二:译文:[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
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
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
的就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并且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10. 【答案】(1) C(2)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3) 有。鲁仲连为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的行为在今天仍然值得发扬,
因为他为人排忧解难,助人不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外,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也是值得发扬的。11. 【答案】(1) 抱投
鼠屋/阖其扉/潜窥之。(2) i 挖洞ii 像狗似的iii 吃iv 打开(3) D(4) i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
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ii 这样以后大家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5) [甲]
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和勇力。(意对即可)【解析】(3) A.①
仅,只;②停止。B.①神情;②意志。C.①拿;②争斗。D.①②判断动词“是”。12. 【答案】(1) i 倒塌ii 划船(
2) i 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ii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
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3)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4) 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3. 【答案】(1) i 询问。ii 周到。iii
全,都。iv 撰著。(2) D(3) C(4) i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ii
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5) 读书做学问要不怕吃苦,执着向学,方能有所成就。【解析】(1)
i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本
题涉及的词语是常见的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质:询问。ii
句意为: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iii 句意为:学生们都聚集来听。悉:全,都。iv 属(zhǔ):撰著。(2)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 项,连词,来/介词,用;B 项,助词,取独/代词,他;C 项,成为/被;D
项,都是代词,他。(3)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要求选出“全部表现人物读书勤奋的一组”,可采用排除法。“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写的是环境恶劣;“⑤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是高允对祖莹的评价,都无法体现读书勤奋。(4) i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査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ii 此处注意“才器”
“及”“远至”等词的理解。(5) 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根据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等信息可知宋濂学习非常刻苦,虚心好学。根据乙文“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
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惟讲既切”可知祖莹学习刻苦勤奋。据
此分析即可。方法二:【参考译文】(甲)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
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
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岀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
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
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
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
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
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羨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乙) 祖莹,字
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
,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
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
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
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
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
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
意思。(祖莹成功做到了)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太学学士。14. 【答案】(1) i 正确方法i
i 通晓iii 面对iv 因此(2) i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ii 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都达
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4) 要识别人才、善待人才、善
用人才。15. 【答案】(1) i 通“悦”愉快。ii 生气,发怒。iii 自我检查,反省。iv 越过,超过。(2)
i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ii 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3) 忠
;信;习(4) 示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身边的每一
个,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我的启发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
体会,这说明,复习和巩固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不能学了新的丢了旧的,这样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启发:这是要人们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缺点,要谦虚,谨慎,做一个完美一点好人。【解析】(1) iv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说”通假“悦”。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2)
ii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亦”“乐”“温故”“新”“可以”“为”,要注意两句的语气。最
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3) 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品德的修
养”概括回答即可。(4) 孔子的话有学习方面的,有修养方面的,有与人交际方面的,要针对所选句的内容谈感想。16. 【答案】(1
) i 过路的人ii 尽,完iii 告诉,对……说iv 走了,离开(2) i 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ii
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3) 示例:①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②只有在
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④实践胜于说教。⑤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7. 【答案
】(1) i 美味的ii 有时(2) i 教/然后知困ii 君子学/必好问(3) i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i
i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4) 教与学;学与问;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18. 【答案】(1) B(2) 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3) 为人处世,尤其是人事安排,要防患于未然。 19. 【答案】(1) i 拿、举?。ii 于是、就?。(2)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 告诉我们不能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事。【解析】(1) i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执:拿、举。ii 句意: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遂:于是、就。(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何,为什么。以,用。而,表承接关系。句意: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给他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这则寓言故事既嘲笑了执长竿的鲁人,笑他不知变通;更嘲笑了锯竿入城的老父,笑他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后者不仅可笑,而且有害。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事的人。20. 【答案】(1) i 屠夫处境非常困迫,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ii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2) 屠户经由害怕、迁就和退让狼,到被迫抵御狼,最后到奋起杀狼,说明他由怯懦转变为勇敢、机智。(3) 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什么花招儿,总是会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解析】(2) 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可知屠户由害怕、迁就,到“弛担持刀”准备抵御狼的进攻,最后“暴起,以刀劈狼首”奋起反抗。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屠户由怯懦转变为机智、勇敢。(3) 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启示。从狼这一角度,可抓住课文结尾的主旨句,引申出得到的启示;从屠户的角度来看,屠户从害怕、迁就和退让狼,到被迫抵御狼,最后利用有利地形奋起杀狼,可以得出“对待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道理。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