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三学业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含解析)
2023-06-15 | 阅:  转:  |  分享 
  
2023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三学业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
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研究者获取到肽段1(82
~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后,分别加入等量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2中B.小窝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
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组成D.与小窝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
TP酶,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下图是植物细胞对H+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细胞质基质的pH值最大B.H+进出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H+-ATP
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出细胞D.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3.动物细胞能量不足
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而ATP和[H]就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货币”和物质“货币”。我国科学家首次实
现了将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过程如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ATP与ADP转换速率降低B.图中类囊体产生的[H]为NADPH,可直接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C.类囊体的转入需要借助其他细胞膜,
与膜上蛋白有关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加速类囊体进入靶细胞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
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对遗传中的一些过程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纯合子的后代都是纯合子?②等位基因的分离不都发生在减数分
裂Ⅰ③有性别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④基因不都在染色体上⑤生物的遗传物质不都是DNA?⑥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⑦患遗传病的个体都含
有致病基因?⑧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3B.4C.5D.65.环境DNA(eDNA)是“在环境样品中所有被发现的不同生物
的基因组DNA的混合”,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土壤、空气、液体,甚至是排泄物,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作为样品的eDNA。对所得的样
品,可使用普通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直接霰弹枪法(shotgun strategy)测序,能够方便获得多个DNA序列。201
8年4月12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过检测环境DNA(eDNA),确证了全球第四只斑鳖的存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分析环境样品中的eDNA分别是属于哪些物种,这与传统的动植物分类调查其实是一致的B.eDNA技术
可寻找环境中是否有单一物种的DNA,用于研究和追踪珍稀物种的分布C.使用PCR测序,能够方便获得DNA序列D.每个eDNA中都有一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6.卷发综合征(MD)是由于ATP7A基因突变导致铜转运障碍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
不良、毛发卷曲、惊厥发作及低体温等,临床表现除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骼改变、自发性骨折与骨膜反应等。患儿通常在3岁内死亡
。如图为MD患者家系图,基因检测显示4和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且已知1号个体患有红绿色盲,2号来源家系均不患色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A.基因检测是初步诊断MD的唯一手段B.11号个体有可能同时患红绿色盲C.Ⅲ8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8D.2号将
MD患病基因传递到8号和10号的概率不相等7.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
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下列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突触前膜将Ach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至突
触间隙B.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给肌细胞的过程需要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C.有机磷杀虫剂(OPI)
中毒者由于AchE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瞳孔放大D.ALS的发生及病情的加重与补体
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使用C5a的抗体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的加重8.如图表示胰岛B细胞在较高的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
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K+进入细胞后除了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还具有促进包含胰岛
素的囊泡的形成B.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此时的ATP不仅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信息分
子C.某药物可以关闭K+通道,则该药物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胰岛素释放后,会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9.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
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
,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max1_S+W_R?max2_S+W_R?W_ S+max1_ R?W_ S+max2_ R?max1_S+
max2_R: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max1能合成SL,但对SL不敏感C
.max2对SL敏感,但其根不能产生SLD.推测max2_S+max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
人心。多年前某林场为了短期内增加经济效益,大规模砍伐林木,搞“砍树经济”,造成林木大面积退化。为了恢复林场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
了“禁伐令",并引导农户发展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中药材等,生态逐步得到恢复,既给林场带来生态效益,又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A.“砍树经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B.“禁伐令”实施后,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此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
替C.生态恢复的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自然发展,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D.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又给当地农
民带来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11.如图为某废弃草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记为NPP
,即净生产量;腐殖质中的能量记为DOM;呼吸散失的能量记为R。图中GS是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方框和箭头的相对大小与其蕴含及流
动的能量多少相对应,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c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
结构B.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NPP是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植食者系统的NPP可表示为GS-R1D.已知图中营养级间能量
传递效率为15%,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2.5%,则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400J/(cm2·a)12.唐代苏敬的《新修本
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
生物B.“凡作酒醴须曲”的理由是加“曲”可加快发酵过程C.“曲”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苹果青霉和黑曲霉D.制酒过程中必须保证较低温
度和全程无氧环境13.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下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
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
b的识别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B.第3轮PCR结束后
,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C.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运载体D.第2轮PCR,引物1能与
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14.胞质杂种是指两个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后,两个原生质体的
细胞质杂交得到的个体。科研人员利用雄性不育的品种A与可育的品种B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制备过
程如下图所示,其中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经检测,“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来自品种B,线粒
体基因来自品种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胰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B.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原生
质体A和B的融合C.“华柚2号”的获得说明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D.应筛选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C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
“华柚2号”15.相较于其他模型动物(如小鼠和大鼠),兔的免疫系统可对更广泛的抗原产生应答且其较大的脾脏可产生更多抗体。除此之外,
兔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天然多样性、高亲和力和特异性、全新的表位识别、易于人源化(已成为将外源抗体转化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的重要方式)等
优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时,机体将会发生细胞免疫B.给兔子注射抗原后,兔子体内的抗体只有
很少一部分是单克隆抗体C.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具有能迅速大量增殖的能力D.体外培养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时,需要给予95%的氧
气和5%的CO?二、多选题16.M-Cdk是由M期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形成的复合物,调控细胞周期从G2期进入M
期。M-Cdk的活化过程如下图所示。活化的M-Cdk可以调节Cdc25和WeeⅠ的活性,一旦M-Cdk被激活,其活性将暴发式增加。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调控伴随着Cdk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B.活化的M-Cdk正反馈调节Cdc25的活性C.活化的M
-Cdk可以促进WeeⅠ的活性D.抑制Ca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三、单选题17.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而改变生
物表型的机制,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
,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图中主要介绍其中的3种: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图中显示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编码RNA可通过介导染色体重塑、R
NA干扰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B.正常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细胞的癌变C.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相同基因遗传效应
相同D.与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四、多选题18.CAR一T疗法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
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制备成CAR-T细胞,CAR-T细胞能够利用CAR专门识别体内
肿瘤细胞,从而高效地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导入的目的基因CAR基因是来自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蛋白基
因B.CAR-T疗法激活T细胞需要肿瘤表面抗原和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C.与传统的化疗相比,CAR-T疗法对肿瘤细胞的
杀伤更为精准D.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原理还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19.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
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
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0.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是对早期胚胎
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后再进行胚胎移植,流程如图所示。图中检测包括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S是指
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前需将采集的卵子培养至MⅡ期,精子在含Mg2+载体的获能液中获
能B.PGD和PGS技术可分别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和红绿色盲C.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以防止移植后出现免疫排斥反
应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囊胚或桑葚胚期才能植入子宫五、综合题21.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遮阴条件及施肥处理对油丹幼苗光饱和点(光合
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和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的影响,选用生长状况等相同的油丹幼苗设置了1层遮阳网遮阴组(W1
)、2层遮阳网遮阴组(W2)、1层遮阳网遮阴+施肥组(W3)和全光照未施肥对照组(CK),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组油丹幼苗的光合特性如下
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光饱和点/(μmol·m-2·s-1)光补偿点/(μmol·m-2·s-1)W1783.7511.91W
2947.518.96W31622.6711.92CK1689.2514.23(1)能反映油丹幼苗利用弱光能力的指标是_____(
填“光饱和点”或“光补偿点”)。(2)光照强度处于光饱和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消耗的CO2的来源是_____。(3)某光照强度下,油
丹幼苗在2层遮阳网遮阴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零。若在此条件下减少1层遮阳网遮阴,则油丹幼苗有机物的干重会_____。结合以上信息,判
断理由是_____。(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施肥会提高油丹幼苗对光能的利用率。该实验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遮阴条件下施肥能促进幼苗中
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油丹幼苗对光能的利用。从以上组幼苗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实验思路验证该结论。实验思路:_____。22.杂交
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回答下列有关水稻研究的问题:(1)软米饭松软可口,软米水稻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
量低。软米基因(Wxmq)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两者互为_________。Wxmq与Wx序列长度相同但其内部出现了限制酶N
laⅢ的识别位点,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发生_________导致。(2)水稻壳的颜色黄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用某纯合白
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科研人员将实验获得的F2中黄颖个体
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白颖个体中杂合子自交,后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3
)粳稻和籼稻间的杂种优势很早就被发现,但是粳、籼杂交种中存在部分不育的现象。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其遗传学原理
,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①实验一:粳稻品系甲与籼稻品系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广亲和品系丙杂交,F1全部
表现为可育,将可育型F1与制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研究人员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水稻育性由两对独
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_________基因时表现出部分不育。②已知水稻的
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二: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丁与糯性广亲和水稻品系已杂
交,F1与非糯性籼稻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
均表现为可育。请根据实验二的部分遗传图解分析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实验二: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F1
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则说明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得到的F1产生的配
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由以上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推测控制水稻的育性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_________(选填“是”或“否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六、实验题23.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治愈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1)为了评估有氧
运动对胰腺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者给小鼠植入胰腺癌细胞制备出胰腺癌模型小鼠,控制模型小鼠在跑台上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28天后手术取
出肿瘤组织,检测结果如下图1、图2,发现低强度有氧运动之后,肿瘤发生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对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3,发现28天低强度有氧运动后,肿瘤组织中的________细胞显著增
多,________细胞显著减少。(3)为研究MDSC和胰腺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在下表中完善实验设计。组别小鼠
类型处理肿瘤体积和质量对照组1裸鼠(无特异性免疫)植入胰腺癌细胞a实验组1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b对照组2健
康小鼠植入胰腺癌细胞c实验组2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d研究者通过分析各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得出了M
DSC细胞通过抑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胰腺肿瘤的生长的结论。请你据此结论,推测a、b、c、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4
)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下列关于裸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裸鼠可能是先天性胸腺缺陷
的突变小鼠B.裸鼠抵抗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而死亡C.裸鼠在肿瘤学、免疫学、有效药品的筛选方面有重大价值D.裸鼠繁殖力强,饲养条件简
单,是研究免疫学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E.裸鼠不排斥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移植,可作为移植人类恶性肿瘤的受体七、综合题24.生态系统达到生
态平衡时,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处的某个平衡状态,其中P、
A、B、C、D、E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1)如果C全部迁出,D的数量将会_______。(2)若 A
摄入的能量为 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 B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 A与 B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_____,A 到 B 能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2点)。(3)图中碳元素在 P、E 间以_____形式传递。
氮元素也参与物质循环,但农田生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4)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
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______有关。25.2022年1月7
日,美国马里兰州的医生首次将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到人类患者身上。如果异种移植可以实现,将可明显缓解器官紧缺的问题。然而心脏移植过程
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能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 8等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
最终引起器官损伤。根据Caspase 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使Caspase 8基因沉默,有效抑制IRI所致的
器官损伤。图1是利用猪的心肌细胞开展siRNA作用研究的示意图,图2是此研究可能用到的4种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②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___________等工具酶。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
___。(2)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
____(答出一点)。导入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 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
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 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__
___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测定PCR产物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判断最优序列是_____。?(4)将猪心脏移植到人
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免疫排斥反应,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会把外来器官当作抗原(“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请说出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___
________(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异体移植易出现免疫排斥,但胚胎移植却能够在受体子宫内存活,胚胎移植能够在受体内存活的前提条
件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分析】1、分析图1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
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成成熟蛋白,以囊泡形式运输至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
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分析图2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
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详解】A、分析图2可知,肽段1+胆固醇
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
点在肽段1中,A错误;B、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
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由题图可知,小窝分为三段,中间
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D、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
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成为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整个过程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故与小窝蛋白合成有关的细
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故选A。2.B【分析】题图分析: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细胞内的H+泵出细胞外,也
能将H+泵入液泡中,说明H+出细胞和H+进液泡均为主动运输。同时,H+也会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详解】A、据题图分析,H+运出细
胞和运进液泡需要载体蛋白H+-ATP酶的协助,同时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表明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H+运出
细胞和运进液泡是逆H+浓度梯度,所以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小于胞外H+浓度和细胞液H+浓度,H+浓度越小,其pH越大,故细胞质基质的
pH最大,A正确;B、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细胞外H+和溶质分子进入细胞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但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说明
细胞外H+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出细
胞,C正确;D、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会影响H+的运输,从而影响细胞对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D正确。故选B
。3.B【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
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2、细胞衰老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小,一大,
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详解】
A、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进而导致ATP与ADP转换速率降低,A正确;B、光合作用中的[H]为NADPH,
呼吸作用中的[H]为NADH,二者不同,故类囊体产生的[H]不可直接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B错误;C、由图可知,类囊体的转入需要
借助其他细胞膜的包裹,膜融合的过程中涉及受体的识别,所以与膜上蛋白质有关,C正确;D、膜融合的过程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适当提高
温度,可加速类囊体进入靶细胞,D正确。故选B。4.A【分析】杂合子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
。纯合子又称纯合体,同型结合体,指二倍体中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详解】①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后
代为杂合子,①错误;②等位基因的分离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但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互换,则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正确;③有性别的生物不一定有性染色体,如蜜蜂的性别决定(遗传因素决定性别),③错误;④细胞核内的基因位于染色
体上,细胞质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④正确;⑤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⑤正确;⑥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是
密码子的通用性,⑥错误;⑦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⑦错误;⑧R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整合的过程也属于基
因重组,⑧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3项,A正确。故选A。5.D【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
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
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所以可分析环境样品中的eDNA分别是属于哪些物种,这与
传统的动植物分类调查其实是一致的,A正确;B、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根
据DNA分子的特异性,结合PCR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从而确定其分布状况等,B正确;C、PCR是一
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其原理是DNA的复制,故扩增微量的样品eDNA,可获得大量的DNA序列,C正确;D、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
,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若是链状DNA分子,则每个eDNA中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若是环状DNA分子,则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6.B【分析】据图分析可知:6号和7号婚配,11号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卷发综合征的遗传
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相关基因。【详解】A、MD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毛发卷曲、惊厥发作及低体温等,临床表现
除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外,可初步诊断,基因检测是产前诊断中比较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A错误;B、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用B、b表示相关基因,1号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bY,2号来源家系均不患色盲,基因型为XBXB,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XBXb,11号个体有可能同时患红绿色盲,B正确;C、卷发综合征和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只看卷发综合征:9号患
病,基因型为XaY,3号和4号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Ⅲ8号基因型是1/2XAXA、1/2XAXa。只看红绿色盲,1号的基
因型为XbY,2号的基因型为XBXB,3号和4号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Ⅲ8号基因型是1/2XBXB、1/2XBXb,若a
和b基因连锁,则Ⅲ8号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2×1/2×1/2=1/8。若A和b基因连锁,则Ⅲ8号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女
儿都正常,儿子都患病,故患病概率为1/2,C错误;D、2号将MD患病基因传递到3号,3号的基因型为XAXa,传递到8号和10号的概
率相等,都是1/2,D错误。故选B。7.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
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Ach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B、突触间隙的A
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给肌细胞的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B错误;C、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
h分解,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
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C错误;D、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
胞,降低巨噬细胞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D正确。故选D。8.B【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
起胰岛素分泌,胰鸟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详解】A、图中K+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a2+促进包含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A错误;B、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
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故图中ATP既可提供能量,也可作为信号分子使K+通道关闭,B正确;C、“某药
物”来抑制K+通道活性,导致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D、激素作用完成以后就失活,所以胰岛素释放后,不
能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故选B。9.D【分析】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
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属于极性运输,生长素极性
运输时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因为max1-S+W-R会产生顶端优势,max1_R+W-S会产生顶端优势,可
知,SL产生部位为S+R,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A错误;B、因为max1-S+W-R会产生顶端优势,max1_R+W-S会产生
顶端优势,分析可知,max1为SL合成受阻突变体,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B错误;C、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进行嫁
接后,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的根进行嫁接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
)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错误;D、max2_S+max1_R,不能合成SL
,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正确。故选D。10.C【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
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砍树经济”导致造成林木大面积退化,因而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降低”,A正确;B、“禁伐令”实施后,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即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此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属于次生演替
,因为该演替过程中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演替的速度较快,B正确;C、生态恢复的过程中,提
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自然发展,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C错误;D、生态恢复在带来生态效益(间接价值)的同时,又给
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直接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的体现,且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1.D【
分析】1、生物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包括表中流入下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能量传
递效率为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NPP为该营养级同化量减去
呼吸散失的能量,即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B正确;C、植食者系统的NPP=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G
S-R1,C正确;D、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为180J/(cm2?a),生产者同化量为180÷0.15=1200J/(cm2?a)
。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1200-1200×0.15-540-180=300J/(cm
2?a),D错误。故选D。12.B【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
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传统发酵所用的菌种来自原
料本身或空气中的菌种。【详解】A、“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额外加入菌种,但酿酒过程仍然需要微生物,只是菌种来
自葡萄本身,A错误;B、“凡作酒醴须曲”中的“曲”含有菌种,因此加“曲”可加快发酵过程,B正确;C、“曲”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
母菌,C错误;D、制酒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且酿酒的初期发酵装置中含有一定的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能量,
发酵装置内氧气被消耗完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B。13.C【分析】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步骤包括高温变性
、复性、延伸。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做原料。【详解】A、PCR反应体系通过高温使DNA解旋(
变性),不需要加入解旋酶,A错误;B、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有2个,而总DNA分子有8个,所以占1/
4,B错误;C、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可以使目的基因定向插入限制酶切割后的运载体,C正确;D、第2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
①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不等长的突变基因,其中②较长,D错误。故选C。14.C【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
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很
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详解】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纤维
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B、灭活的病毒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诱导,B错误;C、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
因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来自品种A,融合后品种A的细胞核消失,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C正确;D、GFP(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而融合后的华柚2号不含品种A的细胞核,因此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应被淘汰,D错误。故选C。15.
C【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
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详解】A、利用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时,机体不会发生细胞免疫,会发生体液免疫,A错
误;B、给兔子注射抗原后,兔子体内只有很少一部分B淋巴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不是单克隆抗体,B错误;C、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
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因而表现为能迅速大量增殖,C正确;D、体外培养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时,需要给予95%的空气和5%的CO?,
D错误。故选C。16.BD【分析】有丝分裂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
M期);G1期、S期和G2期共同组成间期,细胞要连续经过G1→S→G2→M。【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周期的调控伴随着M-cdk的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活化的M-Cdk能通过促使Cdc25活化性磷酸化,活化性磷酸化又促使活化的M-Cdk生
成,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C、据图可知,无活性的M-Cdk会在Weel作用下抑制性磷酸化,结合题意“活化的M-Cdk可以调
节WeeⅠ的活性”以及“一旦M-Cdk被激活,其活性将暴发式增加”可知,活化的M-Cdk可以抑制WeeⅠ的活性,C错误;D、结合上
述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抑制Cak活性调控细胞不仅如此M期,以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D正确。故选BD。17.C【分析】DNA甲基化为
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
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非编码RNA可通过介导染色体重塑、RNA干扰等多种方式
调控基因的表达,A正确;B、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也可能引起癌症的发生,故正常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B正确;C、相同的基因,由于甲基化情况不同,则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C错误;D、DNA序列改变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
传的改变是可逆的,故与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D正确。故选C。18.AD【分析】CAR-T疗法
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
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
,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详解】A、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是CAR基因,但CAR基因不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
,A错误;B、CAR-T细胞通过肿瘤表面抗原和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来激活T细胞,B正确;C、CAR-T细胞上装有“定位导航装
置”,可以精准识别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C正确;D、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原理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故选AD。19
.CD【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
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
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详解】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
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
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
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D
。20.ABC【分析】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
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
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详
解】A、体外受精前,需要将所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M II期,精子在含Ca2+载体的获能液中获能,A错误;B、PGD是指胚胎植
入前的基因诊断,PGD可用于筛选红绿色盲;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PGS可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B错误;C、受体
子宫对外来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进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C错误;D、早期胚胎需要发育至囊胚或桑葚胚期才能
进行移植,即“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椹或囊胚才能植入子宫,D正确。故选ABC。21.(1)光补偿点(2)细胞呼吸(或线粒体)产生、从
外界吸收(3) 下降 油丹幼苗在2层遮阳网遮阴条件下,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分析表中数据可知,W2组的光补偿点低于W
1组的,在此光照强度下,W1组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不能积累有机物(4)取等量W1组和W3组油丹幼苗相同部位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
分离实验,再比较两组滤纸条上黄绿色和蓝绿色两条色素带的宽度【分析】本实验研究不同遮阴条件及施肥处理对油丹幼苗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
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和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的影响。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在两层遮阳网的条件下,光补偿点降低,而饱和点
增加;将W3和W1比较,发现施加肥料后,光补偿点基本不变,而饱和点增加。【详解】(1)光补偿点即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能反映
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2)光照强度处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足以满足叶肉细胞叶绿体消耗,还需要从
外界吸收一部分CO2来补充光合作用的消耗。(3)由表中数据可知,W2组幼苗的光补偿点低于W1组幼苗的。由题干中某光照强度下,油丹幼
苗在1层遮阳网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零,可判断此时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若在此条件下再增加1层遮阳网,则此时的光照强度高于光补偿点,净
光合速率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使幼苗有机物干重增加。(4)分析W3组与W1组的数据,W3组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W1组的,因此施肥会提高
油丹幼苗对光能的利用率。若要验证施肥是否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则可以选择W3组与W1组的油丹幼苗叶片,提取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再比较滤纸条上的两条绿色色素带的宽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重点
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2.(1) 等位基因 替换(2) 25
:11 由于黄颖为双杂合,白颖至少有一对基因为隐形纯合,故白颖杂合子为Aabb或aaBb,自交后代均不能出现黄颖A_B_,
即后代全为白颖,不出现性状分离(3) a、b ABm、AbM aBM、ABm 否【分析】由F1全为
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可知,黄颖和白颖是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由(3)①中遗传图解可看出,可能由于ab的存在导致部分不育。由(3)②遗传图解可看出F1基因型为AABbMm。【详解】(1)
软米基因(Wxmq)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两者互为等位基因。Wxmq与Wx序列长度相同,说明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于基因中碱基
对发生替换导致。(2)由题意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可知,F1为双杂合,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Aa
Bb表示,则F2中黄颖为A—B—,若将实验获得的F2中黄颖个体(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自
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颖(1/9AABB+2/93/4AAB_+2/93/4A_BB+4/93/43/4A_B_):白颖=25/
36:(1-25/36)=25:11。由于黄颖为双杂合,白颖至少有一对基因为隐形纯合,故白颖杂合子为Aabb或aaBb,自交后代均
不能出现黄颖A_B_,即后代全为白颖,不出现性状分离。(3)①根据遗传图解可知,AaBb部分可育,图中其余基因型可育,说明可能a、
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部分不育。②有遗传图解可看出,实验二F1基因型为AABbMm,F1与戊aaBBMM杂交的F2,结果发现F2中
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而AaBb部分可育,AaBB可育,说明F
2共有AaBbMM,AaBBMm两种基因型,戊只产生aBM配子,说明F1产生ABM、ABm两种配子。实验三中,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
F1基因型为AaBBMm,丁可产生配子AbM,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
为可育,说明MM所在的个体同时含ab,即基因型应为AaBbMM,Mm所在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Mm,由此可推知,实验三中F1产生a
BM和ABm两种配子。由实验二三中各自F1产生的配子可看出,Bm基因连锁,bM基因连锁,故控制水稻的育性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23.(
1)肿瘤的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2) 细胞毒性T MDSC(3) ①裸鼠(无特异性免疫) 植入胰
腺癌细胞和MDSC细胞 健康小鼠 植入胰腺癌细胞和MDSC细胞 c<d<a=b(4)ABCE【分析】细胞癌
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有关,癌细胞具有的 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
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转移。?【详解】(1)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评估有氧运动对胰
腺肿瘤生长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氧运动的情况,因变量是胰腺肿瘤生长情况,据题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的组别肿瘤的体积
和质量均(显蓍)下降。(2)分析图3可知,28天低强度有氧运动后,肿瘤组织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MDSC细胞减少。(3)分析题意
,实验目的是研究MDSC和胰腺肿瘤之间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类型和MDSC细胞的有无,因变量是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对
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根据实验表格的组别可知,对照组1是裸鼠(无特异性免疫)+植入胰腺癌细胞,对照组2是健康小鼠+植入胰腺癌细胞,两
者的自变量是小鼠类型,则两组实验组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应分别形成对照,遵循单一变量关系,故据此推测,实验组1应是裸鼠(无特异性
免疫)+植入胰腺癌细胞和MDSC细胞,而实验组2是健康小鼠+植入胰腺癌细胞和MDSC细胞;MDSC细胞通过抑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导致胰腺肿瘤的生长,因此,对照组1和实验组1(小鼠类型是裸鼠,自变量是MDSC细胞的有无)肿瘤体积和质量无显著差异,即a=b。对照
组2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小于实验组2(小鼠类型是健康小鼠,自变量是MDSC细胞有无),即c<d。实验组2是健康小鼠,虽有MDSC细胞
的抑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故d<a。故a、b、c、d的大小关系是c<d<a=b。(4)裸鼠由于无特异性免疫,容易感染各种
病原体,所以饲养条件极为苛刻,需要在封闭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饲养,ABCE正确,D错误。故选ABCE。24.(1)增多并逐渐达到相
对稳定。(2) (c+d)/(a-b)×100% 一部分在A 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
分未被利用(3) 有机物 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生态系统(4) 正反馈 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
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分析】1、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3、据题意可
知,P、A、B、C、D、E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P表示生产者、A、B、C、D表示消费者,E表示消费者。【详解】(1)据图可
知,D以C和B为食,C以B为食,如果C全部迁出,D的营养级别降低,能量损耗较少,因此D的数量将会增多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2)若
A摄入的能量为 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则A的同化量为a-b;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 B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d,则B的同化量为c+d;则 A与 B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a-b)×100%。A能量的去路有4部分,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
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B,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还有未利用的部分,因此A 到 B 能量减少的原因是一部分在A 的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3)图中碳元素在 P(生产者)、E (分解者)间,也就是生物群落内以有机
物形式传递。氮元素也参与物质循环,但生态系统中大量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所以需要不断施加氮肥来补充氮元素。(4)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中发生了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1) 限制酶、DNA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2) 可持续产生siRNA,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 显微注射法(3) 逆转录 序列2(4)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免疫排斥有关猪的抗原基因敲除或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成人的细胞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图中步骤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和限制酶等工具酶。限制酶能在DNA特定位置将其切开,DNA连接酶能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2)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可持续产生siRNA,可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这是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表现的优点,将重组质粒导入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实现。(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 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 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逆转录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定PCR产物量进而推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图3结果显示,序列2引起的PCR产物量最少,说明相关基因被沉默,因而可判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序列2。(4)对于人体而言,猪的器官属于外来物质,免疫系统会把外来器官当作抗原成分进行攻击;故免疫排斥反应是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猪与免疫排斥有关的抗原基因敲除,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人的细胞等方面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异体移植易出现免疫排斥,但胚胎移植却能够在受体子宫内存活,原因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而胚胎移植成功。答案第1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