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3-06-15 | 阅:  转:  |  分享 
  
2020-2021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1.下列哪一特征与裸子植物不相符(  )

A.没有真正的花 B.没有真正的果实

C.能够产生种子 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的是(  )

A.线虫 B.蚯蚓 C.河蚌 D.蟾蜍

3.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下列关于鲸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

A.胎生 B.哺乳

C.用肺呼吸 D.用皮肤辅助呼吸

4.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会引起人类患病 B.能独立生活

C.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D.无遗传物质

5.下列关于生物类群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蝗虫和蜘蛛都是昆虫

B.草鱼和章鱼都是鱼类

C.樱花和荷花都是被子植物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菌

6.下列有关化学进化论中原始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环境恶劣

B.没有氧

C.原始大气中有氨、氢气、甲烷等

D.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

7.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其生存

B.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C.生物为适应环境产生变异

D.有利变异的产生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8.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和最先学会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分别是(  )

A.能人、南方古猿 B.南方古猿、能人

C.南方古猿、直立人 D.直立人、智人

9.下列动物与其运动器官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鲫鱼﹣﹣鳍 B.鳄鱼﹣﹣四肢

C.草履虫﹣﹣鞭毛 D.蝗虫﹣﹣足和翅

10.狐尾藻是一种水生植物,能够开花、结果,属于(  )

A.藻类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1.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

A.环境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2.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D.就地保护

13.下列动物行为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蜜蜂采蜜 B.孔雀开屏 C.壁虎断尾 D.鹦鹉学舌

1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

B.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C.工蜂用“舞蹈”进行交流

D.美国红雀喂鱼属于学习行为

15.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B.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16.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17.人工林比自然林更容易发生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

①动植物种类繁多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④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鹰的数量最多 D.农作物的数量最多

19.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A.植树种草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退耕还林还草 D.发展生态农业

20.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存在于某一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其余生物数量变化情况是(  )



A.甲、丙增加,丁减少 B.甲、丁增加,丙减少

C.甲、丙、丁都增加 D.丙、丁增加,甲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2分)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如图是将七种生物或结构分为A、B、C三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   (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六项归为C类的依据是,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六项都具有   结构。

(2)小明又将衣藻、酵母菌、草履虫、叶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归为D类,请你分析他的分类依据是它们都有真正的   。

(3)图中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   ,图中生物可以进行腐生生活的是   、   。

22.(10分)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   的家蝇被淘汰,   (选填“有抗药性”或“没有抗药性”)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   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有抗药性和没有抗药性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是   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3.(20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鸟的消化特点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

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二:人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

项目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搏次数/次 人 0.42 72 鸽 1.71 135~244 金丝雀 1.68 514 蜂乌 2.37 615 材料三: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1)材料一说明,鸟消化的特点是食量   ,消化食物的时间   ,   及时排出。

(2)材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人类   ,每分钟心搏次数更   。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获得充足的   提供飞行动力;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   ,这些特点与其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材料三说明,乌鸦第一次吃果仁是   行为,是由   决定的,而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   行为。

24.(18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含   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在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   。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且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兔子与鼠之间的关系是   。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   是生产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除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应包括   部分和   。

(5)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1.解:AB、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没有真正的花,也没有果实,正确;

C、裸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正确;

D、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错误。

故选:D。

2.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的特征使蚯蚓等环节动物运动灵活自由,转向方便。

而线虫是线形动物,河蚌是软体动物,身体都不分节。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身体分部,不是分节。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ABC、鲸鱼具有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和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ABC正确;

D、鲸属于哺乳动物,不能用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4.解:A、人有免疫能力,因此病毒侵入人体,不一定就会使人患病,A错误。

B、病毒只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B错误;

C、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错误。

故选:C。

5.解:A、蝗虫是昆虫,蜘蛛属于蛛形纲,A错误;

B、章鱼是软体动物,草鱼是鱼类,B错误;

C、樱花和荷花是被子植物,C正确;

D、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是真菌,D错误。

故选:C。

6.解:ABC、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甲烷、氨、氢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BC正确;

D、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可能形成原始生命,D不正确。

故选:D。

7.解:A、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即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生存,A错误;

B、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B正确;

C、生物的变异不是生物主动产生的,是生物自然发生,环境自然选择形成的,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8.解: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开始直立。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

能人,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使用工具、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

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开始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

故选:C。

9.解:A、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A正确;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四肢爬行,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错误;

D、蝗虫有足和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正确。

故选:C。

10.解: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可见B正确。

故选:B。

11.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故选:B。

12.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选:D。

13.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孔雀开屏,蜘蛛织网,壁虎断尾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蜜蜂采蜜、孔雀开屏、壁虎断尾,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D。

14.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A正确;

B、蜘蛛结网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工蜂用“舞蹈”进行交流,C正确;

D、美国红雀饲喂金鱼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D。

15.解:A、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的等级是种。A正确;

B、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D正确。

故选:B。

16.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的散失等原因,能量沿食物链(网)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

故选:B。

17.解: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人工林比自然林更容易发生虫害,其主要原因是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营养结构简单,所以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故选:B。

18.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农作物是生产者,田鼠、蛇、鹰都是消费者。A错误;

B、食物链上的每一级结构就是一个营养级,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蛇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农作物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选:D。

20.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丁因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甲因捕食者增加而数量减少,进一步导致丙增加。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的变化丁和丙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解: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

(1)图中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B类,其依据是衣藻和叶肉细胞都具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叶肉细胞、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将除病毒以外的其它6项归为C类的依据是除病毒以外的其它6项都具有细胞结构。

(2)衣藻、酵母菌、草履虫、叶肉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小明又将衣藻、酵母菌、草履虫、叶肉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归为D类,分析他的分类依据是衣藻、酵母菌、草履虫、叶肉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它们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3)病毒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内,依靠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有的细菌也营寄生生活,如大肠杆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能进行腐生生活,有的细菌也营腐生生活,如乳酸菌。

故答案为:(1)单细胞;细胞;

(2)细胞核;

(3)病毒;细菌;酵母菌。

22.解:(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后,使没有抗药性的家蝇和抗药性较弱的家蝇被淘汰,抗药能力强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2)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3)该探究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环境中有无农药DDT。

故答案为:

(1)没有抗药性;有抗药性;遗传

(3)不定向

(4)环境中有无农药DDT

23.解:(1)材料一显示鸟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

(2)材料二显示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运输能力,满足飞行时氧气和营养的供给及废物的排出。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获得充足的氧气提供飞行动力;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体重,这些特点与其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材料三说明,乌鸦第一次吃果仁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 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属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大;粪便

(2)大;快

(3)氧气;体重

(4)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

24.解:(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如果这个生态系统受到农药的污染,在鹰生物的体内含有农药最多。

(3)图中的兔与鼠都以草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4)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若此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

(2)草;鹰

(3)竞争

(4)草;非生物;分解者

(5)自动调节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