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下诗歌鉴赏(1)
2023-06-15 | 阅:  转:  |  分享 
  
七下古诗鉴赏《登幽州台歌》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1、这首诗是
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悲愤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出人生的孤独感。1.“ 独 ”字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寂寞、凄
凉之情。2.“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的贤明君主。3.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
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情绪。2、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
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7.诗人
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却看不到一个能
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思绪万千,悲伤落泪。由此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9.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比手法,写
出时间的悠久,既表达出对古代明君的崇敬,又写尽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为下文抒情作铺垫。10.“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中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都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不同:前者是
感怀历史,后者是对将来提出希望。1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
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5.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
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赏析“悠悠”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置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
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7、“怆然”表达了作者悲伤、悲怆的心情。?8.“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神态、动作描写,形
象写出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表现诗人孤独悲凉之情。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14、《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
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望岳》1.《望岳》以“望”统领全诗,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一二句远望,三四句近望,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首联中“夫”字
表达了诗人的惊叹仰慕之情。尾联“会当”一词(一个字是“会”)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表现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
切的一个动词是:“览”(凌)。4.“齐鲁青未了”一句用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其中“夫”字表达了诗人的惊奇、赞叹之情;“造化
钟神秀”一句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其中“钟”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情意;“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割”字形
象的表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5.“决眦” 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二、赏析题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拟人
,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多情,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的雄心壮志。5、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
精准,言简义丰。6.“造化钟即秀, 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
作用。“钟”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割”字用夸张修辞,写出
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生动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7.“
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泰山南面阳光灿烂,北面幽暗昏黑,山的两面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
气概?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精神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蕴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10.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11.“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描绘了什么?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描述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眼眶也似乎要裂开。)三、理解性默写1、诗中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高大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相生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
、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诗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流露出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与“孔
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1.诗中“千寻”一词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2.“不畏”一词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
气和决心。3.“浮云”“最高层”有什么深刻内涵?“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这里既是用典,又是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飘浮的
云,也指保守势力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还指困难、挫折、障碍等。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
决策层。?4.从炼字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用夸张手法,极言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闻说
”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5.“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
的景象?有何用意?这句诗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这图景是诗人设想的美好前景,不是亲眼所见。表现诗人朝气蓬勃、胸怀
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
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 6.说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中“不畏”如何理解?并说说其蕴含的哲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
和决心。蕴含着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
惑。4、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7.本
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7、王安石被列宁誉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
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游山西村》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山村记游诗。全诗紧扣“游”字展开。2.“莫笑农家
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出村民淳朴好客的特点,渲染出丰收后的欢乐气氛。3.一个“疑”字点明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
一村”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4.品味首联中的“莫笑”“足”。“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
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5.“足”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足”字是足够、充足的
意思,既写出农家的丰收景象,也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寻
味,请简要分析。原诗描绘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的美丽景象,现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
出现希望或转机,启示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①热
情好客的村民。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8.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山西村已游
玩了一整天,但仍希望今后能时时乘月重来,轻叩柴扉,和老农亲切絮语。这充分抒发了诗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赞赏、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1.诗中直接点
明诗人心境的一个词(短语)是“离愁(浩荡离愁)”。 “吟鞭”指诗人的马鞭。“落红”比喻诗人自己。2.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写出离
愁之多;诗中烘托别离之苦的一个短语是“白日斜”, 映衬别离之苦的一个词是:“天涯”。用“白日斜”与“天涯”衬托离愁,写离愁之苦,这
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诗的一二句一方面表现了离别的忧伤;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回归的喜悦。 6、既
是诗中的过渡词,又表明作者已辞官为民身份的一个词是:“落红”7、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写作者的
志向,以“落红”、“春泥”喻指诗人自己,以“花”喻指国家,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落红”自喻,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明诗人虽然辞
了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意和衍生意义?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落,而是化作
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义: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6.试分析“白日斜”的作用?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
象,渲染孤清寂寥的氛围,烘托离别之苦。1、请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展现的情景。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
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
出洒脱的气概,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回归的喜悦。8.诗的三、四句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①对生命的赞美;②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③对国
家的关心和热爱,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这两句特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体现奉献精神)。三、理解性默写1、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与“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2、将离愁和喜悦交织在一起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
鞭东指即天涯。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4、表明
心志(常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精神)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木兰诗》理解性默写1、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表
现木兰驰骋征战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对偶句(用苦寒生活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是: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合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激烈
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似的两句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从侧面表现
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8、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功名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9、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0、成语“扑朔迷离”常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竹里馆》1.诗歌中
“幽“深”等字的运用,营造了优美高雅(幽静、雅致)的意境,表现宁静淡泊之情。诗歌后两句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苏轼评价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用生动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竹林里僻静幽深
,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他。3.“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请说说本诗“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
思,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动作,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表现诗人高雅脱俗的气质。4.诗
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愉悦独坐、弹琴、长啸5.从修辞手法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拟人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6.诗歌运用了反衬手法,
请举例分析。(两个以上)以声衬静,以弹琴长啸的声响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的动态描写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
更宁静的氛围。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春夜洛城闻笛》1.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2.由“春风”的美好反衬出
思乡的凄凉,这是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3.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
“谁”与“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春夜”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故园情"相呼应。5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曲声随着春风飘扬,
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前两句“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
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思;“满”字运用夸张修辞,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远绵长,反衬诗人
闻笛后的孤寂心情。7.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散”字写出笛声的悠扬、飘忽不定,描绘出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从而
勾起旅人的情思。8.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指
《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9.你是否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我同意。“折柳”多叙离别之情,本诗
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0.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
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第二句运用了夸张,极力渲染夜晚的宁静,笛声的悠远绵长。第四句运用了反问,强调思乡之情,有一唱三叹的效果。1
1.末句不说自己起了思乡之情,却说“何人不起故园情”,为什么?诗人由己及人,认为在这寂静的春夜,听闻远处传来的满含离别的笛声,所有
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思乡伤别。这样写既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也是如此,也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12.“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
表达效果是什么?“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逢入京使》1.这是一首边塞
诗,“龙钟”是指沾湿的样子 ,“传语”是指捎口信,寄托了诗人思家之情。“平安”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2.“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
前的实际感受。“故园”,指的是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3.“双袖龙钟泪不干”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夸张手法,“龙钟”“
泪不干”形象描绘了诗人思念亲人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4.“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不想让亲人担心,报国与思亲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
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6.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同时也有想建功立业的豪迈乐观的胸襟。7.任选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晚春》1.这是一首写晚春景
物的七绝。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赏析“知”“斗”。 “知”字,“斗”字,用拟人手法,赋予花草树木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3.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4.请
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6.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无论是“百般红紫”,还是“杨花榆荚”,都知道春天将去,抓住最后的时间展现自己,所以说是劝人珍
惜光阴的。7.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竞相开
放、争妍斗艳;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泊
秦淮》(4)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迷蒙、冷寂的特点。 1.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一个“不知”凸
显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2.“商女”表面指歌女,实际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夜泊”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近酒家”三
字引出下文。4.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3、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
“笼”和“寒”的妙处。 两个“笼”字运用互文,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
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5.首句的两个“笼”字好在哪?(赏析首句的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运用互
文修辞),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出凄清的气氛。6、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6.任选角度赏
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修辞角度: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
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②炼字角度:“犹”是“还”的意思,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凸现
诗人的忧愤之切,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③写作手法角度:运用曲笔(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
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8、“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
要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7.“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内容?一是形象
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二是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10、有同学在默写时常把“近酒家”写成“进酒家”,请你联系
上下句说说为什么是“近”而不能是“进”。 “夜泊”可见诗人所乘的船停泊在酒家附近,听到了从酒家传来的歌声,没有进入酒家;诗人借酒
家的商女来讥讽只顾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是不会进入酒家的。 11、理解性默写。 (1)融情于景,
描画秦淮河冷清凄清朦胧景象;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议论作铺垫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
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
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泊秦淮》中写景叙事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泊秦淮》中将读者引入朦
胧迷离的境界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泊秦淮》一诗中,借用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凄凉愁寂之感的两
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7)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
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泊秦淮》中诗人从陈后主荒淫亡国联想当时晚唐命运
,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对现实深切忧思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泊秦淮》中借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
借古讽今)用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贾生》1.“夜半”点明时间并暗示密谈时间很久。“虚前席”生动描绘出汉文帝虚心询问,凝神倾听的情状。2.从表现手法赏析前两句。
侧面烘托,用文帝的行为侧面烘托贾谊才华横溢,学识过人。3.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①可怜
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百姓,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4.诗
人对贾谊的评价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认为贾谊很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5. “可怜”的意思是什
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醉心于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批评和愤慨。6.
诗歌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
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醉心于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批评和
愤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 “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2.“放出”和“拦”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赏
析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3.这首诗以山行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意,说
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诗歌最后两句说: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又马上被另一座山阻拦。告诉我们不要为
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
人的修辞手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第四句“放”“拦”二字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从而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
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5. 有人说“赚”字运用巧妙,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带有自嘲和调侃色彩,风趣幽默。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说“赚”是行人被自己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约客》1.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篇两句写景,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敲”字写出了客
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字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敲”字最能体现诗人久候客人的心境。2.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夏季江南
特有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修辞:对偶。 景物:黄梅、雨、池塘、蛙声3.前两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江南初夏的梅雨季
节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以声衬静,反衬出寂静的氛围。3、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
饰雨,表现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表现农村生机盎然的景象,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孤寂的心情。 9.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谈谈它们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写出单调而寂寞的气氛,为客人不至埋下伏笔。 “处处蛙”写夜晚池塘蛙声四起,以声衬静,更衬托出寂静的氛围。4、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像组织语言即可)。4.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以声衬静,雨声与蛙声交织,烘托出雨夜的寂静,表现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5.赏析“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细节描写, “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一“敲”一“落”写出主人公因客人迟迟不来而焦急、失落与无奈的心情。6.“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敲”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动作细节描写,一个“敲”字写出了约客久候不到,诗人寂寞无聊的心境。7.诗中的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因客人迟迟不来,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因客人迟迟不来而焦急、失落与无奈的心情)。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8.“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托着下巴,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他被什么事耽搁了吗?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1
献花(0)
+1
(本文系尚雅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